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科研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9年第23期

doi: 10.3969/j.issn. 1000-7695.2019.23.024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9 No. 23

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科研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李景奇1>2,卞艺杰\\郭楓3

(1.河海大学商学院/

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1100;

2.河海大学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3.河海大学科技处,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当前的科研协同活动中存在技术支持缺乏、资源难以共享和过程难以评价的问题,为此引入计算机支持的协 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理论和方法,探讨CSCW的概念及应用,设计基于CSCW的 科研协同机制模型,并从项目群管理、虚拟科研团队、过程评价、CSCW技术4个方面探讨科研协同管理机制、 组织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CSCW;科研协同;项目群管理;虚拟科研团队;过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526.3; G311; 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 ( 2019 ) 23-182-06

Innovation of Cooperativ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Li Jingqi1*2, Bian Yijie1,Guo Feng3

(1.Business School, Hohai University/Jiangsu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World Water Valley and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anjing 211100, China;

2.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er, Hohai University;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fic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ctiviti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technical support, difficulty of sharing resources and process evaluation, to solve such problems,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 theory and method,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CSCW, designs a cooperative mechanism mod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d on CSCW, and discusses the coopera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organization mechanism,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from the aspects of project group management, virtual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process evaluation and CSCW technology.

Key words: CSCW; research collaboration; project group management; virtual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process evaluation

1研究综述

科研协同一直是科研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它

不但包括高校内部研究人员之间的协同,也包括科 研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而且还包括产学研协 同的问题。谢卫红等[1]构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 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包括协同动力、协同主体、协 同要素、协同绩效、支持因素和协同机制等六大组 成部分。郭宁生[2]对高校产学研协同管理模式进行 了研究,认为高校需要建立基于项目化管理的产学

收稿日期:2019-01-09,修回日期:2019-03-29

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整体运行机制,以解决市场理念 缺乏、科研成果转化困难、过程监督不足、团队协 作意识缺乏的问题,并提出建立资源配置机制、资 源整合机制、任务决策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能 力积累机制。刘素雅[3]对在线协同研究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线协同科研的关键是协同工作环境的创建以 及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董欲超[4]通过对项目团队 科研人员信息查询行为与创新行为互动机理的分析, 提出构建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提高科研人员信息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智慧校园专项项目“科研协同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2018-R-66940)

李景奇等: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科研协同机制创新研究183

查询、信息评价、信息组织利用能力。陶丹[5]认为 成员角色描述群体成员在协同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参 用;协作活动描述群体成员所进行的协作过程;共

与方,非合作博弈不是协同创新的最优选择,合作 享对象是在协作过程中各成员共同操作的对象;协 双方应首先通过合作创造整体收益的最大化,然后 作事件是协作进展和状态变化的指标,用于协调各 通过谈判进行总收益增量的分配,使得双方收益都 成员的行为。

获得帕累托改善。

CSCW系统具有不同于其他信息系统的特征, 总之,目前对科研协同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逐 即通信、协作和协调。通信是CSCW实现的基础, 步深入,对信息通信技术对科研协同的影响越来越 通过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达 关注。但当前科研协同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 到信息交流的畅通,使得用户之间能够实现真正意 要表现在:

义上的协同工作,而协作是CSCW实现的形式,协 一是缺少技术支撑研究。当前研究中,多从科 调是CSCW实现的关键[8]。技项目管理的角度对组织架构和协同体制进行研究 2.2 CSCW 应用

和设计,虽然认识到信息技术将在协同活动中发挥 CSCW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 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对协同技术在科研活动中的作 最新研究成果来满足人类工作中对群体性、协作性 用以及如何应用协同技术进行深人分析与设计。而 的要求,从而尽最大可能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和工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 作质量。Gutwin等[9]提出了 7种需要CSCW支持的 信息技术已经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研活 主要协同活动,包括显性交流、间接交流、行动的 动同样也不例外。

协调、计划、监视、援助、保护。

二是科研协同资源难以共享。科研协同中最重 CSCW在科研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的功能就是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但目前科研资 CSCW支持科学研究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主要包括研 源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科研资源往往依托图书资 究过程支持工具、知识管理工具和协同科研平台,这 源和电子期刊库,而忽视科研协同过程资料和文档 些工具是科研人员之间进行密切的科研合作的一种有 的保存和共享,协同过程文档难以长期保存。本研 效手段,使得科研人员不论其身处何地,都可以共同 究针对校内科研人员的调査也显示,科研人员对团 进行合作研究、共享数据资源、共同写出研究报告等。 队中资料共享存储的问题和保密性问题非常重视。

但与此同时,实践表明,要实现信息技术所强化的科 三是科研协同过程难以跟踪和评价。科研协同 学研究,不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可靠 过程需要进行跟踪和评价,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科研 的协同合作分享机制[1°]。因此,如何将CSCW工具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 纳入到科研管理流程中来,如何将CSCW工具所记录 服务,另一方面也督促科研团队按期完成科研项目, 的日志应用到科研评价中去,如何将CSCW支持的文 避免科研项目无法按时完成。

档协同创作和共享更大范围地应用到科研活动中来, 总之,以往的科研协同管理机制研究,往往仅 需要有相应的机制进行保障。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科研协同模式或制度, 虽然考虑到信息技术对科研活动的重要帮助,但对 3

基于CSCW的科研协同机制模型

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科研 高校科研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职能分立、考核 协同活动的研究还非常少。因此,需要借鉴计算机 评估乏力、过程管理滞后等问题,高校科研管理面 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临着革新再造的迫切需求,构建高校科研管理协同 CSCW)理论,充分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 机制有其必要性和应然性[11 ]。因此,基于CSCW理论, 段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提髙科研协同水平。对科研协同机制进行创新,可以提高科研协同信息 2 CSCW概念及其应用

化程度,加强信息技术在科研协同中的应用,解决 科研协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CSCW 概念

依据机制所要达到的目标,基于CSCW的科研 CSCW的概念最早由Grief[6]提出,定义为:一 协同机制主要包括以项目群管理为核心的科研协同 个关于计算机在群体工作中的角色的独特的研究领 管理机制,以虚拟科研团队为核心的科研协同组织 域。史美林[7]则将CSCW定义为:地域分散的一个 机制,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科研协同评价机制,以 群体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共同协调与协作来 CSCW技术为核心的科研协同保障机制。具体模型 完成一项任务。CSCW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可归纳 如图1所示。

为成员角色、共享对象、协作活动和协作事件4类。

184

李景奇等: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科研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3.1 科研协同管理机制

项目群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项 目群管理是对多个项目以协调的方式进行管理,通 过对相关项目的结构和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以获 得比单个项目管理更大的整体利益[121。项目群管 理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项目群的共同目标,应用 各类知识、技能、技术、方法和工具,对项目群进 行协同管理[13]。显然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更适用 于项目群管理。首先,科研管理部门面对全校科研 项目进行管理,具有多项目管理需求;其次,科研 项目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存在相互协同和资源协调 的需求。有国外学者就提出设立一个专门用于支持 大学-企业的R&D合作的项目群和项目管理办公室 (PGPMO),并将其功能结构分为管理、财务、沟 通和质量保证4个方面[14]。因此项目群管理理论 适用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项目群管理的内容主要 包括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文档管理和案例管理, 即管理流程如何优化,对于不适合的流程如何再造, 如何保存、收集、管理过程文档,如何协调过程行 为等。

(1 )科研管理流程优化。科研管理流程主要是 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申报、立项、考核、 结题的管理过程,包括收集申报材料、上报申报材 料、召集专家评审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收集的 材料主要是以纸质文档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电子文档逐渐代替纸质文档,但电子文档一般通过 邮件或信息系统提交,而这种方式提交虽然简单, 但不利于科研管理部门的文档管理,而且由于文档

数量很多,后期也会面临存储空间的问题。而借助 CSCW系统,如私有云盘,可以实现大容量的文件 存储,这样就可以解决文档收集与存储的问题。在 科研管理过程中增加CSCW技术的使用,使得科研 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

(2 )科研协同流程再造。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中, 科研协同完全是一种自组织的状态,管理部门既无 法知道科研项目进度,也不知道科研项目所需要的 资源,也无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需要对科研 协同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使得科研协同过程可控、 可见、可管。因此应建立科研协同平台,所有科研 项目均应通过平台进行。在CSCW系统支持下,科 研管理部门可以了解科研项目进度,通过查看其进 度安排,了解其科研状态;科研人员可以提交各类 科研成果,包括各类电子文档等。而且,通过对协 同过程的及时、准确的科学统计分析,将科技统计 分析辅助决策手段与科研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既有

利于各类信息的统计与分析,也为绩效考核评价提 供依据[15]〇

(3) 项目文档管理。而对于项目文档管理,则 需要在CSCW系统支持下将项目文档统一存储于云 存储平台,以项目目录的方式排列,以便于检索; 同时,项目文档通过共享方式实现管理,就不是一 个静态的状态,而是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不断变化, 只有需要评审的文件才需要提交给科研管理部门, 而一般项目文件则直接存储于项目组所建立的项目 文件夹内。

(4) 项目案例管理。项目案例对于科研人员,

李景奇等: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科研协同机制创新研究185

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通过项目案例的学习和观摩,有利于科研人员提高 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能力,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应该 从项目群管理的角度,对项目群中的优秀科研项目 案例通过共享功能直接被所有平台用户所看到,科 研人员从中学习科研知识和科研技巧,从而提高高 校整体科研水平。

3.2科研协同组织机制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是基于科技创新性任务,具 有共同目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特征,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的障碍,面 向重大课题整合优势科研力量的创新研究群体[16], 他们通过信息技术协同合作以完成一定的任务目 标[17]。虚拟团队的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利用群体决 策工具与通信工具,跨越时空限制共同完成任务, 成员间松散耦合、相互信任、动态协作、柔性组合、 具有相对独立性[18]。在CSCW模式下,虚拟科研 团队是线下科研团队在CSCW系统中的反映,以 CSCW理论为基础,设置具有各种不同权限的角色。 组建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目的是突破各种限制和制 约,整合优势科研力量,实现合作创新,知识的流 动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U9]。 虚拟科研团队包括团队建设、团队文化、团队协作 和共享意识等内容,即如何促进团队建设、如何促 进团队合作、如何培养团队的共享意识等内容。

在虚拟团队建设中,首先应加强虚拟团队管理。 科研协同组织中,科研团队建设在许多情况下,特 别是对于小型项目团队,大多是自组织行为,存在 有名无实、合作不充分、工作开展协同不方便等问题, 而强大的合作是基于强大的个人和组织的关系[201, 因此,科研协同组织机制要基于CSCW原理科学划 分科研协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协同需求建立不同 的组织架构。对于大型科研协同项目,特别是对于 校企协同,需要建立相应的协调组织,以正式组织 的形式开展协同工作;而对于小型项目,也应尽量 在科研协同之间明确项目成员的各种任务分配,可 以在相应的工作职责中加人相应的工作内容。

其次,应增强虚拟团队成员协作意识和共享 意识的培养。意识是CSCW的核心概念之一。协 同成员在协同活动中具有的意识可区分为个人意识 (I-awareness)和集体意识(we-awareness)。在 CSCW 交互的设计和解释,以及对环境中可感知的物体和 事件的解释,取决于在一个环境中个体的预设,这 种预设不仅与他们自己的意图和他人的意图相关, 而且还与他们共享的“我们”的意图有关[21]。

最后,应加强项目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氛围和

科研目标是科研人员决定加人某一创新团队的主要 因素,融洽紧密的团队氛围为创新团队成员协同交 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22]。团队文化建设不能 仅作为项目团队内部的任务来看待,而是要通过科 研管理,对项目团队文化建设作出规范性的规定, 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如优秀科研团队的 评选等活动,增强科研团队文化建设的主动性。3.3科研协同评价机制

科研过程评价重在激励科研人员的内在动力。 研究发现,科研团队成员个体的努力程度完全由知 识创新成果未来的收益、个体的知识创新效率、努 力的成本系数等决定,因此即使在没有科研经费资 助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团队成员的知识创新成果进 行考核[23]。在CSCW模式下,科研协同评价的深 度和广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深度上,可以获 取科研协同过程中系统日志记录,在科研协同成员 无感知的情况下分析科研人员网上科研行为方式, 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在广度上,可以通过 数据集成的方式将各类评价指标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支持基于数据的决策。过程评价能够较为有效地解 决高校对于科研项目普遍存在只重视项目申报和成 果产出,而对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动态 监测机制的问题。过程评价包括跟踪评价、日志分析、 监测预警和及时反馈。

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科研协同评价机制可以对 多是自组织行为的科研协同活动进行有效评价。在 管理制度上,应把科研协同过程作为科研评价的一 部分,规定在中期检査和成果验收时必须提交科研 成果报告,展示科研项目协同目录,所有协同过程 和参考文献都可查可共享。其主要指标包括:

(1 )科研项目组织的完整性,即是否在CSCW 平台建立完善的项目组织,是否有专门的项目负责 人或项目助理组织日常的协同科研活动。

(2) 科研协同过程的完整性,即是否在CSCW 平台有完整的协同行为记录,协同行为是否频繁, 协同过程是否顺畅。(3) 科研协同文档的丰富性,即是否在CSCW 平台保存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实验数据、过程文档 等文档资料。文档资料丰富从一个侧面表征了科研 团队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投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3.4科研协同保障机制

科研协同保障机制是保障科研协同正常开展的 制度和技术保障,充分借助CSCW的理念和先进方 法,设计、监控、改进和创新科研管理流程,保障 科研管理流程优化和再造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在 CSCW模式下,科研协同保障机制具有管理与技术

186

李景奇等: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科研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两重特征。

管理制度保障主要是指CSCW平台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该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科研管理部门应 积极倡导和应用CSCW平台,进行科研日常工作文 档的收集和管理,并创新协同管理方法。科研个人、 团队和企业人员应遵守协同制度要求,在使用平台 时合理应用。科研管理部门应提供持续的技术资金 投入,使得CSCW平台能够得到社会力量的不断支 持,改进技术方案和满足更多的需求。

在技术保障方面,首先要建立基于CSCW的科 研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实现科研管理流程,支 持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协同,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并通过数据共建共享共同为科 研人员和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其 次需要建立基于CSCW的科研协同平台。有学者研 究表明,使用协同技术使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交互 更加频繁,对协同信息交流与共享过程具有重要作 用[23 ]。科研协同平台能够为科研活动提供信息共享、 信息交流和协作创作的技术平台,实现科研活动从 自组织行为转变为安全可控的网络在线科研活动, 扩大协同人员组成范围,并能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 科研协同。再次,需要建立基于CSCW的科研资源 共享平台。科研资源包括各类科学数据资源、科技 文献资源、实验设备与仪器资源、信息服务资源等, 科研资源的集成与协同配置是科研协同工作开展的 基础[M]。基于CSCW技术,建设科研资源平台有 利于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科研资源平台并 非单向地为科研人员构建,而是可以由科研人员共 同维护构建、能够进行互动沟通的平台。最后,需 要建立文档云存储平台。文档云存储平台以大容量 的云存储平台为基础,对非结构化的文档数据进行 快速保存,能够支持科研管理和协同过程中大量文 档数据的存储,并能为科研资源库提供海量存储资 源。同时,文档云存储平台作为独立的文档管理平台, 又可以实现类似公有云盘的文档管理功能,并扩展 管理的终端类型,实现各种终端设备的无缝接人, 特别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在线访问,可以扩大科研 协同的时空范围[25]。4

结论

科研协同机制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 包括组织架构的组织形式创新,又包括各类管理制 度创新,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的加人为科研 协同机制创新提供了技术动力。基于CSCW的科研 协同机制,以项目群管理为指引,以虚拟团队为核心, 以CSCW技术为支撑,以过程评价为后盾,全方位、

全过程地支持科研协同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组

织和评价,为科研活动提供全面的指导和保障。

基于CSCW的科研协同机制有利于提高科研管 理能力。通过对科研管理过程优化和再造,使得科 研申请及跟踪评价中的过程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并 形成案例为更多的科研项目所参考。科研管理不仅 仅是科研项目的中转站,而且是科研项目的监督站、 科研项目的服务站,科研项目在协同平台的研究过 程能够跟踪,从而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予以监督提 醒。大容量存储平台的使用使得科研项目过程文件 与成果得以保存,有利于形成经验和案例资源,同 时在使用过程中收集到的论文和数据也可以共享给 其他科研团队使用,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科研效率。

基于CSCW的科研协同机制有利于产学研合作。 协同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从而能够使科研活动不 仅仅限制于高校内部,而能够使企业人员在项目早 期也能参加到项目中来,并能共享项目资料,深人 到研究过程,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1 ]谢卫红,王田绘,朱艳.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

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5): 1-5.[2] 郭宁生.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

进步与对策,2016,33(18)^152-155.

[3] 刘素雅.科研信息化环境下在线协同研究理论综述[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5 (10):12-14.

[4 ]董欲超.项目团队科研人员信息査询行为与创新行为互动机理

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14.

[5 ]陶丹.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本分摊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

策,2018(5):8-13.

[6 ] GREIF I.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 book of readings [M ] .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88:5-12.[7 ]史美林.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理论与应用[M ] •北京:电子

工业出版社,2000:5-8.

[8 ]吴德媛.基于CSCW的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长春:

吉林大学,2015.

[9 ] GUTWIN C, GREENBERG S. The mechanics of collaboration:

developing low cost us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hared

workspaces [ C ] //IEEE.IEEE 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s on Enabling Technologies: Infrastructure for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s. Gaithersburg: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0:98-103.

[10]顾小清,查冲平.信息化协同科研机制及其使能技术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08(8):9-14.[11 ]郑爱平,张栋梁.基于流程再造的髙校科研管理协同机制研究 [J ] •科研管理,2016, 37(8):140-145.[12 ] FERNS D C. Developments in programme management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1,9(3): 148-156.[13]王祎望,杜纲,齐庆祝.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西安电子

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3):75-79.

[14 ] FERNANDES G, PINTO E B, ARACjO M, et al. The roles of a

Programm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university-industry R«&D [ J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2018(4): 1-26.

李景奇等: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科研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187

[15 ]刘勇.基于协同共享机制的公益类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信息化系

awareness in CSCW [ J ] .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统研究[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6(7):14-17.

2016,25(4):235-278.[16 ]王晓红,张宝生.虚拟科技创新团队内部知识流动能力影响因

[22 ]王筲文.协同科研环境下协同信息行为研究[D ].郑州:郑 素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增刊1):36-39.

州大学,2015.[17 ] KOH J, KIM Y G.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 an

[23 ]赵丽梅,张庆普.髙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

e-business perspective [ J ] .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3):89-99.

2004,26(2):155-166.[24 ]严炜炜,刘倩,胡媛.基于科研协同关系的模块化协同分工体

[18 ] COLES A M, HARRIS L, DICKSON K. Testing goodwill: conflict 系构建研究[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7(4):97-102.

and cooper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etworks [ J ]. [25 ]李景奇,卞艺杰,张国宝,等.基于私有云盘的科研协同平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 25(l):51-64.[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8,27(11):42-50.

[19 ]张宝生,王晓红,陈浩.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合作效率的实

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56-1063.

作者简介:李景奇( 1980-),通信作者,男,安徽亳州人,高 [20] BARNES T A, PASHBY I R, GIBBONS A M. Managing

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卞艺杰

collaborative R&D projects development of a practical management (1964—),男,江苏南通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

tool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信息系统;郭枫( 1982—),男,河南周口人,助理研究员,博士 2006,24(5):395-404.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21 ] TENENBERG J, ROTH W M, SOCHA D. From I-awareness to w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