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普通高等院校和声教学的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对普通高等院校和声教学的研究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的和声教学首先在内容上不能与专业音乐院校相提并论,其次在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上也应该与一线高校有所差异,怎样在普通高校上好和声课,以及和声教学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这门课,这都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和声;多声部音乐;教学研究

和声是音乐作曲理论的基础课,也是培养音乐思维能力和多声部音乐写作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一门非常难的课程,按常规而论,普通高等院校和声学教学应侧重于四部和声的写作,虽然有些院校也注重和声实践,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方法与措施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写作来说效果不太明显。《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现阶段全国高校作曲理论课改革的产物,也是本科教学中一门必修课,无论是分析还是写作都离不开和声这个前提条件,那么如何教好与学好和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普通高等院校扩招所带来的问题

1998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时至今日,扩招给莘莘学子们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在音乐专业方面,扩招为我们带来大量生源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首先,学生的专业层次严重失衡,现在的本科生中,通过几个月的突击学习考上的比比皆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次,人数规模过大也制约着教学的发展,扩招前的招生人数一般不会超过30人(标准班),甚至有些院校只招几个到十几个学生,而扩招后的人数一般为几百人或更多;再次,由学生人数剧增所带来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很多高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自然班的人数增长到60以上甚至上百,我们知道学习和声以及其他作曲理论课程比起学习一些基础课程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要想在这样一个环境教好和声,其结果我们可想而知。

二、客观的分析现状,逐个解决问题

1.对学生的层次进行摸底

和声课一般都是在第三学期开课,开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基础课程,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成绩来进行摸底,看看具体情况是个什么样子,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一般的结果是这样的,就卷面成绩来说(不包括平时成绩)优秀为10%-15%(85分以上)、良好为40%-60%(60分以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为不及格,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尽人意。

2.找出问题所在

通过几年的调查,我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学生缺乏对几门选修课程的兴趣;其二,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音程、和弦没有用,尤其在学习音程与和弦的构成部分,这样的想法尤其突出;其三,教师虽然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学生依然提不起兴趣。以上三点的根源主要在于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兴趣的原因在于学无所用,学生通过计算来构成这样那样的音程与和弦,但是这种学习对实践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最终也就失去了兴趣。

3.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学不好和声,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将从何谈起呢,所以,和声问题必须解决。学无所用让学生失去了兴趣,那么我们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要让学而有用。以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为例,在第一课中讲和弦外音的时候,除了讲解书中的谱例外,我还找了一些简单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来让学生进行分析,比如分析《车尔尼599练习曲》第19首中的“经过音”,第一小节高声部中的D、F、A、B均为经过音,剩下的三个音刚好是和弦音,所以车尔尼在伴奏声部就使用了这三个音,通过以上的讲述不但让学生明白了“经过音”,而且还懂得了C、E、G和弦用在这里的原因。

三、巩固成果谋求发展

作为普通高校甚至是二本院校,我们也要向专业院校那样进行系统的教学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所培养的是能满足中小学教学的教师,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四部和声的写作中和各种规则的制约中,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实践。如何实践才能更有效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通过几年的研究得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作业,比如用overture等软件来进行四部和声的写作,写完即可试听,既完成了作业,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可谓一箭双雕;其次,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乐曲,让其为乐曲编配伴奏,我发现这一举措的实施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出乎所料的是期末考试的成绩显示优秀为40%左右,良好为60%左右,完全没有出现不及格的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和声课的第一学期就可以为简单乐曲编写简易钢琴曲了,在后续的《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中我使用了同样的方法,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综上所述,普通高等院校的和声教学在细致和深度上虽不能与专业音乐院校相提并论,在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上与一线高校还存在着差异,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不但可以很好的完成和声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还为后续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合唱改编》、《midi音乐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丽霞.谈高师和声学教学的误区与改革.歌海,2011(02).

[2]刘克利.学好和声学课程的几点思考.大众文艺,201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