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 INES 哼MEDIC妫I/ ̄EMODER DISTANCE D远UCA程1ON墩OFC薏 第20810卷年第2l42期月・总第104期 ・下半月刊 单兆伟教授运用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史亚祥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化瘀法;单兆伟 doi:lO.3969/j.issn.1672—2779.2010.24.129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24,0154.02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212000) 单兆伟教授是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江苏省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曾先后师从全国 著名脾胃病专家、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全国著名 脾胃病专家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临证经验极其丰富, 尤擅脾胃病的诊治。现将其运用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CAG)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瘀血阻络是CAG的重要发病机制 单老认为,CAG的形成乃是一个由气及血,由经 入络的渐变过程,叶天士云“初病在气,久病入血”。 所以CAG必然存在着血瘀之证。而作为CAG的临床 三大主证即胃脘痞满、作胀、疼痛亦必有瘀血所为。长 期的病变过程中,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劳倦、久 病中虚等众多因素,必然会出现寒热转化、错杂,虚实 转变、兼夹等复杂情形,瘀血由此内生。所以CAG的 痞满是以瘀血滞中,或夹它因致使中焦运化、纳降失常。 如《金匮要略》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血瘀 也。”《诸病源侯论》亦云:“血气壅实不通而成否也。” 《古今医统大全》日:“以致心下痞满,宜理脾胃从血 治之。若全用气药,则痞益甚,而复下之,气愈下降, 必变为中满鼓胀,非其治也。”可以看出,古人亦对痞 满由血瘀所致作了精妙论述。脘胀乃痞满之甚,与瘀血 所致痞满病机同样,不同的是中焦气机受阻较甚,则可 表现为脘胀、嗳气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脘疼痛性质 以隐痛为主,症侯存在时间长,林佩琴在《类证治裁》 中论述“初痛邪在经,久痛必入络,……初痛宣温散行 气,久痛则血络亦痹”。还有一些CAG的常见症状,如 口渴、面色少华等,口渴乃瘀血内郁,胃津不得布散上 承,正如《血证论》称:“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 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则气不得通,不能载水 津上升,则以发渴,名日血渴,瘀血去则不渴已?”面 色少华是为瘀血内阻,胃腑纳降失常,脾气失运,气血 无以新生,不得荣养所致。 2四诊合参重察舌象 CAG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胃痛、痞满、纳差、 消瘦、口渴,状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等,脉象、沉弱。然 胃脘疼痛,久延难愈,易于反复;脘部痞满,则表现为 久治不解:烦渴则多喜热饮,饮水不解,以养阴、清热 等法久治不除;不思纳谷为瘀血碍胃,受纳无权,且食 欲不振,食后作胀等特点;大便不调,或干或溏,则为 脾胃纳运失常;此外还可见面色少华,毛发不荣、手足 心热、夜寐不安、便血或呕血等。单老认为舌象应作为 临床诊断血瘀证的重要依据,如《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 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中说:“病人胸满,唇萎舌青,…… 为有瘀。”《通俗伤寒论》亦指出:“因热而瘀者,舌必深 紫而赤,或干或焦,因寒而瘀者,舌多淡紫青或黯或滑。” 单老认为青紫舌与瘀点瘀斑是血瘀证主要舌象特征之 一。而其中对于舌下脉络的观察,又是重中之重,并从 舌下脉络的色、脉延伸及充盈度、脉络的增粗及扭血度 和脉络的分支密度等几个方面观察,分3个等级来判断 CAG血瘀证的轻、中、重不同程度,为临证治疗提供活 血药物的运用依据。 3临床应用随证而施 3.1 气虚血瘀健脾益气而化瘀气虚血瘀乃由病久或 出血后,亦或误用攻下等所致。症见胃脘痞满,似胀非胀, 时而隐隐作痛,面黄少华,疲乏倦怠,舌淡有紫气,舌下 脉络淡滞,寸口脉细涩。此乃临床常见证型之一,是为病 久中焦脾气虚弱,运血不畅而致血瘀证。方选四君子汤合 失笑散加味。如兼有气滞者,可加佛手、枳壳等:如兼胃 热者,可加黄芩、仙鹤草、蒲公英等;如兼痰湿者可加厚 朴、法半夏、炒薏苡仁、石菖蒲、草果等。 3.2中阳不足,温中补虚而化瘀中阳不足多为气虚日 久及阳,或过用苦寒、泻下等剂所致。一般表现为脘痛 或胀满,遇冷加重,得温稍缓,食少便溏,畏寒肢冷, 神疲乏力,面色咣白,舌质淡而有紫气或瘀点瘀斑,舌 下络脉紫滞,寸口脉沉细而弱。此乃中焦脾胃阳虚,温 煦无能,运化不力,故可予小建中汤或理中汤合生化汤、 失笑散加减治之。如兼湿象者,可加薏苡仁、炒白扁豆 等;如兼大便次数增多,可加煨葛根、荷叶等;疼痛甚 者,可加九香虫。 3-3 胃阴亏耗,养阴清化而化瘀 胃阴亏耗由火郁日 久,湿热暗劫或过用温燥之品所致。症见脘中隐隐刺痛 或有火灼感,饥不欲食,口干舌燥,但不多饮,或手足 心热,便干,形瘦,夜寐不实,舌质红干或见紫斑,舌 下脉络细而延伸,色为黯滞,寸口脉细数。是为中焦胃 阴被耗,濡养不能,血枯为瘀。方择益胃汤合通幽汤化 载。此时化瘀不宜太过、太燥,宜选丹皮、生地黄、仙 鹤草、红花等。如兼见湿热,可选用薏苡仁、黄芩等; 出血,可加仙鹤草、三七等;兼气虚者,可加西洋参。 3.4肝郁气滞,疏肝理气而化瘀肝郁气滞是临证常见 证型之一,乃由情志不遂,或土虚木乘而致肝郁疏泄失 常,气滞而血瘀,临床表现为脘胁胀满疼痛,时而刺痛, 嗳气纳呆,喜叹息,苔薄白或黄,舌质黯或有紫斑,舌 下脉络延伸扭曲紫滞,寸口脉细弦,选方可以四逆散、 第8卷第24期・总第104期 2010年12月・下半月刊 ◎ DBTAI 4CE D远UCA'程BOTI墩OFC I裔rJA 凰衣;如伴便血或呕血者,可加三七、仙鹤草、茜草、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丹参饮,或加莪术、九香虫等。 单老认为还应酌加清肝养阴之品,以防气郁化火,伤阴 动血,乃治未病之义也。如兼湿热者,可加黄芩、仙鹤 草、薏苡仁等:如兼气虚者,柴胡宜用醋或鳖血炒用, 减少理气之品,加四君子汤;如兼胃阴不足者,不用柴 胡疏肝散,可采用“忌刚用柔”法,以花类理气疏肝药, 如佛手花、绿萼梅、合欢花等,适加百合、麦冬、石斛 等养胃之品;如胃中嘈杂不适,泛酸者,可加煅乌贼骨 或煅瓦楞子。 3.5湿热蕴中,清化湿热而化瘀因长期恣食肥甘、辛 辣,或湿浊蕴久化热,脾胃运化失司,湿热中阻,胃腑 气滞血瘀,致使脘部痞满疼痛,口中粘腻或苦,纳呆或 恶心欲吐,口干不多饮,便干或便溏臭秽,溲赤,苔黄 腻或垢,舌质偏红有紫斑,舌下脉络延伸、增粗、衄血、 脉滑数。故可用黄芩滑石汤合没药散加减。大便干结较 甚者,加决明子、莱菔子;泛酸者可加煅瓦楞子、煅风 煅乌贼骨、白及等;便稀较甚,可加香连丸。 此外,还有食滞、痰浊阻滞胃络以及胃络损伤出血 而致血瘀等诸证,临床宜分别治之。值得注意的是临床 应根据瘀血证的轻、中、重将活血化瘀药分为三大类, 分而使用,一为和血类:如当归、赤芍、牡丹皮等;二 为活血化瘀类:如川芎、蒲黄、刺猬皮、莪术等;三为 破血逐瘀类:三棱、水蛭、廑虫、血竭等。由于活血化 瘀药药性峻烈,易对机体形成一定伤害,特别是体弱者, 或审证不当而用之,则利少弊多。临床运用必须针对病 人体质状况、病情轻重、证候情况确立标本缓急,选择 恰当程度的活血化瘀药,使用之有功且患者接受,这极 其重要。与此同时,在伍用它法治疗时,用药也切忌克 伐,理气须防香燥,补气勿使壅滞,这样才能达到“合 方妙用,去瘀生新,其病自愈”的目的。 (本文校对:张文娟收稿日期:2010.09-21) 复方胃痛散治疗消化性溃疡57例 王 芸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消化内科(401520) 关键词:胃脘痛;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 ̄.issn.1672.2779.2010.24.130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一24.0155—0l 笔者从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用自拟复方胃 痛散治疗消化性溃疡57例,通过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 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药1个月,胃镜检查溃疡大小无明显改变。症状未见 明显减轻者。 2。2治疗结果证候分类疗效。见表1。 表1证候分类疗效比较 (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57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 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0例,年龄26 ̄79岁。平均 51.2岁。病程一年以内26例,142年以上18例,2年 以上13例。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胃镜检查:多发性溃疡 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38例,胃底溃疡12例。伴 胃黏膜充血性水肿19例,伴胆汁反流性胃炎23例。症 状;病例均有上腹部隐痛,饥饿或餐后疼痛加重。伴嗳 气者12例,口苦者28例,腹满胀气者32例,喜温喜按 者9例,伴情绪加重者7例。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以胃溃疡为主,属于祖国医学“胃 痛”范畴。经临床观察,患者多属于肝胃气滞和脾胃虚 寒型。从胃镜上看,有黏膜充血、水肿、黏膜溃烂,出 1.3治疗方法将57例患者全部服用复方胃痛散。药 物:三七 10哩,延胡索70g,川贝母1OOg,白及70g, 海螵蛸120g。以上5味药物混合研磨成粉,过8O目筛 备用。服法:每曰3次,每次5譬,空腹用温开水送服。 2疗效观察 2.1疗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症状全部消除, 胃镜检查可见溃疡愈合,停药后1年随访未复发者。有 效:症状基本消除或全部消除,胃镜检查溃疡可见黏膜 集中表现或溃疡明显缩小,周边充血水肿消失,停药后 6个月随访有轻度反复,再服用本药。无效:连续服用 血、瘀血等多个环节,从中医角度上可归纳为痰、瘀、 气滞等方面。方中三七、延胡索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白及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川I贝母化痰、清热散结。 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全方综合,能 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使瘀血除,新血生,从而使新 生组织生长,溃疡则愈合。 在服药过程中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 张,注意休息,吃软食,禁辛辣、烟酒之品,从而促进 溃疡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本文校对:史金花收稿日期:201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