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 中国亭子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亭子的特点和形态。
2. 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图片展示工具,展示不同形态的中国亭子。 2. 彩色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美术用具。
3. 课堂布置:准备一个小型的展示区域,用于展示幼儿的作品。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展示一些中国亭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亭子的特点。
2. 引导幼儿思考亭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城市或公园中的用途。 主体活动:
3. 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绘制中国亭子。
4. 分发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给幼儿,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剪出亭子的形状,并用胶水将其粘贴在纸上。
5. 鼓励幼儿使用彩色笔为亭子添加细节,如窗户、门、屋顶等。
6. 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7.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
总结活动:
8. 邀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区域,让他们向全班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创作。
9. 引导幼儿讨论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对中国亭子的理解和感受。 10.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亭子的特点和重要性。 教学延伸:
- 继续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如宫殿、园林等,并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活动。 - 组织参观当地的中国亭子或中国文化展览,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 评估方式:
-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评估幼儿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够表达出中国亭子的特点和形态。 教学提示: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 - 引导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