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综艺节目后期字幕的运用——以《中国有嘻哈》节目为例

浅析综艺节目后期字幕的运用——以《中国有嘻哈》节目为例

来源:好走旅游网
THE FILM▲影视浅析综艺节目后期字幕的运用——以《中国有嘻哈》节目为例毕士宏(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摘 要:字幕,在以往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只是一种附加的元素,多承担为信息的补充表达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综艺节目的迅速发展,字幕在节目中的运用增添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和意义,并越来越富有创意性,它的身份认同感越来越强。《中国有嘻哈》节目的字幕运用,是近年来综艺节目中的榜样之作,这档节目的字幕运用,并不单纯只起到一个辅助说明的作用,它身兼无数职能,是节目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此外,它并非仅仅填补信息空缺或美化画面,更是节目叙事架构中功不可没的功臣。本文重点研究和分析综艺节目中的一些不同于传统的字幕运用方式和创新性特点。关键词:《中国有嘻哈》;字幕运用《中国有嘻哈》节目是一档由爱奇时间演唱自己的歌曲,评委决定其是否在第1期节目中,各色选手轮番出场,艺在2017年推出的网络综艺节目。该节晋级或淘汰,嘻哈歌曲在这期正式登场,甚至同框多人展示,节目的信息量大,目的播出,掀起了国内的嘻哈热潮。并所以这期节目的字幕运用独有特色。选节奏快,在主要人物出场时,为了快速成为该年度最具热度的视频类综艺节目。择第6期节目,是因为本期节目是全节将人物形象和特色传达给观众,快速在嘻哈文化,最早源自于美国街头,但是目中情绪渲染最为热烈的一期,甚至在观众中树立起人物印象,节目方运用标对于中国的普通观众来说,却是一个不弹幕上的观众反映是“哭得看不下去了”签式的字幕,采取与节目风格(时尚感,被大众熟知的小众文化类型。《中国有这样的渲染效果,而后期字幕也在本期节奏感,个性化)相衬的字体字色和排嘻哈》这样一档以小众文化为主题的网发挥了异常的功能作用。版设计,为重点出场人物打上明确的“标络综艺节目,却在观众中掀起了如此热观察字幕在《中国有嘻哈》中的运用,签”,例如中国嘻哈领军人物之一的烈的追捧,除了节目的前期设计构架及会发现,字幕的身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JONY J的出场,另外一位美女RAPPER拍摄等阶段的成功以外,后期制作的再化,已不再是简单地对信息补充,在一选手VAVA,作为节目重点向观众推出创作同样功不可没。对于剪辑团队和字定程度上,字幕已经成为具有话语表达的选手,给出诸多较为鲜明的标签式字幕团队,观众甚至热情而不失调侃地声的载体了,它有自己独立的诉求,它有幕信息介绍。称“要给工作人员寄刀片”,鲜明地显不可或缺的地位,它甚至还有加倍提升2 叙事热点字幕组合式运用示出观众对剪辑和字幕既爱又恨的复杂节目效果的作用,是商业运作的有力武由于综艺节目的特色是信息量大,感情,这也说明了剪辑和字幕的耳目一器,字幕的传递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节奏快,情节转换快,在每段情节叙事上,新,让观众沉浸其中,情绪波动,无法强烈。在有限的画面剪辑中,要尽量向观众准自拔。1 信息字幕标签式运用确传达情节信息和引导观众对接下来的笔者摘取《中国有嘻哈》节目收当今社会,流行着一种极具标志性情节的期待性,字幕在其中起着不可或视高点的三期节目的字幕进行了深入研的符号,俗称“标签”,人们喜欢给许缺的重要作用。当前是图像化的社会,究。这三期节目分别为第1期的海选,多事物,人,设立标签,把人物的社会电视、电影、手机、移动终端,无时无第2期的60秒淘汰赛,以及第6期的身份,人物特性等,用通俗易懂但又极刻不以图像的方式向受众发放着无限的BATTLE赛,选择第1期,是因为首先考具趣味性的词语和短语罗列出来,如“萌信息或意义,但是,图像有时又具有模虑到这是国内首档将圈层小众文化向大妹子”“高富帅”“小资”“大叔”等等,糊性,对于不同的接受者来说,所反映众推广的节目,第1期能否成功吸引观这些符号文本具有高度提炼性、浓缩性出的意义却是有差别的,而同样作为意众,是整档节目成功的契机,节目制作和总结性,甚至联想性,而接收到该符义载体的文字,比较来说,其意义传达方会竭尽全力,去完成这期节目的制作,号的接收者也会快速准确地领会其所指,的准确性就远远高于图像。所以这期节目整体制作的精度很高。选标签的传达功能不言而喻。节目通过组合式的字幕在热点段将择第2期节目,是因为,该期节目开启《中国有嘻哈》对于人物的背景信观众的情绪带到最高点,大大提升了图了嘻哈歌曲演唱的序幕,选手有60秒的息介绍,运用“标签”的方式来展示。像剪辑的叙事强度。比如在第1期,神78秘人嘻哈侠出现的节点,这一节点是该集最具有煽动性,最具悬念的一个热点。嘻哈侠,是节目方为该节目特别打造的一个神话级人物,在嘻哈侠出现前,节目方就从方方面面为观众做了太多的心理铺垫,比如他蒙面的神秘造型,其他选手对他的高度疑问和关注,他的模棱两可的自我独白,等等,这是叙事线的一个不断上升期,同时字幕也适时参与其中,用问句的悬疑性字幕,惊叹的陈述字幕,其他选手的心理字幕,人物标签信息字幕,评论字幕,不断叠加显示,以信息轰炸的方式,源源不断给观众心理造成叠加性压力。到最后将揭晓嘻哈侠身份的时候,节目却戛然而止。达到了悬念最高点。这段字幕的组合应用,可以说打了一个漂亮仗。3 专业字幕“隐藏嘉宾”式运用《中国有嘻哈》节目中展现的歌曲类型,对于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仍显陌生,自然会有一个欣赏的距离感。节目组运用了专业字幕,加在歌曲演绎演唱中,提供相应的知识点,这种知识点,类似于许多综艺节目的点评嘉宾,例如《中国诗词大会》中的三位学界知名文学教授对诗词的独到点评。而《中国有嘻哈》节目,为了节目节奏的把控,并不适合出现现场的专业解说嘉宾,那么专业字幕的点评运用,就像一个不在现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专业嘉宾在点评,不额外占用节目时间,不扰乱节目节奏,同时也为选手演唱时,相对较为单一的画面增添了形式感,一举多得。事实上观众调查报告显示,当今综艺节目的收看,大部分观众是希望在观后能有相应的知识提升。这类专业点评的字幕在节目中出现,颇受观众的欢迎。4 评论字幕的“弹幕式”运用《中国有嘻哈》节目还有一类字幕的运用巧妙抓人。这类字幕具有点评性质,但是它的意识发出者既不代表节目官方意见,也不带有所谓的客观公允的态度,像现在流行的弹幕字幕中的某一个观看观众的字幕的放大,虽然实质上这类字幕也是节目方制作人员所发出的评论语言。这类语言,可以辛辣,可以诙谐,也可以无厘头,或者奇思妙想,它的出现引发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第1期里,从我国台湾来的导师热狗和张震岳,遇到了同样来自台湾说唱界的一位老相识选手,而这位选手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也没有达到晋级标准,被导师热狗和张震岳淘汰了。但本应看似比较平常的情节段落,却因选手在一句普通同期声时,加入了评论字幕,就点燃了观众的笑点,由于误解作为“老相识”的导师对他很冷漠,选手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即“他们完全不跟我有眼神的交流”,同时画面上显示的导师们和选手都不约而同地戴着嘻哈的标志之一的墨镜,于是评论字幕爆炸性地给出了诙谐巧妙的点评,“交流?三个墨镜怎么交流”,引发观众强烈又忍俊不禁的会意之感。5 心理字幕的在场运用节目中能展现的是人物的行为,人物说出口的语言,而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展示,以往通常运用搭配画面的画外音,或者单独插入一段人物独白来说出其心理活动,这两种类型通常运用于对主要人物的交代,而在《中国有嘻哈》节目里,人物有主次,在节目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作铺垫,这些人物没有专门的独白时间,镜头也是一闪而过,但节目现场需要这些次要人物心理语言的展现,来作情绪铺垫,或者悬念叠积。例如第6期里,两个主要RAPPER之间出现了冲突的预兆,而这种预兆并非由实际的画面来呈现,由于时间关系,心理字幕就大行其道,在歌曲的不间断放送中,画面给出在场其他选手的心理字幕,表达了这些选手此时对关注的两位可能发生冲突选手的猜测,这种心理字幕的出现,在叙事上提供了悬念点,为接下来的情节作了铺垫。6 广告字幕的同步运用一般来说,节目中的广告字幕是观众比较反感的,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些广告字幕毫无契合度地插入进来,文字呆板,语意生硬。在《中国有嘻哈》节目里,广告字幕的运用方式在最大限度地减弱观众的这种反感情绪。广告字幕是随着节目的叙事,情绪和人物的特点展示而同步展现,例如,一位健康美女RAPPER的出现,展现了热情,健美的形象,广告字幕同步跟进展示“天生好看要出彩”并配以赞助商的饮料图片,从广告产品,到广告语,以及字幕的形象设计,都高度契合,毫无生硬感。让观众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感。7 结语当前的综艺节目,不仅仅是《中国有嘻哈》,许多节目都在全方位的制作中找到最能传达节目意图的形式,无论是图像,声音,还是字幕,其运用已经不是为展示而展示,而是越来越成为有机的整体,相互默契配合,让节目的传达效果事半功倍。所有这些符号的展示都是有道理的,不是形式所需,而是内容所需。不是制作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充分考虑接受方的情感意愿。综艺节目的字幕运用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挥,它在节目效果最大化的路上还有很多路要走。更重要的是,节目的字幕,应该加强意识的传达,观众需要看节目效果,但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节目效果而乱用字幕,要在节目的情节争议处,适时地给出正面的评价,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参考文献:[1]孙琳.《中国有嘻哈》:你有你的freestyle,我有我的魔鬼剪辑——专访千秋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后期总经理高翔[J].影视制作,2017(10):28-31.[2]黄玮雯.浅析电视综艺节目中字幕的作用[J].当代电视,2016(12):64-65.[3]吴洪斌,姜智彬.网络视频类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以《中国有嘻哈》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7(12):88-91.[4]向红羽.字幕在电视图文制作中的作用研究[J].传媒观察,2018(24):89-90.[5]王波波.浅析字幕在《妈妈是超人2》节目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8(7):127,139.[6]刘婷.影像叙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袁靖华.电视节目模式创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