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30小题,共60分) 读“人口增长模式与总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l一3题。
1. 阶段I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 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
A. 缓慢增长 B. 迅速增长 C. 迅速下降 D. 保持不变 3. 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A. 阶段I B. 阶段Ⅱ C. 阶段Ⅲ D. 阶段Ⅳ
4.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 5.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
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 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 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 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 6.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 )
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 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7.下列自然灾害中,①滑坡、泥石流 ②洪涝 ③火山喷发 ④台风 ⑤地震 ⑥寒潮,可能由
人为因素诱发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8.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时间尺度 读右图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9~10题。
9.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④ 年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③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月 ② 日 ① 秒 几秒 几小时 几天 几月 持续
几年 时间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10.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11.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 )
A.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B.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 C.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佳人口数 D.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适度人口 1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
A.资源的数量 B.人均消费水平 C.区域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1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1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15.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 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6.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 (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 )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地广人稀 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④自然条件优越 ⑤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8.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 ( )
A.奶牛 B. 奶羊 C.牛奶 D.奶制品 19.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20.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 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
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 21.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2.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1997年至1998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4.7% 24.1991年至1998,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5.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缺乏经济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26~27题。 纬度 23°26′S 23°26′N 0° 40°S 40°N 雪线高度 5 800米 5 600米 4 800米 4 800米 4 000米 26. 23°26′N的雪线高度比40°N高的原因可能是:( ) ①气温高 ②气温低 ③降水量大 ④降水量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7.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
A.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 赤道地区降水量多,气温高
C.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D. 赤道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28~30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28.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9.②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大 C.科技水平高 D.农业生态好 30.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图甲、图乙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 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 200万人口中有1 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简述东莞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_______气候区,_______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3)本地区__________稠密,__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__ _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4)亚洲水稻生产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
______; 。
33.读下面两图,回答。(12分)
A
(1)甲图和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 ___ _和______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 。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___经营的,种植的植物中均有______ 。 (4)甲图中A位置分布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和 。
参考答案:
1-5 ABDBC 6-10DBDCA 11-15ABDAD 16-20BDABD 21-25CADCD 26-30ACADC 31.(1)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2)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32.(1)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2)季风 水热 平原 三角洲 (3)人口 劳动力 米饭
(4)小农经营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单位面积产量高 水利工程量大 33.(l)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家庭;小麦 (4)乳畜业;市场;饲料供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