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川千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01年10月第20卷 第5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MianyangTeachers’CollegeOct.2001Vol.20 No.5四川千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董廷旭, 冉瑞平(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四川绵阳 621000)

摘 要:四川千佛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自然奇观、峰峦奇石、悬崖峭壁、瀑布海子和潜在的佛教文化十分适合生态旅游。文章通过对该地区资源特征及开发可行性分析,提出生态旅游开发基本思路。

关键词:千佛山;资源开发;生态旅游

中图法分类号 F59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01(2001)0520058206

0 引 言

西部大开发为绵阳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大及其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力、新挑战。实施区域经济和企业效益的跨跃式发展战略,更需要旅游业来壮大

其综合经济实力。前不久通过的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千佛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的地位和作用。2000年7~8月,受四川兴力达集团公司的委托绵阳师专组织地理、生物、旅游专家学者10人,对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近150平方公里进行了为期25天的野外综合考察。之后,课题组对野外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提出了千佛山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可行性评价报告,为制定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规划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环境概况

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以千佛山为中心,座落在中国西部电子科学城绵阳的西北部,面积约122平方公里。位于成都———绵阳———九寨沟———黄龙寺黄金旅游线上,又与绵阳的罗浮山、白水湖、龙泉砾宫构成内环旅游线。

千佛山山顶海拔3033米,位于北纬31°44′,东经104°12′,风景区内最低海拔1173米,相对高差1860米,山体坡度一般在15°~55°之间,最大坡度超过70°。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立体气候明显,主要特征是冬长夏短,温凉阴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5℃,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5.5℃,年日照1050小时,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220天。这一气候特征决定了它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它的优秀生态品质。

收稿日期:20012062171

—58—

董廷旭,冉瑞平四川千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该区水环境宜于生态旅游开发。地表水属安昌河支流茶坪河水系,茶坪河因茶坪场得名,系安昌河西源,由各支流汇于茶坪场,场下有金溪等支流注入。茶坪河道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299.8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2.8立方米/秒。千佛山西南有天然海子。区内地下水为局部岩溶水。该区的地表水、地下水矿化度低,清澈透明,PH值均在6~7之间。

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生物资源丰富,是宝贵的物种基因库,适于大规模保护性开发。该区的成土母岩主要为千枚岩、片麻岩和灰岩。在多种成土因素作用下,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带谱分布,从低海拔至高海拔分别为山地黄棕壤、棕壤和暗棕壤,PH值在5.6~8.2之间,一般深度为30~60厘米,腐殖质较厚,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现有野生植物70科,130属,2000余种。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楠木、樟木和红豆等10余种;名贵中药材有天麻、杜仲、贝母等50余种。由于森林植被呈垂直分布,所以杜鹃环山体生长,面积大,构型好。该区现有脊椎动物24目,68科,200余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牛羚、云豹等。千佛山历史悠久,文化影响力大。千佛山顶现有一庙,始建于唐朝,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因庙中塑有千佛老祖神像,故名千佛庙,此山故名千佛山。民间代代传说,药王孙思邈曾在千佛山熬药炼丹,因而千佛山十分灵气,远远近近都来朝拜,尤其是每年四月初一的开山节,上山朝拜烧香者达万人,即使大雪封山之时,仍有成群结队的香客上山朝拜。由于千佛山在民间的神性力量,所以老百姓赋予它种种美丽的传说,如盘龙石、望香台、龙洞沟的故事等。

2 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按成因突出地体现在地景、水景、气景和生景方面。2.1 地景

千佛山的地景旅游资源特征概括地反映为奇、秀、险、绝、幽。它系古生界志留系浅海沉积褶皱断裂带,再经后期内外营力的共同塑造,形成了现今的地貌形态。其地景资源包括:千佛山东侧柔缓和多层次的坡型;西侧壁立的刚劲绝崖;一览众山小的千佛山顶;独具造型的云岩、盘龙石,奇特的天门洞;巨幅白岩和形态姣好的石笋、蘑菇石等。2.2 水景

水景清丽而气势不凡,其形、声、色、光体现了观赏价值。龙洞沟的多级瀑布为常年瀑布,总高度超过160米,水幅3~7米,水流的击地声撼人强烈。最大单级瀑布高66米,其正面有一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平台,游人能从正面靠近瀑布,在日光和水雾中拍下彩虹。海子沟小巧玲珑,秀丽可人。珍珠滩和淋冰岩的季节性瀑布,规模大,观瞻性强,灵气足,最高单级落差超过300米,如织练落九天。2.3 气景

气景资源具有魔幻性。日出、云海和佛光是千佛山气景资源的优势要素。由于是山地,气候立体差异大,尤其是日气候变化大,所以在夏季,艳阳高照,云遮雾绕,蓝天幽幽,

—59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Vol.20 No15

乌云压顶,瞬息轮变,动感节奏鲜明。冰晶雪玉,仪态万千,赐予千佛山童话世界的神奇力

量。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是千佛山的积雪期,海子沟、龙洞沟和淋冰崖等锐谷,冰凌高挂,犹如一根根擎天柱,最高超过300米;王家药场以上的南方林海雪原,为疏于北国风光的游客展现着圆梦的机会。2.4 生景

生景资源丰度大,个性鲜明。由于千佛山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它繁育着丰富的植物和种类众多的动物。千佛山植被覆盖率达95%,群落结构完整,除原始森林外,白岩顶、望香台、响石沟、易家大坪一带,杜鹃林分布规模大,杜鹃王218厘米的胸围令人惊叹。杜鹃在开花季节所形成的花海,枫叶和其它落叶植物在秋天捧出的红叶,无不赋予千佛山巨大的魅力。古樟、古银杏、怪异的丁木树,大面积的国家一级珍稀植物珙桐等,以及金丝猴、云豹、大熊猫等,召示千佛山的巨大生态潜在价值。2.5 其它景观其它资源还有古建筑、红军作战遗址、古商贸驿道等人文景观。

3 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3.1 美学评价

  从审美评价上看,千佛山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和动态美。

千佛山山体高大多姿,西南侧的宝藏绝壁高耸陡峭,有雄、险、奇之美;旅游区植被良好,有秀丽之美;峰回路转,博大神秘,有幽深之美;登上千佛山顶,观日出、云海、佛光,顿生旷远之美。由于山体高大,气候呈垂直变化,所以四季主体色调丰富,春花秋色冬雪,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朝霞中的日出,星辉皓月,神秘的佛光,色彩可人;虚无缥缈的云雾,朦胧仙动,突出了景色的纵深感,使山体动感增强,激励着旅客驰骋的想象力。溪流的淙淙声,响石沟的空谷足音,风过树梢的啸鸣,佛祖庙的鼓乐钟罄,百鸟的歌唱,金丝猴的攀缘声,瀑布击地的震憾声,一曲曲山歌,汇合成壮美的交响曲。风云变幻,风吹草偃,雪飘雨降,鸟兽出没,金丝猴过山,瀑布飞落,拨动着千佛山的运动旋律,必令旅客在动态美的环境中激发生活热情。3.2 历史性评价

从历史文化价值上看,千佛神庙虽然重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但其建筑样式结构别具一格;条条烧香路联系着民间的普遍感情;坪上的古石碑是古驿道的见证;宝藏寺的古钟音色依然;红四方面军作战的遗址遗物令人豪情万丈。

植被土壤的垂直带谱,珍稀动植物种和古树名木,丰富的物种资源,古生界志留系浅海沉积褶皱断裂带,体现了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科学价值。3.3 环境容量评价

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容量,可用公式预测:

m

p

n

T=

i=1

∑Di+∑Ri+C,其中Di

i=1

=

i=1

∑Si

—60—

董廷旭,冉瑞平四川千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其中,T为千佛山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容量,Di为第i旅游区容量,Si为第i旅游景点容量,Ri为第i景区内道路容量,m,n,p分别为景区,景点数量,景区内道路条数,C为非活动区接纳游人容量。据旅游场所的空间标准,旅游设施基本空间标准结合上述公式,可测出千佛山生态旅游区中风景旅游区部分的最适合环境的容量为2.5万人次左右,同时在接待区容纳暂时停留的游客能力大致为0.5万人次,因此,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总日容量为3.0万人次。

3.4 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评价

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组合状况可分内外两个层次。区内景点各具特色,相互依衬,整合性强,开发建成后,将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向外近连安县罗浮山温泉、白水湖、龙泉砾宫,远接成都———绵阳———九寨沟黄金旅游线,组合结构延伸性强。

3.5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千佛山旅游资源质量高,拥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千佛山的山、水、花、叶、雪、日、月、星、云、雾、石、桥、沟、岩、壁、洞、茶、草、灌、木、藤、竹、猴、猫、熊、鸟、古生物化石,体现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古寺古钟、拜山敬香、民间传说、朴素的风土人情和革命遗迹文物,体现了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区内旅游资源地域组合集中,易于开发。龙洞沟景区构景要素有海子、瀑布、绝壁峭崖和珙桐林。上行可达千佛山顶景区,旅客在烧香拜佛的同时,在钟罄声中观日出、佛光、云海;云岩与天门洞同坡,望香台的石笋壶嘴、杜鹃林、白岩和蘑菇石环线近便,盘龙石、易家大坪一带的怪石、绝崖和杜鹃林。空间紧凑,这些都有利于集中重点开发建设,组织旅游线路。

旅游客源基础好,发展潜力大。除自发旅游者外,每年上千佛山烧香者达数万之众,1999年安县接待中外游客近100万人次。今年1—7月来绵阳的游客人数达到247万,客源基础好。随着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开发,九寨沟黄金旅游的升温,人民收入的提高和支出结构的调整,其客源市场前景乐观。

区位近,交通便利,前提条件好。千佛山临近绵阳市、德阳市、绵竹县、茂县、北川县和江油市,距成都的车程也不过1.5小时,可进入性的优势突出。再加上景区景点之间规划连接合理,游客可在旅游区迅速散开。相比较而言,旅客可将最大多数的时间花在旅游观赏上。

其它有利条件还有,区内未发生过破坏性自然灾害,社会稳定,多民族和睦融洽,无工业排污,无放射性污染,无地方性传染病。

综上所述,千佛山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条件十分有利,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开发利用潜力大,可持续发展因素多。

4 千佛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思路

4.1 旅游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目标

  该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分布集中,具有形态美、声音美、色彩美、动态美、巧合美。其

—61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Vol.20 No15

旅游功能定位:生态游览观赏和疗养———度假,。开发建设目标:国家级生态———佛教文

化旅游目的地。4.2 客源市场定位

国内市场:一级市场(基础市场———主要客源市场):绵阳、德阳和成都;二级市场(重点开拓市场):重庆及其它地区;三级市场(机会市场):京、津及东南沿海地区。国外市场:一级市场(基础市场):九寨环线的传统市场和亚洲短程市场;二级市场(重点开拓市场):欧洲、北美及澳大利亚;三级市场(机会市场):俄罗斯、中东及其它地区。4.3 开发内容

千佛山生态旅游开发营从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域、娱刘各领域全方位开发,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 食:开发具有美食文化特色的风味食品、健美食品、绿色食品等。(2) 住:创造具有民族风情、中外结合、人工自然相得益彰、和谐的居住环境。(3) 行:开辟便捷安全的旅游路线和旅游交通设施,旅游公路、步行便道、地面缆车、高空索道等。

(4) 游:开发多元化的生态旅游项目,四季自然景观欣赏、生物多样性观光、人文景观观赏、健身旅游(登山、攀岩、漂流等),避暑疗养。

(5) 购: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开发精美丰富的旅游纪念品。(6) 娱:开发现代化的娱乐项目,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4.4 总体布局

旅游服务中心:一级旅游服务中心2个(宝藏寺的海龙接待中心、白岩千佛广场接待中心);二级旅游服务中心1个(千佛山顶接待中心);三级旅游服务点若干。

四个重点开发景区:盘龙石—易家大坪—杉板王爷杜鹃走廊(杜鹃、绝壁、悬崖、高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龙洞沟景区(瀑布、海子、峡谷、绝壁、珙桐林、山地混交林生态系统)、白岩景区(佛祖、石笋、壶嘴、杜鹃林、蘑菇石等)、千佛山顶景区(日出、云海、佛光、佛教、天门洞、云岩)。

主干旅游线:双河口—茶坪—白岩—杉板王爷—千佛山顶—杜鹃王—易家大坪—盘龙石—龙洞沟—宝藏寺—双河口。4.5 可持续开发的措施

千佛山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否则,旅游开发不仅得部不到持续发展,而且因开发不当或开发过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在开发时一定要注意开发和保护结合,以开发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

(1) 严格控制生态旅游范围:对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生活区,以及生态环境较脆弱区应严格保护;对主景区景点数量和规模要加以控制;深度开发外围景区,以减少主景区的压力。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方案:在实施开发前,必须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编制生态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详规。在编制规划时,注重开发与保护,明确旅游项目,测算合理的生态旅游容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重建。—62

董廷旭,冉瑞平四川千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3) 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采用3S(RS、GIS、GPS)、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

基于空间实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旅游信息系统,更好地实现资源开发保护评价管理,旅游规划管理、旅游运营决策管理、旅游网络服务的信息化。

(4) 多渠道利用资金:在争取国家西部开发基金的同时,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构建市场机制导向的投资回报机制。

总之,千佛山的生态旅游开发,应在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各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董廷旭,冉瑞平等.四川千佛山旅游资源考察评价报告.川西北地图印刷厂,2000.101[2] 李东和.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旅游学刊,1999,23(1):35~401[3] 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31

[4] 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自然资源学报,1998,28(1):81~861

AppraisalofExploitingtheEco2tourismResources

ofQianfuMountaininSichuan

DONGTing2xu, RANRui2ping

(DepartmentofGeopgraphy,MianyangTeacherπsCollege,Mianyang 621000)

Abstract:TheQianfuMountaininSichuanprovinceisrichinnaturalresourcesandithasmanybeautifulnaturallandscapesaswellashumanisticscenery.Withtheaboundanimalandplantresourcesandbeautifulscenery,theQianfuMountainisverysuitableforeco2tourism.Inthisarticle,theauthorapprais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region.Theauthoralsoputsforwardsomeideasofdevelopingtheeco2tourisminthisregionandsomeprotectionmeasuresthatshouldbetaken.

Keywords:Qianfumountain;tourismresourcesexploitation;eco2tourism

(责任编辑:李华隆)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