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名校2022学年初二物理下期中考试必刷卷(人教版)

[全]名校2022学年初二物理下期中考试必刷卷(人教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名校2022学年初二物理下期中考试必刷卷(人教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第七、八、九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约为20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0.06kg D.中学生的重力一般约为500N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在4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枚壹元硬币的质量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左右,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列运动场景中,能明显观察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 B.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

C.篮球碰到篮板改变运动方向; D.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 【答案】B。

【解析】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

B.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运动员给跳板一个力,使跳板的形状发生的变化,故B正确;

C.篮球碰到篮板改变运动方向,篮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速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错误。

3.小明想通过一个例子给同学讲解惯性,下列事例中最恰当的是( )。 A.手压气球,气球变形 B.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C.用手指压铅笔尖,手指感到疼痛 D.百米跑运动员抵达终点时难以立即停下 【答案】D。

【解析】A.手压气球,气球变形,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手指压铅笔尖,手指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百米跑运动员抵达终点时难以立即停下,说明运动员具有惯性,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穿轮滑鞋的小红因推墙而运动,对此现象中相关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红相对于墙是静止的 B.小红对墙的力小于墙对小红的力 C.力改变了墙的运动状态 D.力改变了小红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A.由题知,小红因推墙而运动,所以小红相对于墙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小红对墙的力和墙对小红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

C.小红推墙,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没有改变墙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小红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因为推墙而运动,所以力改变了小红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5.小光和小明同学上体育课时喜欢打羽毛球。有关羽毛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光挥拍将羽毛球击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小明击球时只有球拍发生了形变;

C.他俩穿的运动鞋,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羽毛球在空中运动时不受重力作用 【答案】A。

【解析】A.羽毛球被球拍击中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球拍对羽毛球的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击球时,拍对球有力的作用,反过来,球对拍也有力的作用,所以球和球拍发生了形变,故B错误;

C.鞋底的花纹能够增加球与地面接触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故C错误;

D.羽毛球在空中运动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A。

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练习滑板运动时,单脚蹬地,人和车一起向前滑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脚向后蹬地,人和车向前滑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蹬地时,脚对地的压力和地对脚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人和车一起滑行时,若车碰到障碍物,人会向后倾倒; D.停止蹬地后,车滑行一段距离会停下,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A。

【解析】A.脚向后蹬地时,脚给地面一个向后的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地面给脚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和车一起向前滑行,故A正确;

B.蹬地时,脚对地的压力,受力物体是地面,地对脚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脚,根据平衡力的概念,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蹬地时,脚对地的压力和地对脚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当人和车一起滑行时,若车碰到障碍物,人由于具有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人会向前倾倒,故C错误;

D.停止蹬地后,车滑行一段距离会停下的原因是受到阻力的作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故选A。

7.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子弹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力大于空气阻力; B.人站在沼泽地上会下陷,是因为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C.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车内人员的惯性;

D.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过程中,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D。

【解析】A.子弹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力,故A错误;

B.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同,故B错误;

C.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给车内人员带来的危害,故C错误; D.物体运动速度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

8.以下可以增大摩擦的是( )。 A.

轴承中装有滚珠;B.

旋钮侧面制有条纹; C.

给自行车加润滑油;D.

磁悬浮列车车身悬浮 【答案】B。

【解析】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旋钮侧面制有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给自行车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车身悬浮,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甲)所示,用手施加F1的力,使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如图(乙)所示,用手施加F2的力,使B物体压在天花板上并处

于静止状态.其中GA=GB=5N,F1=F2=15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甲中,A受到的摩擦力为20N; B.在图甲中,墙面对A的支持力为15N; C.在图乙中,B对手的作用力为10N; D.在图乙中,天花板对B物体的作用力为10N 【答案】BD。

【解析】A、在图甲中,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则A受平衡力作用,A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A的重力,即5N,故A错误;

B、在图甲中,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压力F1和墙面的支持力F支是一对平衡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墙面对A的支持力:F支=F1=15N,故B正确;

C、图乙中,手对B的作用力为15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B对手的作用力也为15N,故C错误;

D、在图乙中,物体B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F2、竖直向下的重力GB、天花板向下的作用力F板对B,又因B物体压在天花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则B受平衡力作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2=F板对B+GB,所以,天花板对B物体的作用力F板对B=F2﹣GB=15N﹣5N=10N,故D正确。

10.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推墙的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C.汽车在弯曲的跑道上匀速行驶,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D.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AD。

【解析】A、人推墙时,人对墙施加了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同时会对人施加力的作用,故A正确;

B、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力、重力作用等,故B错误;

C、汽车在弯曲的跑道上匀速行驶,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因此运动状态在不断地改变,故C错误;

D、人对沙发一个作用力,沙发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正确。选AD。

11.小明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图探究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 B.探究过程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C.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判断压力作用效果;

D.探究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答案】ABC。

【解析】A.甲、乙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故A正确;

B、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故B正确;

C、海绵比较容易发生形变,所以应该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

D、由图甲、乙可知,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是一定的,乙图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比较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图乙、丙可知,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乙图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比较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D错误。选ABC。

12.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现象,下列解释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 A.没有大气压水泵同样可以把水抽到高处;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是靠大气压将药液压入简中的; C.氦气球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压变小会使气球膨胀;

D.人在高原容易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高原地区大气压比沿海地区大

【答案】BC。

【解析】A、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强来将水抽到高处的,没有大气压水泵就不能工作,故A错误;

B、注射器吸取溶液,活塞向外运动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进玻璃管里,故B正确;

C、氦气球上升过程中大气压减小,球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球会膨胀,故C正确;

D、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人在高原容易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高原地区大气压比沿海地区小,故D错误。选BC。

第Ⅱ卷

二、填空题(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3.某同学用2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若仅把水平推力由2N增大为3N后,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不变。

【解析】[1]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力是平衡力;即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推力大小等于2N,摩擦力大小也为2N。

[2]当水平推力由2N增大为3N后,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大小都不变,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不变。

14.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截止6月6日,全州累计完成第1剂次接种超110万剂。保障接种人群按期完成免疫程序,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如图所示,接种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前,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______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答案】增大;大气压。

【解析】(1) 接种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在接种时,针头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根据

可知,可以增大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

(2) 注射前要装液体,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然后向后拉活塞,这样注射器筒内的气压较小,外界大气压较大,外界大气压会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即这样做是为了利用大气压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15.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A、B两点的高度相同。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 _______pB ;若在

两容器中放入相同金属块,沉底后,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关系是F甲_______F乙 (两空选填“>”、“=”或“<”)。

【答案】<;>。

【解析】[1]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甲、乙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ρ甲 >ρ乙 ,因为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所以根据

可知,A、B两点以下液体的质量大小比较为m甲>m乙 ,又因为两容器完全相同,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也相同,所以A、B两点以上液体的质量大小比较为mA <mB ,即GA <GB ,根据公式

可知,pA <pB 。

[2]若在两容器中放入相同金属块,因为两容器完全相同,则液面上升的高度相同,根据F=pS=ρ液 ghS 因ρ甲 >ρ乙 ,则F甲 >F乙 。

16.压强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船闸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来工作的;墨水被吸进钢笔是由于_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连通器;大气压。

【解析】[1]河流的上、中、下游都开口,当船闸打开时,上、中、下游相连通,因此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2]按压钢笔笔管时,笔管中空气被排除,笔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挤进笔管中。

17.由苹果下落得到启示,提出“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观点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被踢出去的足球能在草地上继续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___。 【答案】牛顿;惯性。

【解析】(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一段距离。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3小题,共24分)

18.(8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_____(填“变化”或“不变”); (2)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__________;

(3)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重力方向_________,建筑工人经常使用的____就是该原理的应用。

【答案】不变;竖直向下;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垂线。

【解析】(1)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悬线OA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就保持竖直方向不变;

(2)剪断悬线OA,小球在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竖直向下运动;

(3)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建筑工人使用的铅垂线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19.(8分)在探究“阻力时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______(同一/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2)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

(3)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答:______(需要/不需要)

(4)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______。

A.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大小 B.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C.A、B选项均正确

【答案】同一;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B。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小车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应相同,应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2)由实验现象,阻力越小的轨道滑得越远,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没有阻力,小车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3)若公在木板上滑出右端,不需要重做本实验,因为已经得知在木板上滑行距离大于棉布和毛巾。

(4)本实验是探究阻力时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在水平面时速度相同,滑行越远,说明阻力影响越小,滑行越近,说明阻力影响越大,因此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阻力的影响情况。

20.(8分)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你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了简易气压计。

(2)将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水柱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

【答案】向瓶内吹适量的气;下降;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外界温度。 【解析】(1)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根据

知,当液体膨胀体积一定时,要想减小高度,需要增大横截面积,即换用较粗的玻璃管,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也可以向瓶内吹适量的气;

(2)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高度减小,大气压增大,管内水柱高度会降低,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加;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液柱升高,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故答案为:向瓶内吹适量的气;下降;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外界温度。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2小题,共16分) 21.(9分)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

(1)总质量为80kg(含伞)的伞兵,其总重量为_________N。 (2)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①在跳出飞机到打开降落伞这段时间里,伞兵从高处下落,伞兵作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或“匀速”),这时伞兵受到的重力_________阻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伞兵是在第_________s的时刻打开降落伞的。

③在最后阶段,伞兵匀速直线下降,此时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N,在这段时间里,伞兵下降了_________m。

【答案】(1)800;(2)加速;大于;15;800;150。 【解析】(1)伞兵的重力:G=m9=80kg×10N/kg=800N; (2)①由图象知,伞兵跳出飞机到打开降落伞这段时间里,伞兵从高处下落,伞兵的速度不断增大,伞兵的重力大于阻力,伞兵进行加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伞兵在15s前是加速,在15s后是减速,所以伞兵在第15s时打开降落伞。②③伞兵匀速直线下降,伞兵受到竖直向上的阻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阻力是800N,由图象知,伞兵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10m/s,时间是40s﹣25s=15s,

伞兵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s=vt=10m/s×15s=150m。

22.(7分)如图,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5×10-2米2盛有0.1米深的水,正方体乙质量为9千克,密度为3×103千克/米3。 (1)求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求正方体乙的体积;

(3)若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

【答案】(1)980Pa;(2)3×10-3 m3 ;(3)588Pa。 【解析】(1)由

可知,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由

可得,正方体乙的体积

(3)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水面高度的变化量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

答:(1)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正方体乙的体积为

;(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