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真题模拟试卷 含答案

202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真题模拟试卷 含答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真题模拟试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知觉是人脑对______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部分的______的反映。

2、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______、______和验证期。

3、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______和______。 4、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___和______。

5、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_ 认同和______ 。

6、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______和______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7、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 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______ 的关系。 8、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 罗杰斯属于______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9、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______和神经过程的______。 10、表象具有______和______特点,它是介于感知和思维的中间环节过度阶段。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2、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第 1 页 共 11 页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_ D.测验法

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6、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第 2 页 共 11 页

8、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9、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10、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 )

A.记忆准备性 B.记忆正确性 C.记忆持久性 D.记忆敏捷性

11、把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12、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3、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

A.社会行为 B.社会 C.社会潮流

第 3 页 共 11 页

D.社会传统

14、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5、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16、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17、(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19、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是( )

A.感觉 B.知觉 C.需要

第 4 页 共 11 页

D.能力

20、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 )水平。

A.强 B.弱 C.中等 D.偏低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近因效应: 2、注意的稳定性: 3、性格的态度特征: 4、动机: 5、知觉: 6、注意的分配: 7、能力: 8、情绪和情感: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2、( )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3、( )“谈虎色变 ”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4、(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 5、( )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错误知觉。

6、(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7、( )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8、( )感觉阈限越大,则感受性越强。 9、(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

10、(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

第 5 页 共 11 页

械论的观点。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2、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3、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

6、简述知觉种类。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第 6 页 共 11 页

1、简述动机的内涵及功能,举例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学习效率的关系。并结合个人经验,阐述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与作用。

第 7 页 共 11 页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直接作用 整体 2、酝酿期 豁朗期

3、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4、视觉 听觉 5、服从 内化 6、时间 地点 7、沟通 心理 8、人本主义

9、平衡性 灵活性

10、直观形象性 概括性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2、D 3、B 4、A 5、D 6、C 7、C 8、D 9、B 10、D 11、B 12、D 13、A 14、A 15、C 16、A 17、A 18、A 19、C 20、B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3、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第 8 页 共 11 页

7、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8、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答:

①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②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③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④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答:人格结构包括: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也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创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具有创造动机。社会生活不断地对个体提出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人脑中就成为创造新事物的需要和动机,成为创造想象的推动力。②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没有一定知识作基础,没有相应表象作储备,创造想象很难顺利进行,因为创造想象既有将有关表象的某些要素重新排列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也有通过抽取事物某些本质特征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些创造想象的形成都是以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先决条件的。③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想象受思维活动的调节。人的思维是由一定问题引起,并指向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加以思索,信马由缰,就很难创造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令人信服的形象来。④艰巨劳动与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带有突然性。但是,灵感的出现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敏锐状态中,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并有极高的工作效率。灵感的出现解决了久思不解的问题,常会伴有无法形容的喜悦。灵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经过艰巨劳动,长期酝酿促成的。

第 9 页 共 11 页

4、①明确复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应及时复习,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同时为了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以及疲劳,每次复习不应过于集中,复习一段时间后要有短暂休息。平时应以分散复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性或总的复习,这样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③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中单纯重复效果并不太好,应花一部分时间 进行尝试回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学习材料的难点所在,使复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记忆效率。④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复习方式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多样化的复习,例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进行复习、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听、读、写等活动相结合进行复习,把已学材料通过编写大纲加以系统组织等方式来提高复习效果。 5、动机冲突有:

(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

6、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

①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

②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速度的知觉。

③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

动机的内涵:动机是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例如,热时寻找比较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并奔向有食物的场所;渴时寻找水源等。这时,需要就成为人的活动的动机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很多学生为了出国参加“新梦想”的英语培训班,最后参加托福考试、签证面试等。对于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是这些学生的需要,目标就是通过考试,通过签证面试,这就是他们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动机。 动机的功能:

一)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获得妈妈的赞扬而听话的小孩儿。

(二)指向功能 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三)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偏离目标时,

第 10 页 共 11 页

动机就会将其调整回目标中来。

6月份的高考,考生们想要考上目标大学,这就是动机的激发功能;为了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这就是动机的指向功能;当觉得自己很疲倦,想要放弃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目标大学,就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坚持下去,直到完成高考,表现出了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人的性格和主要和遗传和环境有关,其中又以后天的因素为主,所谓遗传其实也是和环境联系的,我们有的时候和父母很象,是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从小一起生活不自觉的模仿了他们的言行,还有父母和我的关系,我们家庭的气氛是否融洽,是否独生子女,出生顺序,家庭模式,父亲在性别分化上最重要的作用,还有学校对人的性格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啊,生活的集体啊,老师的言语啊,最后我们的社会对人的性格也有影响,社会道德啊,风气等等 自我意识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环境 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 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自然结构状况

(2)学习环境 包括教师的教育态度、思想教育、校风、班风、体育锻练。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