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
吴文森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近年来的金融热词之一,其依托于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手段所产生,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理和传导效果带来的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假说,提出基本的理论依据,从而采用统计图表的方式得出初步的结论,最终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实现互联网金融给予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带来的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影响DOI:10.14097/j.cnki.5392/2019.04.07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13年至今,随着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的信息互联网技术同传统金融产业的发展下所产生的新型金融形态模式,对于整个金融市场、金融固有的发展模式和货币政策等都产生巨大的冲击,但是具体的相关性仍需要通过构建假说,进行实证分析的方式,最终才能够得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体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
第二是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同银行资产与负债内部结构替代性的关联性。从货币政策效应理论来讲,互联网金融发展如果同银行贷款供给变动的话,那么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则是银行资产同银行负债内部结构实现了替代性发展;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则是企业的融资结构将会发生变更。在通过对几家银行在过去的两个不同的货币紧缩政策下的资产和负债内部结构的替代性的变化情况的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发展在银行负债结构的替代弹性较大,即能够通过增加不同类型的负债间的替代弹性,达到弱化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的效应。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影响的事实基础
基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可知,当前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是存在着的,并能够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的影响机制主要有:
(一)银行特质,如规模较小的银行,在银行流动性方面受到约束,因而无法通过内部或是金融市场的融资来实现信贷渠道传导;
(二)金融结构,在宏观角度中,金融结构同银行特质相同,不同特质的银行共同组成金融结构,而银行可以通过拆借的方式改变银行自身的特质,从而对信贷渠道产生影响。在展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的影响分析中,要能够基于货币政策同互联网金融的之间的事实基础,从而才能够构建影响假说。
第一是货币政策变动同互联网金融的信贷效应具有相关性。银行的信贷供给情况是货币政策是否发挥功效的首要表现,当前银行贷款行为关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关联性系数直接表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如以互联网金融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银行信贷供给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关系分析,理论上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是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此时银行的货款量将会大幅度减少,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有弱化效果,则会出现不同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中同比降低的情况,而针对于2012-至今两个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期间的相关性分析,则事实与理论相反。因而可以得出不能够得出两者是否有直接的关联性。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影响的假说构建
第一,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同银行信贷效应之间的构成因素具有相关性,互联网金融的银行信贷效应的影响机制。根据传统的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业态模式主要有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等等,产生的金融摩擦主要由信息费用和交易费用,从理论上来说,通过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金融摩擦,从而弱化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
第二,在金融经济中主要的主体有商业银行、企业和家庭。这三个主体在选择金融行为时,会根据整体的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选择倾向性。如家庭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选择金融资产投资时,会更少的选择一般的储蓄,由此将会减少银行对企业的一般性贷款的数量,继而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银行存款利率的提升将会增加家庭在银行的存款,从而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结构产生效应。
第三,证券市场具有流动性效应,而互联网金融在加入到证券市场重视,会使得在面临紧缩性货币政策时,银行采用较小的成本将自身的非贷款性资产卖出,从而弱化银行信贷渠道的效应。
第四,互联网金融发展会导致中小型企业融资能力的进一步退化,也会实现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发展,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商业银行开发出新的信贷技术,扩大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市场,这一效应的正价,将大大降低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信贷去打的冲击。可以说,两者是具有相关关系的。
152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假说的实证分析
展开对上诉四个假说的实证检验,要求能够对各个计量模型的设定,确定变量定义与收集和明确所需的数据,继而展开讨论选择哪一种估计方法,将一些随机干扰项进行剔除,然后展开对混合面板回归结果的分析。最终进行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的实证检验,即实现反推法的验证得出的结论。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的结论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平台——银行信贷渠道是具有一定的冲击的,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具有相关性,但是发生影响是由一定的变量条件的。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具有整体弱化效应。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存在的前提是金融市场的摩擦,而互联网金融对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影响是基于对金融摩擦的弱化。在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确实是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产生弱化影响,而金融摩擦对于传导渠道具有强化影响,因而整体上可以得出,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摩擦的方式对货币政策下的银行信贷渠道进行弱化反应。
第二,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态势,其对于传统金融形势具有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传统金融活动要想能够保持原有的活力和市场,必须根据市场化的发展推出更多的融资方式。如推出技术融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等等,这一系列新的金融方式,没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将会大大弱化以存款准备金率为工具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对银行负债结构进行有效替代,发挥替代效应,从而方便中小型商业银行能够采用替代效应,进行负债结构的重新构建,从而弱化货币政策的银行借贷渠道的传导效应。
第三,互联网金融同传统的金融形态具有共同点,即其都能够以各种金融形势参与到金融市场中。当下常见的形式的互联网金融通过基金形式参与到证券市场中,为证券市场带来更大的竞争活力。成熟的证券市场具有调节银行信贷供给的作用。如一旦银行遇到流动性紧缩或是扩张时,银行可以进行资产的转换方式来应对信贷危机。互联网金融进入到证券市场发挥作用影响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的微观机理在于其能够充分调动各个经济主体的自主选择权来实现。
第四,企业投资活动是发挥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的重要表现因素,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在一定情况下调节了两者之间的敏感度和关联度;而传统中的资金信贷所产生的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将实现中小型企业的其他融资活动,如信贷技术、信贷资源等等,从而有效的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从而扩大效应。
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具有总体传导效应。因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能够实现以下的措施,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
金融视线 | Financial View第一是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为例,进行补短板的金融信贷支持,由于在经济三去一补基础上,要能够在严监管、去杠杆背景下,信托贷款、委托贷款规模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增加个别行业内的信贷总资金。如通过实现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引导和执行来增加信贷投放的力度。或是通过适度调整银行MPA考核、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减轻银行不良资产对资本金的挤压等。由于不良的贷款将会增大银行的损失,减少银行的信贷流动性,要求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
第二是合理确定市场化债转股风险权重,推动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尽快落地,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降低风险权重将有利于市场化债转股。要求能够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减少其经营风险所在,改善企业的经营活动。
第三是督促银行适当提高利润留存比例,夯实核心资本,支持银行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打通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渠道,增强信贷投放能力。由于当前银行的信贷业务面临着两重压力,一重压力是资管新规实行后,表外资产面临回表需求,会对资本形成侵蚀;另外是面对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产业出现了分化,在这种变化中,有好的资产形成,也有受影响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要求能够明确提出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鼓励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针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要求能够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
以上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正效应的扩大措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是当下仍至未来很长时间的发展的趋势,而传统金融行业也仍旧是中流砥柱。互联网金融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产生影响。如在通过统计图表以及计量模式的规范化验证,可以得出多个影响结论。如互联网金融缺失会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产生影响,在互联网金融中会通过降低企业和银行的外部金融摩擦,从而弱化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效应;而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而直接弱化掉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战明华,张成瑞,沈娟.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J].经济研究,2018,53(04)
[2]熊宗均.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8.
[3]马悦婷.银行业市场结构、转换成本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
[4]沈娟.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5]马瑞山.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性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吴文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投资理财。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