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强势结构与汉字的发展

强势结构与汉字的发展

来源:好走旅游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l期(总第265期) 69 强势结构与汉字的发展 齐元涛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 不同的汉字结构在汉字史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强势结构是指在汉字发展过程中 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结构,包括义音结构、层次结构、二合结构等;与强势结构相对的是弱势结 构,即在汉字发展过程中逐渐式微的结构,包括非义音结构、非层次结构、非二合结构。历时汉字 构形属性的测查数据显示:强势结构的构字量一路上扬,而弱势结构的构字量一路下挫,这既体 现在新造字形对强势结构的选择,也体现在旧有字形顺应强势结构而发生的形体改造。各强势 结构的共同指向是使系统中的字形结构有序化,在诸强势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汉字的总体发展目 标是结构系统化。义音结构和二合结构这两种强势结构的协同作用,进一步生发出以左形右声 为主的“形体一功能”匹配模式,汉字系统进一步精密化。 [关键词]汉字;汉字结构;强势结构;汉字发展趋势;汉字构形系统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18)01—0069—06 汉字的发展趋势是汉字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从 “体”)、三合结构(如“晶”)等。 既有成果可以看到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 汉字的强势结构是指在整个汉字发展历史中具 其中,在关于汉字结构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形声化 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结构,即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引领 是共识度较高的看法。但是,形声化只是汉字发展 着汉字形体变化的结构。在汉字的诸类结构中,最 的手段而不是目标;并且,汉字的结构也不只有形 典型的强势结构分别是:义音结构、层次结构、二合结 声结构这一种观察角度。本文从多个角度观察汉 构。下边我们分别来看这三种结构的强劲发展势头。 字结构的发展,并探求在各种结构的协同作用下, 义音结构指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合成的结构, 汉字向着精密系统这一目标迈进的过程。 大致可以按传统所说的形声结构来理解。①如: “想”是由表义构件“心”和示音构件“相”合成的义 一、汉字强势结构的含义 音结构字。义音结构,在殷商甲骨文时期 占 汉字的结构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从功能 17.32 ②,在春秋金文中占39.6 ③,到《说文》小 组合的角度,汉字的结构有会义结构(如“尖”)、义 篆中占85.69 ④。 音结构(如“河”)等;从形体构成的角度,汉字的结 层次结构指全字是由构件分若干层次逐步累 构有平面结构(如“解”)、层次结构(如“照”)等;从 加上去而构成的。如:“想”是一个二层结构的字, 构件布局的角度,汉字的结构有二合结构(如 其构形可分析为:由“木”、“目”构成“相”,这是第一 [收稿日期]2017—10~9 [基金项目] 国家语委委托项目“汉字部件规范修订”(wTl25—81)。 ①“义音结构”是汉字构形学的术语,“形声”是传统汉字结构分析方法“六书”的用语。从对应关系上说,传统的“形 声”相当于汉字构形学“义音结构”、“形音结构”、“标音结构”三类的总合。本文为了对汉字构形的发展作出更准 确的描述,采用汉字构形学的分类进行考察,但在直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则会用到“形声”这一用语。 ②郑振峰:《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③罗卫东:《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④齐元涛:《<说文>小篆构形属性的计算机测查》,《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本文所引《说文》小篆的统计数据, 都来自该文,余不一一注出。 7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总第265期) 体字的数量逐渐减少,独体结构的比例呈下降趋 势,到《说文》小篆中,独体结构占总字量的 2.98 ,是逐渐式微的弱势结构。 强势结构与弱势结构是对整个汉字发展的总 趋势而言的。就某一共时的汉字系统来说,各种结 构的构字量存在很大差别,为了和强势结构、弱势 层;由“相”、“心”构成“想”,这是第二层。殷商甲骨 文结构层次在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字占12.46 ①; 春秋金文构形层次在二层至四层的字占 48.81 ②;《说文》小篆构形层次为二层至七层的 字占79.54%。 二合结构指由两个直接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 如:“想”是由“心”和“相”两个直接构件构成的,其 结构区别,我们把共时系统中构字量大的结构称为 高频结构,与高频结构相对的是低频结构,即在共 构件布局为二合结构。春秋金文的二合结构占 6O 以上③,《说文》小篆的二合结构占94.71 。 二合结构还可以根据构件的具体空间位置分为左 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想”属于二合结 构中的上下结构。 时系统中构字量小的结构。例如: 从功能组合的角度来看,在殷商甲骨文阶段, 会形合成是构字量最大的结构,属于高频结构;标 义合成和标音合成分别占0.58 和0.22 ⑥,是 构字量最少的两种结构,属于低频结构。 与强势结构相对的是弱势结构,即在汉字发展 过程中逐渐式微的结构。与上述强势结构对应的 从形体构成的角度来看,《说文》小篆中二层结 构的字占4O.06 ,属于高频结构;六层和七层的 字分别占0.08 和0.04 ,属于低频结构。 从构件布局的角度来看,《说文》小篆二合结构 弱势结构分别是:非义音结构、非层次结构,非二合 结构。 非义音结构的种类很多,像零合成、标形合成、 会形合成、会义合成等等都是非义音结构,我们以 占94.71 ,属于高频结构,三合至六合结构占 2.28 ,属于低频结构。 判断某种结构属于强势结构还是弱势结构,可 会形合成为例看非义音结构的发展趋势。会形合 成就是全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形构件合成的 结构,如殷商甲骨文的 (兴),以四只手抬物表示 “起”的意思。会形合成是甲骨文时期构字量最大 的结构,占38.o4 ④,但随着构件象物性的降低, 会形合成在后来的汉字发展过程中逐渐衰落,在 《说文》小篆中,会形合成字仅占0.28 ,隶书、楷 书中则几乎没有会形合成字,因此,会形合成属于 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弱势结构。 非层次结构,即平面结构,也就是由多个构件 一以用这种结构的构字频次的历史变化作为依据。 强势结构就是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由低频变为高频 的结构,弱势结构就是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由高频变 为低频的结构。历史发展中的强势结构与早期不 成熟共时系统中的高频结构往往相左,而与后期成 熟系统中的高频结构一致。例如:在早起不成熟的 甲骨文构形系统中,会形合成是高频结构,但属于 汉字历史发展中的弱势结构;在成熟的小篆构形系 统中,义音结构既是高频结构,也是汉字历史发展 中的强势结构。 次性集合而成的结构。如:周代金文的峦(舂), 两只手拿着杵在臼中捣米,是按照具体物象关系组 成图像来描绘字义,各构件一次性集合而成,没有 先后的组构层次。平面结构在甲骨文中占 87.54 9/6⑤,到《说文》小篆中仅占1.02 9/6,尽管二 者的统计原则可能存在不同,但数据的变化仍可反 映出非层次结构逐渐式微的事实。 二、强势结构对个体汉字发展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个体汉字的结构演变轨迹 看似纷乱,实际上却始终有一种力量在引导着形变 的方向,这就是强势结构的吸引。大量的字形结构 由弱势结构被调整为强势结构。 非二合结构包括独体结构、三合结构、四合结 构等。以独体字为例,甲骨文中独体结构占 19.56 ⑥,后来,汉字总字量逐渐增多,但新造独 (一)义音结构对个体汉字发展的影响 大量的非义音结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变成了 ①④⑤郑振峰:《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第4O、42、4O页。 ②⑥周晓文:《汉字构形属性历时演变的量化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第57页。 ③ 罗卫东:《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第28页。 齐元涛 强势结构与汉字的发展 义音结构。例如: 71 结构吸引的。对整个汉字系统的发展来说,强势结 构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麂,甲骨文作 ,像无角之幼鹿,是独体象形 字,后改为从“鹿”、“兄”声的义音结构字。 如果分别来看义音结构、层次结构、二合结构 这三种强势结构对汉字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说它 闻,甲骨文作 ,是人以手助耳倾听之形,属会 形合成,后来改为从“耳”、“门”声的义音结构字。 寅,甲骨文作 ,为屋中放贝、玉形,属会义合 成,金文加声符“缶”变成“寅”,成为义音结构字。 (二)层次结构对个体汉字发展的影响 大量非层次结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变成了层 次结构。例如: 星,甲骨文作品,为独体象形字,构形层次为零 层;《说文》小篆作“星”,从“日”、“生”声,“生”又可 分析为从“中”从“土”,小篆“星”的构形层次为 二层。 们分别使汉字发生了义音化、层次化、二合化这三 方面的变化。从甲骨文到小篆,我们可以分别看到 这三种结构的构字量由低频变成高频。那么在这 三种强势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整个汉字系统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呢?我们认为,综观义音化、层次化、二 合化这三种强势结构的共同指向,就是使系统中的 字形结构有序化。元素按有序的结构方式组合在 一起,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系统”的要求,有序使元 素间的关联更紧密,因此可以说,在诸强势结构的 共同作用下,汉字结构的总体发展目标就是系统 化。汉字的强势结构就是在汉字系统化进程中被 强化和认可的结构,向强势结构靠拢的过程就是汉 字在结构上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一)义音结构与汉字系统的成熟 囿,甲骨文作圈,像有草木之苑囿形,多个构件 一次集合而成,只有一个构形层次;春秋金文及小 篆改为从“口”、“有”声的义音结构字,“有”又可分 析为从“又”从“月(肉)”,整个字的构形层次为 二层。 非义音结构向义音结构的变化可以叫义音化, 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形声化,学界关注较多。我们认 为,义音化是促成汉字系统成熟最主要的手段,义 音结构是汉字形成严密系统的基础。 盎,甲骨文作 ,一只手拿着洗涤工具在器皿 里洗刷,表示食物已尽,是一个平面结构字,构形层 次为一层;小篆将整字改造为从“皿”、“麦”声的义 音结构字,按《说文》的的说解,整个字的构形层次 为四层。 义音结构的优势,以往是从构形方式的角度, 即从字词联系的角度阐释的:义音结构,一个构件 表义,一个构件示音,只利用两个构件就可以实现 (三)二合结构对个体汉字发展的影响 一些原本为独体结构或原本为多个直接构件 组成的不规则结构,受强势结构的吸引而朝着二合 结构演进。例如: 字与词在义和音两方面的联系,既经济,又高效,这 是象形、指事、会意等任何非声结构都不可能做到 的。义音结构的优势,在汉字发展史上很早就显现 出来了。“西周时期新增的字形,以形表意类字形 (包括象形、指事、会意)总共不到20 ,形声字超 过80 ,说明汉字构形方式发生了重大调整,形声 凰,甲骨文早期作黍,为独体象形字;后改为从 “鸟”、“凡”声的义音结构字,组合模式属二合结构。 涉,甲骨文作 ,为两只脚跨过水流的形象,三 个构件按涉水的实际状态摆布,属会形合成,是三 合结构;小篆变成从“水”从“步”的会义合成,是规 整的二合结构。 构形方式成为绝对主体。”① 我们认为,从共时汉字系统的角度来看,义音 结构对汉字系统的成熟至关重要。表义构件和示 铸,金文有多种形体,有一种写法为譬,是六个 构件组成的不规则结构,后来调整为从“金”、“寿” 音构件都具有类聚作用,可形成各自的子系统,更 有许多构件可同时处于表义构件子系统和示音构 件子系统之中,整个汉字系统形成网络状关联,形 体之间的关联有序而紧密。反过来看,义音结构的 两个构件,可以实现同义以音别,同音以义别的格 声的二合结构。 三、强势结构与汉字系统的成熟 对个体汉字的发展来说,其变化方向是受强势 ①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224页。 7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总第265期) 手 一木水局,这是一种系统别异,体现的也是系统关联。 “我们可以根据层次结构所占比例的多少衡量 个汉字构形系统的严密程度。”②“具有层级结构 举例来看,虹,甲骨文作 ,是独体象形字,用 杠江扛 形体的像物性与词义发生关联,这个形体从来不作 的系统,结构化程度高,结构的有序性强,构件的利 的一种表现。”⑧在古文字阶段的早期,汉字构形以 杆汗扦 为其他字的构件,与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关联度低。 用率高,形体可扩展的空间大,所以也是系统成熟 随着像物性的降低,形义联系也会减弱,后来改为 柱注从“虫”、“工”声的义音结构,废弃了原来的个性化 拄 描摹客观事物的象形、会形合成为主,构形层次为 拱 构形,其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可以实现各自的子系 统类聚,又可实现系统别异,与系统的联系增强。桶 涌棋洪零层或一层。随着时代发展,汉字形体像物性降 低,用象形、会形手段来构造新字的速度大幅减慢, 捅 从整个汉字系统来看,义音结构的相互关联可 形成如下网络状关系: 表1义音结构的网络关系 梢消但为了记词的需要,新字却不断增加。新字的增加 捎 不依赖于新造和新增象形字、象形构件,而是通过 的再利用。层次构形既使基础构件数量被控制在 校汶校 层次生成方式对系统中已有的表义构件、示音构件 捂 一工 干 主 共 甬 肖 交 吾 薄 梧浯槽清定范围内,维护了系统的稳定;又使既有构件的 捧 利用率提高,使系统内字形之间的联系增强。因 此,汉字构形层次从甲骨文到小篆逐渐增加,构形 系统逐渐成熟。 表1第一列是表义构件,第一行是示音构件, 其他行、列中的字是由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构成的 义音结构字,它们通过相同的义符或声符来实现系 统关联,又通过同义符以声符区别、同声符以义符 区别来实现系统别异。 (二)层次结构与汉字系统的成熟 与义音化相伴而行的是构形层次化与组合模 、举例来看,“菔”,甲骨文作画,金文作凹、曲、 圆等形,均象盛矢在器中形,为会形合成字,构 形层次为一层。其中象矢服之形的表形构件是专 门为“簸”字而造的个性化构件,在系统中不具有归 纳性,字际关联度低。后来改为义音结构字“菔”, 全部利用系统中已有的构件,采用层次化构形方 式。对系统关联度低的个性化构件的废弃,减少了 式以二合结构为主导。 义音结构字是促成构形层次化的主要原因。 义音结构字来源多途,不管是“强化形声字”、“分化 共时系统的基础构件量;对系统中已有构件的再次 利用,又增强了字际之间的关联,使整个汉字的系 统化程度提高。 形声字”还是“拼合形声字”①,都是在既有字符的 基础上生成新字,从而使汉字的构形层次逐步增 高。换句话说,义音结构字的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 都是成字构件,构件本身就是可以独立使用的字, 再用来做其他字的构件,构形层次化就这样伴随着 义音化形成了。甲骨文义音合成字比例低,只有 17.32 ,同时甲骨文的层次结构显著低于其他系 统,只有12.46 ;春秋金文义音合成字占39.6 , 二层以上的字占总字量的48.81%;《说文》小篆义 (三)二合结构与汉字系统的成熟 义音结构促成了二合结构的凸显。 义音结构需要同时具备表义直接构件和示音 直接构件,并且在多数情况下,表义直接构件和示 音直接构件都只有一个,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曾 说:“形声字在造字时,只有一形一声”。④一个表 义构件和一个示音构件,表现在组合模式上,就是 二合结构。 通过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非二合结构向 二合结构的靠拢,使汉字系统中组合模式进一步集 中,使汉字系统的有序性加强,汉字系统化程度 音合成字占85.69 ,二层以上的字占79.54 ;由 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义音化与层次化的关联。 ①③④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周晓文:《汉字构形属性历时演变的量化研究》,第56页。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93页。 ② 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92页。 齐元涛 强势结构与汉字的发展 73 提高。 二合结构是根据直接构件数量认定的结构,其 中又包含着复杂多样的构件位置分布关系:左右、 上下、包围、挟中、偏角、交叉,等等。在众多的位置 关系中,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被确定为二合结构中 的强势结构。《说文》小篆的左右结构占全部字数 的61.85Voo,上下结构占全部字数的17.5O ;在二 合结构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占到了83.99%。 某些非左右结构、非上下结构的二合结构,在历 史发展中又逐渐调整为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例如: 贮,甲骨文作审,为了体现“贮藏”这一构意, “贝”在“宁”内,是包围结构,属会形合成;后来发展 为从“贝”、“宁”声的义音结构字,组合模式调整为 左右结构。 依,甲骨文作令,“人”在“衣”中,是包围结构; 后发展为从“人”、“衣”声的义音结构字,组合模式 调整为左右结构。 昃,甲骨文作 ,从“日”从“大”,为了体现构 意,两个构件的位置是不规则的;后来被从“日”、 “仄”声的义音结构字取代,组合模式调整为上下 结构。 汉字结构向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可靠拢,或许 出于布局平衡、书写便捷等原因,但其结果是使汉 字组合模式在二合结构中进一步集中,使汉字构件 组合的规律性更强,使汉字的系统性关联向更精细 的方面发展。 (四)汉字成熟系统的状态 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逐渐朝着构形系统化方 向迈进。 殷商甲骨文的构形系统尚不成熟,从强势结构 的角度来看,义音结构、层次结构、二合结构这些系 统关联度高的结构构字量小;会形合成、平面结构、 多合结构这些系统关联度低的结构构字量大。甲 骨文字形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系统化程度弱。 到小篆阶段,汉字构形系统走向成熟。在古今 汉字发展的各阶段中,《说文》小篆构形的系统性最 强,这其中除了《说文》小篆经受过专家整理这一因 素之外,更主要的则是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必然。 《说文》小篆的构形系统表现为:用400多个基础构 件,以层次结构为主导构成大量的整字,充分体现 了有限元素的无限运用;以义音结构为主导构形模 式,字际之间可以通过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两方面 相互联系,形成汉字的网络状关联;以左右结构为 主导组合模式,使汉字的书写和记忆有规律可循。 到今文字阶段,汉字构形系统继续演进。这一 时期推动汉字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书写便捷,而不是 构形的系统化。汉字的构形在书写便捷的推动下 又有一些发展,但义音结构、层次结构、二合结构这 些强势结构的地位没有改变,它们依然是今文字构 形系统中占优势的高频结构,因此与构形系统最严 密的《说文》小篆相比,今文字构形系统的整体面貌 虽有调整,但诸强势结构所确定的系统状况变化 不大。 四、强势结构与汉字系统的精密化 义音结构和二合结构是汉字发展中的两种强 势结构,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提高了汉字构形的系统 化。而这两种结构的合力共同作用于汉字构形时, 又会对汉字结构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义音结构的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提供的是构 件独用时所具有的音和义,构件摆布位置不提供构 意,因此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的摆放位置可根据需 求而调整。在二合结构中,以左右结构为主。义音 结构的构形模式与左右结构的组合模式叠加,就进 一步生发出以左形右声为主的“形体一功能”匹配 模式。 左形右声模式并不是在义音结构产生之初就 已经确定下来的“形体一功能”匹配模式。在殷商 甲骨文、周代金文等古文字阶段,存在大量表义构 件和示音构件可以左右位置互换的字,也有部分义 音结构字同时存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两种形体, 例如:殷商甲骨文的“福”、“{;占”、“祀”、“柘”、“通”、 “伊”、“任”、“俘”、“驳”、“河”、“沮”、“汝”、“淮”、 “洹”、“泞”、“泷”、“滴”、“妹”、“蛭”、“姘”、“纫”等; 周代金文的“福”、“祀”、“神”、“祜”、“许”、“讼”、 “谏”、“祺”、“杞”、“惕”、“妊”、“妃”等。后来经过长 期的发展,这些义音结构的字才逐渐调整和固定为 左形右声模式。具体如: 福,殷商甲骨文作面、锕,周代金文作 、 ,表 义构件和示音构件可以左右互换,《说文》小篆固定 为左形右声。 伊,殷商甲骨文作 J『,周代金文作】Ilc、 ,表 义构件和示音构件可以左右互换,《说文》小篆固定 为左形右声。 7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总第265期) 左、“斤”在右,是这两个构件在汉字系统中的高频 位置。 据李燕等的统计,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 通用汉字中,有形声字5636个,其中左形右声 3798字,占形声结构的比例为67.39 。① 并且,在汉字系统中,某构件在左形右声模式 义音结构的表义构件、示音构件与二合结构中 的左右结构叠加,形成了左形右声的匹配模式,这 一中的摆放位置与该构件在会义合成字中的摆放位 置基本趋于一致,②这就在更广的范围内体现出汉 模式在汉字发展中被进一步固定和推演开来,以 致于人们形成了形声字以形符居左、声符居右的观 念,并以“右文”来概括这种现象。④左形右声并不 是所有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关系,只是形符声 符位置关系中的高频结构,但这种形体一功能的有 序联系,便于汉字的系统化讲解和记忆,为人们识 字构件布局的有序和构形系统的精密。如: 伐,殷商甲骨文作 、堙,“戈”穿过“人”体,为 会形合成,两个构件可以左右互换,并且相交,属交 叉结构。西周金文作 ,已确定为左“人”右“戈”的 布局,但仍是交叉结构。小篆作 ,成为规整的左 右结构。“人”在左、“戈”在右的布局,是这两个构 件在汉字系统中的高频位置。 折,殷商甲骨文作 、 ,为表示“折断”构意, “舯”上下放置,中间断开,为会形合成。金文作 ,读汉字带来了极大便利,“秀才识字认半边”就是对 这种有序联系的反映。虽然“秀才识字认半边”有 以偏概全之嫌,但却反映了汉字系统中所存在的 “形声结构一左右结构一左形右声结构”之间的系 统关联,这就是两种强势结构共同作用于汉字,使 仍为会形合成,但已固定为左“舯”右“斤”。⑧ 汉字系统精密化、从而更便于应用的体现。 小篆作 ,左“手”又“斤”,为会义合成。“手”在 (责任编辑宋媛责任校对宋媛蒋重跃) The Mighty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QI Yuan—tao (Research Centre for Chinese Folklore,Classic and Characters,BNU,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Different Chinese character structure has different development trends.The mighty structure is the structure that has a strong development trend,which includes the pietophonetic structure,the hierarchica1 structure and the two—corn— ponent structure.The opposite of the mighty structure is the weak structure,that is,the structure which gradually decli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This structure includes the non—phonetic structure,the non—hierarehiea1 structure and the non-two—component structure,The survey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constructed hy mighty structure goes up,while the weak structure goes down all the way.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choice of the mighty structure both in the creation of the newly mad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Chinese characters.The common point of the mighty structure is to achieve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While with the combined action of various strong structures,the overall development goal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to realize the Chinese structure systematiza— tion.A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pictophonetic structure and the two—component structure further produces a“form-function’’ matching mode,which is left—meaning and right—sound,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system. Keywords:Chinese characters;Chinese character structure;mighty structure;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 configuration system ①李燕、康加深、魏励、张书岩:《现代汉语形声字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1期。 ② 汉字构件摆放位置的形成原因与过程,我们将另文讨论。 ③ 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第133页。 ④黄德宽:《论形声结构的组合关系、特点和性质》,《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