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生产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生产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生产效率 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丁长峰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摘 要】文章利用Dea—malmqusit指数方法对中部六省2O00—2011年间物流产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定,然后采 用Tobit模型分析其环境影响因素。实证表明: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生产效率实现了8.1%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效 率、技术进步实现增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更大;GDP、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生产效率影响最大。 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提高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生产效率具有重 要作用。 【关键词】Dea—malmqusit;生产效率;Tobit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04—0106—03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 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 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物流产业作为一个复合产业在 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进程中,将成为其重要发展领域。事 实上,近年来中部六省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整体呈现出物流基 础投资加快、物流人才集聚、物流园区涌现等现象。但是不容忽 视的,物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过多依赖了人力资源和资本 投入,其生产效率的高低将成为影响中部六省物流产业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中部六省物流产业生产效率进行测 定,并从环境因素去分析对物流产业生产效率的作用力度。 关于物流产业生产效率的测定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一 直都是物流经济研究的热点。钟祖昌(2010)t 】采用三阶段DEA 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产业运营效率进行了测 定研究,并提出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问题;刘秉镰等 (2010)[21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因素 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区域物流有序竞争等建议;田刚等 (2011)[31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29个省份的物流效率, 并提出了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存在“塌陷”现象;樊元等(2012) 采用SFA方法对各省物流效率进行了测定,并从横向和纵向进 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物流效率差距逐年缩小的结论。以上文 献为物流产业效率测定和相关因素分析研究提供了广泛的视 角和方法,本文结合Dea—malmqusit指数方法对中部六省 2000---2011年问物流产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定,然后采用Tobit 模型分析其环境影响因素,从而为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可持续发 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出的,用于研究不同时期的消费变化。嗍到了1982年,Caves等 学者首次用它来研究生产率指数。近年来,该方法也越来越多 被用来研究TFP。Malmquist指数的优点有:一是可以分解TFP, 对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研究;二是不需要相关的价格信息。测 算Malmquist指数首先要构建生产前沿面,得到距离函数,所以 这就需要通过DEA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进行帮助。那么,目 前运用较广泛的是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即DEA— Malmquist指数法。根据Fare等,可将规模报酬可变下、面向产 出的、以t时刻和t+l时刻为技术参照的Malmquist指数定义为: ×[东 ÷糕等]× 1 2 I一 —OI(Xt+l,yt+1)l ㈩ 【D . ( , ) D +1( ,Yt“)J 在式(1)中,D ( ,Y)为规模报酬不变下的距离函数, (x,y)为规模报酬可变下的距离函数。 D (Xt, ) 为纯技 术效率变化,掣 ÷ l, 为规模效率变化, D (瓤, )D…(Xt+l, +1) f【 D ( )D (1 为技术进步,丛  ) ,yt+1)J… … ’D (瓤, , 、模型构建 (一)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Malmquist指数是在1953年由瑞典经济学家Malmquist提 f ÷ +1,],即前两项的乘积为技术效率变化。 l D ( , )D (Xt 1)j 【收稿日期】2013—02—16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重点项目计划“基于甩挂的齿轮生产布局和物流管理研究”(Y201225532) 【作者简介】丁长峰(1973一),男,福建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职业教育管理。 当 ,>1时,TFP进步;当 1<1,TFP退步;当 c+1=1, 。TFP不变。当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或 技术水平变化大于1时,说明它是TFP增长的源泉,反之,则是 TFP降低的根源。 (二)Tobit回归 Tobit模型是经济学家托宾1958年在研究耐用消费品需求 时提出的一个经济计量学模型。Tobit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解释变量 是可观测的,被解释变量y 只能以受限制的方式 被观测到。Tobit模型如下: { lyi=0 ⅡYi+● ≤o (、 2) 的逐年提高,因此在今后中部六省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中仍然 要加大对其科技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进一 步将全要素生产率(TFP)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 步两个因素,很明显技术效率并没有实现增长,技术进步平均 增长8.2%,技术进步对中部六省物流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 到了更为明显的作用;技术进步高于技术效率变化,对生产效 率提高作用更大。这表明:通过对中部六省物流的科学研究投 入、促进物流装备和设施发明和技术改进、改善物流运输、仓储 组织模式、使用高新技术(比如RFID、EDI、GPS、GIS等)、提高 物流设备运用效率等措施更能提高物流产业生产效率;技术效 率(TE)下降0.1%,说明中部六省物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yi=y If Y >O 其中,Y.=/3x +g slxt3Nomal(0, 0) 二、基于Dea—Malmquist的物流产业生产效率 测定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说明 考虑到目前物流产业统计体系不完善的现状,本文中的物 流产业相关数据采用了现有的小口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了交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所有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 鉴》和《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1 劳动力投入。中部地区目前仍然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地 区,物流产业作为服务业中的典型代表,其吸纳就业人数较多。 在已有的大多数研究文献中主要使用物流产业年末从业人数 作为劳动力投入的衡量指标。 2.资本投入。由于物流产业是个复合产业,涉及面广,因此 对资本的需求也十分巨大。国内外学者一般都是采用永续盘存 法进行资本存量的估算。本文借用文献【2忡利用固定资产投资 代替资本存量来作为资本投入,并以2000年为基期的第三产 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不变价的固定资 产投资值。 3.产出指标。产出指标代表了物流产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生 产效果,一般选择物流产业增加值来代表物流产业产出。需要 说明的是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没有电信业增加值,因此本文 借鉴文献【2]的处理方法,同时采用第三产业平减指数进程处 理,以减少价格因素影响。 (二)生产效率测定结果及分析 采用中部六省l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p2.1软件包在产 出视角下测算出中部六省2001—20l1年问全要素生产率的逐 年变动情况见表1。 表1 中部六省物流产业效率分解表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2o01—2011年间,中部六省全要 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8.1%。说明中部六省物流产业的生 产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变化趋势上看,中部六省的全要 素生产率(TFP)实现了逐年上涨,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TECH) 还没有完全挖掘出现有人力资源和使用资金的潜力,出现了物 流产业投资过热,但投资效率并不很高的现象。中部物流产业 行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技术进步提升来全面提 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纯技术 效率(PEcH)下降了0-4%,而规模效率(SE)提升了0.2%,在考 察期内技术效率(PE)的下降主要归因于纯技术效率(PECH)的 下降。纯技术效率(PEcH)衡量的是在既有投入资源的情况下 提供相应产出的能力。规模效率(sE)提高说明物流产业对于中 部地区而言属于规模经济产业,因为通过中部地区巨大的物流 需求拉动,带动物流行业实现更高的规模效率。 三、中部六省物流产业效率的因素分析 物流产业作为一种引致型产业,影响其产业效率的因素众 多。在已有的文献中,主要是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结构、区域信息化水平等因素来作 为分析物流产业效率的环境变量。本文进一步利用Tobit模型 分析上述环节变量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的影响。 (一)模型建立 根据上面对因变量、自变量的解释说明,建立Tobit回归模 型如下: TFP 1 2GDPi+/33Trans +/34Stnle +/35Infoi+地 (3) 其中,卢 代表回归方程的常数项; 到 表示各自变量的 回归系数; 代表回归方程的误差项;TFPI代表中部六省的全 要素生产率;GDPI代表中部六省历年经济产出总和,采用国内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处理得到;Trans;代表中部六省历年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水平,用交通总里程数表示;Struc 代表中部六省历 年产业结构,用第三产业比重值来表示;Info 代表中部六省历 年信息化程度,用邮电业务总量带表示。 (二)影响变量的实证分析 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利用Eviews7.0软件进行Tobit回 归,结果见表2。 表2 Tobit回归结果表 变量 GD P| 0 49 8(O 04) Trans. O 054(0 006) Struc 一0 492(0 007 Inf0 口1 O 276(0 000) 代表l%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料代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中部六省国内生产总值系数为正,并且统计性显著。充 分说明了中部六省物流产业发展更多依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 强大需求,因此中部六省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有效带动物 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复合产业,其 具有十分明显的需求拉动导向,特别是近年来中部六省经济持 续增长,带动大量的原材料集中和产成品扩散,都需要物流这 lo7 个服务产业去完成对物资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系数为正,并且统计性显著。反 映了伴随着中部六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其对物流 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明显。物流产业作为具有明显网络 特征的产业,良好的交通通行通道对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重 要作用。 (3)产业结构回归系数为负,并且统计性显著。回归系数为 负说明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并不会带来物流产业生产效率的提 高,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中部地区六个省份大多属于农业大 省,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前中期,物流完成更多的是对农 业原材料和工业产成品的运输和配送等任务。 (4)信息化水平回归系数为正,但是并没有呈现统计学意 义上的显著性。说明中部地区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没有给予 物流产业发展足够的支持。 发展很大程度上仍要依赖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中部六省而 言,物流产业更多体现出对经济增长的依赖性,呈现出需求导 向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加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拉动进出口推 动中部地区经济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点。 2.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中部六省由于地处中部,具有 先天的区位优势,因此通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 度,建立更多的物流企业节点,形成交通畅通的物流通道和良 好的物流网络。 3.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保持各产业自身的经济总量增 长。由于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会滞后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对 于处于工业化前中期的中部六省而言,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 要加大对第一、二产业的扶持力度,保障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l1钟祖昌.1]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研究lJ1.财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贸研究,2010(9):8O一90. 文章利用Dea-malmqusit指数方法对中部六省2000 ̄201 1 [2】刘秉镰,余泳泽.我国物流业地区间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 年间物流产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定,然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其 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托宾模型的分析[J1.中国流通经济, 2OLO(9):18—21. 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2001-2011年间,中部六省全要 3】田刚,李南.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8.1%;技术进步平均增长8.2%;技术 【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1(7):34—43. 效率(TE)下降0.1%,纯技术效率(PECH)下降了0.4%;规模效 4樊元,4]马丽梅.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效率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 率(SE)提升了0.2%。GDP、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结构 [(3):l13一l16. 对中部六省物流产业生产效率影响最大,因此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关政策建议: 1.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六省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是一 个发展中国家,人均物流消费需求水平比较低,因此物流产业 [5]BANKER P D,CH ARNES A.Some models f 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 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1078—1092. (责任编辑:X校对:R) (上接第23页) [7]时峰.中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及其对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0. 【1O】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Z校对:Q】 (上接第73页)扰,要确保解决纠纷的公平、公正。 (三)设立专业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机构,健全土地征收监 督机制 我国当前农村存在大量由于征地而引发的纠纷,但权利人 很难及时获得各种途径的救济。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独立、专业 的调解各种纠纷的机构,以便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失地农民土 地权益。结合国外的经验,可以建立专业的农村征地裁判所,赋 予其行政性与司法性,不隶属于行政机关,统一按照准司法程 序独立行使职权以保证裁判的公正性。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 方均应设立专门针对农村土地问题的执法监察机构,加强和完 善土地征收监督机制,特别应加大对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违 法、违规案件的监察力度。此外,我国的行政机关应当随时关注 经济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与方案,借以避免因农村土地 征收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四l充分利用法律援助渠道 在当前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关系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将 审查、批准、执行、裁决等多项行政职权集中于一体。司法实践 中相当多的案例显示:失地农民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与其博 弈时,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面对行政机关强大的公权力,他们 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如果走正常的法律途径,他们要花费大量 的时间和高昂的律师费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整体教育基础 薄弱、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很容易放弃法律救济转而采取一些 非理性的、极端的方式来维护个人权益,从而引发群体事件,带 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很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失地农民法律 援助机构,建立专项法律援助基金,专门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法 律援助,帮助他们运用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尽 可能为他们减轻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陈亚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汪振江.农村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8. 【3]余秀青,贺淘.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的对策思考 .法制 与社会,2010(1O), 【4]王冶英,赵娟.论我国沿海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5]赵榕.关于辽宁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J1.农业经济,2007(2). (责任编辑:L校对:F)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