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属于一个母语启蒙的过程,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想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知识的理解和积累,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优化教学环节、革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应该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探索空间,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引导,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新课程改革中,专家学者们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现了高度的统一,并通过多重教学目标的设定来引导教师的教育工作。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能够全面理解并灵活运用汉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语言知识的积累与丰富,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能力;通过语文学习强化民族情感,并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行多年,但是在小学阶段,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推出舞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支配着教师教育工作。有些教师为了平衡现代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打着创新教学理念的旗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按照传统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进行控制。例如在问题引导中,教师虽然在形式上给了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但是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却连连摇头,直至学生的答案完全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才肯罢休,这样的教学过程依然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难以灵活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精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被一再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失去了方向,不知应该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如一些教师依然我行我素,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还有一些教师为了使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将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而绝大部分小学生并不具备独立学生的能力,因此这样“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语文教学偏离预期目标。
3.缺乏德育教学的有效渗透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发展的启蒙阶段,其对于是非判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因此非常需要在系统的教育中获得引导。德育教育并不仅仅存在于思想品德课程上,它的渗透是无处不在的,语文学科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因此,其在德育教学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侧重的是对文本情感的分析,而忽视了文本中蕴藏的德育内容对小学生的思想引导,从而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做好新课标下的小學语文教育工作 1.深入研究新课标,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其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抱着谦虚学习的工作态度,深入研究新课标的思想精髓,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研究中,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核,即新课程标准通过对我国语言发展历程的总结,明确了传统教学理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内外教育教学经验,确定了基本的教学改革方向;其次,教师要正确解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不断探索符合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载体,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以及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当前学情,不断探究符合特定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与其它教师的教学交流,以积累教学经验。目前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学等都是运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应该保持灵活性,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3.重视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情感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小学生处于情感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文本中的情感素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引导。例如,在《咏柳》《春日》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作者精炼优美的文笔,让学生体会自然的美景,更要通过古诗词学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中主人公的行为,来激发学生对五星红旗的眷恋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漫步徜徉,进而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不胜枚举,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渗透,让学生在文字体会人文关怀。
4.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开放自由的氛围不仅能够缓解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理,还能够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打造开放性课堂,例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信息技术的力量,并畅想一下未来科技对生活的改变,而这样的互动交流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非常重要。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属于一个母语启蒙的过程,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想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知识的理解和积累,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优化教学环节、革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应该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探索空间,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引导,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格桑.探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措施[J].艺术科技,2016,04:343.
[2]文志勇.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183.
[3]张娜.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5:96-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