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认为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日常操作不规范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采取建立规范、科学地感染控制管理模式、加强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感染因素 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52-01
重症监护室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实施24小时全程疾病监护和治疗的重要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1]。这些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抢救的最终失败,也使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所以,医院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任重而道远。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出我院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控制要点,现综述如下:
1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1患者的自身特点 ICU病室内的患者,绝大多数病情极其危重复杂,全身营养状况和抗感染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易感性强,难以控制,极易发生院内感染。
1.2 各种有创监测检查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日益增多,成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侵入性诊疗操作,如气管插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不仅可以把外界细菌带人人体内还能将人体的某一特定部位的细菌带至其他身体部位,从而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得病原体更易侵入机体。相关研究成果表明通过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5%[2]。
1.3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医源性感染增多。由于重症病房病人病情的需要,在绝大多数下情况都会使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株的繁殖和增加,降低了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1.4 医务人员因素
1.4.1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洗手或对手进行消毒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1.4.2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操作过程不符合无菌要求,如吸痰过程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使用呼吸机未确保呼吸机用品及装置不被污染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未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等均增加了患者获得医院感染机率。
1.4.3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病室环境卫生状况很差。消毒隔离是发生ICU感染的外在因素,其可能发生情况是手术前未对伤口进行有效消毒、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彻底、病室的通风情况以及消毒等工作不到位,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5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引起菌群失调 完全胃肠外营养已成为许多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正常胃肠道功能废弃,导致肠道内厌氧菌生长过度,有些患者应用后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从而引起感染。 2 医院感染的控制要点
2.1开展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每年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消毒隔离有关的技术培训,医院再根据各科特点培训,把预防医院感染内容作为
平时抽查的内容之一,达到人人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2.2 建立重症监护室规范、科学的感染控制管理模式
如:消毒隔离、清洁卫生、一次性用品管理、各种操作规范等,制订地面、空气、病室墙面、操作台、各种物品的消毒规范流程。 2.3 ICU布局及环境管理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按所感染的部位进行隔离。对有特殊传染性的感染患者及病原携带者予以单独隔离。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每张病床床旁备用手压式的瓶装洗手液,做到一床一瓶一消毒。定期清洁过滤网,做好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 2.4 ICU的人员管理
2.4.1 进出ICU人员的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后方可进入ICU。ICU工作人员外出时必须外加外出服、更换外出鞋。
2.4.2 严格洗手制度 有效洗手可使院内感染率降低50—80%。在无菌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操作结束以后及时脱掉手套并进行洗手。
2.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在进行吸痰、导尿、深静脉置管时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可采用封闭式吸痰管,掌握吸痰的方法和技巧,机械通气时维持适宜的气囊压力;留置导尿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做好会阴清洁,深静脉置管时,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正确的置管部位,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应采取最大的无菌屏障,更换敷料时注意无菌操作。每天评估置管的必要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置管。 2.6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防止肺部感染
2.6.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病室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按消毒隔离规范进行消毒。
2.6.2对无禁忌症的患者抬高床头30~45°,定时翻身叩背,以减少胃反流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6.3加强口腔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溶液,每天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2次,注重口腔护理的效果。
2.6.4 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护理,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更换,每周更换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作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2.7做好生物学监测 重视监测工作,加强监测控制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3]。每周对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每月对发生的院内感染类型、发生率及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查找原因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 2.8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高度重视全身性营养支持,积极开展肠内、外营养,鼓励患者积极自主、早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医院感染。 2.9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成立了合理使用抗生素专家委员会,制订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定,并列入考核范围严格考核。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按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合理、正确使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以防止二重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综上所述,医院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管理涉及医疗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它不仅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还需要真正的全员参与、规范的诊疗操作、科学的监
测措施、严格的督查考核,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左改珍.重症监护室医院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3-105.
[2]胡咏春.易引起ICU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7-78
[3]张芹芳.医院门诊空气细菌污染现状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5, 5(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