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台峪乡小学校本课程方案

台峪乡小学校本课程方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台峪乡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及依据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空间主要停留在课本上,各种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或忽视,整个教育过程被考分左右,为题海困惑,教师视教材为全部,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盘接受,最终造成学生表面上掌握的知识比较多,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也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给今后的发展带来障碍。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作支撑,开发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校本课程资源,以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二、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交流性。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

三、实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2、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3、彻底改变教师“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培养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4、让学生拥有熔铸在书法、古诗、美文中的前人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5、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撰写论文的水平,争取在各级论文大赛上获奖,争取发表高质量论文和有特色案例。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1、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⑴发展性原则。要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为原则,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习惯,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⑵主体性原则。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要创造机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和课程特色培育,创建学校特色。

⑶选择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

⑷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原则。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校本教材”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⑸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原则。对学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和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等条件进行深入调查,把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作为一种动态的教学研究过程,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研究与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小组。 组 长:崔士庆

副组长:郑进京、张国胜

组 员:王文进 邢国亭 郄秀梅 赵五星

(2)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制和设计,负责课程实施的督促和检查,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适时修正和完善课程方案。

(3)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校本课

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本课程中的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各班主任按照顺序在各年级实施。

(5)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原则上每周一节,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为文明礼仪教育,三、四年级为养成教育,五、六年级为经典诗文诵读,可对课时进行弹性安排。

(6)本课程实施形式实行课内与课外、讲座与实践、交流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程更加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本课程实施实效。

(7)加强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期初组织教师制定本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期末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8)加强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每一块内容,研究设计实施方案,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校本课程教材。 (9)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教法,倡导按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伙伴互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

(10)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针对性等原则选择、组织符合校

情、生情的校本课程内容。 3、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五、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课教师实施本课程的工作态度、实效纳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既要关注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又要关注是否保护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3)要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励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载。

(2)采用各种形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

行交流展示,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每一环节、步骤上,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满怀激情到给予积极的评价。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思想、思维、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反复”、“反弹”,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总给学生以信心,总给学生以希望,寄学生以期望。

(3)通过调查表等形式,对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发展情况作检测调查。

(4)定期结集出版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 3、评价内容

(1)对写字、古诗和习惯养成的学习态度。 (2)对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对师生成长的作用、效果。

二○一三年十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