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也应该进行创新,以便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的宣传教育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烈士纪念馆紧紧把握时机,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网络 烈士纪念馆 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07-02
烈士纪念馆在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等成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微博、博客、搜索引擎、网站、网络杂志、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宣传媒体已经不能够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但新形势下的教育形式和方式应当创新,烈士纪念馆如何在网络时代实现对青少年教育的有效性,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网络时代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
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标,是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网络时代,烈士纪念馆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就会显得比较单一,枯燥无味,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思想比较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青少年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振兴意识,造成青少年民族价值观的迷茫。因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借力新兴媒体平台和技术应用,结合烈士纪念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平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众走进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 网络时代新媒体的构成及运用状况
新媒体主要包括博客、微博、搜索引擎、网站、网络杂志、网络报纸、手机、移动电视、虚拟社区等。它几乎遍布整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各个角落,并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还会有更新的形式出现。基于网络化大潮的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从应用现状来看,大多都应用于纯商业的广告宣传,利用这些新媒体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象较少。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新媒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将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将近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从网民
的年龄状况来看,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仅19岁至29岁的网民占全部网民的30.8%。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都已经在使用手机,并且,76%的学生都会上网,62%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博客或者qq空间。对于这些经常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来说,烈士纪念馆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在信息传播动作上显得过于被动和迟缓。 3 网络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途径
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宣传的主要媒介,过去那种以纪念馆、陈列文物、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被动的阵地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烈士纪念馆要想更好地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就必须改变原来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找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媒体的完美结合点,挖掘青少年感兴趣的、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教育方式。 (1)、抓好网站建设,搭建适合青少年教育的新平台
好奇心、参与性、创造性是现代青少年的特点,兴趣是引导青少年步入纪念馆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是如今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他们习惯在网站上搜寻想要了解的知识和信息,因而烈士纪念馆的网站建设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新媒体之间融合与运用的立足之本和重中之重。一般来讲,大多数烈士纪念馆网站最基本的内容构成主要包括纪念馆概况、烈士事迹、参观导览信息、互动交流以及友情链接等部分。近年来,网络传播手段不断加强,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传播手段,为纪念馆网站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实践方向,不少博物馆网站已上线了配合现实展览的“虚拟展厅”。“虚拟
展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展览的精华和主题,比如360度实景再现、3d文物展示等手段。但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众多的网络社区,模式大同小异,传统的web应用仅仅平面地显示网页,已经不能给青少年带来新的感观上的新体验,他们不满足于简单地被动接受和浏览,而是希望参与其中,共享共建,渴望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和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web3d模式由此应运而生,三维虚拟现实展示技术是通过在浏览器中内嵌3d虚拟场景的手段,在保证3d立体效果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对网络和硬件的要求,让互联网用户能够快速的体验3d带来的真实感受。采用这一最新的技术,纪念馆可以在互联网上搭建出高度拟真的线上“虚拟展馆”。以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例,为配合主馆改扩建后重新对外开放,2013年在本馆网站上线了浙江省首个配合主馆基本陈列、馆区主要纪念建筑物的“三维虚拟展馆”,利用三维网络技术、多人在线等高科技手段,将图文、音视频、flash动画、全景、数据库与纪念馆的现实教育功能相结合,实现了用户登录角色选择、多人在线互动、虚拟纪念馆平面导航、虚拟服务台及导览、虚拟纪念馆场景漫游、图文及视频、展品3d互动展示、虚拟导游讲解、网上悼念、观众留言、web后台管理和访问量及信息统计等功能,运用漫画、动画、音视频、电子书、flash小游戏等,达到了青少年寓教于游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青少年通过浏览网站,在虚拟留言区为我们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建议。 (2)、开通官方微博,实现与青少年之间的良性互动
近几年,微博以其技术新、形式新、理念新、时效性强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深受大众追捧,也由此成为青少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微博就相当于一个广播站,可以很快地把信息传播出去,既方便快捷,又颇具即时性和互动性。烈士纪念馆作为官方认证的公益性单位,微博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工具,为纪念馆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烈士纪念馆作为性质特殊的文化单位,如果开通微博,可以实现以下三点:一是可以及时与公众进行更多、更快、更直接的沟通;二是微博的个性化与社群化可以为烈士纪念馆打造特色的社会教育方式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亲民性,吸引公众的关注。通过微博弘扬宣传革命优良传统、规范道德风尚,能够让官方微博成为公众表达思想和愿望的最直接有效的渠道。开通微博以后,我们可以将公众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及时地宣传出去。比如每逢烈士纪念日,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消息,广播内容包括烈士生平事迹及纪念馆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等。在收听和转播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留言进行交流,抒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同时,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也可以尝试开通工作微博,传播红色文化,交流学习体会,扩大烈士纪念馆的社会影响。
(3)、开设网络课堂,打造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特色品牌 近年来,许多烈士纪念馆通过开设各类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纪念馆进行专题讲座,选题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专家学者们的讲座也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
许多纪念馆的业务人员也经常应邀到学校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物方面的讲座,不间断地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雷锋纪念馆为例,该馆开设“雷锋讲坛”,遍邀国内外雷锋研究者、学雷锋活动组织者、雷锋精神实践者担纲主讲,他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相结合,通过生动感人的内容,潜移默化,融入青少年的情感之中,成效明显,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特色品牌。实践证明,烈士纪念馆讲坛活动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讲坛活动难以大规模开展,成为阻碍纪念馆讲坛活动做深做大的绊脚石。比如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青少年很难预知纪念馆讲坛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受到专业和地域限制,这一方式只能在本市、本地区及更小的范围内开展。网络时代,烈士纪念馆要改变这种现状,使纪念馆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首先应该在讲坛活动的选题策划上下功夫,选题必须根据形势和青少年关注的热点,力求每期讲坛都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二是对纪念馆专题讲坛的资料进行筛选,把一些比较精彩的演讲或者学术报告制作成视频,在本馆网站上发布或者上传到专门的学术论坛上,还可以加强馆校合作,开设“网络课堂”,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学习我党光辉的历史和烈士的事迹;三是对待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对中小学生来说,情景剧、演讲、联宜等形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兴趣,对大学生来说,较深层次的专题讲座则更有吸引力。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例,该馆针对中小学生进行2013年新学期“井冈山精神网络课堂”远程
教育,给上海康城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上了第一堂课,课题是《革命摇篮井冈山》,课时长35分钟,采用讲唱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小学生进行互动,深受师生好评。 (4)、立足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学习活动
“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是烈士纪念馆的办馆方向和发展宗旨。如何在做好主阵地教育的同时,主动应对互联网时代新挑战,积极发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形式多样地开展青少年网络宣教活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举办“最深切的缅怀”主题教育活动。自2006年起,于清明期间连续七年与杭州市教育局联合下文举办该活动,倡议全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发动组织学生通过团日、队日、班会、清明节等,点击本馆网站,进行在线参观学习,开展向烈士献花、献歌、留言等悼念活动,并参与网上留言评比。作为曾荣获2006年度杭州市宣传工作“创新奖”的教育活动主题鲜明突出,社会效益明显,规模浩大的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成为杭城中小学德育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与浙江卫视联合打造“浙江红色影像陈列馆”。将革命历史以电视影像的表现方式体现在屏幕上,在屏幕空间中建立新型的多媒体“陈列馆”。它陈列有《红色记忆》栏目已播出节目文稿荟萃而成的文字出版物《红色记忆》,陈列有栏目成片刻录的dvd光碟,以及该栏目后续节目的相关影像资料。浙江卫视制作的“红色记忆”节目将定期供给陈列馆作多媒体展示;三是推出网上专题展览。抓住清明节及重
大历史纪念日等机遇,有针对性地先后推出《陆军监狱牺牲烈士事迹展》、《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长征英雄的史诗》专题展、《军歌嘹亮军民情深——庆祝建军80周年展》、《铁的新四军图片展》、《孟祥斌先进事迹图片展》、《钱江英烈颂——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著名烈士事迹展》、《吴斌烈士事迹展》等,我们在网上发布展览信息,开展各种参观互动活动,从点击的频率看,效果极佳。
(5)、借助媒体公益性广告,扩大纪念馆的社会知名度 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关于环保、献爱心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层出不穷。所谓的公益广告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的,是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主要是通过广告的形式呼吁公众对某一社会性问题引起注意,或者对公众进行教育,以便提高公众的素质,更好地从事工作和学习。因此,公益广告有利于推广社会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对公众进行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而且不像商业广告那样,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广告的特点非常适合烈士纪念馆进行大众社会教育,因此,我们应借助车载媒体、户外屏幕、移动互联网等媒体强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工作。传统上认为车载媒体、户外屏幕、移动互联网都是商业广告的天堂,很少有公益广告。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新媒体发展比较迅速,宣传的效果也非常理想,比如车载媒体和户外屏幕都处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移动互联网又是现在最
为流行的一种媒体,在社会上得普及率非常高,借助这些媒体为烈士纪念馆做公益广告效果一定会很好,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烈士纪念馆是最生动、最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特别能使青少年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网民急剧攀升,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在通过新媒体了解丰富网络资源的同时,也受到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下大功夫利用好烈士纪念馆的宝贵资源,结合目前新媒体的使用现状和影响范围,运用不断出现的、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载体、新阵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