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一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2、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H2SO3
D.H2SO4
3、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 10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5、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Ne ②Mg ③Mg2+ 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6、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8、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 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2 / 10
9、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10、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反应为:,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B.反应前后有三种氧化物,且常温下都为固体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反应中只有锌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1、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 A.稀有气体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12、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13、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铁片
D.氢氧化钠溶液
1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
B.9.6g
C.8.8g
D.4.4g
15、在M+N→盐+水的反应中,M和N不可能是 A.HCl和NaOH C.H2SO4和Fe2O3
B.CO2和Ca(OH)2 D.AgNO3和BaCl2
16、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7、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3 / 10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18、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20、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B.质量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A.原子序数是24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B.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请结合下列四瓶溶液回答问题。
4 / 10
(1)常与硫酸铜混合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________ 填化学式)。 (2)治疗胃酸过多选用的一种药剂是 ________ (填序号)。 (3)应与食盐水归入同一药品柜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4)①、②、④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 (填序号)。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氧元素____;②钠离子____;③氢氧根离子____;④二氧化氮___。 (2)用““
”表示一个氢原子,则“
”表示___(填标号)。
1”表示___(填标号),
A H2 B 2H2 C 2H D H
3、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烧水时易产生水垢的水,属于________水。
(2)人体摄入________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3)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__。 (4)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__作用。 (5)尼龙手套、玻璃茶杯、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0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人),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化学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活动。
(1)在实验A中,氢氧化钙溶液使紫色石蕊变______色。
(2)在实验B的烧杯②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烧杯②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3)在实验C的试管①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要使试管②中产生白色沉淀,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A.BaCl2 B.HCl C.Ba(NO3)2 D.MgCl2
(4)用实验D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
6 / 10
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现称量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g;
(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2、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说明书部分信息。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Vc的化学式为_____;
(2)V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小辉妈妈每天按要求服用该Vc片钙,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_____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七、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
7 / 10
是( )
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 B.肥料:二氧化碳、硫酸铵、硝酸钾 C.单质:金刚石、铁粉、黄铜 D.盐: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
8 / 1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D 3、C 4、B 5、B 6、C 7、D 8、C 9、D 10、C 11、B 12、A 13、A 14、C 15、D 16、A 17、C 18、A 19、B 20、A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Ca(OH)2 ④ ④ ②>④>① 2、O Na+ OH- NO2 C B 3、 硬 碘 低 乳化 尼龙手套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9 / 10
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2、蓝 红色消失 NaOH+ HCl= NaCl+H2O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生成蓝色沉淀
2NaOH+ CuSO4= Na2SO4+CuOH2 AC 气球变大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气体减少,装置中压强减小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0.8;(2)2.5%
2、(1)C6H8O6;(2)9:1(3)200
七、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1、C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