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 第3卷(3) ReviewofChina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 20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蒋和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81)

󰀁

提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分析了北京农业科技园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北京 农业科技园 政策建议

员会的工作人员按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聘用,并实行定期调换,以保证管理队伍精干、高效。

同时,北京市通过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和舆论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和农民兴办高效农业园。为了推进“高效农业园”的建设,市政府还制定了奖励政策,奖励分为两个层次,对达到高效农业园一般标准的企业给予30~50万元奖励资金;对农民投资为主,达到农民建园标准的农业园,给予10~20万的奖励资金。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高效农业园的建设与发展。1.2 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现代农业科技园是集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于一体的组织形式,完全靠国家投入是不可能的,为此北京市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具体表现为四种投资类型。第一种是政府投资型,如朝来农艺园、顺义“三高”示范区等都主要靠政府投资建起来。第二种是股份投资型,如锦绣大地是由10个股东发起组建的民营企业。第三种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型,如通州的中以示范农场和昌平小汤山的中垦——三菱合作示范农场是由外国企业独资建立的,而象顺义“三高”示范区内的北京长青蔬菜中心、通州宋庄镇园区内的高科技种苗示范基地分别由中方与加拿大和西班牙合资建立的。第四种是一园多投型,如朝来农艺园已建工程的基建费用约一半来自市、区两级政府财政,一半来自乡财政;韩村河高新农业科技园的建设投资分别来自国家财政、市财政以及地方和企业的投入匹配。

1.3 坚持以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为龙头,积极培育主

导产业,促进产业带、产业群形成

北京市通过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了以房山区青龙湖镇为主的,集生产、加工、销售、开发为一体的666.67hm2食用菌产业带;形成了横跨通州、顺义、昌平三区,靠金苜蓿浩邦集团、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带动的牧草产业带等。继北京顺义绿健集团之后,又涌现了以御香苑为龙头的10万头肉牛产业带,以金鑫为龙头的10万只肉羊产业群,以景琪制药厂为龙头的3333.33hm2中药材产业群。

农业科技园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生产经营方式。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和农民兴办高效农业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北京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和基

本做法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发展迅速,据北京市农委提供的统计数据,到2000年12月为止,北京市共建立431家农业科技园和高效农业区,其中区级401个,市级30个,总投资50多个亿,占地规模1.51万hm。这些农业科技园大部分都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业科技专业户、农业科研院校投资为主体,产权清晰,园区的企业采用现代管理制度,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嫁接传统农业,在30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中,采用股份制形式的有20家,民营个体的有10家,总投资15.5亿。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效农业园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加强领导,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和农户兴办高

效农业科技园

在农业科技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设立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协调指导小组,各区县也组建了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在市园区协调指导小组领导下,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并提供科技服务,管理委

󰀁北京市科委1999年软科学课题2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1.4 立足于发展高科技农业,狠抓农业科技攻关全市各农业科技园区都定位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兴建大量性能优良的工厂化生产设施,如日光温室群,智能型连栋温室等。大多数园区的产业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优良种苗生产、无公害工厂化蔬菜栽培、花卉与果树种植、特种动物养殖、观光农业以及生物制药等。各园区还建有配套的园艺产品保鲜贮藏库和精加工车间,设施条件齐备,园区管理委员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如朝来农艺园有26栋普通日光温室,54栋高标准日光温室,1999年又新建一栋面积4hm2的荷兰智能型连栋温室,生产的特菜产品达到“AA”级绿色食品标准,直销大中超市、食堂和宾馆饭店。

此外,为了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在建设农业科技园中,把农业技术创新当作科技进步的源泉、推进科技革命的核心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根本措施,瞄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有选择、有重点、有计划地引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到农业科技园进行中试和开发,增强科技储备,先后组织实施农业科研攻关22项,开发新项目56个。另外,北京市围绕农业产业化的上档升级,一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现代农机工程、温室工程,转化了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初步形成了一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二是重点推广10项农业高新技术,启动6个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产业。三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种植业结构消费的需求,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专用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1.5 抓重点、创特色,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效应各园区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战略,抓重点、创特色。朝阳区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虽然都在探索“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但他们各有侧重。朝来农艺园的支柱产业一是无公害特种蔬菜生产,二是观光农业;金盏乡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区的主导产业是花卉和特种水产养殖;东坝乡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区的主导产业是蔬菜、名优果树种植;还有辛庄、五四营、将占乡等园区都有各自的重点。锦绣大地利用现代化大棚将蔬菜无土栽培和淡水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浅水池的水面上用漂浮的泡沫塑料板种植蔬菜,水中养鱼,公司还致力于牛羊胚胎繁殖和生物制药,从加拿大引进的良种牛体大如象,重约1t。小汤山农业科技示范区利用地热资源提高冬季温室温度,并将带余温的水用于冬季养鱼,这比采用燃料升温的设施来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21

当然,各园区除了注重自身发展外,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效应。如总投资达5300万元的昌平小汤山“国家级精准农业示范区”,这是由昌平区政府和北京农科院共同承建的项目。通过采用从空中到地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使专用农机定点、定时、定量进行灌溉施肥等田间作业。这一农业高新技术既可大量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又可实现施肥的低污染,同时提高单产18%~30%。目前,北京市各郊县也都立足本地优势,以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为重点,分别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园,每个农业科技园都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合作,聘请专家教授作顾问。如昌平近两年来,先后建成了灌溉、农业机械化、优质苗木、蔬菜种子、珍稀动物养殖等五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引进60多项国内外农业高科技成果及100多个优良品种;如面积达666.67hm2以上的永久性绿地苗圃,由国家和北京市计委立项总投资达7079万元,年产苗木达1600万株,带动周边地区农村发展育苗基地4666.67hm2,有效地促进北京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

1.6 注重引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和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北京市的各个农业科技园区都积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把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部分园区都寻求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建立密切的联系,不断引进新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公司从1997年以来引进消化的项目达40多个。该公司从成立起就积极招聘科技人才,到2000年为止,已有雄厚的科技实力,现有员工231人,其中科技人员116人,占员工总数的50.2%,科技人员中有10余名博士、硕士。1999年还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1.7 注重农业高新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

技含量

以提高农业高新技术的可操作性、准确率和到位率为目标,加强农业科技园的规范化建设。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及时组织引进、中试、组装、放大,认真搞好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完善,使其简便易懂,操作规范,便于农民接受和应用,尽快把增产增效显著的高新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到生产中去。如通州梨园地区农民陈志奇租下6.67多hm2土地,建立中草药种植示范园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中草药种植业,引进白芍、菊花等药用花卉。采用集约化种植栽培技术,使667m中草药材产值在4000元以上,比种植粮食高出8倍。在该科技园的带动下,种植中草药材已成为通州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项目之一,全区2

 22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ReviewofChina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

资为主的农业科技园区中,政企不分,产权关系不明晰,园区经营受到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缺乏应有的活力,使生产者和经营者都缺乏积极性,难以产生应有的效益。三是政府投资建立的农业科技园区,投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不利于从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外资、科研单位吸收资金,也不利于以后的农业科技园市场化运行。

第六,硬件建设多,软件建设少。从北京各个在建的农业科技园区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些农业科技园在基础设施上投资力度很大,有成片的高标准日光温室群,有智能型日光温室,有配套的产品贮藏加工车间、办公区、休闲观光区,园区外有隔离墙,内部水泥路平整,纵横交错。从硬件看,已具备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特征,然而,园区的软件建设却很滞后。这一方面表现在员工素质上,多数园区的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对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而生产者文化素质更是普遍偏低,一般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另一方面对项目开发和市场开拓、信息网络建设投入较少,大多数的现代农业科技园还没着手开展市场营销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从而造成对产品销售和市场供求把握不准,使农业科技园区生产的农产品很难与国内外市场接轨。

已有13个乡镇种植了药材,其中根茎叶三大类120多个品种的中草药被广泛种植,总面积已达到400多hm,成为北京郊区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2

2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因建设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一些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没有根据北京不同地区和生态类型来选项布局。有的地方为了迎合领导的意图,创办了多处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使示范项目大同小异,多个项目重复建设,造成园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场地,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

第二,一些农业科技园的定位不准,示范的目的不明确。在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和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定位不准,使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运行长期游离于农民和农村经济之外。

第三,一些农业科技园示范项目选择不准确,脱离北京人多地少,大部分郊县还处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实际。从调查的大多数在建农业科技园的情况来看,一般都选择以高科技、高资金投入的温室和设施园艺为主,贪大求洋并且过分强调引进“高精尖”和资金高密度化的项目,将农业科技园区与设施农业划等号,相对忽视了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创新。尤其是对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来嫁接和改造传统农业的项目考虑甚少,对农民急需的优良品种、集约化种养殖技术、稻麦多熟制栽培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复合肥料施肥技术、农产品精加工技术、净菜加工技术等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在园区示范较少。

第四,现有农业科技园区小而分散、功能单一,综合性园区建设滞后。缺乏带动性强,内连农户、外连市场的农业科技园。目前,北京各个区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大多数以设施农业为重点,重展示,轻实效。似乎把一些外型美观、造价高昂的现代农业设施建起来,就是现代农业,其实这是对现代农业的一种误导。由于园区的功能单一,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很弱,难以有效地带动周边地区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一些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缺乏创新。一是一些由政府投资建立起来的农业科技园,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运转不灵活。二是在以政府投3 加快北京农业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的不断涌现,是北京在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阶段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刚出现的新生事物,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在今后发展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加强领导,建立北京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应

用工作委员会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便于统筹安排,组织宏观协调工作,建议由北京市科委、农委、教委等有关部门组成示范和应用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具体工作。示范和应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大田种植、蔬菜花卉、畜牧水产、果木林业、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土肥栽培、植保防疫、农业项目评估等9个分组。编制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政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对北京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应用的宏观指导。

3.2 做好北京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规划

根据农业高新技术的成熟度及今后农业的发展趋势,从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和应用,促进农业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高度出发,制定北京地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和示范项目的发展规划。第一,确定重点突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二,发挥北京的科技优势,建立一些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基地。第三,建园注重超前性和示范推广性,本着“先易后难”、“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以及“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3.3 明确农业科技园的主攻方向

农业科技园建设,要紧密围绕21世纪北京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体,以农业技术产品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和展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目标,立足北京的高科技优势,重点突破,优化布局和配置园区的科技资源,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探索农业开发、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创造宽松的环境,形成适应北京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创新模式,使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龙头,成为教育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基地,促进北京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4 树立正确的建园目标

农业科技园主要在三个对接上狠下功夫。一是做好科技的对接,使先进适用高新技术与千家万户的农民进行对接。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新项目和高新技术,做到新产品先到园区试验,新技术先在园区推广,使园区真正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基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示范窗口。二是做好信息的对接,通过农业科技园的信息传播,使农业信息与分散的农户进行对接。一方面,搞好信息服务。农业科技园应成为农业科技信息的发布中心、交流中心,通过接受信息咨询、印刷资料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搞好科技培训服务。园区科技人员要建立完善巡回指导服务制度,及时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还要采取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形式,组织农民到示范园学技术、学实际操作,把示范园办成推广农村实用新技术的“田间学校”。三是做好市场对接,使千变万化的市场与农户进行对接,农业科技园应办成“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龙头,在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新品种的同时,积极与各地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联系,大力开拓销售市场,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的服务。

3.5 面向市场,选择高效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在选择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如科技23

项目的示范性、风险性、带动性和产业关联性。一是优先选择市场潜力大、技术成熟、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二是优先选择能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项目;三是优先选择生态适应性广、使用成本低、吸收劳动力多、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四是优先选择能利用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渗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扩大劳动力就业、产品有广阔市场需求和开发前景的项目。目前,北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首选项目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农业高新技术。󰀁动植物良种繁育技术。󰀁设施园艺及现代化集约种养殖技术。󰀁生物疫药与生物农药技术。󰀁农牧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高效低污染复合生态肥料技术。󰀁动物胚胎移植技术。󰀁饲料添加剂技术。󰀁农业信息及网络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3.6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业科技园稳步发展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除享受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有关政策外,同时从以下方面予以支持:

󰀁农业科技园在平等竞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优先承担北京重大农业科技中试、推广计划项目,北京各有关部门优先支持农业科技园参与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北京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享受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放宽经营政策:如经营种子、种苗、配合饲料、加工产品、农牧机具等。

󰀁在投资、税收、贷款上给予优惠:对北京指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自产品投产之日起免征3~5年的增殖税,对出口创汇的免征5~10年增殖税,允许企业提出25%~30%税前利润作为生产流动资金,不作为当年的纳税基数。

󰀁农业科技园在其技术成果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凡能形成相当创汇能力的,按照北京有关规定,优先给予外贸自营进出口权。

3.7 切实抓好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创新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开发和应用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运行机制上,大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进行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试点。在建设的组织和建设的主体上,可以是“政府兴办型”,也可以是“民间兴办型”,还可以是“民办官助型”,甚至可以是不同机构在互惠互利基础上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联合经营。无论哪种形式,都应建立具有“法人投资、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机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在利益分配上,应按照“谁投资、 24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ReviewofChina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

保护等北京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北京农业科技园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使农业科技园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终形成有利于北京农业科技园创新和发展的开放环境和激励机制。3.11 加强技术力量的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各种科技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一是对没有强有力技术依托的企业,应限制其入园立项。二是建立新型的人才聘用制度。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采用高工资、高津贴等手段,吸引高科技人才入园,对于园区紧缺的人才,可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公开进行招聘。同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人员根据园区发展建设的需要,到园区做兼职技术开发研究工作。三是进行产权体制改革,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以技术成果入股,吸引科技成果主动进入园区,企业进行再开发。四是加大园区企业自主开发应用性技术的资金投入,园区内的企业用于应用性技术开发的经费比例不低于企业收入5%。五是加强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可利用现有的农业高等院校技术人才,即为农业科技园区代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农业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也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农业科技园区急需的管理人才,还可通过农校、成人教育、绿色证书培训等形式造就一批农民技术骨干。

参 考 文 献

1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梗概》.2000.102 北京市农委科教处.《科教情况反映》第5期,2000

3 蒋和平.北京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农业现代化,

1999(6)

4 蒋和平.北京农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简报,1999(7)

5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北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现

状调研系列报告》,2000.12

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依法保护好各类园区,尤其是民营科技园区的合法权益。今后应采取有效政策,

积极发展民间兴办和民办官助类型的科技园区,以调动社会各个层次大力兴办农业科技园区的积极性。3.8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企业

农业科技园能否正常运作和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否能形成,关键在于必须拥有一批能吸收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北京市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引导科研人员有序流动,公平竞争,相互协作。鼓励科技人员到农业科技园区创办经济实体、科技企业,加速科技体制和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农业科技园区创办各种形式的股份制科技企业,探索设立“技术股”、“创业股”,在分配制度上要“加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可采取特殊贡献“分红”、特殊津贴、年薪制及利润分成等方法。还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进入农业科技园或同农业科技园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同时支持和鼓励企业创办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9 加速对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设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尽快建立北京地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园区管理方法。

󰀁加强园区项目的前期准备和论证工作。

󰀁把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落实到实处。󰀁北京市应建立农业科技园区考核监督机制,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牌子应可以流动。

󰀁尽快建立农业科技园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沟通国内外、市内外、区内外与园区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

3.10 加强农业立法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按照北京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规划,尽快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技术推广体系及相关政策、奖惩等规章制度和安全防卫、保密、标准化、知识产权

ThePresentSituationandPolicyProposalsfortheDevelopmentofModern

AgricultureResearchandDemonstrationFarmsinBeijing

JiangHeping

(AgricaltureResearchandDemonstrationFarmsinBeijing)

Abstract Thispapergivesasystematicanalysisonthe.presentsituationforthedevelopmentofModerna-gricultureResearchandDemonstrationFarmsinBeijing,anddealswiththeexistent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ModernAgricultureResearchandDemonstrationFarmsinBeijing.Then,theauthoradvancespolicyproposalsthat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ModernAgricultureRe-searchandDemonstrationFarmsinBeijing.

Keywords Beijing ModernagricultureResearchandDemonstrationFarms Countermeas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