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395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39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19分,每题1分)

1. 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产量与其自然率的背离与物价与其预期水平的背离负相关。(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因此,产量与其自然率的背离与物价与其预期水平的背离正相关。

2.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差。(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差。如图12-1所示。

图12-1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3. 如果货币供应减少,总需求曲线左移。(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货币供给减少,则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总需求曲线左移。

4. 在货币需求完全取决于收入的古典情形下,财政政策的乘数为0。(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当货币需求完全取决于收入时,LM曲线为垂直线,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不变,如图10-1所示,即财政支出不能带来国民收入的变化,财政政策乘数为0。

图10-1 古典主义情形下财政政策效果

5. 根据现值现金流分析,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净现值是否大于1。(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当企业的净现值大于零时,企业进行投资;而企业净现值为负数时,则减少投资。因此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净现值的正负,而非是否大于1。

6. 未来一笔资金的现值是在当前利率水平下,产生未来资金数量所需的当前资金数量。(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任何一种未来价值的现值是按现行利率折算的一定量未来价值的现在价值。

7.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可以写作Y=αK,其中,α为常数。(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该函数并没有表现出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因此可以作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方程,也是通常所称的AK模型。 8. 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长于货币政策。(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较长。因为一般来说政府行动较为缓慢。比如在美国,支出或税收变动需要总统和参众两院的批准,这样从发现冲击到制定政策并开始执行之间需要特别长的时间。而货币政策由于从决策到执行所需的环节较少,其内在时滞较短。

9. 无论产量减少是由总需求减少还是总供给减少引起,作为产出减少的反应,经济都会回到其初始价格水平和初始产量水平。(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会下降;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会上升。因此经济不会回到初始的均衡状态。

10. IS曲线代表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而LM曲线代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IS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代表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是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代表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

11. 在IS-LM模型中,IS方程中的利率与LM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在IS方程中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因为决定投资的是实际利率,在LM方程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因为名义利率与货币供给与需求相联系。

12.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采取相应财政政策,IS曲线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很小,意味着这时财政政策效果较差。尤其

在LM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的特殊情况下,IS曲线变动只会引起利率变化,而均衡产出不发生变化,这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13. 企业投资对于利率变动反应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企业投资对于利率变动反应越敏感,即d值越大,意味着财政政策引起的一定量利率水平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越大,从而企业投资被挤出更多,挤出效应越大意味着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14. 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增加收入和降低利率。(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LM曲线是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右移,会增加收入,同时提高利率。

15. 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恢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与自然失业率无关。(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恢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16. 根据黏性工资模型,总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使利润上涨的事件并不都会使工资上涨。(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在黏性工资模型中,在短期内假设劳动市场失灵,名义工资具有黏性,不能随劳动的供求状况立即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上涨不会立即影响名义工资,则实际工资下降,更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劳动力,从而导致产出增加。

17. 宣布一个政策事实上与实施一个政策一样有效。(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宣布一个政策时政府作为规则制定者能够改变公众的预期,使经济自动调整。而实施政策时政府作为经济的主体之一参与到经济行为中,会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因此二者不一定一样有效。

18. 通货膨胀由于导致人们持有更少的货币,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菜单成本是指因为高通货膨胀率使企业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报价,而改变价格是有成本的,企业需要重新印刷并发送新目录表等付出的成本,菜单成本与人们因通货膨胀持有的实际货币量减少没有关系。

19. 在开放经济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在开放经济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既来自国内需求又来自国外需求,国内需求表现为国内投资,国外需求表现为资本净流出。

2、简答题(75分,每题5分)

1. 在阐述IS-LM模型时我们假定投资只取决于利率。然而我们的投资理论提出,投资可能还取决于国民收入:更高的收入可能使企业更多地投资。

(1)解释为什么投资可能会取决于国民收入。 (2)假设投资由下式决定:

I=I_+aY

式中,a为0~1之间的常数,它衡量国民收入对投资的影响。 用这种方法确定投资时,凯恩斯交叉图模型中的财政政策乘数是什么?请解释。

(3)假设投资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利率。这就是说,投资函数是:

I=I_+aY-bi

式中,a为0~1之间的常数,它衡量国民收入对投资的影响;而b为一个大于0的常数,它衡量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用IS-LM模型考虑政府购买的增加对国民收入Y、利率i、消费C和投资I的短期影响。这种投资函数会如何改变基本IS-LM模型所包含的结论?

答案: (1)投资之所以取决于国民收入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从新古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型来看,就业的增加可以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品。因此,如果由于就业的增加而使国民收入提高的话,那么资本的边际产品也会提高,企业也就会有投资的动机。 ②如果公司面临筹资限制,那么目前利润的增加将会增强公司的投资能力。

③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对住宅的需求,这样就会提高住宅的价格、增加住宅投资。

④存货的加速模型说明,当产出增加时,企业希望拥有更多的存货。这可能是因为存货是生产要素或者是因为公司为了避免脱销,存货增加也属于投资的一部分。

(2)在凯恩斯交叉(支出线与45度线相交)模型中,假设私人部门的投资为常数:I=I_。通过考虑政府支出的增加ΔG,可以算出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增加的直接效应是收入增加ΔG,收入的增加

又使得消费增加MPC×ΔG。进而,消费的增加反过来又增加了支出和收入。这一过程会无限期持续下去,所以政府支出的增加对收入的最终影响是:ΔY=ΔG(1+MPC+MPC2+MPC3+…)=ΔG/(1-MPC)。

因此,在不考虑税收时,得到的政府支出乘数与简单投资乘数相同,即:ΔY/ΔG=1/(1-MPC)。

现在假定投资也取决于收入,因此投资函数可以写作:I=I_+aY。与前面相同,政府支出增加ΔG最初使得收入增加ΔG。收入的最初增加导致消费增加MPC×ΔG;现在,它也导致投资增加aΔG。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反过来又增加了支出和收入。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

ΔY=ΔG[1+(MPC+a)+(MPC+a)2+(MPC+a)3…]=ΔG/(1-MPC-a)

因此,政府购买乘数变为:ΔY/ΔG=1/(1-MPC-a)。 同理,税收乘数变为:ΔY/ΔG=-MPC/(1-MPC-a)。 如果投资也取决于收入,那么财政政策乘数将变得更大。 (3)凯恩斯交叉模型中的政府购买乘数表明,在利率一定时,政府购买的变动对产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说,对于政府购买的变化,IS曲线将向右移动多少。如果投资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利率,那么题(2)中的乘数将变得更大,IS曲线将会比投资仅仅取决于利率时向右移动得更远。如图15-1所示,IS曲线将从IS1移动到IS2。 图15-1

从图15-1可以清楚地看到,国民收入和利率都增加了。因为收入更高了,所以消费也更多了。不能确定投资是增加还是减少,因为利率上升可以使投资减少,但国民收入增加则会使投资增加。 在投资仅仅取决于利率的标准模型中,政府购买的增加一定会导致投资减少。也就是说,政府购买会“挤出”投资。在这一模型中,政府购买的增加反而在短期内由于收入的暂时扩张而增加了投资。 解析:空

2. 如果失业率与GDP之间满足奥肯定律(Y-Y*)/Y*=-3(μ-μ*),其中的μ是失业率,μ*是自然失业率,Y是GDP,Y*是潜在GDP。又假定1991年、1992年、1993年和1994年的失业率分别为5%、4%、5%和6%。试求:

(1)当自然失业率μ*=6%时,1991~1994年各年失业率所对应的GDP缺口。

(2)比较四年中实际GDP和潜在GDP的关系。

(3)若1993年的实际GDP为2000亿美元,计算当年的潜在GDP水平。

答案: (1)按照奥肯定律,在6%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下,各年的GDP缺口分别为:

1991年的GDP缺口=(Y91-Y*)/Y*=-3×(5%-6%)=3%

1992年的GDP缺口=(Y92-Y*)/Y*=-3×(4%-6%)=6%

1993年的GDP缺口=(Y93-Y*)/Y*=-3×(5%-6%)=3%

1994年的GDP缺口=(Y94-Y*)/Y*=-3×(6%-6%)=0%

(2)由(1)可知,在1991年、1992年、1993年,实际GDP都高于潜在GDP水平,1994年的GDP缺口消除。这对1992年、1993年、1994年的价格水平产生上升的压力。

(3)若1993年的实际GDP为2000亿美元,由已知条件和奥肯定律可知:

(2000-Y*)/Y*=-3×(5%-6%)=3%

解得:Y*=2000/1.03≈1941.75(亿美元),即1993年的潜在GDP水平约为1941.75亿美元。 解析:空

3. 各种政策工具后果的不确定性为什么必须重视?

答案: 调节总需求的效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做出反应。一项减税的政策会不会刺激消费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消费,取决于消费者认为减税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如果认为是暂时的,则减税增加的收入只会用来增加储蓄而对消费不会有多大影响。同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不能刺激投资,也取决于厂商对投资前景的预期和信心。

政策效果的这种不确定性必须受到重视。如果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不确定可以迅速加以判别,则政府可以在政策上迅速加以调整。例如,如果消费者能对税率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则政府就可以做出相应的政策选择。

解析:空

4. 简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

答案: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数量的冲击等。但实际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随时间发生的变化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冲击,通常称为供给冲击。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有三种。 ①反向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反向的经济冲击会降低劳动的边际产品,相应地,在任何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低对劳动的需求从而导致均衡时,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会下降。由于反向技术供给降低了等量资本和劳动的产出数量,以及导致均衡就业数量的下降,产出的均衡水平将低于技术冲击发生前的产出水平。当产出的一般均衡水平(充分就业产出)发生变化时,由于快速的价格调整可以使实际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因此经济衰退时实际产出下降,繁荣时实际产出增加,并且始终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②技术冲击是经济衰退的原因。尽管经济中存在许多类型的冲击,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衰退源泉。经济波动可以由较大的、对整个经济都产生影响的技术冲击形成,也可以由一系列较小的技术冲击的累积效果产生。因此,尽管识别特别的、较大的技术冲击比较困难,经济周期仍可以是技术冲击的结果。 ③对技术冲击的测量。索洛剩余是衡量技术进步最常用的测度标准,索洛剩余测量的是全要素生产率

的变化。根据新古典增长方程,A为全要素生产率,其表示总产出中没有被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所直接解释的部分。 解析:空

5. 如何根据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短期存在的一种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反之,通货膨胀率提高。

但菲利普斯曲线没有考虑到预期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根据适应性预期对这条曲线做了新的解释。他们认为,在短期内,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但在长期中人们要根据适应性预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即人们可以根据过去预期的失误来修改对未来的预期。这样,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一致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就不存在这种交替关系,从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都不存在。 解析:空

6. 假定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然后其跳到一个新的更高的不变水平,试解释:

(1)资本-劳动比保持不变条件下,该技术进步将如何影响人均产量?

(2)表示出新的稳态均衡。人均储蓄和资本-劳动比会发生什么变化?人均产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3)画出向新的稳态调整的时间路径。在调整过程中,投资率上升了吗?如果上升了,这一影响是暂时的吗?

答案: (1)如果发生技术进步,那么对于任何给定的资本-劳动比,人均产出水平将上升。如图3-5所示,技术进步使得函数y=f(k)上升为y=g(k),所以储蓄函数由sf(k)上升到sg(k),此时人均产量增加。

(2)如图3-5所示,由于g(k)>f(k),那么对于每一水平上的k都有sg(k)>sf(k)。因此,sg(k)曲线与(n+d)k曲线的交点位于k的更高水平。现在新的稳态均衡将具有更高水平的储蓄和人均产量,且具有更高的资本-劳动比。

图3-5 技术进步对人均产量的影响

(3)如图3-6所示,技术进步之后,储蓄和投资水平都将上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最优资本-劳动比。在调整时期,投资相对资本的比率也将有所上升,这是由于为达到更高的最优资本-劳动比需要投资的更多。

图3-6 新的稳态调整的时间路径

解析:空

7. 试讨论原来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含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区别?

答案: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当失业下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到预期水平之上。然而,实际上即使人们具有理性的预期,他们也可能不能做出立即的调整。人们并不马上做出调整的原因在于:工资合同的有效时间比较长,不能随时改变。类似地,物价也不能马上做出改变,况且改变价格的成本可能会超过利润;一个更深层的观点认为,甚至是理性人也会做出错误的预期,而纠正错误需要一定的时间。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由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决定,预期的通货膨胀又取决于近期的历史数据。由改变通货膨胀预期而引起的曲线的移动是逐渐发生的。另一方面,理性预期模型假定,一旦产生有关将来的新的信息,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同时发生移动。 解析:空

8. 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何相互影响?

答案: 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1)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净出口的变动。

①如果本国的汇率下降、货币贬值,则本国同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下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升高,不利于销售,从而使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此净出口额相应增加。

②如果本国的汇率上升、货币升值,则本国同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上升,致使出口困难;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下跌,有利于促进销售,使进口增加,从而净出口额相应减少。 (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净出口变动亦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①如果本国的净出口额增加,将使外国资金流入额增加,导致外汇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减少,因此外汇汇率就会下降,而本国货币升值。

②如果本国的净出口减少,将使国际间资金净流出额增加,外汇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因此外汇汇率就会上升,而本国货币贬值。 解析:空

9. 预算赤字是个问题吗?为什么是?或者为什么不是?

答案: 预算赤字是在编制预算时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是计划安排的赤字。预算赤字是个问题,原因分析如下:

(1)在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赤字增加会刺激总需求,使产出增加。但同时利率上升会挤出私人消费和投资,而资本积累的降低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长的乏力。

(2)在开放经济中,预算赤字增加会提高利率,吸引国外资金流入并使本币升值,削弱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使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恶化。

(3)政府主要是通过发行债券为预算赤字筹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就意味着向流通领域投放基础货币,使货币供应量数倍增加,这样就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可诱发恶性通货膨胀,对

社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在长期,政府为偿还赤字带来的巨大债务本息,不得不依靠财政改革,即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这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5)此外,如果政府通过向外国人发行债券来为预算赤字筹资,还会使外债增加,最终会降低国内的生活水平。

预算赤字尽管是个问题,但也有积极的方面。特别是在经济的衰退时期,积极的预算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能使经济从衰退中迅速恢复过来。因此适度的预算赤字也并非不可取,只要债务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那么赤字就不是一个大问题。 解析:空

10. 什么是随机游走?消费变动服从随机游走的论断与持久性收入假说有什么关系?

答案: (1)随机游走是指当影响消费的一种变量的变动是不可预测时,消费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它是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提出的。

(2)根据霍尔的观点,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遵循随机游走。霍尔的推理如下: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面临波动的收入,并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消费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改变自己的消费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使他们修正其预期的消息。如果消费者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

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解析:空

11.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案: (1)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产量和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或LM曲线不变),新增加的货币需求会使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在IS-LM模型上,这个过程表现为在LM曲线不变的条件下,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

(2)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利率将会下降,从商品市场看,在IS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 解析:空

12. 什么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什么在实际预算盈余之外还要使用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这一概念?

答案: (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计算公式为:,其中y*表示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2)从表面上看,预算盈余BS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经济中财政

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这样简单地用BS去检验财政政策的方向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预算盈余或赤字变动有时并不是由财政政策主动变动引起的,而是由经济情况变动本身引起的。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收入水平下降,税收自动减少,政府转移支付自动增加,这就会引起预算盈余减少或预算赤字的增加。而在经济高涨时期,由于收入水平上升,税收自动增加,政府转移支付自动减少,就会引起预算盈余增加或预算赤字减少。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财政政策。 解析:空

13. 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是由下列菲利普斯曲线决定的:u=un-α(π-πe),式中,u为失业率,un为自然失业率,π为通货膨胀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假定在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党中,民主党总是执行高货币增长的政策,共和党总是执行低货币增长政策。你预期在下述条件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政治经济周期”的模式是什么?

(1)根据一枚硬币的随机抛掷,每4年两党中的一党执政。(提示:在大选之前预期的通货膨胀将如何?) (2)两党轮流执政。

答案: 假定经济具有如下菲利普斯曲线:u=un-α(π-πe),该方程意味着当通货膨胀低于预期时,失业率将高于其自然率水平,经济处于衰退;反之,当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失业率将低于其自然率水平,经济处于繁荣。再假定,民主党始终偏向于高货币增长率和

高通货膨胀率政策,称这一政策为uD;共和党始终偏向于低货币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政策,称这一政策为uR。

(1)政治经济周期模式取决于人们在各期期初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水平。如果预期是完全理性的,并且,一个新的政党当政后所有合同都可以重新进行调整,上述政治经济周期的失业模式将不会存在。 例如,如果民主党当政,人们立即形成高通货膨胀率预期。由于π=πD=πe,民主党的政策将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在美国,确实存在民主党当政时具有高通货膨胀、共和党当政时具有低通货膨胀的政治经济周期。

现在假定,经济中所签的各种合同有效期较长,工资和物价都不能在新的政党当政后立即重新调整。假定两个政党当政的可能性都是50%,这样,大选揭晓前,经济经历高通货膨胀和低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各为50%。如果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在各期期初,预期通货膨胀率为:πe=0.5πD+0.5πR,如果民主党赢得大选,开始时,π>πe,失业率低于其自然率水平。因此,在民主党当政的初期,经济处于繁荣。以后,通货膨胀率逐渐上升至πD,失业回到其自然率水平。 如果共和党当选,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失业率将升至其自然率水平之上。因此,在共和党当政的初期,经济处于衰退。以后,通货膨胀率逐渐降至πR,失业回到其自然率水平。

(2)如果两党轮流执政,由于人们每期都知道哪个政党执政,即知道通货膨胀率将较高还是较低,经济将不会产生政治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率将在民主党的执政期间较高,在共和党的执政期间较低。 解析:空

14. 财政政策乘数和政府支出乘数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答案: (1)财政政策乘数和政府支出乘数的区别

①财政政策乘数是IS-LM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条件下,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其公式为:∆Y/∆G=hαG/(h+kdαG)。其中,h和k分别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和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d表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αG=1/(1-c)(式中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即自发支出乘数。

②政府支出乘数是收入-支出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指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在撇开了货币需求和利率变动的情况下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与政府支出增量之比率,或者说是政府支出增加在不引起货币需求和利率变动的条件下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实际上,上述αG=1/(1-c)这一自发支出乘数中,也包含了这一简单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其公式是KG=1/(1-c)。由于政府支出增加时,事实上会引起货币需求上升进而使利率上升,并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因而同样一笔政府购买支出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在IS-LM模型中要小于简单的收入-支出模型中,即财政政策乘数要小于简单的政府支出乘数。

(2)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个经济中有,C=600+0.8Y,I=800-50i,G=200,L=250+0.5Y-125i,P=1,MS=1250。简单政府支出乘数为:KG=1/(1-c)=1/(1-0.8)=5,而财政政策乘数为∆Y/∆G=hαG/(h+kdαG)=2.5。因此,增加400亿美元

政府购买支出的话,在IS-LM模型中,只能增加国民收入1000亿美元,而在收入-支出模型中,就能增加国民收入2000亿美元。 解析:空

15. 假定你不知道自然失业率的确切水平,但你知道它在5%~6%之间。如果经济分析的准确度不高,并存在政策时滞。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应该用法规形式颁布货币和财政政策变动?试回答并加以说明。 (1)实际失业率为6.1%; (2)实际失业率为10.1%。

答案: (1)如果失业率十分接近于自然率水平,为6.1%,这时不改变现行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明智的。经济会自我调整,使失业率向其自然率水平靠拢。相反,这时政府如果采取新的措施,由于存在内在和外在时滞,在这些措施实际发挥作用前,经济已达到自然率水平。这些措施只会使经济产生波动。

(2)如果失业率为10.1%,这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没有政策干预,失业率也会逐步向自然率水平调整。但是由于偏离太大,调整需要很长时间。虽然经济分析的准确度不高,政策效应也存在时滞,但当所采取的政策发挥作用时,失业率离其自然率水平仍然会有一段距离。 解析:空

3、计算题(35分,每题5分)

1. 假定生产函数为Y=aK。

(1)写出人均资本增长率表达式,并说明s(y/k)是什么形状。 (2)写出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增长率表达式,它们大于零吗?它

们在转移动态中会下降吗?

(3)该模型与资本收益递减有什么联系?资本收益不递减的假定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 (1)由于∆k/k=sa-d-n,k按不变比例增长。s(y/k)为水平线,其在纵轴的截距为sa。 (2)人均资本的增长率表达式为: ∆k/k=sa-d-n

生产函数为Y=aK,则Y/N=aK/N,即y=ak。 由于y=ak,∆y=a∆k,故人均产量增量表达式为: ∆y/y=a∆k/(ak)=∆k/k

人均产量将按常数增长(其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它们在转移动态中不会下降。

(3)AK模型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

其资本收益不递减的假定有一定的合理性,资本收益不递减的原因在于:“干中学”、制度改善、技术进步的外溢效应。但即使考虑所有这些因素,资本收益递减似乎也会从某一时间开始起作用。 解析:空

2. 试从鲍莫尔-托宾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推导出平方根公式,并解释该公式如何能够用来说明为什么高收入人群以货币资产持有的收入比例平均来讲要低于低收入人群。

答案: 通过就交易次数N对持有货币的总成本求最小化,容易得到平方根公式。这个总成本是交易成本(tcn)和利息成本i×M/P之和,其中M/P为平均持有的货币量或货币需求量,即M/P=Y/

(2n)。

总成本(TC)的表达式为:TC=tcn+iY/(2n);

总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TC)/∂n=tc-iY/(2n2)=0; 解得:n*=[iY/(2tc)]1/2。

其中,n*是去银行的最优次数。平均货币持有量为Y/(2n),将解得的n代入平均货币持有量公式并加以整理可得:平均货币持有量=Y/(2n*)=[Ytc/(2i)]1/2。

根据这一公式,货币持有量的增加量是收入增加量的平方根,即货币持有量的增加成比例地少于收入的增加。这意味着高收入人群持有的货币成比例地低于低收入人群。这一结果似乎反映了高收入人群往往比低收入人群更能够利用金融市场的事实,这也意味着他们缺乏流动性的可能性更低。 解析:空

3. 假设一个经济由以下等式刻画: C=40+0.8(Y-T) I=140-10r G=50 T=50

MD/P=0.2Y-5r MS=100 P_=1

(1)均衡的产出和利率水平是多少?

(2)当政府支出从50增加到80时,消费和投资各变动多少? (3)挤出效应为多少?

答案: (1)由三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G,可得:Y=40+0.8(Y-50)+140-10r+50;化简得IS曲线方程为:Y=950-50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D/P_=MS/P_,即有:0.2Y-5r=100。化简得LM曲线方程为:Y=500+25r。

联立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可得:Y*=650,r*=6。即均衡产出水平为Y*=650,均衡利率水平为r*=6。

(2)政府支出为50时,Y*=650,r*=6,此时消费为C=40+0.8(Y-T)=520;投资为I=140-10r=80。

当政府支出增加到80时,此时IS曲线方程变为:Y=1100-50r。与LM曲线方程:Y=500+25r联立可得:Y**=700,r**=8。 此时消费为:C′=40+0.8(Y-T)=560;投资为I′=140-10r=60。

故消费变动为:∆C=C′-C=560-520=40,即消费增加40。 投资变动为:∆I=I′-I=60-80=-20,即投资减少20。 (3)当政府支出从50增加到80时,此时IS曲线方程变为:Y=1100-50r。

若利率保持不变(r=6),即不存在挤出效应,此时产出为:Y′=1100-50×6=800。

而实际上由于政府购买增加,使得利率上升,挤出效应使得产出水平为Y**=700。

故挤出效应为:Y**-Y′=700-800=-100。 解析:空

4. 考虑一个具有如下生产函数的经济体:Y=AK0.4L0.6,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

(1)假设A=1,计算人均生产函数。

(2)假设每年折旧率δ为5%,考虑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稳态时c=f(k*)-δk*,求出人均资本存量的黄金律以及黄金律水平下的人均产量水平,人均投资水平,人均消费水平。

(3)在一般化(A不等于常数)的生产函数中,你认为A可能包含哪些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否可能与资本K或劳动L相关?

答案: (1)A=1时,Y=AK0.4L0.6=K0.4L0.6,令人均产出y=Y/L为,人均资本为k=K/L,则人均生产函数为:y=Y/L=K0.4L0.6/L=(K/L)0.4=k0.4。

(2)根据索洛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k=sf(k)-(n+δ)k,及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率n=0可得:稳态时k=sf(k)-(n+δ)k=sk0.4-(0+0.05)k=0,即s=0.05k0.6。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当经济达到黄金律水平时,需要满足MPK=n+δ,即f′(k)=δ,0.4k-0.6=0.05,解得:人均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k*=32。 此时,人均产量水平为y*=f(32)=320.4=4;人均储蓄率为s*=0.05k*0.6=0.4,人均投资水平为s*y*=0.4×4=1.6;人均消费水平为c*=f(k*)-δk*=4-0.05×32=2.4。

(3)这里的A就是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现期技术水平,∆A/A一般被称作索洛余量或索洛残余,是用来解释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的剩余部分的贡献。索洛残余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A/A=∆Y/Y-α×∆K/K-(1-α)×∆L/L

式中,∆Y/Y为总产出增长率,∆L/L为劳动的增长率,∆K/K为资本的增长率,α和(1-α)分别表示资本份额和劳动份额,∆A/A为索洛残余。

被解释为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A,既包括科技进步,也包括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管理水平的进步及其他对经济具有正外部性的贡献因素。其中劳动者素质提高、资本管理水平及效率的提高与L、K有关。 解析:空

5. 某经济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P)d=0.2Y/i1/2。

(1)推导货币流通速度的表达式。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什么?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依赖关系。

(2)如果名义利率为4%,计算货币流通速度。

(3)如果产出Y为1000单位,货币供给M为1200美元,那么,价格水平P为多少?

答案: (1)根据(M/P)d=kY,即M/P=kY,简单整理各项后,这个方程变为M(1/k)=PY。上式也可以写为MV=PY,式中,V=1/k,因此根据题意可以得出,V=5i0.5。根据公式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名义利率i。当名义利率越大时,人们对每一美元的收入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越小(考虑到名义利率可以看成人们对持有货币而不是存入银行的机会成本),而当人们只想持有少量货币时(k小),货币转手就频繁(V大),因此名义利率越大时,货币流通速度也越大。

(2)如果名义利率为4%,即i=4,根据V=5i0.5,可得V=

10。

(3)由MV=PY,Y=1000,M=1200,V=10,可得P=12。 解析:空

6. 如果一项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如下表所示,试问,你会承担下面的投资项目吗?为什么?

答案: 由于成本发生在收益之前,即成本的现值大于收益的现值,可以得出该项目无利可图的结论,可以以任意正利率投资这笔资金。例如,如果市场利率是i=10%,那么净现值应为:

NPV=-3993+(3630-4840)/1.1+(4848-3630)/1.21+3993/1.331=-1086

NPV<0,那么该项目无利可图,不应该承担。

这个投资项目在任何正的实际利率都是无利可图的。若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那么实际利率是负的。在这种情况下,该项目将有利可图。当通胀率较高时,先借钱然后再用购买力已经下降的货币去还钱是值得一做的。 解析:空

7. 考虑用以下生产函数描述的一个经济:Y=F(K,L)=K0.3L0.7。求解:

(1)人均生产函数是什么?

(2)假定没有人口增长或技术进步,找出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人均产出以及作为储蓄率和折旧率函数的人均消费。 (3)试用微积分找出资本的边际产量。

答案: (1)已知生产函数为Y=K0.3L0.7。用劳动L去除生产函数的两边得到:Y/L=K0.3L0.7/L; 整理后可得:Y/L=(K/L)0.3。

由于y=Y/L,k=K/L,代入上式后得人均生产函数为:y=k0.3。 (2)若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则稳态时:sf(k)=dk,即有:

sk0.3=dk

解得:k*=(s/d)1/0.7。

此时人均产出为:y*=(k*)0.3=(s/d)3/7;

人均消费为:c*=f(k*)-dk*=(s/d)3/7-d(s/d)10/7=(1-d)(s/d)3/7。

(3)为了计算资本的边际产品,就生产函数Y=K0.3L0.7对资本K求导,可得:

MPK=∂Y/∂K=0.3K-0.7L0.7=0.3k-0.7 解析:空

4、论述题(10分,每题5分)

1.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宣布,中国政府推动营改增等几项改革已经减税2500亿元,而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多种政策手段引导市场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在当前阶段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两者混合使用的效应。

答案: 营改增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营业税

改征增值税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属于财政政策。而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主要采用的是货币政策。 (1)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涨幅总体呈回落态势,正经历阶段性调整,一些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稳中有忧。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风险因素较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在目前中性审慎货币和宏观政策环境下,早先累积的高杠杆和高债务风险逐步显露与释放。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尽管我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阔,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回旋余地很大,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总体看,我国宏观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物价涨幅回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正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加强对有市场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减少;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覆盖面,加大保障力度,扩大救助范围。

在货币政策方面,2014年9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

借款便利向商业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在提高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11月22日,再次实施全面、非对称性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2)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这种调节作用可以通过IS-LM模型来解释。IS-LM模型是说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作用的模型。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有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水平,转移支付和税收。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财政政策效果和货币政策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①财政政策的效果表现为IS曲线的移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表现为IS曲线右移,在使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带来利率的上升,反之亦然。政府减少税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IS-LM模型上表示如图12-13所示,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1,均衡点由E0变为E1,此时,利率由r0提高到r1,收入由Y0增加到Y1。最终结果为,利率上升,收

入增加。

图12-13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图

②货币政策的效果表现为LM曲线的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表现为LM曲线右移,在使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带来利率的下降,反之亦然。政府通过投放基础货币等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IS-LM模型上表示如图12-14所示,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均衡点由E0变为E1,此时,利率由r0下降到r1,收入由y0增加到y1。最终结果为,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图12-14 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效果

③政策的搭配,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现阶段经济面临增速下行、结构调整爬坡和转型升级等诸多压力,根据IS-LM模型对混合使用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如图12-15所示。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图中E0点,收入为y0,利率为r0。为了刺激经济,提高收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IS0右移到IS1。为了使利率不由于产出上升而上升,可相应地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使LM0移动到LM1。则利率下降为r1,收入增加到y1。最终,达到了增加收入,降低利率的效果。

图12-1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总体看,各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平稳增长,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市场利率回落,金融机

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解析:空

2. 试比较IS-LM模型和AS-AD模型。

答案: (1)IS-LM模型及AS-AD模型推导的含义

IS-LM模型是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投资(I)=储蓄(S),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场的均衡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因此,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分析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

AS-AD模型是将AD曲线与AS曲线结合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总供给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示经济当中的生产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2)二者的联系

由IS-LM模型可以推导出AD曲线;IS-LM模型和AS-AD模型都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3)二者的区别

①所描述的市场不同。IS-LM模型分析了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而AS-AD模型分析了物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所分析的变量不同。

②IS-LM模型重点分析产出和利率之间的关系,而AS-AD模型重点分析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③AS-AD模型一般用来分析中期内的经济受到外部冲击后的反应,而IS-LM曲线无法分析供给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④IS-LM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该模型是总需求分析,AS-AD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

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解析:空

5、选择题(33分,每题1分)

1. 如果政府提高所得税率并增加货币供给量,那么( )。 A. 收入上升,利率也上升 B. 收入下降,利率上升 C. 收入不确定,利率下降 D. 收入和利率的变动都不确定 答案:C

解析:政府提高所得税后,IS曲线变陡,并向左移动。增加货币供给量,LM曲线右移,政府实行的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但是收入的变化不确定。

2. 在下述( )条件下,一个资本-劳动比低于稳态水平的经济能够达到稳态均衡。 A. 储蓄率下降 B. 折旧率下降 C. 人口增长率减少 D. 技术进步产生 答案:A

解析:稳态下,资本-劳动比为:k=sf(k)/(n+g+d)。当折旧率上升、人口增长率增加、储蓄率下降时,都能够得到新的稳态。 3. 如果国内投资超过了国民储蓄,我们将观察到( )。 A. 经常账户赤字 B. 资本账户盈余 C. 政府预算赤字 D. A和C均正确 答案:D

解析:S-I=NX<0,则经常账户赤字;国内投资超过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之和,因此政府预算赤字。

4.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 )。 A. 它能控制高能货币的供给,但不能一直准确地预测货币乘数的大小

B. 它可以控制货币乘数的大小,但不能一直控制高能货币的数量 C. 它不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利率

D. 它可以设定贴现率,但不能影响利率,利率由市场决定 答案:A

解析:中央银行不可以控制货币乘数的大小,但可以通过影响存款准备金率进而影响货币乘数大小,但货币乘数大小与诸多经济因素有关,很难预测。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等能够影响利率。 5. 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 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致影响投资 C. 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 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答案:A

解析:凯恩斯认为,厂商的预期受其情绪影响而易变动,预期无实在的根据,厂商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故投资者做出决策所依据的基础是不可靠的,这样,投资也极易变动。

6. 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的贡献为0.25,劳动的贡献为0.75,那么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 )。 A. Y/N B. 3Y/(4N) C. 3N/4 D. 3N/(4Y)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生产函数为:Y=N0.75K0.25。劳动的边际产品为:MPN=0.75N-0.25K0.25=3(K/N)0.25/4=3Y/(4N)。 7. 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如果价格可以充分调节,那么( )。

A. 在任何价格水平下,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都是一致的 B. 产出仅仅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C. 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不能确定 D. 价格水平仅由总供给决定 答案:A

解析: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此时经济位于潜在产出水平,价格变动不会引起实际产出变动。

8.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 )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 进口增加

B.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出口减少

D. 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答案:D

解析: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价格下降;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影响总需求曲线;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意味着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上升。 9.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的是( )。 A. 成年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比率 B. 成年人就业比率 C. 劳动力就业比率

D. 劳动力就业比率与失业比率之和 答案:A

解析:劳动力参与率=成年劳动力÷成年人口,其中成年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学生、婴幼儿、残疾人、退休者、丧失信心的工人等均不算作成年劳动力。

10. 下列( )不是不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对实际经济造成的影响。

A. 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B. 对产出产生影响

C. 可能会产生恶性通货膨胀或者社会危机 D. 产生菜单成本 答案:D

解析:现实中,人们在预测通货膨胀率经常犯错误,且不能完全预期通货膨胀,从而导致了下列成本,而且通货膨胀率越高,波动越大,其中的一些成本可能越大。主要包括如下成本:①任意的财富再分配;②不确定性和投资匮乏;③国际收支的恶化;④相对价格的变动与资源配置的失误。这些都会影响到收入分配和产出。当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很高时,甚至可能会产生恶性通货膨胀或者社会危机。D项,菜单成本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

11. 假如政府宣布对明年的所得税减征10%,而中央银行宣布将维持稳定的利率水平,这将引起经济的( )。

A. 家庭将立即减少支出,总需求明显下降,导致衰退 B. 家庭将在明年明显减少支出,导致衰退

C. 家庭在今年或明年将不会明显改变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会很微弱

D. 家庭在今年将有大量支出,引起暂时的繁荣 答案:C

解析:政府的暂时性减税行为不影响家庭的支出,因为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性收入,而不是暂时性收入。因此减税不能增加消费,从而也无法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12. 如果y=k1/2,s=0.4,折旧率d=20%,稳态人均资本存量为( )。 A. 4 B. 8 C. 12 D. 16 答案:A

解析:在不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稳态下有:sf(k)=dk,即0.4k1/2=0.2k,解得k=4,即稳态人均资本存量为4。 13. 下列( )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A. 货币供应的减少

B. 增加资本品获利能力的技术进步 C. 废除一项投资税减免 D. 价格水平下降 答案:B

解析:B项,技术进步使得资本品获利能力增强,那么必然会导致投资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AC两项,货币供应的减少和废除一项投资税减免,都会引起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左移。D项,价格水平的下降只会引起需求量在原总需求曲线上的移动,不会引起总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

14. 如果名义GDP增加50%,GDP平减指数变为原来的2倍,人口保持不变,那么,人均实际GDP( )。 A. 减少75% B. 减少25% C. 增加25% D. 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实际GDP保持为原来的75%时,GDP平减指数为原来的2倍。因此人均实际GDP减少25%。

15. 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小国开放经济下,货币扩张不会带来以下结果的是( )。 A. 降低利率

B. 提高均衡收入水平 C. 降低汇率 D. 引起净出口增加 答案:A

解析:货币扩张提高了均衡收入水平,降低了汇率,本国商品吸引力增强,从而引起净出口增加。

16. 某货运公司改进了方法,提高了运输速度,降低了成本。我们可以断定这会( )。

A. 增加对现有股票的需求,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上升 B. 减少对现有股票的需求,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降 C. 增加对现有股票的供给,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上升 D. 减少对现有股票的供给,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降 答案:A

解析: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公众形成对股票价格上升的预期,此时对现有股票的需求增加,从而股票价格上升。

17. 中央银行通过( )操作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可以提高价格水平。

A. 卖出政府债券并且提高贴现率 B. 卖出政府债券并且降低贴现率 C. 买进政府债券并且提高贴现率 D. 买进政府债券并且降低贴现率 答案:D

解析: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并降低贴现率会增加货币供给,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下降,价格水平提高。

18. 在IS-LM模型中,受到利率影响的两个变量是( )。

A.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和政府购买 B. 名义货币余额供给和投资支出 C.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和投资支出

D. 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和实际货币余额需求 答案:C

解析:在IS-LM模型中,有两个变量是利率的函数,投资函数为I=I(i),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L=L(Y,i),其中,i为利率。 19. ( )可以使动态不一致降到最低。 A. 更关心短期结果,而非长期结果 B. 政策制定者希望保持政策一致性的声誉 C. 采用对现时波动有效,但偏离长期目标的政策 D. 不宣布任何将采取的政策行动 答案:B

解析:若政策制定者希望保持政策一致性的声誉,则会拒绝使用从短期看是正确的、但从长期看是错误的政策,从而可以使动态不一致性降到最低。

20. 下面( )计入GDP的投资。 A. 购买新建的房屋

B. 购买国外的资本品,例如工业设备 C. 存货的变化

D. 上述答案均正确 答案:D

解析: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21. 绝大多数在美国销售的运动服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如果运动服的价格上涨了,那么GDP平减指数会( )。 A. 比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少一些 B. 比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多

C. 不上涨,但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会上涨 D. 上涨,但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不会上涨 答案:A

解析:GDP平减指数属于可变权物价指数,一般情况下易于低估物价涨幅和福利变动。而由于不考虑商品的替代效应、新产品的引进以及无法衡量的质量的变化,CPI倾向于高估通货膨胀。

22. 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总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是因为( )。 A. 技术的变化 B. 劳动的跨期替代 C. 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 D. 价格和工资黏性

答案:A

解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经济经历技术的波动,这种波动决定了经济把投入(资本与劳动)变为产出的能力。而且,这些技术的波动引起了就业和产出的波动。另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货币在短期中也是中性的,即假设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这些实际变量没有影响,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

23. 下面( )不影响货币需求。 A. 一般物价水平 B. 银行利率水平 C. 公众支付习惯

D. 物价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将会减少货币需求;B项,根据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当银行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增加;C项,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公众支付习惯会影响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24. 根据投资的q理论,当q>1时,( )。 A. 说明公司的股票价格被高估 B. 公司应该发行股票融资

C. 公司应该卖出股票以获取资本差价 D. 公司不应对此作任何反映

答案:B

解析:根据投资的q理论,如果q>1,那么股票市场对已安装的资本的估价就大于其重置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购买更多的资本来提高自己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即公司应该发行股票融资。 25. 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 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答案:C

解析:IS曲线水平,LM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货币供给发生变化时,国民收入的变化量等于货币供给的变化量。

26. 若中央银行把存款准备金率从12%降到10%,这应该会导致( )。

A. 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都增加 B. 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都减少 C. 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减少 D. 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给增加 答案:A

解析: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则货币乘数1/rd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27. 经济体能够趋同,是因为它们的( )。 A. 过渡期的增速相同 B. 稳态下的增长增速相同 C. 稳态的人均资本相同 D. 过渡期的储蓄率相同 答案:C

解析:如果开始时贫穷的经济体比开始时富裕的经济体增长得更快,那么世界上贫穷的经济体将会赶上世界上富裕的经济体,这一追赶特性被称为趋同。如果两个经济体有着不同的稳定状态,那么就不应当预测它们会趋同。相反,每一个经济体将达到它自己的稳定状态。因此,ABD三项都不是经济体能够趋同的原因。 28.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 )情况下不成立。 A. 许多商品运输不便

B. 不同国家生产的不同商品互相可能只是不完全的替代品 C. A和B都正确 D. 各国价格不同 答案:C

解析:购买力评价理论是指同一单位货币对于同样的商品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同样的购买力,购买力平价理论忽略套利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完全等问题,且假定不同国家的同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若考虑运输费用和商品间的不完全替代性,则购买力平价理论明显不成立。

29. 当GDP平减指数上升,而实际GDP下降时,( )。 A. 名义GDP必然上升 B. 名义GDP必然下降 C. 名义GDP保持不变

D. 名义GDP可能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D

解析: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当实际GDP下降,名义GDP不变、上升或者下降幅度小于实际GDP,GDP平减指数都会上升。

30. 固定汇率下的限制性贸易政策将( )。 A. 与在浮动汇率下相比产生同样的效果 B. 提高均衡收入

C. 在Y-e坐标中,使IS曲线而不是LM曲线向右移动 D. 使均衡汇率不同于固定汇率 答案:B

解析:贸易限制使净出口曲线向右移动,在固定汇率制下,贸易限制引起了货币扩张而不是汇率升值,因此提高了均衡收入。

31.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操作公开市场业务( )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A. 卖出政府债券并且提高贴现率 B. 卖出政府债券并且降低贴现率 C. 买进政府债券并且提高贴现率 D. 买进政府债券并且降低贴现率 答案:D

解析: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货币供给是通过买卖债券实现的,买进政府债券,则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同时降低贴现率也会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同样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32. 鲍莫尔-托宾的货币需求理论不考虑( )。 A. 股票收益 B. 支出 C. 利率

D. 去银行的费用 答案:A

解析:鲍莫尔-托宾的货币需求理论从企业持有存货的角度来考虑持有货币的问题,其货币需求为:[tcY/(2i)]1/2,其货币需求理论没有考虑股票收益。

33. 如果你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100美元,那么( )。 A. 不会改变货币供给 B. 增加货币供给 C. 减少货币供给

D. 对货币供给有不确定影响 答案:A

解析:货币供给=通货+活期存款。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100美元,导致通货减少而活期存款增加100美元,结果则是货币供给不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