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从小事做
摘要:改善民生,就要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小事做起,职能部门从自身实际工作做,就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本文围绕从小事抓,从小事实施,从干实事中,逐步树立自身形象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总结。
关键词:公厕改造;惠民办实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改善民生、关注百姓利益的要求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城市环境卫生职能部门,应该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从老百姓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事情抓起,切实做到解民忧,解民难,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吃、喝、拉、撒是老百姓最起码的生活需求,这些方面的生活质量如何,反映了一级政府对改善民生的积极态度。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五城同创”工作中,了解到老百姓如厕难的状况后,下决心抓好这事关百姓“方便”的公厕问题,由此引起了一场在城区开展的“公厕革命”。
一、 公厕改造的起因及背景
我市城区共有公厕330座,其中水冲式公厕42座,旱厕288座,倒粪洞(池)24处,从数量上看,公厕虽然不少,但群众的如厕感觉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厕管理比较混乱,有的公厕产权不清,管理扯皮,有的家属区公厕,因原单位改制或破产,长期无人管理,有的公厕因环卫经费有限,管理不到位;二是布局密疏不匀。有的一条小巷有几座公厕,而有的几平方公里的居民住宅区,却无一处公厕;三是设施陈旧老化,有的公厕建造年代已久,甚至有不少是解放前的厕所,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烂不堪,有的水冲式公厕也因时间长远,上下接水不通,管道老化,无法使用,与水冲式公厕名不符实;四是环境污染严重,由于上述原因,很多公厕厕内及周围粪便暴露,臭气弥漫,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之还有一些露天倒粪洞(池),更增加了人们的视觉污染,到了夏季或洪涝灾害期间,公厕粪便满溢的现象更加突出,落后的公厕现状严重地影响了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改善城区公厕设施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二、实施“公厕革命”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要求
为了尽快解决城区居民的如厕难问题,市政府确定了实施“公厕革命”的总体目标,即坚持新建、改造和淘汰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建设改造力度,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城区打一场公厕建设和改造的大会战,把原定三年实施的城区公厕全面维修改造任务提前在一年内完成,力争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实施“公厕革命”的工作举措
为确保公厕改造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落实到位,市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一是落实维修改造责任主体,建设、城管、社区各自负责一片;二是全
面宣传发动,发送数干份《致城区居民一封信》和《公厕改造公告》,将公厕改造的目的意义和时间要求告知广大市民,以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组织工程具体实施。抽调专业人员加班加点,实地踏勘,对每一座公厕拿出改造设计方案和经费预算;四是完善服务管理体系,落实公厕管理保洁员,实行定厕定人包干管理,并取消全城所有公厕收费,真正使老百姓如厕方便,把方便和实惠留给广大市民。
四、几点思考
回眸城区实施“公厕革命”的工作实践,我们感到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要努力寻找符合当地城市百姓需求的切入点,勇于攻克难点,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对此,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之处。
思考之一:在城市管理中,只有确立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树立环卫部门的良好形象。我们觉得,必须更新观念,调整思路,重要的是摆正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一定要克服重管理、轻服务的错误思想,尤其要在服务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加强服务观念,就是要确立以民为本的理念,要深入调查研究,梳理出老百姓反映强烈又急需处理的有关事项,争取每年为人民群众解决1-2个有影响的突出问题,这样,广大市民就会从服务的实惠中逐步理解和支持环卫工作,环卫部门的良好形象也将逐步树立。
思考之二:在城市管理中,只有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加快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的欠帐问题。多年以来,一些城市由于诸多原因,存在着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卫设施与城市建设发展不相配套的问题。作为城市政府的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这一存在的事实,不能让这一问题“阴天驮稻草,越驮越重”,要创新工作理念,采取一些超常规工作手段,来促进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正是高度重视了环卫基础设施的欠帐问题,在实施城区“公厕革命”的工作中,加强领导,专门成立了市公厕改造领导小组,从未有过地专门为公厕改造召开全市局级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专门划拨用于公厕改造。
思考之三:在城市管理中,只有把公共财政倾斜于老百姓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才能使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政府的工作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如何把公共财政真正用于改善民生的具体项目上,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各级政府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有少数城市政府的领导比较重视自己的“政绩工程”,高楼大厦树得不少,楼堂馆所建得很多,但与市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停车场地、公共绿地、文化阵地、环卫设施、公交事业等关注不够,这是必须值得纠正的错误倾向。中央明确提出了公共财政要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向改善民生方面倾斜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我们的各级政府应立即行动起来,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握好公共财政的支配方向,尽可能地为老百姓多做一些最现实、最直接、最细小的事情,考虑群众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使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作出的每一项决策,都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