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要点:
*教育科学的对象和性质、高等教育学科与教育科学的关系、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本书的基本结构与学习方法。
学习提示:
教育科学为什么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P1(选择题)
高等教育学科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P3
本书的基本结构 P7-P8(问答题)
本章考点:
教育科学的对象与性质(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学习要点:
教育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的任务
学习提示:
了解基本概念:
例如:教育的质与教育本质、教育现象与教育本质、高等教育的性质。
可能出现的选择题:
《大学》 P14,大学服务社会的起源 P23,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P24-25
本章考点:
高等教育的性质 P15-20
高等教育的性质是指高等教育在与其他类型的教育进行比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它既反映出教育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特性,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其性质表现为高等教育的高级性、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和主体性。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学习要点:
中外古代高等教育;*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建国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学习提示:
2
了解我国的书院制度及其发展 P28
了解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著名的中世纪大学P31-32
最早创造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大学P34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雏形P35-36
旧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P41-42
解放后的第一次院系调整的成功与教训P43
本章考点:
中世纪大学:随着经院哲学的兴起和城市的兴旺发达,12世纪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早期的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中世纪大学传播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为后世欧洲近代大学的崛起准备了精神条件。
赠地学院: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雷尔法案”(Morrill Act),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便拨给土地3万英亩或赠予相当的土地期票,用以建立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培养发展地方工农业所需的专门人才。这就是美国历史是称之为“赠地学院”的来源。赠地学院后来多半发展为州立大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
3
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样化需求;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自治关系;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习要点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学习提示
1、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P48
2、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以提高高教质量为中心目标P49
3、终身教育的内涵P50
4、1999年5月,英国政府发表《高等教育的框架》正式废除高等教育双轨制P53
5、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P60-62(简答题)
6、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任务P62-64(四大任务)
4
(1)大众化的内涵P62,我国大众化与发达国家大众化的差异。
大众化概念的提出者:马丁.特罗P63
为什么要克服“麦当劳”化P63
(2)民主化内涵P63-64,理解两层内涵。
(3)终身教育的内涵P50;终身化思潮的出现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正式确认“终身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
(4)国际化的内涵P65
7、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6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P67。
本章考点
1、高等教育大众化P62(名词解释)
2、终身教育P50(名词解释)
3、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P91 从三个方面简要陈述。
*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标
学习要点
5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概述;制订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教育目标与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
学习提示
1、教育目的的内涵P68,教育目的规定的两个方面P68;
2、教育目的的作用P69,(了解四个作用)
3、教育目标的内涵P70,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P69-70
4、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目的的认识P73(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目的)
5、制订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P73-79
依据:(1)社会的发展
(2)人的发展:——怎样理解人的发展P75-77(三个要点)
(3)怎样理解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77-79(两个要点)
6、教育功能的内涵及表现P79-81
6
7、教育评价取向的内涵及矛盾P83-85
*8、我国关于教育目的的规定P85
9、我国教育目标体系设计的原则P89-90
10、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P94-97
本章考点
1、试述制订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P73-79
2、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P94-97
第六章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
学习要点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高等教育种类鱼专业结构的优化。
学习提示
*1、高等教育结构的含义P100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哪些内容P101
7
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哪些内容P101
2、理解宏观结构中的层次结构、种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P101-102
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P103-105
4、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P110-114 P117-119
5、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的改革与优化P119-124
(1)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P119-121
(2)高等教育种类与专业结构的优化P122-124
本章考点
1、高等教育结构P100 名词解释
2、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P103-105
*第七章 现代大学职能与院校发展
学习要点
现代大学职能 院校发展
8
学习提示
1、什么是大学职能P125 (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2、大学职能的改变:中世纪-18世纪末,大学职能是什么?P125;19世纪大学职能是什么P126;20世纪大学职能是什么P126-P127
*3、大学职能的相互关系:单职能观P127;两职能观P128
三职能观P130;三者关系P130-134。
4、当代大学职能的发展P132-134
5、高等学校的分类P137
*6、高等学校的定位;P137 如何正确认识。
7、院校研究:P139-140
本章考点
1、三职能观P130
*2、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P130-132
3、你如何认识高等学校的定位P137-139
9
*第八章 大学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的整体改革
学习要点
教学的概念、 教学过程的规律性
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大学教学的整体改革
学习提示
1、教学的概念P146;教学的性质P142-146
2、教学过程的概念 P148;教学过程的规律性P146-154
3、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P155-157
*4、大学教学的整体改革P157-163;
为什么说教学是在改革中发展的P157-158;
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P158-161;
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策略P161-163
本章考点
10
1、教学P146
2、教学过程P148 (名词解释)
3、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P155-157
*4、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和可为?第九章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学习要点
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大学里的师生关系。
学习提示
1、如何理解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P164-167
自我统合的定义P164,马西亚的学生自我发展类型P165;
大学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的要求P166-167
2、如何理解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P167-169
主要作用的含义P167;教师权威作用的合理性P168
11
(论述题)
3、如何理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P169-172
反思性教学的兴起 P171 反思型教师的内涵P171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P171
4、如何理解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P172-174
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表现
5、如何理解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P174-177
参与者与推动者是两个不同层次
6、如何理解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
7、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P180-183
8、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P183-184
本章考点
1、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P164-172
2、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P174-180
12
*第十章 大学课程结构的优化与教育内容的更新
学习要点
课程的概念及作用;制订课程的依据;大学教学方法的结构;教学内容的更新。
学习提示
1、什么是课程P185(丛两个方面理解);了解狭义的课程与广义的课程P185
2、为什么要关注课程问题P186- 187页
3、了解高等教育目标中的总体目标与专业层次目标的关系P187-188
4、了解课程制订的依据(四个方面)
5、什么是课程结构P190(理解三层内容);课程结构的优化的内涵P190
*6、如何优化课程结构(要处理好那些关系)P191-197
(1)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
13
(4)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
*(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
(6)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学分制的内涵P195
(7)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
(8)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
7、了解教学内容更新的三个层次P198;教学内容更新的不同途径P199;
本章考点
1、名词解释:课程 课程结构
2、问答题:
(1)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P190-197
(2)更新大学教学内容可采取哪些途径?P198-199
第十一章 大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习要点
14
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大学教学方法的作用;大学教学方法的结构 ;讲授方法;自学方法;科研训练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学习提示
1、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P201-204
(1)教学方法的内涵P201
(2)大学教学方法的性质P201-204
2、大学教学方法的结构P205-208
(1)教学方法的三个层次P205
(2)教学方法的基本结构P205-206
(3)大学教学方法在结构上的特点P206-208
3、讲授方法P208-216
(1)什么是讲授法P208
(2)怎样理解和把握讲授内容(内容如何处理)? P209-211
*(3)讲授法的具体运用P211-215
15
*4、教师如何备课P215-216
(1)备课的步骤
(2)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5、自学方法的具体运用P216-224
(1)自学与自学能力的内涵P216-217
(2)大学生自学的意义P218-219
(3)大学生自学的基本方法P220-221
(4)教师对学生自学的辅导P221-224
6、科研训练方法P224-231
(1)科研训练的意义与任务P224-226
(2)科研训练的形式与方法P226-228
(3)科研训练的组织与指导P228-230
7、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P231-239
16
(1)教学方法的选择P232-235
(2)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P236-237
(3)教学方法的运用P237-239
本章考点
1、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
2、问答题:如何运用讲授法
3、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和运用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