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院从生态观的角度袁对湖南省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袁并对湖南省野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冶可行性进行研究袁建议引入包括花炮尧民族健身操等多种适合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袁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袁增强文化自信心袁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优秀人才,推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遥
关键词院生态观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院G85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02-渊2019冤-11-074-2.5-ZQ
经验不足尧体育教师与学生供求不平等尧体育器材简单尧文化课占用体育课尧课堂放羊式教学等诸多问题遥湖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不十分清楚遥愿意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发展袁但综合能力的发展不能满足需求袁课程开发方法过于单一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设施资源不足袁教师课程开发热情低袁缺乏相关的支持袁领导支持不足和缺乏专业人员遥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足袁也为未来传统民族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动力源泉遥
根据调查结果袁目前的课程内容仍然由西方竞技体育渊如篮球和足球冤主导遥除了武术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外袁很少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尧足球等西方热门竞技体育项目般在中国具有大众基础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袁例如空竹袁珍珠球袁押加和龙舟等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袁甚至大部分项目名称没有被大众听说过遥湖南省各高校平均开设了20门体育课程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武术为主袁其他项目几乎没有涉及到袁可以看出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尚未在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浪潮中得到充分发展和构建遥
3尧生态观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定义及其发展观3.1尧生态观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袁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逐渐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破坏遥紧接着出现全球生态危机袁人们对大自然生态保护的观念开始萌芽尧发展袁生态观自然而然地建设成为一种自然保护的理念为人们力行遥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袁生态概念提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保护概念遥换句话说袁人类了解自然袁保护自然袁改变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的自然遥生态观念的实施要求我们在自觉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客观规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遥协调者所处社会与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之间的矛盾袁实现全面袁协调袁可持续发展袁建设生态文明遥可以说袁生态观是人类对生态问题的一般理解或看法袁以人与自然为中心袁尊重人类活动的主体地位袁并在人类改造社会活动过程中滋生成为一种文化思想袁使其兼具了物质性和文化性遥
3.2尧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及其开发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遥它不仅是人类体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袁也是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
1尧对湖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考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社会活动袁是教育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遥与此同时袁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制度尧文化建设的制高点袁不仅承担着继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袁此外袁它承担着时代的使命袁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袁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遥在现代化高校课程建设中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类的体育课程袁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交往能力尧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及民族文化传承意识袁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遥
目前袁我国普通高校提供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很少袁传统民族体育的实践教学和课程研究也很少遥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6个民族袁总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袁拥有近千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袁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袁也仅有几个如武术尧中国象棋等项目得到普及与发展袁获得社会普遍认知与了解遥可以看出袁公众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关注度不高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遥在全球经济发展与文化多元化相结合的背景下袁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应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热点遥对传统民族体育课程发展的研究也应成为未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新途径遥中华文明不断扩大袁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遥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基因袁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袁巧妙而灵活地影响着我们后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遥具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文化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呼唤袁是建设和谐社会尧美丽中国尧创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现实诉求袁它是中国高校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继承与创新遥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普通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袁因而袁湖南本省各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需要牢牢把握并传承野湖湘文化冶袁最大化利用湖南本土所拥有的地理位置尧地势地形等物质资源以及龙舟文化等精神资源袁遵循生态自然观的保护理念袁弘扬湖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遥
2尧湖南省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现状与分析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和专家的重要课题遥通过对湖南省高校体育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袁发现近年来湖南省高校体育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明显遥体育课程内容多样化袁公共体育课程交叉袁课程数量不断增加遥然而袁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多袁有体育教师男女比例不平衡尧教师普遍年轻化尧体育教师
作者简介院姚莉渊1996-冤袁性别院女袁民族院汉族袁籍贯院湖南省袁学历院硕士研究生在读袁研究方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遥
74成部分遥作为一种体育文化袁它应该成为不同民族的客观物质活动袁应该具有改变人类社会尧人类活动目的的主动性曰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袁它应该具有文化形式本身的形成机制遥应该具有自己突出且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文化定义袁与其他相关文化形式相互兼容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在实施国家体育课程和地方体育课程的前提下袁科学客观地评估学生的需求遥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和人文优势袁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袁根据当地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制定课程遥国家传统体育课程的发展是指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来确定国家传统体育课程目标遥根据这一目标袁选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袁然后进行规划尧组织尧实施袁评估和修订是实现既定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遥
4尧湖南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与可行性研究4.1尧湖南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内容
56个民族的认定为党和国家制定国家提供了科学依据遥目前袁在中国被挖掘和传承的传统民族体育的数量和形式可以说是多民族历史上最丰富多彩体育项目遥它既包括汉族民间体育比赛袁也包括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袁以及在民族间广泛开展的项目遥其中袁武术不仅是湖南省的一所普通高校袁也是中国大学最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遥而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珍珠球尧木球尧槌球尧门球尧竹漂尧龙舟尧秋千尧射击尧陀螺尧武术尧摔跤尧马术尧健身操尧空竹尧射箭尧舞龙尧舞狮尧象棋等项目可作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袁融入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教学与建设遥根据湖湘文化的特点袁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袁在现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袁开展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可行性研究遥
4.2尧可行性研究
特以具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渊花炮尧民族健身操尧抖空竹三个项目渊冤进行案例分析袁研究①1冤项目花炮介遥其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程度遥
绍
花炮也被称为野抢花炮冶遥据传袁是诸葛亮南巡时期创建的袁在湖南尧湖北尧重庆尧贵州等地区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袁深受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遥因为捕捉烟花的过程类似于足球袁这项活动也被称为野中国足球冶遥抢花炮的比赛场地是长方形的草坪或平坦的土地袁使用的器材有花炮渊由不会伤及队员的橡胶制作而成冤袁送炮器尧花篮架尧花篮遥
②可行性分析
花炮是目前全国性的民族体育比赛项目之一袁结合了足球尧篮球和橄榄球的许多概念和规则遥具有潮流的时代感袁普通高校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遥与此同时袁抢花炮对时间和空间也施加了袁不至于毫无章法袁在花炮的设计中袁直径为5cm的小铁箍变成了直径为14cm的彩色橡胶圆饼袁使游戏更加公平和愉快遥抢花炮符合现当代体育项目发展要求袁安全性尧公平性和观赏性兼具袁应当予以渊①2传承冤项目民族袁发介健身操扬光大遥
绍
遥民族健身操袁这套具有多民族群体的舞蹈元素是以健身为第一要素的动作素材袁将民族舞蹈的柔软性与健美操的力量相结合遥具备自然性尧流畅性尧合理性遥这一项目突出了健康且有力量的美丽动作袁与现代健身完美结合遥健身操的节奏是平滑而有节奏的遥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年11月下
TRADITIONALSPORTS
传统体育
整套全国健身操为3分30秒渊±10秒冤袁共有56个八拍袁与我国的民族数量一致袁突出了对我国56个民族的强烈归属感遥虽然民族健身操只需几分钟袁但它结合了维吾尔族袁蒙古族袁彝族袁土家族和藏族等20多个民族的舞蹈元素遥每个运动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魅力袁完美结合了健美操的弹性和民族舞蹈的灵活性遥
②可行性分析
全民健身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袁受广场舞启示袁需要实现健身大众化袁因此向全国推广全民健身操遥在民族健身操的推广下袁我们可以促进科学与娱乐的融合袁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传统的民族文化遥将民族健身操融入多民族元素不仅使所有民族都能接受袁而且使所有民族都感到更亲切遥普通高校对民族健身操的引进袁可以为各族学生接受并感受到祖国的深切关怀袁同时可以增强对母校的认渊同感和自己民族传统文化①3冤自信心遥
项目抖空介竹绍
遥野摇铃空冶尧野竹铃是声中国冶遥传统空竹文化是中国的公园的竹子民间一袁就像娱朵是乐花一活遥个动空玩袁竹遍布也被具袁只全称需国为要使各地野摇用遥所动一用冶尧
空竹通常是空心的木头或根
绳子来摆动它袁使其高速旋转遥
②可行性分析
空竹在中国文化中既古老又新鲜袁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喜爱袁融合了娱乐尧健身尧技巧尧灵活性和表现力遥同时兼具可收藏的价值遥无论是玩具还是运动器材袁空竹都是一件珍贵的东西袁比如武术遥应该理解尧组织尧继承和发展挖掘机遥抖空竹体育项目的发展袁也对其他锻炼运动项目袁如武术尧体操尧跑步等也是一项比较实用的辅助练习袁特别是在普通高校袁在体育课上增加空竹有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遥空竹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民俗文化传承的见证遥这需要我们共同的传承与发展遥
5尧对策与建议
5.1尧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袁重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湖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推广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遥建立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机构袁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袁探索和发扬湖南省地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遥根据当地情况袁对全国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检查和筛选袁体育课程与传统和现代相结合遥开发紧跟时代潮流却又不失地域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袁充分利用湖南省多民族特点尧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袁打造湖湘文化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袁创建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教材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遥
5.2尧转变民族传统体育思想观念袁实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我国普通高校的师生普遍对传统的民族体育缺乏深刻的理解袁甚至不关心不注意遥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受西方体育发展模式的影响袁更加注重西方竞技体育的教学遥这要求我们改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袁明确我国传统体育的特点袁即时间尧民族尧公平尧竞争尧欣赏和实践遥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袁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识遥在设置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普通高校课程时袁应该在原有的传统技术基础上袁适应时代发展和高校输出人才需求袁以野素质教育冶袁野健康第一冶袁野终身体育冶为基本理念袁进行创新和转化袁实现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结合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创新遥
渊下转第167页冤
75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年11月下
PHYSICALEDUCATION
一步袁在这一部小组成员需要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和分工进行任务的完成袁把书面上的东西真正依靠自己的双手变为现实产物袁最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大家进行展示遥这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分歧的一个环节袁在此环节中因为会涉及到实际操作的情况袁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难统一袁而且由于性格脾气等问题更容易出现矛盾分歧袁所以组长就要在这一环节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袁协调每个环节的衔接以及小组氛围袁力求超标准完成计划遥
3.3尧教学评价
交流与总结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最后一步袁也是将整个活动进行升华的关键一步遥此步骤的重点就是在于让每个参与到活动中的同学发现各自在活动中的不足袁并且通过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锻炼处理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遥更重要的是通过将自身经验与大家分享的过程来给后续参加活动的同学以指导袁让大家少走弯路袁让项目越来越好袁形成良性循环袁共创佳绩遥
所以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冶教学模式的评价要注重多样化袁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袁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袁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袁技能评价和成果评价袁综合的考量学生的能力袁力图从客观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数据袁让学生在评价之后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袁并进行改正和完善袁充分的发挥自我的优势和长处遥
参考文献院4尧小结
体育教育
业的教学和实践中得出来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袁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袁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袁并且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评价的影响下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袁综合的学习和培养自己的职业综合能力袁为进入社会各个行业发挥自己的专业功能奠定基础遥
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冶在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中开展袁是在专
[1]刘婷.地方高校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探析[J].大学教育,2018(05).
[2]刘昱晓.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野实战导入式冶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4(11).
[3]顾剑英.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
[4]胡同花.浅谈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冶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
[5]何煜.任务驱动化的中职体育教学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8).
渊上接第75页冤
5.3尧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袁在校园内建设传统体育文化我国各高校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方向的专业体育教师总数不多袁需要加强这一专业领域的师资队伍建设遥引进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袁聘请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专家进行教学或指导袁鼓励学校体育教师外出接受传统民族体育的培训和学习遥鼓励他们参加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主题的讲座袁沙龙等活动袁鼓励他们积极渗透各民族传统体育领域遥开展实地调查袁提高传统民族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袁更好地为传统的国家体育课程和教学服务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课程和学生的建设遥在此基础上袁鼓励学生培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袁积极组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遥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袁打造校园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遥
生态概念为我们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提供了最基本的命题遥对具有优势的民族传统体育案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遥贯彻全面尧系统尧保护尧自然尧积极的原则袁针对湖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袁协调区域社会环境袁生态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稳定持续发展遥
参考文献院
[1]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援
[2]冉秋晖.生态自然观视角下湖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3]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援
[4]赵苏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及发展[J].体育学刊,2007
(05).
[5]楼兰萍.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6]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窑教材窑教法,2001,21(4).[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3(2).
[8].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学位论文,2011,5(10).
[9]ANDREWGOUDIE.TheHumanImpactontheNatural[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2012,9.
[10]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合及多元生态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5).
[12]叶祥文.文化生态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01).
[13]杨清华.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5).
[14]董红刚,方新普.论体育教学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J].体育与科学,2009,30(01).
[15]李毅,邓泽容.浅析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与课程开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3).
[16]彭发胜.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创新思路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
1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