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同时为了体现新课标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是由它在本节课的地位决定的。只有深刻理解民族精神在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才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激励青年一代肩负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决定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由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理论性强,距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现实生活水平较远,使其又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
导课: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灿烂文化,其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这笔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美德,我们要薪火相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华民族精神更要代代相传。
(一)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
阅读教材68页纸70页,勾画标注下列内容: 1、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之魂)。
作用: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含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2、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理解:(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①含义: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诚挚、最深厚的情感。它是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人们为自己的祖国生存和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一面旗帜。历朝历代,无数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国家民族之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在祖国和民族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为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
(“苟利固家生死已,岂固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 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爱国是具有历史性的,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屈原的爱国、岳飞的精忠报国都是符合当时时代特点的爱国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有的人用今天的观点分析有些“愚忠”的成分。如同我们的人格成长和学习能力培养都应是历史地分析和看待。 B.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当代该如何去爱国呢? A.提倡理性爱国,反对民族主义情绪
举例:盲目的反日情绪是不合适的,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一致,也伤及我国的国家利益。 B.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建设和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④爱国主义与其他内涵的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团结统一: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培育出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整体意识)
②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我国的经济得以发展,历史和文化才得以绵延不绝,不同民族文化得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凝聚成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举例:“察哈尔西迁”“土尔扈特东归”
(3)爱好和平: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的精神。 ①古代: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②当代: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举例: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史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来说明(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 (4)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素来以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著称于世。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陶冶性情、磨砺人格的重要环节,而且是立身、持家、治国的根本。 中华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①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②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举例:我党的“两个务必”,“业广唯勤”“勇者无畏”;学习上的勤劳是扎扎实实的打基础,学习上的勇敢是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坚持的不能再坚持的时候坚持一下就能迎来胜利”
(5)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民族。不仅体现在不屈不挠的精神,还体现在开拓创新的精神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开拓创新的不竭精神力量。
总结:在民族精神这个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贯穿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始终。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个主题。 3、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血肉关系。 4、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发发挥的作用:(支撑)
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5、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
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6、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具体表现: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
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举例: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主要内容:改革创新精神(核心)、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
举例: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不畏艰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胜利 女排精神: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二)民族精神我传承
阅读教材71页,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每个人都有义务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2、改革开放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内涵:
赋予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 3、我们应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A、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B、我们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应该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把个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构建民族精神的大厦添砖加瓦,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补充:(从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中理解为什么要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从时代背景的分析中提出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
4、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为什么要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原因分析: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举例: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思潮如自由化、经济利益至上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Why:
①一个民族的发展也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和集中体现
③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活动:你能举出生活中民族素质有待提高的事例吗?试着分析一下如何解决。 举例:南京的市骂、中国公民在国外的随地吐痰、乱扔乱丢现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Why: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生活动:“忆一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武器、深深熔铸、重要标志、智力支持、方向保证、精神动力)
举例:文化产业的薄弱,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便于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
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防止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学生活动:你有关于西方文化霸权的事例吗?举一个并分析我们的应对措施。 举例:西方的影视文化的侵袭,带来了很多的自由化思想;网络文化的渗透;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5、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文化建设而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举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在当代中国,各种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2)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如何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请结合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举例说明。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学生活动: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举例分析这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指引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向前发展的。
举例:“三湾改编”后确立毛泽东思想,有效地遏制了“左”倾冒进与“右倾”逃跑主义的危害。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举例:“和合”“仁爱”的传统文化;“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借鉴长处+警惕西化)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学生活动:请以某一个具体的方面为例,分析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影响的双重性。
举例:影视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鼓励追求人生和自强不息,但是夸大个人力量忽视集体生活的意义;《后天》《世界大战》提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与和谐共处,但是也宣传了暴力与破坏。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举例:爱国主义在战争时期表现为积极参加革命,甚至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在今天则是在改革开放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表现在每天的生活中作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而不一定是以激进的形式表达爱国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要牺牲,如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需要有牺牲的精神。 小结
本课是围绕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开的,从民族精神在文化中的力量出发学习了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从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中理解为什么要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从时代背景的分析中提出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实际上是从内涵、原因和怎么做这三个方面全面学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学习中要理清这个思路,并重点掌握爱国主义这个核心精神及其在新时期的具体要求和中学生在实践上如何践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