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出厂检验规程 一、为保证产品质量,规范检验程序,统一技术要求,特编制本检验规程。 二、检验条件: 1、 提交检验的电动汽车必须是总装完毕、内部完好无损、车内无杂物和车内外均清洁,并经总装厂检验合格的电动汽车。 2、 车辆的型号、VIN代码、和车身号及出厂日期应与车辆相符并符合GB7258(2012年版)相关规定。 3、 紧固件的紧固扭矩要求,除本规程有明确规定外,其余按通用扭矩标准或技术通知单要求执行。 4、 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前后悬架和行走系等重要零部件已规定的紧固扭矩必须用扭力扳手测定。合格后复查者应点上色漆。 5、 灌注的制动液、润滑油牌号及数量应符合技术要求。 1 / 18
三、整车出厂检验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包含:六大项,36中项,198小项,其中关键项:27个;重要项:103个,其它为一般项。( 标记为关键项; 标记为重要项;未标记为一般项)。 检测手段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重要度 检验频次 或量具 1.1 影响外观明显的A级曲面,要求光滑无凹凸不平,不允许有色差、花斑、起皱、起泡、 针孔、锈蚀、桔皮、虚漆、颗粒、裂纹、碰(划)伤、咬底、流挂、脱落、漆膜不干和砂纸纹等缺陷存在。 1、油漆 1.2 人站立不易看到的B级曲面或装饰性要求不高的部位,不允许有锈蚀、色差、起皱、 起泡、虚漆、裂纹、涂膜不干、碰(划)伤、脱落等缺陷存在。 1.3 人站立看不到的C级曲面,可以适当放宽技术要求,但不允许有锈蚀、脱落、裂纹等 缺陷的存在。 (一)外 观 2.1 徽标、车型号牌及各种标贴应粘接牢固,位置正确,不歪斜。 2.2 左/右前照灯与前机舱盖间隙要求弧度吻合,左/右对称,线条分明。 目测 全检 2.3 机盖锁及撞板应保证在车身中心线上,锁止要牢靠。 2、外露件装配要求 2.4 前保险杠左、右要对称,安装要到位,不得一边在前、一边在后,前后间隙应基本一 致。 2.5 前机舱盖前端(风窗两边羊角处)两边对称。 2.6 前罩装饰板与前风窗玻璃及机盖的弧度要吻合,左/右边上下位置要一致。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重要度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2 / 18
2.7 前罩装饰板圆孔与雨刮器轴不干涉。 2.8 车内各种指示标签粘贴可靠、位置正确、无漏贴。 (一) 2、外露件2.9 后牌照框应与后保险杠贴合良好。 装配要求 外观 2.10 车顶左/右装饰条应贴合良好。 2.11 车体周边间隙参数详见表一及附图一、附图二、附图三。 1.1 装车内容应与汽车型号、标牌一致。 目测 全检 1、《随车1.2 《随车记录卡》所填写的VIN代码、电机编号、控制器编号、生产管理号、空调产 记录卡》 地、车身颜色等准确无误。 1.3 选装件符合作业命令要求,无错装、漏装情况发生;大总成、关键件、重要件需记清 (二) 生产厂家,以便追溯。 整 2.1 转向器主要零部件紧固拧紧扭矩应符合要求并有色漆标志。 车 2.1.1 转向横拉杆与转向节球头锁紧螺母的紧固扭矩为M12(75±5)N. 装 m。 配 转向器2.1.2 方向机总成紧固在车架上的紧固M10扭矩为(58±5)N. m。 质 2、量 各主要零 部件 2.1.3 方向机总成紧固在车架上的紧固M8扭矩为(25±5)N. m。 2.1.4 前摆臂与车身M10(58±5)N. m。 2.1.5 前摆臂与稳定杆固定扭矩M12(75±5)N. m。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重要度 目测色漆 4辆/天 标志, 复核上午2台/用扭力扳手 下午2台 抽检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3 / 18
2.1.6前摇臂与前制动器紧固扭矩为M10(58±5)N. m。 2、转向器各主要零 2.1.8 方向盘锁紧螺母扭矩M12*1.25(75±5)N. m。 部件 2.1.9 转向拉杆与左(右)接头螺纹连接长度不得少于13 mm(供货状态)。 2.1.10转向器正反时针旋转到极限位置过程中,横拉杆不与车身相碰。 (二) 整 车 装 制动系配 3、质 各主要零部件 量 3.1 制动系主要零部件拧紧扭矩应符合要求,复查扭矩合格后应涂色漆。 3.2 制动接头锁紧螺母的紧固扭矩为(25±5)N. m。 3.3 刹车踏板与车身连接扭矩M8(25±5)N. m。 3.4 刹车主泵与车身连接扭矩M8(25±5)N. m。 3.5 刹车分泵与车身连接扭矩M8(25±5)N. m。 2.1.7方向机与转向助力器连接扭矩M8(25±5)N. m。 重要度 目测 全检 目测色漆 标志, 复核用扭力扳手 目测 钢板尺 抽检 4辆/天 上午2台/下午2台 3.6 刹车助力泵与车身连接扭矩为M8(25±5)N. m。 3.7 制动无损伤,管路安装规范,管接头配合紧密、牢靠;管与管、管与其它件不得碰擦。 3.8 驻车制动拉线安装无折弯、扭曲现象,拉线防脱挂扣稳固。 3.9储液罐内制动液的液面高度应在上限与距下限3/4 L(L为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之间。 4、前后悬 4.1 前后悬架系统各零部件紧固拧紧扭矩符合规定要求,复查合格后应涂色漆。 架系统 4.1.1 前减震器与车身的紧固件M8紧固扭矩为(30±5)N. m。 4.1.2 前制动器与减震器连接的紧固件紧固扭矩为 M12(75±5)N. m。 4.1.3 后减震器与后轴紧固扭矩为M12*1.25(75±5)N. m。 技 术 要 求 抽检 4辆/天 目测色漆 上午2台/标志, 复核 下午2台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检验项目 4 / 18
4.1.4 后减震器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12*1.25(75±5)N. m。 4、前后悬架系统 (二) 整 车 装 配 质 量 4.1.5 后稳定杆与后轴紧固扭矩为M12*1.25(75±5)N. m。 4.1.6 后稳定杆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12*1.25(75±5)N. m。 4.1.7 后纵臂与后轴紧固扭矩为M12*1.25(75±5)N. m。 4.1.8 后纵臂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12*1.25(75±5)N. m。 4.1.9 后制动器单元与后轴M8(45±5)N. m。 5.1 变速箱安装支架紧固拧紧扭矩符合规定要求,复查合格后应涂色漆。 5.2 变速箱前支架紧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10(45±5)N. m。 5、电机传动系统 5.3 变速箱前支架紧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12(75±5)N. m。 5.4 变速箱与后连接臂紧固扭矩为M10(45±5)N. m。 5.5 变速箱后连接座与变速箱后连接臂M12(75±5)N. m。 5.6 变速箱后连接座与车身M12(75±5)N. m。 5.7 电机与变速箱紧固扭矩为M10(45±5)N. m。 5.8 充电机固定螺栓扭矩为M6(9±2)N. m。 5.9 电动机与支架紧固扭矩为M12(75±5)N. m。 5.10 电动机支架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12(75±5)N. m。 5.11 紧急开关固定螺栓扭矩为M6(9±2)N. m。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重要度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抽检 目测色漆 4辆/天 标志, 复核上午2台/用扭力扳手 下午2台 抽检 目测色漆 4辆/天 标志, 复核上午2台/用扭力扳手 下午2台 5 / 18
5.12 电机接线柱螺栓紧固扭矩为(16-18) N. m。 5.13 控制器与支架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5.14 控制器支架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6(9±2)N. m。 (二) 整 车 装 配 质 量 6、行驶 系统 5.16 前电瓶托架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5、电机传5.17 压缩机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动系统 5.18 压缩机与支架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5.19 雨刷电机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6(9±2)N. m。 5.20 真空罐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5.15 空调支架与前车身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抽检 目测色漆 上午2台/标志, 复核下午2台 用扭力扳手 4辆/天 5.21安装左、右驱动轴时,应细心将驱动轴装入变速箱壳,且不能损伤差速器处的油封, 检查油封处无漏油现象。 6.1 检查车轮动平衡块是否丢失或损坏,动平衡受到破坏的车轮不得装车。 6.2 不同品牌、花纹的轮胎不得在同一车上出现,有明显磨损及破损的轮胎不得装车。 6.3 车轮紧固螺母表面损伤,影响防腐性能的要及时跟换不得使用。 6.4检查轮胎气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前轮轮胎气压为250±10kPa,后轮轮胎气压为300±10kPa。 6.5 前驱动轴与前刹车单元的紧固扭矩为M18(216±15)N. m,合格后涂色漆。 6.6 后轴与后刹车单元紧固扭矩为M18(216±15)N. m,合格后涂色漆。 6.7 车轮与前后刹车单元紧固螺母的紧固扭矩为M12(90±10)N. m。 6.8 加速踏板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6(9±2)N. m。 技 术 要 求 重要度 目测/气压表 全检 扭力扳手 抽检4辆/天 检验项目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6 / 18
7.1 五门一盖启闭灵活,锁止位置准确、可靠,和周边件无干涉。 7.1.1 机盖锁能保证机盖闭合稳固牢靠,拉动机盖锁拉臂能松开第二道锁扣,使机盖弹起 少量,开启灵活。 7.1.2 左右门、前机盖锁开关应轻便灵活,内外手柄、锁止钮操纵应灵活可靠,工作应可靠。五门开 启档位手感好,无异响,前、后门开启时无干涉现象。 7、五门 7.1.3 后门儿童保护装置工作应可靠。 一盖 7.1.4 驾驶员用主控板开关灵活,能控制玻璃升降。 (二)整 车 装 配 质 量 7.1.5 后视镜镜片动作左、右、上、下转动自如。 7.2 车门密封条应压装平整,无皱折、起拱、脱唇等现象,圆角应平顺。 7.4 四门内饰板不因门的启闭而出现松动现象。 8.1 前风窗玻璃外嵌条与玻璃吻合均匀,无间隙,压贴平顺,无歪斜。 8.2 四门玻璃升降自如轻便,玻璃不允许自行下滑。 8.3 后背门门框密封条等应扣装平整,无皱折、起拱现象。 8、玻璃 8.4 车门玻璃密封条表面平整无损伤,应安装到位,与车门上止口边间隙一致,圆角应自然平合无皱折,起拱,脱唇等现象。 8.5 四门玻璃及后背门玻璃应使用同一品牌及型号。 目测 手感 7.3 后背门开启轻便,不得发生弹跳和阻滞现象,后背门及充电口盖下操纵手柄开启有效。 全检 目测 9、管卡夹件的安装 9.2 各种卡子、夹子、挡圈、卡扣稳固,被卡夹的管线应装夹牢固、到位,不得因车身的 抖动而松动或脱落。
9.1 各软管安装应伸展顺畅,无死弯、折弯、扭曲等现象。同一方向的管路不得交叉安装。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重要度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7 / 18
10.1 A、B、C柱内饰件、4门框下内装饰件应安装牢固,对接、搭边间隙均匀,不变形。 10.2 后围装饰件安装牢固、无变形,间隙一致。 (二)整 车 装 配 质 量 10.3 仪表板与门内饰件高度应平齐,过渡无明显的上下错位现象,仪表板各零件装配牢固,10、内饰件 间隙均匀,表面平整无损伤现象。 安装 10.4 副仪表板与仪表板对接应线型一致,无错位扭曲现象。物品箱开闭灵活,烟灰盒开闭 灵活可靠。 10.5 内饰件表面颜色无明显色差,地毯、顶盖内饰件装配牢固,表面平整无起皱、损伤等 影响外观质量现象。 11.1 车门铰链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11.2 前机舱盖与铰链紧固扭矩为M8(25±5)N. m。 11.3 备胎支架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11、铰链与支架 11.5 安全带与车身紧固扭矩为7/16\"(75±5)N. m。 11.6 座椅固定螺栓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11.7 后备门玻璃与铰链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11.8 后备门玻璃铰链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8(25±5) N. m。 11.4 后备门锁与车身紧固扭矩为M6(9±2)N. m。 重要度 目测 全检 扭力扳手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8 / 18
(三)电气系统主要件装2、刮水器 配质量 检验 3、驾驶员工作附件 1.1 各线束按规定线路铺设整齐、平顺,无明显凸起、扭曲和散乱。各装卡处卡扣到位、牢 固。 1、电气线1.2 各线束插接件插接正确、到位、牢固,无错插、漏插件。车门、行李箱内线束波纹管 路 应卡牢,无扭曲现象;线束在车门上走向正确、卡装到位、牢固,不影响电动升降器正常工作。 2.1 刮水器各档工作正常,刮片运行时无抖动、爬行、异响。 目测 2.2 刮刷弧度与风挡玻璃吻合、贴合均匀,左刮片停止位离风挡玻璃下沿(55±5)mm,右 刮片停止位离风挡玻璃下沿(80±5)mm。 2.3 洗涤壶中洗涤液加满,洗涤喷头喷射位置调整在前挡风玻璃高度四分之三处。 3.1 收放机工作正常、音响效果好, A/C开关、除霜开关能正常工作。 3.2 各种灯光开关灵活可靠,指示灯显示正常。 钢板尺 目测 全检 1.1 制动踏板踏到底后踏板面与前壁板垂直距离最小不低于50mm,全行程内应动作平滑,无 (四)1、制动踏卡滞现象,无异响,放松后应回位彻底。 整 板的调整 1.2 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为(1~5)mm。 车 1.3 液压行车制动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不应大于踏板全行程的四分之三。 调 试 2、加速踏2.1 加速踏板自由行程为(1~3)mm。 要 板的检查 2.2 加速踏板在全行程内应动作平滑,无卡滞现象,无异响,放松后应回位彻底。 求 3、驻车制 3.1 当驻车制动操纵杆在(190±10)N的拉力作用下,其工作行程为(4~8)个齿。 动的调整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重要度 拉、压力计 钢板尺目测 手感 角度尺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9 / 18
3、驻车制3.2 驻车制动操纵杆放到底时,制动鼓与制动片应完全分离,报警灯灭。 动的调整 3.3 当车辆停在20%的坡道上时,拉起手刹手柄车辆应不下滑。 4、方向机的调整 转向盘的自由行程从中间位置向左或向右≤15°,转向盘应锁止牢固可靠有效。 5.1 前照灯远、近光变换时,无左、右的远、近光交叉开亮现象。远光变近光时,所有远光应能同时熄灭。所有前照灯的近光都不得眩目。 (四)整 车 调 试 要 5、照明 求 装置和电 控系统 5.2 前位灯、后位灯、前后雾灯、牌照灯应同时闭启,且不受前照灯关闭的影响。 5.3 钥匙在任何位置,制动踏板踩下时,制动灯应亮。钥匙在ON位置时,拉起驻车制动操纵杆时,制动灯和仪表盘的驻车制动指示灯应亮。 5.4 仪表板上的转向指示信号应与转向灯同亮、同灭,方向一致。前照灯的远光灯或超车灯亮时,仪表盘上的蓝色指示灯应亮。A/C开关、雾灯开关、暖风操纵机构面板、收放机、指示灯应亮。 5.5 全车灯光齐全,工作正常、可靠。 5.6 充电器工作正常,充电电压:60V±1% 充电电流:35A ±5% 5.7 确认充电器、电池、控制器规格型号、厂家一致。 5.8 蓄电池型号6-EV,容量200Ah×10只,初始电压:65-68V。 5.9蓄电池压板压紧后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起拱等现象。 5.10电池固定牢固可靠,极柱有防护套并涂有黄油,蓄电池接线柱扭矩10-15N.m 5.11喇叭声音洪亮,无嘶哑等现象,声级:90-115dB。 5.12 充电器及控制器接线柱扭矩:10-15N.m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目测/角度尺 全检 目测 耳闻 仪器 扭力扳手 抽检 4辆/天上午2台/ 下午2台 重要度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10 / 18
5.13 整车绝缘电阻值应在20MΩ以上。 6.1 四轮定位要求 6.1.1 前轮前束:10′±10′ 6.1.2 主销内倾:12.5°±0.5° 6.1.3 主销后倾:2.8°±0.5° (四)整 车 调 试 6、检测线要 调试 求 6.1.4 车轮外倾角0.5°±0.5° 6.2 制动要求 6.2.1 制动力总和与整车质量的百分比:≥60%(空载),≥50%(满载)。 6.2.2 前轴制动力与轴荷的百分比:前轴≥60% ;后轴≥20%。 检测线 全检 6.2.3左右轮制动力差与该轴左右轮中制动力大者之比:≤20%(前轴);并且后轴制动力 ≥60%后轴荷时≤24%(后轴);后轴制动力≤60%后轴荷时≤8%(后轴)(依据GB7258-2012); 6.2.4 各轮的阻滞力不得大于该轴轴荷的3%。 6.2.5 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测试状态下整车质量的20%。 6.3 前照灯 6.3.1 左、右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18000cd。 6.3.2 前照灯照射在距离10m的屏幕上时,光束明暗截止线中点高度:近光灯应为(0.7~ 0.9)H,远光灯应为(0.9~1.0)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MR7180---H定为650mm)。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11 / 18
重要度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四)整 车调6、检测线试要调试 求 1、起步 6.3.3 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 35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允许超过350mm。 6.4 当车速表指示值为40km/h时,车速表试验台速度指示仪表指示值为32.8km/h~ 40km/h。 6.5 淋雨:不允许有流漏、滴漏。淋雨后不允许前后组合大灯进水、有水雾。 紧急开关和启动开关开启后,踏动加速踏板车辆应迅速起动,起动前首先要严格检查润滑油、制动液、然后加速到最高速度。如汽车能平稳加速无抖动等现象时,即为起步合格。 2.1 逐一查看仪表板上各仪表工作情况,连续行车一段时间后检查各电器工作是否正常。 检测线 感觉 (五) 整 3、检查转车 向装置 路 试 检 验 2、查看仪表板各仪 2.2 逐一检查组合开关、各功能键的工作情况,手柄转动无卡滞。 表工作 2.3 逐一检查灯光照明情况。 情况 2.4 检查收放机音响效果等工作情况。 3.1 转向器转动轻便、灵活无阻滞,应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目测 全检 3.2 转向器正反旋转到极限位置过程中,车轮及转向装置各零部件不与其它零部件发生干 涉、摩擦,动力转向不得出现停止工作现象。 3.3 转向装置有自动回正功能和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 3.4 配置转向助力的车辆,在原地测试转向助力是否工作正常。 感觉 4.1 以30km/h行驶进行紧急制动,制动距离≤7m,车辆任何部位不得超出2.5m的试车道宽 度。 4、检查制 4.2 以>30km/h初速进行紧急制动,注意察看跑偏,侧滑情况。 动装置 4.4 进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所需力量无异常感觉。行车制动踏板力应≤250±10N,作用 在驻车制动手柄上的力≤190±10N。 目测/ 皮尺 拉、压力计 抽检 4辆/天 12 / 18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5.1 打开空调开关,检查开关各种工况应开启自如,开关无卡滞。 重要度 检测手段 检验频次 或量具 5.2 检查各出风口制冷效果,用温度计测量出风口温度,应不高于12℃(室外气温为5、空调及35℃)空调低压管路手感发凉。 暖风装置 5.3打开暖风开关,检查开关各种工况应开启自如,开关无卡滞。 5.4检查各出风口制热效果,用温度计测量出风口温度,开机5分钟应不低于45℃(室外气温为25℃) 6.1 以最小转弯直径走“8”字时无零部件相互摩擦的声音。 6.2 汽车高速行驶时,听不到转动件的磨擦声及非转动件因紧固不牢而发出的敲击声。车内无零件碰击声。 (五) 6.3 汽车高速行驶时,门锁不得自行开启或发出撞击声,门窗玻璃不得自行下滑。 整 车 6.4 最小转弯半径≤5m。 路 6、检查行6.5.1 检查变速箱等各处及传动等各处是否有润滑油渗漏。 试 驶中异常6.5.2 检查制动系各处是否有制动液渗漏,连踩制动踏板二次,5min后检查,不允许制动情况 检 系统和管路渗漏。 验 6.5.3检查前后减震器是否有液压油渗漏。 6.5.4检查洗涤器各处是否有洗涤液渗漏。 6.5.5 检查空调制冷系统是否有制冷剂泄漏情况。 7.1 前排两座椅能各自顺利前后移动而无卡滞现象,并能可靠锁止。 手试/温度计 感觉 目测 耳闻 卷尺 全检 目测/仪器 7、检查乘7.2 前排两座椅的靠背角度可以在调节范围内各自前后调节并可靠锁止。 座椅及安 全带 7.3 前、后排座椅的头枕的高度可以分别调整。 7.4 座椅安全带能随乘员的意志自由伸长和自动收缩。前、后、左、右侧锁固定及锁止牢靠。 手试 13 / 18
检验项目 检测手段 技 术 要 求 重要度 或量具 检验频次 7、检查乘座7.5 乘员锁上安全带后,锁止必须牢靠,出现紧急制动或车身侧倾时,安全带能有效防止 感觉 椅及安全带 乘员移动。 1、0-40km/h起步加速时间≤15s 。 目测 全检 目测 全检 秒表 目测 目测 声级计 全检 抽检 2辆/天 2辆/月 2、最高车速:45-48km/h。 8、动力性检(五) 3、续航里程:经济时速30-35km/h匀速行驶夏天(不开空调)≥150 km;冬天:(不开暖风)查 整 ≥100 km。 车 4、路试公里数3km。 路 试 9、整车噪音 驾驶位耳旁噪声:≤75db(A)。 检 1、充电孔盖关闭及开启灵活,无卡滞、锁不上、打不开等现象。 验 10、充电装2、充电口底座固定螺栓紧固,无松动及漏装等现象。 置 3、充电线与充电口配合良好,无松动及插不上等现象。 4、检查充电机是否工作正常。 1、里程表 (六) 2、随车附件 整 3、标贴、标车 示 出 库 检 4、整车清洁 验 整车出厂里程数≤15km。 根据配置要求对随车附件进行检查。 各要求粘贴位置,标示、标贴齐全,无漏贴现象。 4.1、整车外侧表面清洁,无污渍及灰尘。 4.2、整车内保持清洁,无其它遗留物品,发车前用吸尘器吸尘。 4.3、内饰件表面不得有污渍、油渍、手纹、灰尘等痕迹。 4.4、前机舱及后行李箱内保持清洁,无污渍、灰尘、脚印及杂物。 14 / 18
表一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部位 前门与后门中间位置 前后门上部与侧围 前立柱与翼子板结合处 后车门上部与侧围 后尾灯与侧围 后车门中部与侧围 四门把手与车门 前后门底部与侧围 左右前门与翼子板 前保险杠与左右翼子板 充电孔盖与侧围 前挡风玻璃与左右侧围 左右前大灯外侧与保险杠 前机舱盖与左右侧围 前保险杠与通风格栅 前大灯内侧与保险杠 后背门玻璃与左右侧围 左右后尾灯与后背门玻璃 后背门玻璃与上顶棚盖板 左右后尾灯与后保险杠 后背门玻璃与后保险杠 后保险杠与左右侧围 标准要求 间隙:7.0+0/-1.0mm 面差: 2.0+0/-0.5mm 间隙:7.0+0/-1.0mm 面差:5.0+0/-1.0mm 间隙:3.0±0.5mm 面差:2.0+0/-1.0mm 间隙:6.0+0/-1.0mm 面差:3.0+0/-0.5 mm 间隙:1.5±0.5mm 间隙:5.5±0.5mm 面差:1.5±0.5mm 间隙:1.5+0/-0.5mm 面差:1.0±0.5 mm 间隙:6.0±1.0mm 面差:3.0+0/-1.0mm 间隙:6.0±1.0/-0mm 面差:2.0+0/-0.5mm 间隙:2.0±0.5mm 面差:2.0+0/-0.5mm 间隙:3.0+1.0/-0mm 面差:3.0+0/-0.5 mm 左右间隙:5.5±0.5mm 左右间隙:3.0±1.0mm 面差:8.0+0/-1.0mm 左右间隙:5.0±0.5mm 面差:1.5+0/-0.5mm 周边间隙1.0±0.5mm 间隙:5.0±1.0mm 面差:5.0+0/-1.0mm 左右间隙:7.0±1.0mm 左右面差:3.0+0/-1.0mm 左右间隙:7.0±1.0mm 左右面差:3.0+0/-1.0 mm 上下间隙:5.0±1.0mm 面 差:4.0+0/-1.0mm 间隙:3.5±0.5mm 上下间隙:5±1.0mm 左右间隙:1.5±0.5mm 左右面差:1.5±0.5mm 检查手段/或量具 检验频次 备注 中缝上下均匀、前门高,后门低 间隙均匀、侧围高,前后门低 左右间隙均匀 左右间隙均匀、侧围高,后门低 左右后尾灯间隙均匀对称 上下间隙均匀、侧围高,后门低 周边间隙均匀把手高车门低 前后间隙均匀、侧围高,前后门低 上下间隙均匀、翼子板高,前门低 左右对称间隙均匀、保险杠高,翼子板低 周边间隙均匀, 充电盖低,侧围高 间隙均匀 左右间隙对称、大灯高前保险杠低 左右间隙均匀、侧围低,前机舱盖高 周边间隙均匀 左右间隙对称、大灯低,保险杠高 左右间隙对称 侧围高,玻璃低 左右间隙对称 玻璃高,尾灯低 间隙均匀,玻璃低顶棚盖板高 左右间隙均匀 间隙均匀 间隙均匀、后保险杠高,侧围低 10 间隙尺 钢板尺 全检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 18
附件一(侧面左右间隙相同)
1、 间隙:7.0+0/-1.0mm 面差: 2.0+0/-0.5mm 2、间隙:7.0+0/-1.0mm 面差:5.0+0/-1.0mm 3、间隙:3.0±0.5mm 面差:2+0/-0.5mm 4、间隙:6±1.0/-0mm 面差:3+0/-0.5 mm 中缝上下均匀 5、间隙:1.5±0.5/-0mm 10、间隙:2.0±0.5mm 面差:2.0+0/-0.5mm 6、间隙:5.5±0.5mm 面差:1.5+0/-0.5mm 11、间隙:3.0+1.0/-0mm 面差:3+0/-0.5 mm 7、间隙:1.5+0/-0.5mm 面差:1.0±0.5 mm 8、间隙:6.0±1.0mm 面差:3+0/-1.0mm 9、间隙:6.0±1.0/mm 面差:2+0/-0.5mm 16 / 18
12、左右间隙:5.0±1.0mm 附件二(前侧) 14左右间隙:5.0±1.0mm 面差:1.5+0/-0.5mm 13、左右间隙:3.0±1.0mm 面差:8.0+0/-1.0mm 15、间隙:1.0±0.5mm 16、间隙:6.0±1.0mm
面差:5.0+0/-1.0mm
17 / 18
附件3(后侧)
17、左右间隙:7.0±1.0mm 左右面差:3.0±1.0mm 19、上下间隙:5.0±1.0mm 面 差:4.0+0/-1.0mm 18、左右间隙:7.0±1.0mm 左右面差:3.0+0/-3.0mm 20、上下间隙: 22、左右间隙:1.5±0.5mm 左右面差:0-2mm 3.5±0.5mm 21、上下间隙:5±1.0/-0mm 18 /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