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学期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师 学校
你的名字叫什么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好朋友》 主 题:《你的名字叫什么》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你的名字叫什么》是一首天真的富有童趣的创作歌曲,2/4拍,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规整,多为一音一字,词曲结合紧密,以亲切的询问名字的方式,自报姓名,互相认识,作为友谊的开始。这首歌作为起始课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自然的条件,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使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多一份亲切感。歌曲在课本上采用儿童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配上活泼的插图,使学生看起来亲切,缩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3、 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种形式表现歌曲,下节课展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你的名字叫什么”的音乐游戏,鼓励学生落落大方、积极地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对音乐课和老师多一份亲切感。
2、能有节奏地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并为儿歌配上自编的简单动作,以音乐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认识,作为友谊的开始。
3、用听唱法学会用亲切的声音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能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培养学 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用听唱法学会用亲切的声音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能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教学难点:
通过“你的名字叫什么”的音乐游戏,鼓励学生能落落大方、积极地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此
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自信心、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对音老师多一份亲切感。 5、教学过程 (一)你的名字叫什么
1、师:小朋友们,你知道音乐课是干什么的吗? 生1:音乐课就是让我们学唱歌的。 生2:你还会教我们跳舞呢!
师:说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会成为好朋友,一起学习唱歌、跳舞,一起感受美妙的音乐。 2、师:听!(师作聆听的动作)我们 来学 do re mi,相互 认识 第一 课,你的 名字 叫什 么?(师坐在圈上,边念边律动:拍手 拍腿 拍手 同时和左右同学拍手,反复)你看清楚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吗?
生1:动作表示了“拍手、排腿、和左右同学拍手”的律动。 生2:“拍手”有两下的。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师生一起念儿歌,一起律动。 3、(等到学生念熟了儿歌)师问:那么,你叫什么名字呢? 生1:我的名字叫做“韩汀”。
师:你能这样来介绍你自己的名字吗?我 叫 | 韩 汀 | 我 叫 | 韩 汀| 生1:我 叫 | 韩 汀 | 我 叫 | 韩 汀|
师:你的名字真好听。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声她的名字:她 叫„„ 集体:他 叫 | 韩 汀 | 他 叫 | 韩 汀| 师:谁再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生2:我 叫 | 沈天 乐 |我 叫 | 沈天 乐 | 小名 叫做 | 乐 乐 |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真有节奏感!(一边表扬一边送给她掌声)谁再来? 生3:我 叫 | 梁瑜 珂 |我 叫 | 梁瑜 珂|
师(惊喜地说):你们看,她的身体都好有音乐韵律!(师说着,有趣地模仿学生身体扭动)生4继续介绍。
师:你们想知道我的名字吗?(说着走到黑板前,板书“我 叫|XX X”和“我叫|X X” )并有节奏地介绍自己:我 叫 | 罗 英 |我 叫 | 罗 英 |。你们
看,名字是两个字的,用节奏X X 介绍,名字是三个字的,就用节奏XX X 来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介绍自己的名字„„
集体:我 叫|XX X|或我 叫|X X|(师用铃鼓打节奏,使全班同学念得更整齐) 师:我请男生念一念(男生齐介绍),我请女生念一念(女生齐介绍)。
4、师一边打起铃鼓,一边唱起新歌: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亲切地拉住一位学生的小手)
生1:我 叫 | 王静 怡 |,我 叫 | 王静 怡 |。
师接着唱:你的名字真好听!(师如此反复抽生2、生3,用歌唱的方法与学生互动,合作完成新歌。) (图解:老师在课堂上和孩子们的互动。) 二)你的名字真好听
1、师:这就是一首好听的新歌——《你的名字叫什么》,把音乐书翻到第三页(注意捧书姿势的指导)。让我们来安静地听一听。
生安静地聆听。在伴奏段落,指导学生的身体随音乐轻轻律动。
2、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第一遍学生默唱,第二遍学生轻唱,第三遍学生响亮地唱。 3、师生接力唱歌曲。先师问生答,再交换。 4、男女生一问一答,再交换。 5、集体跟着琴演唱歌曲。
(图解:自己编的动作真是漂亮,跟着小老师一起来舞蹈吧!) 4、游戏《找朋友》
师:让我们一起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也可以来找老师做朋友哦!
学生集体在《找朋友》的伴奏下,找到朋友,面对面站好,做“敬个礼、握握手”的动作,开始两生或三生合作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游戏集体玩两遍! (四)友谊花开万里香
友谊花开万里香!老师希望大家用能在校园中找到更多的朋友。让我们出发吧!(听《你的名字叫什么》音乐出教室。) 6、课后反思
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征,能用节奏乐器为乐曲伴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初步感受乐曲威武、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乐曲雄壮、活泼的情绪和其中的音色变化,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场景。 2、用节奏乐器为乐曲片段伴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节奏乐器(双响筒、铃鼓、小铃、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师:你们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做过梦?谁愿意把梦境说给大家听?(生答) 2、讲故事
师:德国音乐家耶塞尔小时候也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晚上,小主人睡着了,玩具兵们一个
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玩起了游戏。天亮了,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兵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耶塞尔长大以后,把这个梦写成著名的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二、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一)初听全曲
1、出示课题、边听边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
(二)分段欣赏
1、节奏乐:(小乐队进行曲):
(1)出示节奏谱、全体拍击(单层次)
(2)每组拍一行、四组同时拍
(3) 用节奏乐器敲击(双响筒、铃鼓、小铃、三角铁) 2、引子:
(1)师:听!这是谁向我们走来了? (2)学生各抒己见
3、第一段:律动感受音乐情绪
(1)启发学生想象“有哪些玩具兵在游行?” (2)跟着音乐表演——神气的玩具兵 4、第二段:以小组为单位的造型表演 (1)师:接下来玩具兵会干什么呢? (2)游戏:——调皮的玩具兵 5、第三段:
(1)选小队长:各组讨论、推选 (2)队长带领自己小队游行 6、尾声:
(1)师:天亮了,小主人醒了,玩具兵怎样了? (2)学生回答
(3)集体即兴表演——滑稽的玩具兵 (三)复听乐曲——玩具兵总动员
跟着音乐自由表演,进一步体验威武、雄壮、活泼的情绪 三、小结、下课
1、师:进行曲是一种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最初是军队中用来鼓舞士气、整齐步伐的音乐。它的
节奏鲜明、动作有力,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2、听音乐离室
口哨与小狗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
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聆听《 口哨与小狗 》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 鸟——飞 翔 小 狗——节 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
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 △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 ︱ ︱ ︱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 小 鸟小 狗 ●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 鸟——飞翔 小 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拉勾勾
教材来源:五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朝夕》 主 题:《拉勾勾》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 教材分析
1、歌曲《拉勾勾》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它用传统的拉勾游戏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节奏平稳、舒展的儿童歌曲,亲切天真、喻意深刻。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5、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不同的情绪的表现作用
2、唱好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板书设计:
用线条表示歌(乐)曲情绪 (3/4) (2/4)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
1、听音乐(口哨与小狗)结合情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可以教教同学们吹口哨。
2、注意节奏感 二、游戏导入:
做游戏拉勾勾并和老师一起读:“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拉勾勾”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曲《拉勾勾》并有表情地范唱(注:教师在范唱时要和学生有交流,例如:和学生互相拉勾勾,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寓教于乐:
1、 老师再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拉勾勾》,边范唱边用手指指在黑板上画的金勾勾、银勾勾图形谱让学生随音乐律动,感受一下这首歌与《你的
名字叫什么》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2、 分析拍号的变化,老师可带学生做律动进行对比 2/4 ● ○ 欢快、活泼 3/4 ● ○ ○ 优美、抒情
3、 随音乐做三拍子律动,和教师一起用动作表示音高:高音手指指的高,低音手指指的低,仔细聆听并自己加入即兴表演。
4、 用图形卡片提示歌词及音乐,带学生轻声高位置朗诵歌词并随时指导学生加入感情 5、边学边唱,边唱边背。要求学生整齐的背唱歌曲,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三拍子的优美、
抒情。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并表演,唱过之后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学生再加入动作、有表情轻声跟唱。
三、创造表现:
1、边唱边表演(自由结合小组),分组站成圆圈并拍手做动作演唱歌曲《拉勾勾》。
2、组织游戏,不要求动作统一,提倡学生自编自演,总结哪一组表演好哪一组演唱好并评奖
6、课后反思
快乐的一天
教学内容:
1、音乐《快乐的一天》
2、了解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目标:
1、能注意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可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 2、知道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会看图形谱 教材分析:
小组曲《快乐的一天》是编者为了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不同的情绪在乐曲中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
准确的读出走与跑的时值。 教学准备:
课件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聆听《快乐的一天》 (师):“我们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你能不能说一说你上学后的感受是什么呢?” 1、请学生谈谈自己上学后的感受
2、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初听乐曲(请孩子静静地听):仔细地分析乐曲出现了几段音乐,他们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4、“如果我们用各段音乐来描绘我们的一天的生活,你觉得每一段都描写的是什么”起个合适的名字,复听乐曲。
5、分析各小段乐曲的情绪,并随音乐动作表示(鼓励学生创编表现每段内容的动作,并表演出来)
6、再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了解音的长短,认读走与跑: (师):“我们在生活中会听到成千上万种声音,但这些声音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我们的音乐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音乐中的音符也有长短之分”
1、讲解走与跑的区别——出示卡片
观察:两张卡片的大小一样,说明应唱的一样长,但一张卡片中有一个人(走),另一张卡片中有两个人(跑),走一步的时值与跑步一样多。因此:走=跑跑 2、练习: 读一读 拍一拍
3、学生用走与跑创作2-4小节节奏,读一读、拍一拍 4、有时间还可以做节奏接龙的游戏
三、课堂小结:小结今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 通过五首小曲的欣赏,使学生能初步地借助于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知音乐,体验听音乐的乐趣,并初步感受各种不情绪的乐曲。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编的一组走题音乐欣赏。
其多列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快乐的一天》 主 题:《其多列》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 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2/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轻快、活泼、旋律多为级进,节奏变化不大,简单上口,便于演唱。歌中通过对哈尼族儿童“上山捡竹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劳动、学习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儿童们像自由自在的小鸟生长在祖国怀抱中的愉快心情。 3、 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4、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动作的轻重感受二拍子强弱规律的练习。 一、律动《劳动最光荣》。
劳动是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请我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如洗手绢、擦地、擦玻璃、浇花、切菜等。
我们这个单元的题目叫《五十六朵花》,大家都知道这五十六朵花象征着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各族小朋友欢歌起舞,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明天。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迎着春风,披着阳光向我们走来了。 听一听他们在说什么?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其多列》的范唱录音让学生聆听歌曲.
2请同学们看着歌片再听一遍,可以轻声跟着一起唱跟着录音小声哼唱 3这首歌曲中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或是不认识的词语吗? “其多列”是什么意思?
“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来”,是哈尼族的小朋友在招呼自己的小伙伴。 请你们来唱一唱这一句,招呼你的小伙伴。(跟琴练习演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4他们招呼小伙伴干什么去呀?请你唱一唱. (跟琴练习演唱歌曲的第二 三 四乐句) 5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6大家有了学习第一段的基础,老师相信大家可以自己学会第二段,请你们先自己练习练习。 7同学们唱得不错,歌曲第三段的节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大家要注意“花纹”的“花” 字,它是一个字占了两个音,请大家单独练习这一句。 8请同学们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9给歌曲打节奏,让学生体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提示学生由始至终用饱满积极的情绪歌唱 10最后是师生一起随音乐(歌曲伴奏音乐)边唱边做。
11集体合唱后,分男、女声部赛唱歌曲《其多列》。教师根据两声部的演唱结果,对各声部的优点进行总结表扬,给予肯定。捎带指出一点不足,让学生在后面的合唱中加以努力。 三 游戏
哈尼族小朋友送给我们一份礼物,两个花瓶。一个花瓶代表“抒情”,一个代表“欢快”,这里有四朵花,应插到哪个花瓶里?请你们唱一唱,体会一下再做决定。 四 律动:
过渡语:我们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这首歌曲吗? 学生回答 律动
律动:双腿一拍一次上下颤动。手的动作让学生自己创编,师加以指导。 学生活动。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哈尼族民歌《其多列》,又在民族音乐艺术的花园中采集了一朵美丽的花,希望大家
课下收集一下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儿童音乐作品唱一唱。 6、课后反思
跳绳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足迹》 主 题:《雨花石》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 教材分析
跳绳是一项对学生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本课是以短绳为主线,把短绳、长绳二者的相同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而设计的。它是本课程实验开展近一年来,对一些练习方法、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课程资源开发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通过跳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发展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提高技能的一个缩影。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5、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自己创作歌词
教具准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激情导入:
听《其多列》做动作进教室。 二、寓教于乐:
1、 聆听《快乐的一天》中的两个片段《上学去》和《静静睡》 ⑴《上学去》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段音乐,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页,请小朋友们在听第一段音乐时找一找书上的五副插图中那副插图正好表达了音乐所描绘的故事。
生:上学去。
师:真棒!这个音乐所表现的正是我们上学去的情景,音乐非常的欢快,跳跃,说明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开心的,快乐的,愉快的 ⑵《静静睡》
师: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帮个忙了,大家看这第五副图,妈妈在哄小朋友睡觉,那么这副图如果用音乐来描绘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呢?
生:温暖的,舒服的,感动的,甜蜜的,
师: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播放音乐)
师:哇这个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果然是非常温暖,我们好象都睡在妈妈的怀抱里了。这快乐的一天啊,除了上学去和静静睡之外还包括很多,比如上课,做游戏等。
三、创造表现: ⑴初次聆听歌曲
师:请大家注意了这是什么音乐?(弹奏下课的铃声音乐) 生:下课的铃声
师:很好,啊,下课了,张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跳绳,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来了。请看(播放《跳绳》的音乐并示范跳绳)
⑵念歌词
师:大家看我跳的多开心,哎,先看老师在做什么?(栓铃铛) 生:把铃铛绑在绳子上。
师:对了,这也叫栓铃铛,就是绑铃铛,系铃铛的意思。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仔细听哦,学会了你们也可以边唱边跳了。(念歌词跳绳)
师:好,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条绳子,一起跟老师边念边跳吧! ⑶学唱歌曲重点解决跳进,启发学生感受“小绳”的轻巧与灵活,从而体会在演唱中应轻巧跳跃
⑷学生随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学生可自由加入动作表演)。 ⑸创编歌词选出创作较好的歌词全班有表情的演唱。 四、完美结课:
师:小朋友们,老师看着你们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我希望你们过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快乐的上学,快乐的游戏,快乐的入睡。 6、课后反思
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祖国您好》 主 题:《国旗国旗真美丽》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3、 教材分析
《国旗国旗真美丽》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一首四乐句一段体的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流畅、亲切,多为一字一音,简单易唱,抒发了孩子们赞美与喜爱国旗的真挚情感。本课通过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歌词内容等方面加深对国旗的认识,进一步体会作为一个中国儿童的无比自豪与幸福。 3、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特别的小,好动,注意力不集 中是他们的特点,刚进入小学,对于音乐课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想首先要养成他们聆听音乐的习惯.有了这一良好的习惯才能开展以后的的音乐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更多的准备用游戏的环节来完成,并且结合听,唱,创,看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音乐.学习的音乐的兴趣.上了一段时间的音乐课我发现一(1)对音乐特别有感觉,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所以在上课时我适当的加强了拓展与创编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与音乐表现能力.一(2)班对音乐也很感兴趣,可能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很容易走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插入很多和音乐有关的小故事和小游戏来换回他们的注意力.以此来保证课堂的效率.选择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我想是非常重要的,为他们营造愉悦的,自主的学习环境是我本学期所努力的方向.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5学习目标:
1我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节奏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一 难点:目标二 6.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 1 5 |6 3 | 5 4 3 2 | 1 —|| (师)同学们 好(生)您好, 您好, 老师您 好。 2.发声练习:
1=G —— 1=D 2/4 1 2 | 3 ——| 3 2 | 1 —— || (师) 轮 船 叫,(生)嘟 嘟 嘟 。 公 鸡 叫, 喔 喔 喔。 青 蛙 叫, 呱 呱 呱。 汽 车 叫, 嘀 嘀 嘀。 要求: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避免喊叫。 3.模唱练习:
a. 1 5 | 5 6 | 55 5 | 33 1|| b. 53 3 | 53 56| 5 —— || 要求:教师弹奏后,学生轻声模唱。 二 、 展示目标:
复习踵趾步,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三 、 导达目标:
1.请学生复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进行歌表演。 3.小组进行比赛。 4.复习踵趾步,慢速练习。 5.配合音乐,进行踵趾步的练习。
6.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大家向他模仿、学习。 6、课后反思
同唱一首歌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祖国您好》 主 题:《同唱一首歌》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3/4拍,宫调式。这首短小精悍的儿歌节奏舒缓,旋律清醒,用贴近语言的节奏、旋律发展而成。歌曲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暗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3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特别的小,好动,注意力不集 中是他们的特点,刚进入小学,对于音乐课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想首先要养成他们聆听音乐的习惯.有了这一良好的习惯才能开展以后的的音乐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更多的准备用游戏的环节来完成,并且结合听,唱,创,看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音乐.学习的音乐的兴趣.上了一段时间的音乐课我发现一(1)对音乐特别有感觉,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所以在上课时我适当的加强了拓展与创编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与音乐表现能力.一(2)班对音乐也很感兴趣,可能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很容易走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插入很多和音乐有关的小故事和小游戏来换回他们的注意力.以此来保证课堂的效率.选择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我想是非常重要的,为他们营造愉悦的,自主的学习环境是我本学期所努力的方向.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5学习目标:
1我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节奏演唱歌曲《同唱一首歌》。 2.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一 难点:目标二 6教学过程
1、聆听《国歌》音乐
教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学生庄严、肃穆地聆听音乐。 2、学生自己总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应如何去做
师:全体同学请坐。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在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的时候,表情都特别严肃,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跟着音乐演唱。那老师想问一问,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每一位同学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 3、学生描述国旗
师: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都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吗? 谁能为老师描述一下国旗是什么样的?
生:(国旗是红色的;国旗是长方形的;国旗上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
4、教师在学生描述国旗样子时,在黑板上画出国旗,并及时地渗透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
师按节奏看着国旗念歌词。 师随音乐念歌词。 5、聆听新歌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耳朵是用来做什么的,不过老师今天还要告诉你如果你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仔细听,你就会听到世界上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不信我们来试试好吗? 学生:好。
教师:下面老师放一首歌曲,你们试着听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歌曲带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的范唱,第一遍听赏歌曲。 生答:小红云飞上蓝天亲国旗;歌曲带给我们愉快的心情。 7、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那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歌词。 生:看书念歌词;随音乐念歌词。 8、学唱歌曲
(1)老师分句教唱歌曲,连续两遍。
(2)最后一句歌词节奏有所变化,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模唱。 (3)集体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地演唱一遍。
(4)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来表演唱(其余同学用拍手的方式拍出节奏)。 9、创编舞蹈动作
师:同学们可以做小小演唱家了,演唱得特别认真也非常好,老师想问问,同学们除了可以用歌声表达对国旗的热爱,我们还可以想到什么其他的方式吗? 生:„„
那你们自己可以为这首好听的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吗?我们分成三个小组,你们讨论一下,试着编一编动作,待会儿我们可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编的动作最漂亮
以组汇报表演(当一组同学在表演的时候,另外两组的同学为表演的同学拍手演唱。) 简单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相互学习) 10、总结 7、课后反思
颂祖国
教学目标:
1、 聆听《颂祖国》,能用动作表达欢快的情绪。 2、编创与活动:节奏创作、传递节奏。 3、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同唱一首歌》,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上限:
1、创编节奏,正确的传递节奏。 教学下限:
1、 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同唱一首歌》。 2、 在欣赏乐曲时能用动作表达欢快的情绪。 教学准备: 1、《颂祖国》欣赏带 2、《同唱一首歌》范唱与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颂祖国》
1、 随《颂祖国》音乐自由表演进教室。
2、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表演节目:唱歌、跳舞、敲鼓、拍手)
3、 他们很快乐,你看出来了吗?(表情)他们是在祝贺祖国妈妈的生日呢?小朋友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呢?
4、 10月1日是国庆节,也就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小朋友们唱歌跳舞,祝贺祖国妈妈生日快乐。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快乐的乐曲,我们用拍手拍腿来伴奏。(拍腿:X X 拍手:X X X)(欣赏1) 5、 自己选择表演方式(参照插图:跳舞、敲鼓、拍手等)
6、 女生舞蹈(两个动作:摇脖、托帽扬掌)与拍手拍腿随第一遍音乐表演。 (先分别学学,再跟音乐表演)
7、 男生舞蹈(两个动作:摆肩、击掌)与敲鼓(X X X\\\ X\\\)随第二遍音乐表演。 (先分别学学,再跟音乐表演) 8、 第三段音乐两组一起表演。 9、 完整欣赏3(表演合成)
10、 传递节奏:X X |X X X | 第一小节自己拍,第二小节传递给下一位小朋友(两人击掌,依次进行,在《颂祖国》乐曲中进行)
11、 创编节奏:X X |X X X |:以第二小节为开始,依次接龙创作。 二、学唱《同唱一首歌》
1、 我们祖国是个大家庭,知道这个大家庭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他们手拉手,同唱一首歌。唱的什么歌,仔细听一听。从歌曲中,你认识了几位小朋友?(范唱1) 课后反思:
动物说话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 主 题:《动物说话》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花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是一首便于学生表演的儿童歌曲,很有趣味。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学习目标:
1我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节奏演唱歌曲《动物说话》。 2.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一 难点:目标二 5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鹅》:有表情的歌唱并表演。 二、导入:
1、通过童话故事《小白兔与大灰狼》来到导入,同时提前解决歌曲的重点节奏:
2/4 X X ︱X X X‖ 2、在故事中加入声音的训练:
听说了这件事的动物们奔走相告,它们要用歌声来赶跑大灰狼,同学们,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唱起来吧!(老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动物的叫声)
小黄狗在门口汪汪汪, 花猫抓住老鼠喵喵喵, 小山羊在地里咩咩咩, 小鸭子在水里嘎嘎嘎。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洪亮的声音终于赶跑了大灰狼,为了庆祝一下,动物们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森林音乐会,一起来听一听它们美妙的歌声吧! 三、新授:
1、完整聆听歌曲《动物说话》 ,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2、第二次聆听:(带着问题听)
师:仔细听一听歌曲中没有歌词演唱,只有音乐声的时候,老师在做什么?怎样做的?你能学一学吗?
生:聆听并模仿老师的样子拍一拍,做一做。
3、学习歌词。老师带读,要求学生注意读词时的声音位置,并加上节奏和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5、学唱歌曲:采用教唱法。 6、完整演唱和表演歌曲。 四、创编:
师:森林中的动物们听到小鸡和小鸭唱得这么好,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登台表演,听,小喜鹊抢先唱了起来。
生:小组合作一起来创编。
学生将创编的新歌词进行表演。(小组、个人)
五、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教育。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六、带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完整演唱和表演歌曲《动物说话》。 6、课后反思
小袋鼠
教学目标:
一、创设自主、开放、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有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一些基础知识;
二、能充满情趣地演唱《小袋鼠》,能即兴、自由地进行《小袋鼠》歌表演,喜爱小袋鼠,保护小袋鼠,向小袋鼠学习——热爱劳动;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小袋鼠》 二、聆听《袋鼠》
三、音乐游戏《摘果子》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小袋鼠》 教学难点:
能即兴表演《小袋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课前律动:播放《星光恰恰恰》跟随教师做动作。 师: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谁能知道带你们去哪里? 1、聆听《袋鼠》
我们来听一段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描绘的是什麽动物?(初听) 2、带着问题再一次听音乐。(想一想,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的感受。) 3、复听乐曲用动作感受音乐。(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 听乐曲——跟教师手指画旋律线
师:原来,它们在举办动物狂欢节,你听,有一个小动物为我们送来了一首很特别的音乐。请跟上我的手指跳动,谁能告诉我,我为什么跟着音乐一会这样(跳动),一会那样做? 生:自由回答
师:我是跟着音乐在画画,音乐在跳动的时候,我的手指就在跳动,音乐变的慢时,我的手指就画的线条慢些。
4、复听乐曲——学生画旋律线 二、编创与活动:摘果子
师:小袋鼠蹦蹦跳跳累及了,它又累又饿想摘果子吃,可是果园里的老爷爷给它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1、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几个果子。
2、学生分组讨论,用画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的口袋上。搞清楚有的小袋鼠只能摘一个,并说出为什么。
三、歌曲《小袋鼠》
1、小袋鼠把果子吃到嘴里,高兴得唱起了歌。(听歌曲范唱)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演唱更好)
4学生进行歌表演(学生可参照课本上的动作,但鼓励自编动作的学生。) 师:你们会了吗?一起再用手指跟着音乐跳动(要求学生主动跟着音乐画画,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并告诉我,你觉得这说乐曲跟哪个小动物的形象最像? 生:自由回答。为什么? 揭示——袋鼠
师生讨论袋鼠小知识;好在哪里呢?谁能告诉我袋鼠的小知识。
袋鼠跳起来特别快,特别轻巧,因为它的后腿特别强壮,我来和袋鼠做个游戏,我跳到哪位同学面前,请这位同学站起来一起跟我做做慢的做动作。 5、再听乐曲——师生袋鼠游戏
师:老师跟着音乐跳到一位学生时,请这位学生跟教师一起做音乐慢的部分。
老师请了几只小袋鼠一起做游戏?(3只)你学会了吗?跟教师一起来感受袋鼠的可爱吧。 6、再听乐曲——学生表演袋鼠跳 7、再听乐曲——创编慢音乐部分
师:再听到慢的那架钢琴时,用其他的动作来告诉我你这只袋鼠在干什么? 8、再听乐曲——继续创编 四、拓展深化 歌词创编
师:树丛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呢,请你为我加入动物叫声,能吗?(小花狗)
你也肯定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我数到3,请把你喜欢的动物用造型告诉好吗?
瞧,他们正在树丛里等我们去迎接它们呢(顽皮的小猫咪、爱叫的小鸭子)喜欢这种动物的请你用歌声来表达,其他同学帮我们加入“咔嗨嗨”的动作和动物的叫声、动作,好吗? 五、小结下课
同学们,动物狂欢节结束了,一路上欣赏着有趣的袋鼠,一同分享主人对小绵羊的爱护,还有你们这些乐于助人的好心人,相信你们看了刚才可怜的小动物,你会更加爱护它们,因为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有爱心的人. 六、课后反思
咏鹅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 主 题:《咏鹅》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咏鹅》一曲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花城出版社)1年级下册第八课。她是承接一年级《读读、唱唱》的延续。他体现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力图借姊妹艺术(诗词)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教材选择天真、活泼有童趣,如诗入画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配套的教学参考课件对教学帮助启迪很大。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学习目标:
1我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节奏演唱歌曲《咏鹅》。 2.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一 难点:目标二 5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学生听音乐《春晓》做律动进教室。提问:“请大家注意歌曲中唱得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听歌曲《春晓》进教室,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与音乐结合的美。) 2.师生问好。用X XX | X 0 || 强弱的对比进行。
师:请大家注意我用什么样的声音、节奏向大家问好,就请大家用什么样的声音向我问好行吗?(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好为学习歌曲的X XX | X 0|节奏做好了铺垫而且还引导学生对强弱有了充分的感知,为处理歌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我们进教室之前老师提的问题大家还记得吗?歌中唱得是一首什么呢?那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你还知道描写小动物的古诗吗?我们再来猜个谜语吧。“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是什么呢?你会背“鹅”的古诗吗?谁起来有感情地背诵呢? 2.师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出示图形谱)
3.让学生观察,在图形谱中有没有认识的“音乐宝宝”,引出歌曲中的“休止符”,引导学生在读时注意。
4.引导学生模仿古代人吟诗作对时的姿态,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配以《咏鹅》的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朗诵,让学生不但体会了古诗的韵味,在朗诵时训练了学生的气息,为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5.引导学生做《比比谁的耳朵灵》游戏。
(1)师:《咏鹅》这首诗表现的是鹅在湖中由远而近的游来,悠闲自得地唱着歌,下面请大家听我弹两句音乐,听听哪句表现的是在远处的鹅,哪句表现的是在近处的鹅? (2)师分别弹奏歌曲的两个乐句让学生听辨。
(3)师范唱《咏鹅》引导学生听这首古诗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4)生交流。
(5)引导学生认识反复记号。(师:歌谱上写了两遍,为什么我们要唱四遍呢?请我们的音乐小
博士告诉我们吧。)(出示课件) (6)听辨乐句
师:下面我们又要加难度了,仔细听我弹的这两组音,哪组音高些?哪组音低些?(师弹 21 61 | 2 - |与 21 62 | 1 - |)
(7)引导学生分别用稍快、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演唱歌曲《咏鹅》时,应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唱,体验歌曲在演唱时的情绪应是欢快的,还是优美的? 6.引导学生随琴轻声地模唱歌曲《咏鹅》。并引导学生注意“休止符”。 7.与学生演双簧。师弹琴演唱学生模仿不出声。
8.引导学生模仿大白鹅的形态,并随音乐边唱边表演。通过这个环节用动作对音高有一定的提示。
9.引导学生随琴用稍慢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注意演唱时要表现鹅由远而近的走来。
师:同学们,《咏鹅》表现了鹅由远而近的向我们走来,我们要想用自己的声音表现这种情景我们可以怎样来做呢?
2.引导学生分别用p – f – mf – ff 的力度演唱歌曲,在演唱第二乐句时要表现出鹅的欢乐与自信。
3.分小组进行表演,第一遍时由一个小组唱,第二遍时两个小组唱,第三遍时三个小组唱,第四遍时四个小组唱。 四、小结:
同学们,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他是七岁时就能写出这么美的一首诗,我们大家现在也已经七岁了,你们是不是也会有更好的创作呢?课后大家就可以试着去唱去写。让我们带着欢乐的情绪模仿着快乐的鹅结束我们这节课吧。
课堂练习:1.感受理解p – f – mf – ff所表示的意义。 2.做游戏认识休止符。 6、课后反思
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聆听乐曲《快乐的小熊猫》,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感受音乐的形象、不同的情绪和速度。
2、能力目标: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主动给乐曲创编结尾,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团结合作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感受音乐的形象。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为乐曲创编结尾。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森林图、熊猫百货商店模型、打击乐器及动物头饰人手一件、教学磁带、幻灯片两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佩戴各种动物头饰听音乐即兴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套上小熊猫的手饰迎接学生,并与学生亲切地问候、握手、拥抱。 2、 室座位呈马蹄型。实物投影仪出示大幅的森林图。 3、导言: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快乐的小熊猫。欢迎你们来到这片美丽的大森林!我的家就住在这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今天呀,我家有一件大喜事,你们猜?哦,原来是开了一家熊猫百货商店!(出示熊猫百货商店模型)请大家随着音乐走进这片美丽的大森林,去听听大森林美妙的声音,去看看大森林的美丽景色,去瞧瞧我,快乐的小熊猫又在干些什么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情景式教学原理,师生融入角色,走进大森林特定的场景和氛围中,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美、乐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为后面的欣赏教学做好铺垫。)
二、引发想象,欣赏乐曲
(一)初听乐曲: 1、放录音。 2、自由讨论。把你刚才听到的和想到的,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3、指名交流。谁能把你听到想到的和刚才好朋友告诉你的,讲给我们大家听! 4、 再来一段一段仔细地听一听,想一想,看看音乐描写的是不是我们刚才所讲的那么一回事!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走出座位找好朋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下,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
(二)分段欣赏:
1、欣赏描写森林的早晨的音乐。
(1)、我们先来听第一段音乐,想一想早晨的森林是怎么样的? (2)、讨论: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景象? (3)、指名回答。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感受。
(4)、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小结: 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大森林的早晨,非常宁静,空气很新鲜,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大树、小草、鲜花都从睡梦中苏醒过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树上鸟窝里的小鸟眨巴着惺忪的小眼睛,转动着小脑袋,唧唧喳喳地唱起了快乐的歌。哟!时间不早啦,该出门了,小鸟拍了拍翅膀飞出了窝。
(5)、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段音乐,把我们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
(6)、你觉得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音乐的速度怎样? 生:音乐很优美,速度比较自由,比较慢。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围绕欣赏音乐,采用即兴表演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
2、欣赏小熊猫愉快劳动的音乐。
(1)、导言:爱唱歌的小鸟飞呀飞,飞到了熊猫百货商店门前的大树上,它想说:“小熊猫呀小熊猫,今天,我可比你起得早。”没等小鸟开口,两只勤劳的小熊猫抬着水桶出来了——”
(2)、放音乐,出示投影。 师:在小熊猫打水的时候,你好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水桶在池塘中激起的浪花声,水塘里泛起一圈圈的水波。
(3)、师:一路上,我遇见了许多好朋友,我们还相互打招呼了呢!我们来演一演吧!师生在音乐声中进行情景对话。 (欣赏教学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采用配乐情景表演的方式,既避免了单纯依靠听觉和过多讲述的死板乏味现象,使教学生动活泼,发散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速度又变得怎样? 生:音乐变得欢快活泼,速度加快了。
(5)、教师小结:这段音乐用较快的速度告诉大家,我们小熊猫非常勤劳,每天都愉快地劳动,我们把为大家服务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音乐的情绪很欢快。
(6)、师:我们小熊猫把水抬进了百货商店,还会干些什么? 生:擦柜台、扫地、整理货物„„ 3、我们完整地再听一遍音乐,并把它表演出来,好吗? (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勇于发表的自
己的评价及见解,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形象、不同的情绪和速度。)
三、创造体验,培养能力
1、开音乐会: 师:小熊猫开了一家百货商店,朋友们你们最想做些什么事呀? 生:到小熊猫的店里去买东西„„ 师:小熊猫的百货商店开张了,我们先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即兴随表现熊猫劳动的音乐演奏。
1、购物: 师:热闹的音乐会引来了第一批顾客,谁来买东西呀? 请几位学生和老师一起在音乐声中表演购物的情景。教师适当地调控气氛。
2、 运货物: 师:我们小熊猫服务周到文明礼貌,小动物们都要来买东西。每天要运来许多车的货物,朋友们,你们帮助我们把货物卸下来吧!搬运货物时,你会用什么动作,谁能做一做?学生表现抱、挑、扛、背、拉、推、抬等动作随音乐表演。
师:小熊猫的商店生意越来越大,各地的定货单子多得数也数不清,这不,是谁打来的电话? 喂,黄狗经理,您的饭店要一箱肉骨头呀,好好,我们马上派人送来!哦,狐狸小姐,您好!您预定的那套晚礼服,我们马上给您送来,这可是今年最新最流行的款式,保您称心如意,您会成为最迷人的森林舞会皇后„„”
师:这可真把我们忙得团团转,朋友们,你们来帮助我送货,好吗?你们会开什么车子? 学生表演开各种车子的样子。如:小货车、摩托车、踩三轮车„„ 师:有的地方很远,那我们可以怎样运货呀? 学生表演开火车、飞机等。
师:好,我们开始搬运货物啦! 集体随音乐表演各种搬运货物的动作。 (通过创设多种戏剧化的情景表演,别具匠心地为乐曲创编结尾,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去。在音乐的反复聆听中,在师生合作互动下,学生充分体验了音乐本身的美,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团结合作等思想品德教育。)
四、课堂小结: 我们小熊猫的生意越来越兴隆。一家百货商店太少啦,我们又在森林的其他地方开了几家连锁店和超市。想去看看吗?好,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蹦蹦跳跳出教室
洗手绢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爱劳动》 主 题:《洗手绢》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歌曲的特点。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它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爱形象。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学习目标:
1我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节奏演唱歌曲《洗手绢》 2.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一 难点:目标二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6、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歌曲(5分)
1、听《劳动最光荣》进教室,做简单律动。 2、师生问好。
3、回想一下刚才歌曲《劳动最光荣》里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4、下面我们再看一遍,看一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二、节奏练习(5分)
爱劳动是最光荣的,老师也是个爱劳动的人,你看看我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劳动呢? 1、教师做洗衣的动作学生猜。(背景洗手绢伴奏音乐,哎啰)
2、同学们你们爱劳动吗?猜一猜: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劳动的动作,不说话,用动作告诉我们你做的是什么劳动,让我们猜一猜?猜对大家一起合着音乐做。 3、刘老师在劳动的时候最喜欢打节奏,听一听擦地、洗衣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打节奏,你来模仿。 洗衣: 2/ 4 X XX 刷 刷刷 擦地: 2/ 4 X — 嚓
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突出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4、加入打击乐器
三、歌曲新授(15分钟) 1、初听
2、复听(拍强弱) 3、打击乐器伴奏
4、教师范唱(加入舞蹈动作)
5、歌词中的哎罗哎罗 的声音是在干什么。教唱哎啰哎啰,出示歌篇 6、学生伴奏,模仿演唱,分组唱。
7、学习歌词,图片出示,按节奏读 8、全曲演唱,接龙、分组
1)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唱一唱? 咱们来个张口默唱。
2)你们帮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心里高不高兴?下面我们再唱一遍,老师听听你们唱歌的声音高不高兴。
3)你们唱得都很认真,现在请你找一个小伙伴,你们互相拍手来唱这首歌曲。 4)师生活动:
刚才大家唱得真好,老师想和你们合作,下面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好不好? 9、带感情演唱。
四、创编歌词(5分)
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帮妈妈洗衣,还能干什么活呢?我们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把歌词改编一下,讨论结束后小组展示。展示要求: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示你做的劳动好吗? 5、课后反思
大家来劳动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爱劳动》 主 题:《大家来劳动》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歌曲《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歌曲的特点。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爱形象。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学习目标:
1我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节奏演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2.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一 难点:目标二
5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听音乐拍手入教室。 2、 师生互唱问好。 二、欣赏与感受、体验
引导谈话:杨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平时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我不要你用嘴说,请用你的
动作告诉我好吗?还要按我敲的节奏(师敲木鱼)x x x x │ x x │x x x x │ x x │(生按节奏做动作师猜)你们会做这么多呀,那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你会做的劳动。注意一定要跟着音乐的节奏哟!(播放《大家来劳动》伴奏) 师:大家会做的事情可真不少, 杨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爱劳动的朋友,让我们快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播放课件 生看图片学习抬水,钉钉子,拖地)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劳动吧!(播放伴奏,生随乐做律动)
三、学唱与表演、伴奏表现
(一)引导聆听音乐,进一步感受劳动情感。 师:大家做完劳动之后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快乐„„
师:劳动让人高兴,快乐,变得能干聪明,那让我们就来听首劳动的歌吧。(播放范唱) 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呀?(嗨哟,哩格) (二)学唱歌曲
师:歌词里除了有嗨哟,哩格还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节奏把它们念一遍吧! 1、看歌词,根据节奏念歌词,注意字音读准。 2、跟着伴奏生用la模唱。 3、教师弹琴,生听,跟唱。
师:想唱这首歌吗?那就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起来吧。 第一遍:着重音准、节奏上的指导、纠正; 第二遍:侧重“咬吐字”的趣味指导;
第三遍:渗透情绪、力度、节拍的歌唱效果。
师:歌曲里唱的最多是什么呀?为什么会出现嗨哟呢? 生:会有力气些„„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来演唱这首歌? 生:高兴地、有力地„„
师:让我们带上这些情绪再来演唱这首歌吧!(配伴奏,生选择一种劳动边表演边演唱) 4、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这里有几样打击乐器,请选择一样为我们的歌曲伴奏吧,快来看一看哪种适合劳动呢?(生试敲,找出最适合为歌曲伴奏的乐器) (三)展示成果,分享快乐
请学生表演唱歌曲,有伴奏,有舞蹈,有演唱。 四、小结:点题“劳动”情感教育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个个都很能干,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后,我们还要 继续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大家能做到吗? 齐喊口号:我爱劳动,我快乐!
在范唱伴奏音乐中,学生自豪、快乐地哼歌走出教室。 6、课后反思
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表演、绘画欣赏等形式,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清脆、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并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最光荣。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节奏。 教学准备:
电脑﹑CD﹑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1.导入
师:春天的早晨,太阳公公又慢慢地爬了上来,花儿也渐渐地开放了,我们的动物小伙伴都动起来了,猜一猜谁来了?
(1)师模仿小蝴蝶的动作。 生:(小朋友们猜的肯定都是飞翔的小动物。) 师:老师模仿的是“美丽的小蝴蝶”,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做这个动作。美丽的小蝴蝶舞动着自己的翅膀,在花丛中到处玩耍,看,它正在阳光下,晾晒 自己的翅膀呢!
(2)模仿小蜜蜂的动作,生猜并一起做这一动作。
师: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勤劳的小蜜蜂正在采蜜呢! (3)模仿小喜鹊的动作,生猜并一起做这一动作。
师:唧唧唧唧喳、唧唧唧唧喳,勤劳的小喜鹊捡起小树枝一点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家。 2.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小蜜蜂、小蝴蝶去听听它们的故事:(背景音乐:《劳动最光荣》的伴奏音乐)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小蜜蜂们都在勤劳地工作,小蜜蜂提着小花筒正在忙碌地采蜜,小喜鹊飞来飞去,衔着小树枝搭建自己的新房子,懒惰的小蝴蝶不但不劳动,还到处找其它小动物玩。大家都在勤劳地工作,没功夫理它。为什么呢?
生:(各抒己见)
师:小蝴蝶的翅膀是美丽的,但它不爱劳动,我们也不喜欢它。小朋友们,不管他外表怎么样,只要他热爱劳动,就是最美的!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生活(放课件《劳动最光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劳动最光荣》,我们一起看歌词。 (1)跟老师按节奏轻声拍手读歌词。 (2)随钢琴用la轻声模唱歌曲旋律。 (3)老师弹琴,学生加上歌词轻声演唱。 (4)解决难点
歌曲中“幸福的 生活从 ︳哪里 来 ︳来 要靠 劳 ︳动 来创 ︳造· 0 ”是这首歌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处理难点时,我首先从节奏入手后半句“来 要靠 劳 ︳动 来创 ︳造· 0 ”是弱起节奏。通过教师准确生动的范读、范唱和学生大量的练习突破难点。 (5)再跟琴完整地演唱。
(6)听录音范唱,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蕴涵的活泼、欢快的情绪和鲜明有力的节奏。
(7)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了,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把全班分为六组,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唱。我先给学生示范一遍(师示范),这样使整个课堂达到一个高潮,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三、拓展
1.师:歌曲中歌颂了哪些小动物?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也很勤劳?将这些勤劳的动物也编进歌曲中唱一唱。
2.根据歌曲内容编排音乐剧。
师:扮演公鸡、小鸟、喜鹊、蜜蜂、花儿、大树等角色,跟随音乐表现劳动的场面。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但我们不能光说光唱,赵老师还要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啊!劳动最光荣,我提议,请每个小朋友放学后做一件力所能及
的劳动,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音乐走出教室,赶快行动起来吧! 五、课后反思
三个和尚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2、Flash歌曲《三个和尚》 3、柳枝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点点它们的名字。
2、齐读词语卡片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请看大屏幕。(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你看到了什么?
2、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段说的是哪个和尚?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1)生答到活泼伶俐。伶俐是聪明的意思,那“活泼伶俐”就是说小和尚怎么样? (2)生答到勤快。你是从哪儿看出小和尚勤快的?
(3)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瞧,柳枝长得怎么样?师小结: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说柳枝长得绿油油的,绿得发亮。
(4)因为小和尚勤快,不仅他自己有水喝,连净瓶里的柳枝也长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夸夸这位勤快的小和尚。
(5)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喝。(板书)
3、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发生了什么事?
(2)他们是怎么争执的?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和尚,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瘦和尚上台来表演表演。老师点拨:他们为喝水和挑水的问题争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这就叫“争执” (3)于是,两个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书:两个抬水喝)
4、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他们还有水喝吗?为什么?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读后回答。
(2)那净瓶里的柳枝怎么样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枯萎。 (3)这个段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板书)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请看书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2)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请你读读第四自然段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3)小黑板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
寺庙起火了,情况非常危急。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把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出来?指名读,读后评。指导:读时加快语速。
(4)危急之中,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 (5)创设情景,理解“争先恐后”:现在我们想象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着,大家赶快来救火吧!(学生表演)刚才小朋友都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这就是课文里说的“争先恐后”
6、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 (1)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2)从此他们怎么做呢?孩子们看书上的图。 (3)师叙述“从此,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亭亭玉立”。教师点拨:这儿的“亭亭玉立”也是说柳枝长得好。
(4)课文第五个自然段就说了故事的结果,一起读读。 (5)故事学到这儿,孩子们你懂得了什么?
(6)教师总结:是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板书:齐心协力)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1)先请小朋友默读课文。
(2)闭上眼睛,把这个故事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演一演。
(3)推荐你们班故事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来讲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讲,可以跟课文不一样。
(4)下课以后把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回家再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学唱歌曲《三个和尚》 五、课外作业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课后反思
小青蛙找家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小精灵》 主 题:《小青蛙找家》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小青蛙找家》一年级第7课《小精灵》中的一首歌曲。歌曲通俗简练,赋予儿童情趣,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的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学习目标:
1我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节奏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一 难点:目标二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告诉学生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动画形象及叫声,请学生 和小青蛙问声好!
2、教师边敲小乐器边读歌谣,请学生说说写的是哪个小动物?
X X | X X | X X | X X |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跳 跳 呱 呱 跳 跳 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跳跳跳 呱呱呱 请学生模仿读歌谣。
3、请学生给自己喜欢的动物编一个这样的歌谣,如“跑跑,喵喵”等。 二、学唱歌曲
1、故事导入:有几只可爱的小青蛙,贪玩迷了路,心里很着急,一路上边跳边 叫着,真想快点回家去,最后他们找到家了吗?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青蛙的故事。 2、听歌曲,看动画,学生拍手。 3、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启发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6、全体学生演唱,然后分小组唱或男女生唱。 7、模仿青蛙的动作表演,启发学生自编动作表演。 三、游戏
学生自由组合,一组学生围成圆圈,扮演“小青蛙的家”,另一组扮演“迷路的小 青蛙”,还有的扮演回家路上的景物如小草、小桥等。音乐开始,“小青蛙”按节 奏自由地做青蛙的动作,“家”的学生用节奏乐器敲节奏。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 回到了家”时,“小青蛙”跳到一个学生面前,“家”的学生和“小青蛙”交换位 置。音乐起,游戏又开始。 四、小结
迷路的小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我们都为小青蛙感到高兴。 6、课后反思
小青蛙
教学目标:
1、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并准确与音乐配合。 2、懂得青蛙是益虫,要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一 教学难点:目标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师:夏天的晚上,在田野里,我们可以听到“呱,呱,呱”的叫声,你知道那是谁发出来的吗?(青蛙)青蛙有什么特点啊?
2、 今天呀,几只小青蛙出去游玩,他们玩的太开心了,忘记了回家的时间,等想起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他们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听一首歌曲《小青蛙找家》,一起来看看小青蛙最后是怎样回到家的? 二、听歌曲,感受音乐
1、 初听歌曲,问:小青蛙是怎样找到了自己的家?(跳跳,呱呱) 歌曲速度怎么样?表现了小青蛙怎样的心情。(欢快,急切) 2、 复听歌曲,带领学生打三拍子。 3、 再听歌曲,听到“呱”拍手表示
4、 有节奏地读歌词,范读,生跟读(读出四分,八分,二分的区别) 5、 再听歌曲,要求:轻轻地唱。
6、 表演唱,鼓励学生做出小青蛙的动作,尤其是“呱”“跳”的时候,带领学生快乐地边唱边跳 四、碰铃、木鱼伴奏
1、 师:当唱到“呱”的时候敲一下碰铃.,跟着老师一起做(学生空手模仿动作) 2、 学生练习,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3、 木鱼,方法如此。 五、情感升华
1、 师:小青蛙一唱一跳回到了家,夜晚又响起了小青蛙“呱呱”地歌唱声。你知道小青蛙喜欢吃什么吗?(蚊子,小虫子)对,小青蛙会吃掉讨厌的蚊子和那些小虫子,所以它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啊?(好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保护)我们应该保护小青蛙,让它帮我们吃掉更多又害的虫子。
六、课后反思
野蜂飞舞
管弦乐《野蜂飞舞》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900年创作的。原为歌剧《萨丹王的故事》中的一首管弦乐幕间曲。歌剧的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年)同名童话诗。歌剧故事写的是:萨丹王出征在外,皇后生下王子。但皇后的姐姐出于嫉妒,给沙皇写信诬告皇后生了怪胎。萨丹王听信谗言,下令把皇后和王子装进木桶,投入大海。后木桶被海水冲上荒岛,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长大后无意中从鹰爪下救下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公主为了报答王子,帮助王子变成一只野蜂,跟随商船飞越大海,回到皇宫去报仇。在船主的帮助下,王子最终实现了目的,战胜了恶人,使萨丹王终于醒悟,接回了皇后。父子、夫妻终得团圆,王子也和公主结为终身伴侣。《野蜂飞舞》描写王子化作野蜂,怀着急切的心情,飞越大海,赶回皇宫的情景。
音乐具有无穷动的体裁特征,连续16分音符半音级进的滑行音调,形象地模仿野蜂飞舞的嗡嗡声,曲调忽高忽低,音量时强时弱,既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的情景,又表现了王子归心似箭的焦急心情。
音乐主题:
乐曲的另一主题由跳进音程构成,强而有力,仿佛在表现王子的怒火:最后乐曲在干脆利落的尾声中结束: 作者简介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 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6岁学习钢琴,9岁尝试作曲。1856-1862年在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学习期间,师从意大利钢琴家卡尼利学习钢琴、和声与作曲,师从巴拉基列夫学习作曲,并结识斯塔索夫等人,后加入五人团。1862-1873年在海军服役,曾往南北美洲巡航,了解到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他阅读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深受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1871-1908年任圣彼得堡音乐院教授。在此期间,于1905年因对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表示同情而被当局开除,引起格拉祖诺夫、利亚多夫等教授辞职以示抗议,后该音乐院获得自治权,他又返回该院任教。
1874-1881年接替巴拉基列夫任义务音乐学校校长和该校管弦乐队指挥,宣扬五人团成员的作品。作为五人团最年轻的成员,1881年起,与巴拉基列夫、利亚多夫共同整理格林卡、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的遗作。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著名的歌剧和交响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征。
他的主要作品:管弦乐曲有交响曲4首。其中有《安塔尔》、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俄罗斯复活节序曲》、《野蜂飞舞》等;室内乐曲有钢琴三重奏曲、钢琴四重奏曲等;歌剧有《普斯科夫女郎》、《萨特阔》、《金鸡》等多部;歌曲有《夜莺和玫瑰》、《在海上》5首,《预言家》等;论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与《我的音乐生活》、《管弦乐法原理》等。
聆听《野蜂飞舞》
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初听可结合课本画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复听时,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画一画图形谱,如: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野蜂飞舞》(2)
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3.可以讲一讲《萨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小蜻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充分发挥学生的的模仿力和创造力。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 [教学方法]
听唱法、律动法、体验法、直观感受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调节情绪
跟随《口哨与小狗》和《拉勾勾》剪辑而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让学生掌握二拍子的基础上,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谜语 激发兴趣 用谜语引出“小蜻蜓”
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
简介小蜻蜓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初步渗透保护益虫教育。
身体语言 感受音高
当音乐弹出“3 - 5 2 - - 6 - 1 5 - - ”
和“ 3 - 3 2 - 3 1 1 2 6- -”的时候,学生身体模仿蜻蜓往低处飞;当学生听到“5 - 3 2 - 1 6 - 1 2 - -”
和“5 - 1 2 3 5 2 - 3 1 - - ”的时候,身体模仿蜻蜓往高处飞。 利用身体语言,形象地体现出音的高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解决音高的学习. 巧用媒体 感受节拍
1、观看媒体:哪只蜻蜓飞舞的动作最适合这段音乐?(课件中有两只小蜻蜓,一只随着音乐节拍飞舞,另一只则胡乱飞舞。)
2、通过大屏幕随三拍子音乐模仿小蜻蜓飞舞、捉虫。(反复)
3、启发学生用奥尔夫声势为歌曲旋律伴奏,并根据学生的动作分组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创作不同的身体节奏。
巧用媒体,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三拍子地强弱规律,
巧妙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声情并茂 渲染气氛 《小蜻蜓》
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 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 1、跟教师朗读歌词。
2、你认为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朗读?
3、你觉得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朗读?
充满感情的朗读是加深学生对歌曲意境了解的一种艺术,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正确的朗读速度和感情,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含义,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图谱游戏 情境表演
1、初听歌曲(出示图谱),教师范唱。
2、听录音范唱,看课件演示,小蜻蜓飞过草丛,每一乐句结尾落在花上。(花的位置按结尾音高排列)
3、同听唱法教学,学生轻轻跟唱歌曲,并徒手在空中飞舞感知乐句。 4、师扮演小蜻蜓,做出捕蚊的动作,生扮演草丛,全体演唱歌曲。
5、请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分别扮演蜻蜓、草丛,全体表演唱。
改变传统的歌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形象的图谱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高,既学会了歌曲又了解了歌曲的乐句。 发挥想象
情境表演
1、出示三张图片(小蜻蜓自由飞舞的图片、小蜻蜓高兴游戏的图片、小蜻蜓辛勤捕蚊的图片) 请学生观察,小蜻蜓在干什么?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小结。
2、启发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声音的连贯去表现三幅图片,并进行演唱。 3、把图片和音乐结合,让学生根据音乐速度的不同,表现不同形象的萤火虫。 4、情境表演,学生头戴小蜻蜓的头饰,化妆成萤火虫,随音乐进行表演。 以情感、能力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在“想”“动”的音乐实践中拓展音乐,了解音乐要素、力度、以及不同画面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同时渗透蜻蜓是捕蚊能手,要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紧紧抓住音乐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给学生创设情感气氛,让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表演动作
1.第一个动作:
双手从腰际开始做飞翔的动作,第一拍拍腰,第二拍伸展一次,第三拍再伸展一次。三拍一个动作。?
2.第二个动作:
双手握拳放在头上,模仿小蜻蜓的大眼睛,身体随着歌曲一小节向左,一小节向右,表现小蜻蜓在寻找害虫。 3.第三个动作:
双手交叉搭在肩上,模仿小蜻蜓的翅膀。身体随着歌曲一小节向左,一小节向右,表现小蜻蜓在飞翔。
编创与活动
1.结合本课主题聪明的“小精灵”,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可让学生先读出课本上的两句歌谣,体会其节奏,再按节奏编创。
3.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编创的歌谣好。
法国号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 主 题:《法国号》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级**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学习目标:
1我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节奏演唱歌曲《法国号》 2.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一 难点:目标二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随《法国号》伴奏音乐引导学生打节奏,初步体验感受歌曲节奏特点。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音乐拍四三拍节奏。并从中掌握四三拍的节奏规律。 二、律动:
1、教师教三拍子舞步。
师:“3拍子的音乐叫圆舞曲,也叫华尔兹,它的节奏特点像小船在荡漾(边说边做动作)1、2、3有一种起伏荡漾的感觉。让我们用身体感受一下。请起立,跟老师一起来做一做!双手叉腰准备,先迈左脚,一二三、二二三、左右左、右左右、左二三、右二三、前二三、后二三„„” 2、跟音乐做律动。
“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前奏晃身体准备,第一、二句左右做,第三、四句前后做。) 三、歌曲教学 1、学唱歌谱。
师:刚才我们听了这么多遍的乐曲是法国莱茵河的民歌,莱茵河是法国一条非常美丽的河流。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她优美的旋律。
提示: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小声唱。 课件出示歌谱,学生跟琴演唱。 2、解决难点: 观察歌谱:
(1)有几个乐句?(4个)
(2)观察前3个乐句有什么发现?(第1、3乐句是完全一样的) 对比唱比较像的第2乐句和第1乐句,注意音准。 (3)师:观察一下谱子,哪一句音节的变化最多? 生:第四句。
师:老师再弹一遍,听一听这句的旋律有什么特别的? 课件出示第4乐句。
教师弹琴,学生听一听第4句的旋律特点。
总结:像水波纹一样。课件显示旋律走向加深印象。 跟琴演唱,注意4和7音,要唱准确。
提问:怎样唱才能体现水波荡漾的感觉?提示:借鉴强弱的规律。 学生再次跟琴集体唱一遍第四句。注意音准和强弱规律。 师:好,让我们从头完整地唱一遍。 3、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出示伴奏歌谱感受节奏。
观察歌谱,节奏类型:0 X X ︱X--︱ 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演奏,学生伴奏。
教师:同学们打得节奏很整齐,象乐队一样。老师用电子琴为大家伴奏,大家边唱旋律边用打击乐伴奏。
4、学唱歌词
(1)初听范唱,教师带领学生用身体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
(3)完整地演唱歌曲。(启发、提示学生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4)介绍乐器法国号的有关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法国号这种乐器的资料,下面就让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教师出示法国号
生:它的形状是圆形的,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圆号”。由于法国人对它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所以又叫“法国号”。
生:它的材质是铜,所以属于西洋的铜管乐器。
生:它的演奏姿势是这样的(边说边演奏动作)它是唯一一种用左手演奏的乐器,右手放进喇叭口里。
(5)、听法国号的音色,请班里同学现场演奏法国号。 师:希望大家仔细地听,注意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 学生:它的声音很低沉,很圆润。
师总结: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法国号的音色是圆润优美的。
师提醒学生观察法国号演奏姿势,,说明作用一是支撑号身,二是能让音色更柔和一些。 5、歌曲处理
思考:其中反复出现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声音? 学生边看歌谱边听歌曲。
学生:“嗡”好象模仿的是法国号的低音区,唱的重一点、声音很低沉,饱满。“巴巴”就好象是模仿法国号的中音区,要唱得明亮一点。”
老师:“嗡巴巴”是唱得连贯还是要有弹性呢?
学生自己尝试,总结:要唱得有弹性,有强有弱,有韵律。 学生跟琴唱一遍歌词。
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 教师:“谁在唱歌?”“每天这样。”要怎样唱?还能唱得有弹性吗? 学生自己尝试,总结:要唱得连贯悠扬。 学生集体再次演唱歌曲。
教师:最后一句:“那就是我的法国号”要怎样唱才能唱出象水波纹一样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结合强弱规律,要有韵律。 试唱最后一句。 6、歌曲演绎:
师:同学们唱得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集体有感情地演唱,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四、编词游戏
1、小组合作,改编、创编歌词。 2、汇报表演,及时评价。 五、拓展 六、小结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刻,那我们再次唱起《法国号》,跳起华尔兹结束今天的课。
七、课后反思
会跳舞的洋娃娃
一、 情景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洋娃娃”这个洋娃娃最爱跳舞,你们看她是用这样的步伐走进你们的课堂得。(图片:大脚、小脚、小脚)
问:谁知道洋娃娃的步伐是几拍节奏?自己用律动拍出三拍节奏。 学生:三拍节奏。不同律动感受三拍节奏的强弱弱。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律动感受三拍节奏强弱弱的规律,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三拍节奏的感受。 2、老师帮“洋娃娃”创编了两段舞蹈,请你跟我一起学一学吧。 3、我为这段舞蹈配上了音乐,你们看老师跳一跳。(自己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变化) 4、提问:这两段舞蹈感觉有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律动、观看老师跳舞,体会两段音乐不同变化。 二、欣赏体会探索音乐的变化。
1、仔细聆听第一段音乐看看主旋律出现了几次?用什么乐器演奏? 学生:4次。小提琴和钢琴。
2、跟音乐一起跳一跳第一个舞段。
3、我们一起熟悉主旋画一画旋律线并用“lu”哼唱旋律。)
4、小组合作、分组比赛根据音乐变化创编(舞蹈)与(乐器伴奏)。 5、分组展示,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探索音乐伴奏,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创编能力,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6、仔细聆听第二段音乐摆动身体感受音乐抒情柔美的情绪和三拍子节奏。 三、完整聆听全曲,听辨结构的变化。
1、完整聆听全曲,分组把听到音乐顺序用A B写在纸上。 2、聆听全曲,分组展示创编成果。 课后反思:
快乐的小笛子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 主 题:《快乐的小笛子》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歌曲《快乐的小笛子》是一首活泼有趣的二拍子儿童歌曲,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句完全重复,第二、四乐句基本重复。歌曲的节奏有四分、八分和二分音符构成,乐句的节奏完全重复,很有规律。尤其模仿小笛子吹出的“dudu”声,使作品显得格外有童趣、活泼,刻画了吹小笛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快乐的小笛子》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的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能运用连贯、有支持的气息和舒展、流畅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快乐的小笛子》, 并能运用适当的表情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教学教具:
电子琴、小号、板胡。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文明礼貌教育。
复习歌曲;选择以前学过的歌曲。 学习歌曲:
播放歌曲《快乐的小笛子》音乐,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快乐的小笛子》,学生再次感受歌曲。 再听歌曲《快乐的小笛子》音乐,学生轻声跟唱。 再听歌曲《快乐的小笛子》录音,学生再次轻声跟唱。 播放歌曲《快乐的小笛子》录音,教师吹奏小喇叭。 教师弹琴伴奏《快乐的小笛子》,学生轻声跟唱。 学生集体齐唱。学生集体自创表演唱教师辅导纠正;
教师弹琴伴奏《快乐的小笛子》,学生集体齐唱表演歌曲。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歌曲并学习了歌曲且自创表演了歌曲。同学们都能很积极的参与活动中来,同学们的表现非常聪明,歌曲唱的好,自创表演也较为精彩,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音乐课上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那就更好了,大家说对不对? 五、课后反思
星光圆舞曲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听录音《星光圆舞曲》,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
3.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4、 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5、 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四、课后反思
龙咚锵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八单元《过现年》
主 题:《龙咚锵》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器乐曲《小拜年》是根据同名吉林民歌改编的。歌曲4/4拍,F羽调式。他的节奏紧凑,变化比较多,旋律活泼欢快,抑扬有致。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带有东北地方戏曲“小帽”的特点,唱着边歌边舞,或扇子或手绢,别具一格。使学生感受唢呐、锣鼓等民族器乐所渲染的欢乐气氛及浓郁的东北民间音调。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能用模唱的方法唱会歌曲。
2、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模唱的方法,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2、感受音乐情趣,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3、通过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用身边物品为歌曲伴奏)、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1、停顿好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2、对歌曲的表现,用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的思维来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养成习惯训练点:积极参与、大胆编创 教学准备:钢琴、鼓、锣、镲、课件等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再次畅游我们的音乐世界。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猜谜语:一个住在这边,一个住在这边,他们什么声音都能听得见,就是不见面。 3、引出歌曲。
师:对!小朋友们都有一对很灵敏的耳朵,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小朋友的耳朵是不是真的很灵敏!小耳朵仔细听!(课件出示音乐,听赏《龙咚锵》)大家猜一猜这首歌唱的是什么节日?
师:那么你从哪个地方听出来是过新年的时候唱的呢?(生交流)小朋友们非常棒,好,这首歌是过新年的时候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首歌,它的名字叫„„
4、板书:咙咚锵
5、师:过新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事情是什么? 生畅所欲言。
6、师:过新年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情怪不得你们那么喜欢过年,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其它人是怎么过新年的,好吗?
(播放过年情景图片,背景音乐:《咙咚锵》) 师生交流 二、新歌教学
(一)体验探究——认识小堂鼓、锣、镲,学习“龙咚锵”节奏。 1、教师范唱。
师:哪个聪明的小耳朵听到了老师刚才演唱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 2、师生交流听到的“龙咚锵”。
3、师:你们知道“龙咚锵”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吗?现在老师要给大家隆重的介绍几位好朋友。
师一一介绍乐器名称。(出示实物)
抽生试试——打击乐器,听听发出的声音,同时引导学生用嘴模仿声音。 4、学习学习“龙咚锵”节奏。
师:它们的声音呀,老师给它配了更好听的伴奏,大家来学一学。 出示板书,(课本上“龙咚锵”节奏两条),师生边读边打节奏。(师示范——抽生展示) 5、师生合作读歌词——师生合作演奏。 6、学唱歌曲。
接龙游戏:师唱前面,生接唱后面。分组接唱师生接唱前两句。(指导学生停顿好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师教唱后两句,生跟唱。 指导有感情唱。(速度加快,要有笑容。) 再次练唱全曲。(开心演唱,但是不要扯着嗓子喊,把美美的声音唱出来,轻轻的声音。) 用美的声音演唱全曲。(播放课件) 三、编创活动:
1、小组商量,选择活动方式。 自由分组选择“小歌唱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写新年心愿”。 2、分组听音乐进行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3、进行展示、评价。
四、新年马上就到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年的到来吧。播放《龙咚锵》,学生边唱歌、舞蹈结束新课。
五、课后反思
新年好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八单元《过新年》
主 题:《新年好》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3/4 拍,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有规律的(XX X X)节奏贯穿全曲,旋律主要采用模进的手法起伏,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时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3、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课堂纪律。
4、评价任务
1.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2.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
1. 学唱并背唱歌曲《新年好》。 2. 创编歌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
1.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创编新的歌词向同学、老师、家长送祝福。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世界每一个角落在迎接新年到来的时候,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学生:开联欢会、走访亲朋好友、参加游园活动„„
教师:人们在鲜花和歌声中送走过去的日子,迎来新的一年。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英国歌曲,大家一起听。
二、学唱歌曲 (一)初听感受
聆听《新年好》伴奏音乐,教师范唱。 学生随着歌声拍手、轻轻晃动身体。 (二)学习与练习 1. 学习歌词(《新年好》歌曲学习)
教师:这首歌曲同学们听过吗?谁能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歌词? (1)学生说出歌词。
(2)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学生跟教师一起按节奏读歌词。
2. 聆听歌曲做动作
(1)聆听歌曲《新年好》,学生按照3/4拍的“强、弱、弱”规律做拍手和拍腿的动作。(第一拍:拍手;后两拍:拍腿)
(2)分组创编其他动作。 再次聆听歌曲《新年好》,学生听音乐练习自己创编的动作。 3. 分组展示
(1)每组学生随音乐作简单律动,其他学生观看并演唱歌曲。 (2)表演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 4. 完整演唱(《新年好》歌曲学习) (1)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评价后学生再次集体演唱。 (三)背唱歌曲
随着《新年好》伴奏音乐,学生背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
教师:这首歌曲中饱含了人们迎接新年的欢乐,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老师想把新年的祝福送给××同学。
(一)教师引导改编第一乐句歌词 1. 教师示范
教师演唱“替换歌词的第一乐句”。
例: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 X X(学生名字)新年好。 2. 学生模仿创编
学生模仿教师的改编方法改编歌词,演唱第一乐句。 (二)第二乐句歌词创编
教师:同学们想得真好,那么你们想把什么样的祝福送给他们?请你把自己真挚的祝福写成歌词唱一唱。
1.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创编第二乐句的歌词。 教师对学生给予指导。 2. 学生演唱
演唱创编的第二乐句。 3. 教师评价
随着《新年好》伴奏音乐,学生分组练习演唱自己创编后的歌曲。 例: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X X(学生名字)新年好。 我们堆雪人,我们放鞭炮,祝贺大家新年好。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X X(学生名字)新年好。 我们吃好吃的,我们开联欢会,祝贺大家新年好。
教师指导:例(2)中“吃好吃的”和“开联欢会”四字歌词不适合,可以纠正为“吃糖果”和“做游戏”等。
4. 教师伴奏,学生分组展示创编后的歌曲。 教师将学生创编后的歌词写到黑板上。 四、打击乐器伴奏
1.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2. 师生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新年好》,先唱原词,再按板书谱例的顺序演唱自编的歌词。 五、课堂小结
今年的新年联欢会大家可以用唱歌的方式互相祝福了,还可以给爸爸妈妈送上祝福!
六、课后反思
小拜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拜年》了解湖南花鼓戏以及湖南的过年风俗。 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积极参与编创活动,用打击乐表现过年的气氛。 4.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 教学难点:
唱出湖南花鼓调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光盘 磁带 录音机 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先来听一首戏曲! 播放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提问:曲子熟悉吗? 简介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的一首湖南花鼓戏《小拜年》! 二、初步感受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一遍《小拜年》,感受一下具有湖南花鼓调风格的歌曲 。 播放歌曲《小拜年》!
2.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欢快 热烈
师:同学们问答的非常好。
3.请同学们再聆听一遍,歌曲中他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 生:耍狮子灯 舞龙灯 4.简介湖南的过年风俗。(出示图片)
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龙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5.再次聆听歌曲《小拜年》来感受湖南人民过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聆听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展示大屏幕的歌谱歌词) 3.学生跟琴用\"嗯”哼唱歌曲。 4.跟录音小声哼唱歌词。
5.学生唱不好的地方老师予以纠正。
6.跟琴完整的演唱,要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四、创编活动 1.分组表演歌曲
2.请学生用自己的的手按歌曲的节奏拍桌子表示锣鼓声来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给与鼓励!
3.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4.分成三组:第一组领唱前两句,第二组唱第三句,第三组唱四、五两句。老师在“咚咚锵”处用电子琴上的打击乐器为他们制造出打击声!
五、拓展
聆听有关过新年的歌曲!
《过新年》 《龙咚锵》 《新年好》英文版等 六、小结
听了这么多有关新年的歌曲,老师现在都想过年了,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有趣的音乐课,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过年的习俗,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去问问你的长辈或上网查一查还有没有更有意思的活动或更好听的新年歌曲,再来和老师来交流。好不好?最后请同学们再来一起演唱一遍歌曲《小拜年》一定要唱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七、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