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软实力提升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文化万象 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软实力提升分析 唐平 (中共鞍山市委党校,辽宁鞍山114001) 摘要:本文探讨了文化对于城市竞争的作用,文化产业在城市 展,人民生活得到满足,文化的观念才能够得到认同,文化竞争力 竞争中的发展情况及如何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等几方面的问 才能得到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题。希望能给未来的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而从国际上看来,文化产业几乎是与现代化和工业化同步发 关键词:文化产业;城市竞争;软实力提升 展起来的,它可以集中代表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文化发展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全新全球化产业,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媒体、体育、健康、休闲等产 文章编号:1673-211 l(2012)06--0287-02 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有了系统的经济文 化相结合的产业体系。二战以后的六七十年间,文化产业得到长足 文化直当在城市j 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产业应当成为 发展,由社会附属产业形态,变为国家重要产业部门。 城市的支柱产业.如何把文化生产力转变为文化竞争软实力,使传 在我们国家,文 匕』盘业出现及发展也同生产力提高有本质关 统文化得到传扬,城市精神彰显弘扬,文化创造活力进发,人文风 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强有力地推进了文化产业 气日新,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向前迈进。近几年.我国的文化 业从业人员数以千万计。产值数 是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以干亿计,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二三以上。而沿海发达省份, 这些统计数字还要更高。在广东、上海、江苏等省,相继编制并完成 1文化与竞争软实力的关系 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舭0。LLI两省这几年以来以培育龙头打造精品 我们都可以认识到,只有硬实力与软实力都较强的城市,才能 为目标,河南省的文化产业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的发展速度。 适应市场竞争,更为主动地展现自己的区位优势,实现长足发展。 这些资料都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 着眼我国的城市发展历史,一批文化名城、历史名城、旅游名城的 实至名归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乃至 涌现,完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一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指的是它的 爷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综合实力形成与提升。既要有快速发展的经济。也要有曰趋繁荣的 虽则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光明,可是却也面I 着许多问题和困 文化。而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衣赖于文化。我们看各国、各 难,一是总体上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产 地区之间的城市竞争,凡是能吸引到人才、技术、资源的城市,无一 品种类单调,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小。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包括 例外都是硬实力及软实力兼备的城市。城市的软实力发展越好,越 东部与西部的不均衡;大中城市与小城市的不均衡:城市与乡村的 可以在经济发展中握住主动权。而在一些硬实力发展优势条件不 不均衡。再者,文化产业的管理不够规范,文化企业系统内部关系 尽如人意的城市,软实力存在的意义更是不同一般,这也可以叫做 没有理顺,尚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一些政策也相对滞后。最后, 后发优势或者是比较优势。而文化是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体现出人 没有形成明显的文化企业龙头,规漠都偏小.发展偏弱。市场化程 文主体的精神力同物质力的结合。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软实力的 度不高,资本分散,对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聚集不利。这些问题对 中心。对于城市来讲,文化是一种尺度 能衡量贼市的 f艺水平, 于营造城市凝I一、、聚力、拼搏奋进的浓厚氛围,对于塑造城市形象、 它是构造软实力的基础。 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 城市居民的行为。能体现出该城市文明的程度,而文化产品与 有重要意义。都需要在未来逐一加以解决。 文化品牌的不断出现。则标志着城市具有不竭的创造力。另外一些 功能性、公益性设施,也给城市打上文化的印记。所有这些表面的文 3如何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提升 化成就。会深刻地影响到该城市的居民总体行为标准,继而影响到 (一)加快结构升级。要把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恒久主题.让改 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对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来讲,若想走 变经营模式,增长产业效益为目的,培养引进文化产业工作人才, 出一条全新的改革发展之路,就・定要把文化这种后发优势与比较 将所有可以利用的科技成果都纳入到文化产业中来.尤其是要依 优势发挥出来,注重提高文化上的竞争能力,依靠文化竞争力来提 赖售息产业带动其结构的崩咯『生调整,加大力度发展数字型文化 高经济竞争力。总的说来.一喹贼市能不能做到文化色情哺邑力强、文 产业,增强其辐射力与竞争力。重点抓好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和政 化竞争能力强、市民生活优越,不但要依赖经济实力,更要依赖精 策融合,积极推动高新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2.02为推动 神文明与政治文明来展现出它的新理念、新形象、新实力、新发展。 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动力。既要把握住发展趋势与发展前景.也要 立足于实际,同城市经济结构相适应,使文化产业达到最大限度的 2文化产业当前的发展情况 可持续发展。 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文化与经济,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 (二)推进资本融合。城市要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全 的联系日趋紧密,首先是经济活动中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其次 面吸收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发展集约型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 是文化产品发展中也加入了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因素。经济与文化 置,建立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集团。对于代表本城市特 二者的交叉与融合,催生出了文化产业。先进的文化与发达的经济 点的企业、公益性行业,应该加大扶持力度。要在政策上鼓励国际 卡 益彰;后进的文化与落后的经济同病相冷。惟有经济向前发 资本进A城市文化产业。而非公有制经济更是一支(-V ̄g 289页) 作者简介:P, ̄(1963一)女,辽宁鞍山人,研究方向:多年来一直从事公文写作、文化政策、文化产业以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研究 文学界・287・ 文化万象 对付聘金的开支,所以对于文化馆来谠依然是合算的。现在把培训 变成完全的免费,阻断了收入渠道,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如地外 聘刻币了。这就要求文化馆千方百计解刻币资问题,大力从内部挖 掘师资潜力,依靠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继续把培训班办得生机勃 勃。一是 ̄ ̄iJil班开办的内容和设置的课目要与本馆业务干部的专 长相吻合。如音乐、舞蹈、书画等,一般来说是多数文化馆的特色和 专长,文化馆要把这些艺术优势发挥出来,让这些艺术干部开 持tq 应的课程。而一些现已不适合的培训项目和专业,如英语之类不属 群文体系的课目,则必然属于调整之列。二是担任培i』I怔务的业务 干部要把培训工作当作自己的份内工作,不要斤 寸鞍和患得患 失。收费培训与免费培tjl【, 井课者会有不同的计酬效果,会有不 同的收入。 在只有唯一的免费培训了,业务干部就要把自己所担 负的培训工作视作同其他群文工作一样而一心一意地对待,使培 训与辅导、与创作、与活动、与调研等文,fJc ̄各项业务工作更密切 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群文干部能做更多的包括培训在内的群文 工作,更有主动}生,更有创造眭,更有活力,更能把握群文工作的全 局和要领。通过培训工作的实践而带动和深化群文其他各项工作 的有序进行,又把群文其他各项工作的经验反馈到培训事业中而 使培训业务更有前瞻陛和应对h生,两者相得益彰,互动升级,这是 完全由群文干部担任培训班老师的有利因素,也是完全挖掘文化 馆人才潜力解决培训师资不足的真正出路。 机。笔者认为,这里的关键,是要切实把培训纳入文化馆工作的主 题范畴,要围绕群文特点办好听有的培训班,要有为群文服务的培 训意识棚培训特色。首先要服从并服务于当地重大文,fJcT ̄动的需 要。重大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一个直观体现,每一项重大文化活 动都要有大量群众的直接参与,进行艺术的展示,这也是群众艺术 水准提升的一个契机,这就给文化馆的培训和辅导提供了聚焦的 前提。要开办这样一些密切契合重大文化活动的培训班,作为这些 重大文化活动的前奏的预演,成为它们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培训是 紧缠这些重大文化活动的主线的,是能获得顺利的开办条件的。其 次是要围绕公益陛文化建设的大局,以公共文化建设的需要来确 定培训的项目。在农村方面,要密切关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 开办与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与帮助农民“种文化”及美丽乡村建设、 与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等相关的培训班。在城市方面,要关注城市 文明建设与市民文,fJc ̄活扩需而引发的文化热潮及在这些热潮背 景下向群文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以此为契机而探索各种适合 于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文化的培训班,如以老年文化为主体的社 区文化建设培训,以中青年特长职工为重点的艺术示范培训,以城 市色彩为特色的休闲文 匕乖口广场文化系列培训等。第三是要充分 利用文化馆现有设施开展培训。设施是群文特色和群文内涵的另 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物的表明形式。把文化馆现有培训场昕和设 施利用好,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培训效率,达到继续办出本地的培 训特色。在免费培训之后,这些设施弥足珍贵。要在现有设施的基 础上。举办合适的培训班,开讲与这些设施相适应的课程,让接受  ̄}Jll的学员获得良好的艺术满足。 总之,文化馆开展免费培训,既有压力和困难,又有活力和生 机,关键是看文化馆工作者如何处置。以上所谈几点思考,仅是个 人的班门弄斧,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更多的启发和指导,以便使 自己的认识更加充实和完善。 一4免费后应当围绕群文的内涵开课 既然培训是文,fJc ̄各项业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培训 就应当具有群文的内涵,具有群文的特色显示,这是毫无疑义的。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培训与群文其他各项工作的 关系,也就是如何摆正培训在整个群文平台上的地位,或者说,应 当怎样把握文,fJc ̄免费开放后的文化建设蓝图给予 ̄ ̄tJ.il事业的良 (上接第287页)不容忽视的量,应该予以重视。此外,把文化产业分 类为鼓励投资、允许投资、限制投资与禁止投资几类,对于社会资 本的健隶融^是}艮有效的办法。 (三)拓展文化内涵。抓住公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关键点,大力拓 展旅游、娱乐、教育、咨询、动漫等产业,让其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增 长点。特别要注意培养附加值高、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提高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来,河南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 他们所打造的姓氏文化、旅游文化、戏曲文化和武术文化.既展现 了文化品牌,也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 (四)发展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外在体 现,是一个城市内在本质的外部表象,由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历史 沿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长期演化而来,所 提升文化软实力不 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建立在历史传承的基础z l-。打造城市的特色 文化应当注意圆满的传承、保持、发展。要依靠文化资源给城市定 位,依靠产业资源给城市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成城市文化 也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求。积极应对、大胆创新,逐 步完善,构建平等竞争的市场体制。加大经营眭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力度:努力打造文化龙头企业,提升文化企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切 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大师级的文4tA.才,从体 制机制上为文4t.L才在广州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不断增强广州 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弪营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确立市场的主体领 导地位,建设文化产业集团,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 要广泛研究学习发达国家与先进城市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进 一。新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路子,让文化产业呈现 出丰富多彩的姿态。 4总结 一座城市,如何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除了硬件功能的 品牌,借以形成区位竞争优势。首先,要合理确定城市特色文化定 位,放眼区域、全国乃至世界来考量城市的文化地位,确定不同于 其他城市的特色文化方向。其次,要寻找本地特色文化的精神内 核,分清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支流,在纷繁复杂的特色文 化中确定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第三,对地方特色文化进 行批判性思考,把积极向上、符合时代潮流、能够引领城市健康发 展的文化基因作为传承的重点。 (五)推动体制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带有根本眭、长期性,是推 进文化仓蜥的关键环节。须始终坚持党领导文化事业,将社会效益 放在文化工作的第一位,文化产业既要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提升以外,软实力构建也不容忽视,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建设,适应 了提升竞争软实力的时代发展需求,而怎样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f;Jt,fJc ̄共文化服务力,扩大地域文化影响 力,仍需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谢雪屏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文化软实力构建叽.齐齐哈尔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张勇,王树林软实力与硬实力:一个新的分析 丰匡架 .重庆工 商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2009,(4) 【3]邓俊淼,乔小明.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文化结构优化研究 阴.城市发展研究,2007,(4) 文学界・2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