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在神州开展数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的地理教学也悄然发生着新的变化。本文就教学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如导入新课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作了详解。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教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81-02
新课改在神州开展数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的地理教学也悄然发生着新的变化。许多可喜的变化是伴随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而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将那些好的做法总结出来,以提升我们的地理教学。笔者就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做出如下归纳,以期引起同行的进一步探究。
一、趣味引入,形式生动活泼
传统的地理课上,教师不注重导入新课,常常是开门见山式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章第×课,打开书××页”等,千篇一律的开头如和尚每日必诵的经文,枯燥无味。新课改后,教师们都比较注重用新颖的形式导入新课,在刚一上课时,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在学习“时区的划分”时教师可以给大家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开头:一个孕妇坐船去旅行,在途中生下了双胞胎姐妹,可是先出生的宝宝是妹妹,后出来的却
是姐姐,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我们还可用播放歌曲、设置悬念等方法来开头。总之,以兴趣为发端、趣味性的导入乐于被学生接受,能顺利进入到课堂教学。 二、互动教学,发挥主体地位
新课改中,师生的角色定位为教师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鉴于此,我们作为地理老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的做法,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多一些互动,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三维目示。如进行“祖国心脏”——北京市一课的学习时,老师先深情地指挥全体同学高唱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来导入新课,然后提出一个思考题:你知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吗?老师还可让参观过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同学谈谈自己感受,并说出北京旅游的景观资源。然后分组学习,让每组绘出一张天安门广场的平面图进行评比。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可让大家自主学习,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北京市的环境问题”的材料后展开讨论解决有关的环境问题。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使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结合地图,突出学科特色
学地理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的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学具所无法取代的。知识的记忆必定借助具体的形象记忆才能简单
化,死记硬背的地理知识缺少了生命的活力,不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所以,在地理科的学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地图让学生形象地来掌握有关知识,通过树立空间地域概念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我们在学习“祖国宝岛”——台湾省这一课时,可以这样来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在看图中回答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经济发展特色,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地图和设计问题,概括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这样,就以地图为红线,将整节课的学习与看图、读图、析图相联系,有效提升了学生通过地图来学习地理的能力。
四、重视评价,提升学生素质
过去的地理教学,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讲讲背背考考。而考考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期中期末的笔试,一次性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也要带动着学习评价方法的改变,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我们改的方向有三个:一是要改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如把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平时小测加入到评价中去。二是改变过去的题型,学生的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三是改闭卷考试为“全开卷”式的考查,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要注重提高读图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试题:暑期到了,家
住陕西西安的小丽一家想去云南旅游,请帮她设计一份出游计划书,包括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地图一份,并标出沿途的著名景点、乘车所经的主要铁路干线等。这样类型的试题,改变了学生陈旧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习惯,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贴近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真正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结合在了一起。 五、注重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初中地理教师在新课改后有一个非常有益的变化,那就是加强了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这一环节。若想成为“学者型”教师,必须加强课后的反思。注重教学反思,能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实行“拿来主义”,运用新的地理教学教学法;另一方面更要学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灵活使用教法,真正去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读图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走到“会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定成.中学地理教学的本质规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6).
[2]顾宏谦.基于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0,(33).
[3]杨俊花,王香东.中学地理教学规律浅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