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考点训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来源:好走旅游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考点训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A.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B.从自然条件看,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C.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D.大致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2. 以下地区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贵州—低—喀斯特地貌广布 B.河南—低—工业节水措施推广 C.新疆—高—夏季高温蒸发量大 D.海南岛—高—面积较小且起伏较大 【答案】1. B 2. D 【解析】

1. 从图中可知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2. 贵州水贫困程度高,故A错;河南水贫困程度低与农业节水推广有关,故B错;新疆水贫困程度高与降水少有关,故C错;海南岛水贫困程度高与陆地面积小,地形起伏大,贮水空间小有关。

采冰,即采集冰块。要达到采冰的程度,冰层厚度至少要在20厘米,大规模的采冰要到30厘米才可。冰块的形成是冰晶不断的生成,不断长大造成的。流动的水会阻扰晶核的长大的过程。据此回答3~4题。 3. 我国东北地区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冰灯文化,它对冰块的透明度要求很高。松花江的冰块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

1

A. 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 B. 松花江淡水资源丰富 C. 松花江冬季结冰期长 D. 松花江水质良好,冬季含沙量较高

4.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也达到采冰标准,青藏高原采冰最可能是因为 ( ) A. 用于制作冷饮 B. 用于食品保鲜 C. 室内装饰的需要 D. 取水不方便 【答案】3. A 4. D 【解析】考查水资源的利用。

3. 东北淡水资源丰富,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冰灯文化,它要求的是冰的透明度,在自然界中,冰的成因、晶体大小以及气泡、泥沙含量,均影响透明度,一般在静水环境下,没有水流的影响,冰的透明度会高。所以松花江的冰块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故选A。

4. 同为采冰,东北、新疆和青藏高原用处不同。在东北,松花江的冰打造了一场盛大的冰雪狂欢;在新疆,窖藏一冬的冰变成了盛夏时一碗碗特殊的冰饮;在广袤的青藏高原,由于水源地河流纵横、长年水流量较大,藏族牧民一般居住在离水源较远的地方,他们取水不方便,采冰更像是一场负重的修行,雪域高原的冰在温暖的帐篷中融化成水,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存。故选D。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5~6题。

5. 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西走廊 D.四川盆地 6. 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 D.植树造林 【答案】5. B 6. B 【解析】

5. 云贵高原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渗水严重。

6. 据题干文字说明,这属于工程性缺水,其解决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利设施。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完成7~8题。

7.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 A .空间分布不均 B .时间分配不均 C .地区利用不平衡 D .产业利用不平衡

8.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

1

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 B .气候干旱,降水少 C .灌溉农业发达 D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 【答案】7.B 8.B

【解析】

7. 该工程储存了天然降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8. 西北地区降水少,因而对有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 下图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读图回答9~10题。

9. 成世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原因是

A.洪水径流量增加 B.无人烟地区稳定径流量增加 C.有效水量增加 D.污染水量增加

10. 人类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由每年的7 000 km3增加到9 000 km3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增多 B.节水农业的发展 C.修建水库 D.河流流量增多 【答案】9. D 10.C 【解析】

9. 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总耗水量和除污染外的耗水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说明污染水量不断增加,这导致水资源日趋紧张。

10. 修建水库可以有效存储水资源,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数量。

1

水资源问题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最严峻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读甲半岛位置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 甲半岛水资源紧缺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以农业为主,用水量较大 B.降水稀少,但需水量较大 C.面积小,地表水、地下水存储条件差 D.河流污染严重,难以利用 12. 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相对适合在甲半岛采取的措施是

A.淡化海水 B.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鼓励人口外迁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甲半岛是卡塔尔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半岛上人口密度较大,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因此,降水稀少,用水量较大是其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 12. 该半岛所在的阿拉伯半岛,整个区域降水少,水资源均紧缺,缺乏人工降水条件,也没有跨流域调水的条件,人口外迁更不符合实际。虽然淡化海水成本高,但却是该地相对适合的缓解水资源供给不足的措施。

地表水、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图Ⅰ为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Ⅱ为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影响图。读图回答13~14题。

1

13. 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反映

A.地下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B.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同步 C.高水位出现在6-7月份 D.低水位出现在初春前夕 14. 为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华北平原在统筹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方面,应 A.雨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 B.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C.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避免地面渍涝 D.大打机井、深井,缓解春夏季节旱情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 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季节变化波动较大,故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大;由图可知,该地地下水水位最高值与降水量最大值不是同时出现,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而水位最高值出现在8月;该地高水位出现在8月份;低水位出现在3月初,故D正确。

14. 雨季回灌可使地下水水位维持在合理高度,有利于避免出现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现象,故A正确。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