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后一课比较阅读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最 后 一 课

老 舍

铃声,对一个做惯了教师的人,有时侯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但是,今天,他怕听到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行动的铃声,像一个死刑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了教室里。低着头,他进了课堂。教室里静极了,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A)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整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B)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

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1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注: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时期沦陷的北平(即北京)为背景,以四世同堂的祁家长孙祁瑞宣的心路历程为主线,表现北平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生活和艰难抗争,赞扬了他们崇高的民族气节与抗争精神。

思考:

1、比较两文的相同之处。(试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

2、从划线句子A、B中任选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在句子旁批注)

3、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而祁瑞宣老师在最后一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