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诊疗指南
【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危害人
类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结核曾一度控制得很好,但目前全 球结核病发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结核病仍是危害人 类(包括儿童 )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儿童常见的结核病类型有:原发型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其中以原发
型肺结核最多见,它也是成人期继发性肺结核的根源,而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的严重类型。
(一)原发型肺结核 【概述】
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
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 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典型原发综合征包括肺部原发病
灶、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和两者之间的淋巴管炎,
在 X 线上形
成哑铃状的双极阴影。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是肺内原发病灶较 小或已吸收,而以支气管淋巴结肿大为主。临床表现轻重不 一,大多起病缓慢,轻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类似上呼吸道炎 表现,稍重者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重者急性起病伴高热, 肺部体征缺如,诊断常借助胸部
【病史要点】
X 线检查和 PPD 试验。
1.流行病学资料
仔细询问结核接触史,特别是家族
及密切接触者结核发病史、 病情与治疗情况。 患儿年龄越小, 接触史愈重要。卡介苗接种史。近期有无麻疹、百日咳等传
染病史。
2.结核中毒症状
有无不规则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盗汗、乏力、疲倦等及出现时间。发热者注意热程、热型。
3.呼吸道症状
有无咳嗽,干咳或有痰,有无声嘶、
喘鸣、呼吸困难。
【体检要点】
1.有无慢性病容、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
2.肺部体征
较重者因病灶周围炎症可使呼吸音减低、
叩浊或出现管状呼吸音。支气管淋巴结明显肿大时,可压迫 支气管引起百日咳样痉挛性咳嗽;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嘶;
压迫静脉可致胸部一侧或双侧静脉怒张。
3.有无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双上臂有无
卡介苗接种后的瘢痕。
【辅助检查】
1.PPD 试验
PPD 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
2.胸部 X 线检查
原发综合征呈哑铃状的双极阴影。
气管淋巴结结核可见肺门淋巴结呈浸润型或肿瘤型团块状 阴影。胸部 CT 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部病变。
3.痰或胃液涂片找抗酸杆菌及结核培养。
支
4.血沉
增快。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
2)临床表现
有结核中毒症状,尤其是在患麻疹、百日
咳之后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更要考虑原发型肺结核的可能。 但多数患儿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靠临床表现诊断十分困难,
还需借助辅助检查。
3)辅助检查
PPD 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胸部影像学检
查是诊断原发型肺结核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诊断依 据。
2. 鉴别诊断
1)纵隔恶性淋巴瘤
多见于 4 岁以上儿童, 病情进展快,
进行性加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晚期一般情况差,发热、 消瘦、贫血、恶病质; 胸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侵犯骨髓者,
骨髓穿刺可发现司 -瑞氏细胞或白血病样骨髓象。
2)百日咳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1.治疗后注意观察患儿体温、精神、食欲、咳嗽、盗
汗、体重、淋巴结肿大情况;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
斑的改变。
2.复查血沉、胸部 X 线、病原学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避免与患开放性肺结核的病人接触,卧
床休息、室内保持通气良好,保证足够的营养补充。
2.抗结核治疗
1)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
方案:INH + RFP 和(或 )
EMB ,疗程: INH 1 年, RFP 6~ 9月, EMB 3 ~6月。
2)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
方案:INH + RFP + PZA + SM ,
疗程: INH 1 ~ 1.5年, RFP 9月, PZA 6 月, SM 3 月。
【预防】
1.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小儿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
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这类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
施。
2.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3.对密切接触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者、
3 岁以下婴幼儿
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者或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化疗。
(二)结核性脑膜炎
【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
型,是原发型肺结核恶化的结果。常在原发结核感染后
1 年
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
3~6 个月最易发生结脑。多见于
3 岁以内婴幼儿。本病脑膜受累为主,尤其以颅底为著。脑
实质与脑血管也常受累。故结脑的临床征候除结核中毒症状
外,尚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包括脑膜刺激征,颅神经损害
征,颅内高压征、脑实质破坏征、脊髓功能障碍等。临床过
程分为早中晚三期,每期
1~ 2 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绝大多数病儿是可以治愈的,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 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
【病史要点】
1.询问起病及进展情况。
2.仔细询问性格改变情况和结核中毒症状。
3.有无不明原因之头痛、呕吐、思睡,头痛程度及加
重情况, 年幼儿有无突然尖叫、 啼哭、皱眉不安; 呕吐次数、性质,与进食的关系。有无惊厥及程度,惊厥与意识障碍的关系。
4.院外诊断、治疗情况。
【体检要点】
1.神经系统体征:包括颅内高压征、意识障碍的程度、
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征、颅神经损害征、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表现,有无肢体活动障碍。
2.有无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结脑的最主要的辅
助检查和诊断依据,早期结脑即有改变,中期变化明显。典
型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状或似清非清,
WBC 多为 (50~
500) ×106 /L ,分类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降低而蛋白增高。取脑脊液静置 12~ 24 小时后出现蛛网状薄膜进行抗酸染色,易找到抗酸杆菌。
2.PPD 试验
多呈阳性,晚期可转阴。
发现肺部结核有助于诊断。
3.胸部 X 线检查或胸部 CT
4.头颅 CT 扫描或磁共振 (MRI)
结脑患儿 CT 、MRI
的征象没有特异性, 但有规律性。 可以表现为脑积水、 钙化、 结核瘤、脑池密度增高、脑室扩大等征象,这些征象对结脑
的诊断有帮助。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近期急
性传染病史、既往结核病史。
2)多起病缓慢,逐渐进展。
3)临床表现
早期:性格改变和结核中毒症状;中期:
神经系统表现明显 (如头痛、 喷射状呕吐、 抽搐、 意识障碍等 颅内高压表现,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等表现
);晚期:极
度衰竭、昏迷、顽固性惊厥、水、盐代谢紊乱。
4)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PPD 试验,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头颅 CT 扫描或磁共振 (MRI) 。
2.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①起病急、病程短、发展快;②有明
显的感染中毒症状;③迅速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头 痛、喷射状呕吐、抽搐、并迅速出现意识障碍;④其病变主
要在脑顶部,颅神经损害少见;⑤常伴有皮肤或其他部位的
化脓性感染灶:脓疱疮、中耳炎、肺炎、败血症等;⑥脑脊
液检查: 外观浑浊、 细胞数> 1000×10 / L ,分类以中性粒细
6
胞为主,涂片或培养可找到化脓性细菌。
2)隐球菌脑膜炎
①起病较结脑更缓慢,病程更长;②
有不规则的发烧,而全身中毒症状不重;③颅内高压症状明 显:头痛剧烈,与脑膜炎其它表现不平行;④视力障碍
(主
要表现为视力减退 )及视神经乳头水肿较常见;⑤多有长期
使用广谱抗生素及 (或 )免疫抑制剂史;⑥脑脊液检查:脑脊
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或真菌培养出隐球菌。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1.随访发育、营养状态及体重等全身情况。是否出现
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其纠正情况。
2.观察抗结核治疗效果。重点记录治疗后体温、神志、
惊厥、颅内高压征、脑膜刺激征等各项表现的改善。注意前
囟、颅缝变化。
3.重症患儿应密切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及深浅,脉搏
强弱、节律,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4.随访各种后遗症及其治疗效果,包括意识障碍、失
明、失语、颅神经麻痹或肢体瘫痪、脑积水等。
5.随时防治褥疮发生及继发感染。
6.观察有无抗结核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7.酌情复查脑脊液及其他辅助检查以确定疗效,指导
治疗。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室内保持通气良好,保证足
够的营养补充,昏迷病人可用鼻饲。细心护理,防治眼、皮 肤、肺部、泌尿道并发症。
2.抗结核治疗
四联抗结核,分强化治疗阶段和巩固
治疗阶段,总疗程: INH 18~24 月(1.5~ 2年 ),RFP 9月,PZA 6月, SM 3月。
3. 糖皮质激素 有降低颅内压, 减轻结核中毒症状, 减少
纤维素渗出及减少粘连、从而减轻或防止脑积水的发生。 在开始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常规使用。地塞米松0.25~
0.5mg/(kg 次·) 或强的松 1~ 2mg/(kg ·d),疗程: 2~ 3个月 (8~
12周 )。
4.鞘内注射 患儿有椎管阻塞时 (脑脊液蛋白量 ≥ 3.0g/L 以上 ),可以采用鞘内注射, INH25 ~50mg/ 次;地塞米松 0.5~
1mg/次,每日一次, 1~ 2周为一疗程,或隔日一次,
2~ 4周
为一疗程。
5.降低颅内压 脱水剂 (20%甘露醇、甘油果糖 );利尿
剂(速尿 )。
6.对症治疗
止惊、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预防】
见原发型肺结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