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先行,实验进取 ——泉州市实验小学教育发展纪实 本-71j记者黄旭升郑甜心 冬日的阳光不似春的和煦、夏的炙热、秋的爽 朗,却有一种 中破风雪、让寒峭的冬季充盈着脉脉 生机的力量。泉州市实验小学(下文简称泉州实 获“第一个” “首批”等称号,在二十世纪八九十 2011年,泉州实小迁往新址。新校园固然令人 年代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福建省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欢欣雀跃,但往日的记忆对于每个实小人来说都是 小)就在这寒冷又蕴含希望的12月迎来了第八十 个生日。八十年,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可对于 泉州实小而言,不过是时间轴上的一个节点。时间 纵然会令事物写满风霜,但也能为事物雕刻出棱角。 站在这个节点上,我们可以回味泉州实小一路走来 的酸甜苦辣,追寻淬炼成钢的点点滴滴。 1934年,清源山麓,威远楼畔,卓然小学于泉 州府旧武庙建立。以“卓然”为名,一是为了纪念 民主革命义士许卓然同志,二是希望许卓然同志一 笔难以割舍的财富。 “人”字碑作为泉州实小的 “人”字碑从旧校区 校雕,自然就肩负起“传承”的使命。在孙坚力书 记看来,之所以不辞辛苦地将迁往新址,为的就是“传承”二字。一个大写的 “人”立在一本书册上,正寓意着泉州实小的教育 目标:培养大写的“人”,培养卓然而立的人。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谈及建校以来的教育 理念和教育目标时,曾旭晴校长不止一次提到了 “全、实、新、活”四个字。全,即全面育人;实, 即遵循教学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新,即实验进 取,力求创新;活,即学生学得活,办学有活力。 这正是对泉州实小源远流长的办学特色的生动概 括。而“阳光教育”则是对它的新解读。“阳光教 生追求革命理想的进取精神在办学理念中得以延 续。在整个“卓然时期”,学校始终践行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倡导师 生合作,开拓教育的荒地。 1953年的秋天,卓然小学更名为泉州市实验小 学,一条充满探索和突破的“实验”之路就此展 开。当时,泉州市小学教研室就设在泉州实小,学 校因而肩负教材实验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任。从率 育”听起来并不特别,但曾校长认为,真正的特色 应是基于学校办学传统和个性的内涵提炼。如何才 能凸显基于学校自身的思考呢?曾校长联想到多年 来学校对教育的解读,以及几代实小人的特质,发 现有两种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以人为本和卓然进 取。培养师生卓然进取的品质,让每一位教师在专 业成长上能积极突破,每一位学生在心智上能全面 发展,这不正是泉州实小的教育目标吗?在曾校长 看来,阳光象征着朝气、进取、向上。用“阳光教 育”诠释学校对教育的思考,赋予教师主体价值以 先试用“z・T”语文教材和《现代小学数学》实验 教材,到在实验班试用“人教版”教材,同“沿海 版”教材进行比较教学,再到率先进行原国家教委 “九五”重点课题“新世纪小学教材”的教学实验, 作为福建省最早进行课改实验的学校,泉州实小形 成了“教学带实验,实验促教学”的教育特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百废待兴。面对校园被 占、教师被遣散的状况,泉州实小提出“继承传 阳光,赋予学生生命成长以阳光,赋予学校管理全 过程以阳光,营造一个“阳光的家园”,正凸显了 学校对儿童生命主体的关照。一个平常的“阳光教 育”,却让泉州实小诠释出了另一番风味。 统,整顿提高;深化教改,教育创新;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的“三步走”战略。“实验小学不一定 要是升学成绩第一的学校,但一定是办学指导思想 端正的学校,是能在素质教育中起带头作用的学 校”成了领导班子的共识。在这种共识的推动下, 泉州实小不负“实验”之名,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斩 阳光研修:教师的“梦想加工厂” 我们常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所学 30福正舡 20151、2 管理guan li l校要发展壮大、形成特色,也必须经历漫长而艰辛 研究出“属于泉州实小的教学思想”。从为迎合 的岁月。可泉州实小的老师却说,在优质的教学研 “语用”热点,生硬地让孩子4h-写颇具特色的第二 究氛围中,一个教师有可能“坐着火箭上升”。 自然段,到发现孩子的仿写只得其形不具其神,再 三年前,顶着泉州市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二等奖 到毅然放弃“仿写”,转而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 的荣誉考进实小泉州的刘丽珍老师曾以为自己可以 反复朗读品味,关注作者写法,我真正明白:一切 安逸度日。可慢慢地,她发现,在一个人人勤学 贴标签的教学都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教学。 习、求发展的环境中,自己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 我们从刘老师的故事里捕捉到几个关键点:阳 又是两年一度的泉州市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选拔, 光透明的选拔机制是发现人才的前提,团结进取的 同事鼓励她去报名参赛。她在心里嘀咕:我在泉港 教研团队是人才培养的保障,雄厚扎实的研究实力 时已经参加过一次,而且我刚来,学校会把这个机 是成就人才的关键!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个有 会给我这个“新人”D5-7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打 能力、求上进的青年教师才有可能“坐着火箭上升”。 消了她的疑虑,她最终胜出并代表学校参加市赛。 在泉州实小,拥有类似成长感悟的青年教师还 更让人欣喜的是,她一路凯歌高奏,连得市级、省 有很多,陈星、陈璐、王明滨、刘翠玲……这些充 级、国家级教学观摩活动的最高奖。而这三节课, 满朝气的青年教师已然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青年 更值得玩味,完整勾勒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路径: 教师的梯次成长,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制胜法宝。问 市赛时,我执教《林中乐队》。考虑到自己的 及其中奥秘,曾校长和孙书记都不无骄傲地提及学 朗读4.-,L势,我以“三读中心句”的设计成功吸引了 校完备的校本研修体系。泉州实小的校本研修结合 观课者的眼球: “一读”,抓中心句扣关键词来概 了主动接受式研修、指导参与式研修、行动研究式 括课文; “二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中心句; 研修、课题研究式研修四种研修方式,依托于学科 “三读”,读出文字蕴舍的情感,领悟写法。其中, 教研、教师论坛、 “相约星期五”学习短频专栏、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尤其“亮眼”:除了范读、分组 教师读书活动、网络教研论坛、学科工作室、课题 读,我还创造性地把有关“唱歌”的句子串成段, 研究等七大阵地。刘老师提到的“语文工作室”就 加进拟声词,让学生合作朗读,进而理解文本。 是一块“金字招牌”。常见的工作室都是由名师领 要定参加省赛的课题了,我很是踌躇: 《林中 衔,以名师的教学理念和风格来带动工作室成员的 乐队》已反复揣摩了13次,还能上出新意吗?语 成长。而泉州实/j\ ̄.1j另辟蹊径,早在泉州市建设名 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和我一起研读课标,重新解 师工作室之前,就以学科为单位来组建工作室。这 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我恍然:让学生学会学语 样一来,就能有效摆脱模式化的窠臼,让教师更专 文比简单模4h-、重复文本内容更重要!曾校长“上 注于学科教研。“提携新秀,培养名师,幸福成 出符合北师大教材特点的课”的指导更是让我信心 长”是学科工作室的宗旨,负责语文工作室的张祝 倍增。在凸显学段目标的理念指引下,我大胆设置 莲老师认为关键就在于对“新秀”的培养,因为每 了“摘录笔记本”,指导学生课前摘录生字新词, 个教师的成长都会经历从适应角色的合格型,到教 课中展示交流,课后补充完善。第二自然段的教 有所长的能手型,再到学科带头的科研型,最后走 学,我将目标定位于“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围绕中 向形成风格的专家型这一过程。张老师说: “工作 心句写具体的构段方法”。由此,学生不仅知其然, 室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教学风格、形 还知其所以然。教学实现了从语意到语境再到语言 成一定教学思想的名师。” 形式的深化,而我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新的教学 校本研修体系不仅“单打”打得出彩, “组合 设计竞然没有一个字是市赛时用过的!我知道,是 拳”也同样卓有成效。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试卷编 团队教研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 制的实践与研究”的教研沙龙就颇具代表’性。研究 过五关斩六将后,我得到了代表福建省参加全 前期,学校先组织教师在“网络教研论坛”上进行 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的阅读课比赛的机会。许 交流,梳理出有争议的主题并加以细化。参与的教 多人说, 《林中乐队》已经足够成熟了,用它参赛 师再根据主题分成不同小组。预先交流后,现场的 比较有把握!我要走捷径吗?还是继续挑战自我? 观点交锋就更加集中、有针对性。最后,再将沙龙 在团队的鼓励下,我选择了后者。 《秋天的雨》也 中总结出来的策略,通过论坛进行分享。这样就融 是一篇“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文章,我们希望能 课题研究、网络教研论坛、学科教研于一体,以 2015ll、2福 教 31 豳匮管理guan “小苹果舞”等新内容,大大满足了学生的身心需 求。为了让学生真正热爱活动,真正在活动中得到 “组合拳”的方式让校本研修从管理主体的领导垄 断转向多元参与,从形式单一转向灵活、多样,教研 效果出奇得好。 锻炼、收获快乐,学校不会要求动作整齐划一,而 是只要“动起来、跳起来、流汗了,就达到目的 了”。再如“千人兴趣特长生培养活动”,通过打破 班级局限,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组别学习,给 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利。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 发展,而且容易让学生兴趣盎然,踊跃参加。可 见, “七千”特色活动是让素质教育课程真正落实 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三个一”来规范、引 领教师专业成长:一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一 本业务成长登记册、一个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这 样,每位教师就能明确目标,朝着不同层次的专业 目标努力进取。以教师需求为动力、课改要求为外 力、学校考核为推手的新型校本研修体系就此形 成。学校的教科室承担着校本研修体系运作的职能, “我常告诉老师们,这里就是你们的‘梦想加工 到每一个学生的“助推器”。 为了既落实课程,又保证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 6小时,学校采用了长、中、短(40、30、20分 钟)三种课时来安排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或者根 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按月、周、天排课。这样一 来,不仅有效化解课程安排时可能产生的 中突,还 能让校本课程成为一种持续性的活动,真正立足学 厂’。”负责人张丽黎副校长的笑容中洋溢着自豪。 阳光课程:内涵发展的“主阵地” 正因为有一群锐意进取的阳光教师,泉州实小 在校本课程之路上才能大胆探索。学校对课程的开 发有自己的思考,主要分为两个模块:校本的课程 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前者基于学科要求,作为 学科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所以学校主要从拓展学科 教学着手;而后者则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主 体,凸显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所以学校更重视 本校资源的利用。拓颖楼中有一处“生态园”,推 情,让学生尽享如阳光般灿烂的校园生活。 阳光评价:素质教育的“标尺” 无论是教师的成长,还是课程的研发,都是为 了学生的发展。衡量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是 泉州实小的又一创举。学校的评价体系必须适应课 门而入,逼真的灯光效果让我们仿佛走进了神秘的 动物世界。移步换景,我们油然生出一种穿梭在原 始森林、极地冰川、大漠荒原之间的幻觉。5大类、 253种动物标本,这样的资源在省内小学校园中实 属罕见。学校借此开展了“生态园课程”。类似的 还有“马鞍山地理园”,学校主要利用其中3个地 形图、12种地形地貌构造模型和18件矿物岩石标 本等丰富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余,身心也 能得到全面发展,学校除了利用特色资源开发特色 课程,还对艺术体育类课程大胆创新。这类课程往 往不受重视,形式单一。泉州实小却为它披上了 程改革需要,呈现多元化、动态化和发展性等特 点,不仅要定性、定量,还要综合考虑诊断性评 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这就使评价成为办 学难题。可泉州实小却能游刃有余, “素质教育袋” 就是一大法宝。 说起“素质教育袋”,我"fll不免想到在新课改 “成长记录袋”。泉州实 实验中,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的 评价方法而被大力倡导的小的“素质教育袋”诞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比 “成长记录袋”要早得多,而且毫不逊色。常见的 “成长记录袋”内容比较单一和宽泛,如我的收获、 我的作品、我的第一次等,缺乏明确的指向和对评 价维度的考量,这样收集的材料就缺乏代表性。而 泉州实小的“素质教育袋”却不同,它用详细的项 目取代抽象的分类:平时检测最满意的一份材料、 “七千”的“外衣”:干人拳操、千人千笔、千笛百器、 千人齐舞、千人诵读、千人千绳、千人兴趣特长生 培养活动。可想而知其内容之丰富、场面之 ̄1-1-观。 但“干人”会不会只是一个噱头呢? 最满意的一篇作文或周记、~件科技小制作(照片 曾校长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要让每一个学生 每天都进步,每天都充满阳光,就要给予他们阳光 资料)……这样,评价就有理有据、轻而易举了。 学校还会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教育理念的完善等, 不断进行改良:首先是材质上从原先的光面变成绒 面,是为了让学生方便记录;其次是内容上加入了 参与“七干”特色活动的材料等。从道德素质、文 化知识素质,到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 的课程,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她眼中的“七千” 特色活动的内涵其实在于“全体”和“阳光”。 “七千”特色活动既包括常规的集体舞、五祖拳、 书法、跳绳、乐器等技能的训练,也有“骑马舞” 32 福止积 2015.1、2 能素质,都能在“素质教育袋”上有所体现。 地”等任务,还探索了相对成熟的办学共同体模式。 曾校长告诉我们,关于办学共同体,其实早有 构想。2003年,泉州实/J\就与四五所/J\学联系密 切,只是那时尚未意识到那已是办学共同体的雏 形。直到2009年,办学共同体的概念首次提出, 取代了传统的“手拉手”帮扶、 “强校助弱校”。 对于这一观念的转变,孙书记是这样理解的: “泉 州实小教育资源的优越不是天生的,学校之间应该 是平等的、互助的,他们学习我们先进的理念和技 “素质教育袋”里的材料是由学生自行收集和 整理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正是了解自己的过程, 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能 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既有成就感,又有 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来看, “素质教育袋”让他们能更全面、直观、持续地监 测孩子的学习状况,从而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引导。 如果说“素质教育袋”是为了兼顾学生自评和 教师评价两个维度,那么“红领巾奖励超市”就是 完全为学生评价、认识自己而打造的乐园。虽说叫 “超市”,实际只是综合楼内的一角。可就是这其貌 不扬的角落,却是孩子们流连忘返的“藏宝地”。 到课余时间,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去看看“超 市”里又添置了什么新“商品”,哪个“商品”可 以“买”,哪个“商品”还得再攒一攒……因为只 要等到每个月第一周周五放学后,孩子们就可以拿 着自己获得的奖状,按照积分标准到“超市”领取 价值相当的奖品或“奖卡”了。少先队总辅导员潘 老师介绍道, “超市”里的奖品由2~25元不等的 学习用品组成, “奖卡”分为3分一张“免作业 卡”和25分一张“免考试卡”。每到“超市”开放 日,门口就会排起长龙似的队伍,孩子们都生个自来 得晚了,心仪的奖品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以前的颁奖仪式由于时间限制,颁发的奖项有 限,上台领奖的也只有一部分学生,这就很难给予 每个学生同等的关注。 “超市”模式则创造性地为 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 生活中主动提高自己。同时, “超市”模式富有生 活气息,学生还能掌握“精打细算”的生活技能, 懂得将积分攒一攒,就可以领取价值更高的奖品, 这对学生心智和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类似的活动 还有很多,无一不体现了学校在评价体系层面的突 破,为素质教育的持续性和多元性指引了道路。 阳光办学:均衡教育的‘?带头人” 多if-来,无论是理念的更新,还是师生的成 长,泉州实小始终发挥着实验示范学校的作用。作 为当地教育的“领军人”,引领均衡教育发展对泉 州实小而言可谓责无旁贷。因此,泉州实小坚持以 自身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不但 主动承担了“教育部国培计划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影 子校长培训基地” “福建省师资培训基地” “泉州 市辅导员培训基地” “泉州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 术,我f1] ̄-习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办好教育的精神。” 就这样,泉州实小同晋江、丰泽、德化、南安、洛 江等地共10所学校组建了泉州市首个办学共同体。 共同体以“理念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优势 互补”为原则,以“联研共建,合作互助”为形 式,通过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经验的共享、学校 文化的熏陶、教育教学的交流等,共同解决办学中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同体成员校之间可以互派校 级领导到对方学校学习管理经验,互派教师到对方 学校交流学习,互邀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及学校 各项活动,通过多方位、多层次交流促进教师成长。 在共同体成员校中,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成 长令人印象深刻。2003年,丰泽二实小创立之初, 该校领导就到泉州实小取经。孙书记介绍: “小到 试卷的设计、校本研修的体系,大到办学管理的策 略,我们毫无保留地输送经验,可能也让他们在摸 索办学之路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短短十来 年,丰泽二实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丰泽区 教育的领头羊,不能不说得益于办学共同体优质教 育资源的共享。 泉州实/J、还同共同体成员校中办学条件较好、 办学水平相当的学校,如泉州实小洛江校区、泉州 市第三实验小学、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晋江心养 小学等,组建成跨区域教育集团,进行集团化办学 的尝试。由于每所成员校原本就有相对固定的“手 拉手”互助学校, “一校带多校”不仅让泉州实小 的先进教育理念得以普及,还让教育集团的辐射范 围更广。这正是对泉州实/ix发挥其“卓然先行”的 带头作用的最好诠释。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薪火相传。回首往 昔,峥嵘岁月为泉州实小筑就坚实的基础;展望未 来,先进理念为泉州实小拨开了云雾。教育是一条 漫长的道路,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泉州实小必将在“卓然先行,实验进取” 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2015.1、2塥屯教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