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临沂市沂南县后峪子村村庄整治规划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临沂市沂南县后峪子村村庄整治与规划

【摘要】文章以临沂市沂南县后峪子村村庄整治建设为实例,阐述了编制科学的村庄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述了临沂市沂南县后峪子村村庄整治的特点。 【关键词】村庄;整治;规划;建设 前言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由建设部到省建设厅、市规划局、县人民政府分级下达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任务,受市规划局和后峪子村村委会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本次后峪子村的建设规划。 1、后峪子村村庄整治建设情况 1.1、后峪子村村庄整治建设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后峪子村现状调查得出村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建设乱、设施缺、环境脏乱差。建设乱:大多数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引导。沿公路建房,居住点分布散乱,建新屋不拆旧宅,形成“空心村”,村庄建设用地浪费较大。建筑风格缺乏当地乡村特色。设施缺: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垃圾随意堆放;村庄农民住房与畜禽圈舍混杂;几乎所有村庄使用传统旱厕。环境脏乱差:污水乱排;垃圾乱放;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 1.2、后峪子村村庄整治建设内容

后峪子村村庄整治建设主要是将道路完善,主要道路两侧修建

人行道与村委搬迁到东北岭村东,同时将商业、文化娱乐中心、酒店、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完善,并逐步建设住宅新区。大力全面推进 “三清六改四普及”,即清垃圾、污泥、路障;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路、改环境;普及电话、沼气、有线电视和太阳能。①改房:全面开展“三清”,改善居住环境,对现有房屋完成外墙的粉刷,危房、杂间、猪牛栏进行全面拆除,使村貌焕然一新。②改路:清除村内所有障碍,确保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③改栏:猪、牛栏按规划要求,集中安排在村东面,确保人畜分离。④改厕:原户各兴建的小厕所全部拆除,由集体新建一所大型公共厕所。⑤改环境:村内水沟污水常年不断,给村民生产、生活、身体带来诸多不利,要求全面改造。村前屋后全面绿化。⑥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普及沼气和太阳能。 2后峪子村村庄整治规划的特点 2.1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2.1.1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和本村发展状况,从“有力生产、方便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建设和谐、美观、舒适的新农村环境。 2.1.2规划目标

提出将村庄整治的重点放在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环境状况上,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使后峪子村发展成为集种植业、经济林业、畜牧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2.2规划结构与布局

整个村划分居住区、生态旅游及服务区、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区和高效农业区四个功能分区。居住区包括规划居住新区和庄里旧村特色风貌区,各分区间用不同等级的道路进行联接。 2.3规划居住新区

以主要街道为界规划为四个居住组团、一个公共中心、一个商业中心、一条商业建筑轴、一处农民公园。四个居住组团分为两期,其中两个居住组团为小康居住新区,位于村东北部;另外两个居住组团位于村中心路西部,以旧村改造为主。一个公共中心,位于村中部,包括村委大院、文化站、幼托、卫生室、敬老院等公共建筑。一个商业中心指村内的集贸市场,为附近几个村的商贸流通中心。一条商业建筑轴,即沿新修建的高界公路发展的沿街商贸楼。一个农民公园指规划村委北侧绿地,设置娱乐设施,为村民农闲时提供一处娱乐场所。 2.3.1居住用地:

居住区的建设应按现代化小康村居住标准统一规划设计,每户宅基地面积为12米*14米,占地138平方米。宅基地按照地形及道路进行布置,满足是适用、卫生、安全、美观的要求。 2.3.2道路规划:

根据地形特点,结合现状道路及对外交通情况,合理确定各道路断面、走向。主要街道宽8-10米,进户巷4-5米。新村内步行系统的地面铺装均就地取材,由当地出产的石材铺就,质朴自然。

2.3.3公共建筑及生产建筑规划

新村规划中设有公共建筑四处,一处为村委,位于北山村东侧主要村庄街道路以西,规划新区中部,交通方便。一处为幼儿园,位于村委东侧村庄道路以东。一处医务室,位于村委以南,方便村内居民就医。一处敬老院位于幼儿园南侧。商业建筑和批发市场依托东西向主要道路高界公路发展。在村西部山上已经建成水厂一处,为村内居民提供灌溉和饮用水。 2.3.4绿化景观

规划利用新村坡地地形和现有的果树,体现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新村内绿地由面积较小的集中绿地与分散布局的楔型绿地共同构成。集中绿地与村级公共活动场所结合布置,在村委以北规划一处绿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作为村民农闲时休息、娱乐的场所,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健身等活动要求以及人流较为密集地段的空间场地要求。楔型绿地分布在居住组团之间、住区内部道路转角地段等处,结合园林小品设计,与宅间绿地、庭院绿地等共同构成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小聚的理想场所,同时,结合步行、车行道路创造出步移景异,柳暗花明的现代农村住区新景观。 规划重点加强村庄入口景观环境建设,建立标志性构筑物——村部大楼,结合村部建设,开辟入口绿化广场,设置雕塑小品。建设沿街带状绿化带,种植行道树,搞好灯饰装饰。 2.3.5、建筑设计和建筑整治

根据需要和实际发展,设计了两层联排式住宅和单层合院式住

宅两种形式,并且每种住宅分别有不同的户型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建筑风格参照当地现有建筑传统,并且结合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精选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方式和形式元素,形成一种融合传统民俗、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大部分屋顶采用双坡形式,灰瓦屋面,墙体部分采用灰砖墙,形成一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中典雅而又有北方民居特色的建筑外形。 2.4、庄里旧村特色风貌区

规划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结合当地民俗民风,形成地方景观特色,体现乡土气息。对村庄进行整治美化,不搞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坚持“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三个配套”。“一个保持”:保持农村历史文脉和地方建筑文化特色。“两个突出”: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村庄田园变化。“三个不”: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三个配套”:水、电、路。

规划尊重原有的旧村布局特点,在充分收集现状资料和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构思。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并按照“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对于退回破旧的房屋由村委进行统一合理安排。 2.5、生态旅游及服务区

根据后峪子村今后发展特色民俗旅游的实际需要,结合北部新村组团规划,进一步划分了旅游接待组团与居住生活组团,使不同需求类型的居住各得其所,互不干扰。在旧村原有住房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改造,赋予旅游、接待的功能。

发挥村庄山区特有的建筑特色和种植李子等经济林的特点,在西北山和王家岭村进行旧村改造,发展生态旅游的服务业,规划旅馆、饭店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2.6、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区

在高界公路北侧预留农副产品加工用地,吸引外来资金到村上投资设厂,发挥当地靠近经济林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在界高公路南侧规划小区的东边,规划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农业生产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 3、整治实施

a、加强领导、开展对口扶持

我们建议采取市直局委对口扶持的办法,通过定人定单位,对口扶持新农村建设。至2015年,政府重点扶持通村通户道路、环卫、水利、能源、公建等基础设施和村庄整治建设资金投入。 b、制定优惠政策

政府制定利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c、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结合社会资源,以产业发展投入为主,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d、加强村民自治,发扬自力更生

创新体制和机制,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径,充分调动农民自

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农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奉献精神。 4、结语

村庄整治与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基于我国农村实际的一种现实选择。村庄整治与规划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村庄整治规划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村庄整治规划工作必将迎来崭新的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