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运用小学体育课教法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如何运用小学体育课教法

体育课教法特别强调双边关系,上好小学体育课应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把课教得生动活泼,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现就怎样选择使用教材,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1.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把学生提问作为课堂创新意识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老师应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去影响学生,指导参与知识形成,探索研究知识自主创新学习过程,运用”自主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其教学程序为:感知→理解探索→巩固→运用创新, 让学生在感知中观察事物,在理解中思维研究加工事物,在巩固中记忆掌握事物,在运用实践中达到知识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善思、勤问、敢问、善问、好学的良好习惯。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的与教师自由交流,敢于并乐于提出问题。满足各自的运动需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同时有利于形成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也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热烈气氛,也是一种创新教学的源泉。此时的老师一定要正确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一定要懂得适当地给予学生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兴趣地不断探索和追求,认真积极去思考,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创新性的教学就会慢慢地形成。

3.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核心任务

是大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始终把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师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有目的,有内容,而且要用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简洁、明快、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可利用现代媒体如:电影、录象、投影、幻灯片、图片及体现情景效果的体育教具、设备或其他器材、玩具等做道具,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进入“情景”.正如:第五册”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跳跃能力,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的方法,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拼命助跑、踏跳,学生会厌烦,厌倦,因此,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能更清楚的明白动作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麻木模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本节课教学效果,使课堂更有活力。

总之,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教师们开拓了广阔的教学天地。我们要正确地理解“现代教法”与“传统教法”之间的关系。通过我们的教法把它们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有待教师们去挖掘、探索、创新。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更好的优质体育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