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吉水县黄桥中学 朱俊成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2.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尊重等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文言词语的积累。
2、全面正确评价人物、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步骤
一、教师介绍古代一些聪颖机智儿童的故事。
二、教师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三、整体感知:
分组自学:(出示自学目标)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的节奏
2、勾画出你认为应该重点掌握的词语。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四、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
②过中不至 ( )
③去后乃至..( )
④尊君在不 ( )
⑤待君久不至,已去 ( )
⑥相委而去 ( )
⑦下车引之 ( )
⑧元方入门不顾 ( )
五、小组合作:你认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字词?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补充有关古代称谓的小常识。
先解决文中“君”“尊君”“家君”三个称谓有何不同,再补充一些古代称谓的知识:如敬称、尊称、谦称,贱称、蔑称等,最后创设活动情境:如果你想知道老师姓什么,该怎样问?老师又该怎样回答?(意在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
七、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八、重点探究:(结合第二部分进行)
设想围绕下列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a.假如你是陈太丘,会先走吗?为什么?查资料知道友人官三品,“素来对太丘不敬”,虽然友人官高工团 但元方不为此表现得低贱,正表现了他不畏权势。;古时没有表,只能靠太阳来定时间,所以友人有情可原;我不同意上面同学的观点,虽然没有表,但当时肯定有自己的方法知道时间,所以友是不守信用。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无信”、“无礼”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d.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友人无信、无礼、易怒、以官高而不敬人(居高自傲)、知错就改
元方机智冷静、不卑不亢(板书)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九、背诵记趣
1.课件显示背诵方法:
a.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展示无句读之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学生不看课本自由读,直至读得顺口。允许有不同读法,并说说理由
b.抓关键句子背:
客问元方→答曰→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叙事线索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门外戏)……→引之(入门不顾)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一句一句背诵。
十、课堂小结:
塑造人的形象的艺术,就是礼仪。礼者敬人也,礼多人不怪。懂礼者,有教养也。金正昆教授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愿同学们在日常交往中能以诚信人,以礼待人,做一个彬彬有礼的、有内涵的、有高雅气质的阳光少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