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私营企业发展纪实
1984年,香洲区建区之初,区领导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寻访“万元户”,那时香洲区私营企业(个体户)年产值能上10万元的企业寥若晨星。到了1999年,注册资金达100万元只能算是香洲区的小型企业。恒隆企业集团公司1998年纳税额达700多万元,居全区私营企业纳税之首,而它仅仅是香洲区18家千万元私营企业中的一员。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市政府授权香洲区可以注册私营企业,三年时间,香洲区的个体私营企业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已拥有私营企业1526家,个体工商户18940户,从业人员14·4万人,在餐饮商贸和服务行业私企竟占了70%份额,私企1998年度纳税额7000多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3。作为一个仅15年历史的县级城区,香洲私营企业缘何能如此迅猛地发展呢? 机遇垂青有心人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私营企业家都深有感触地认为,私营企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完全有赖于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有赖于区委、区政府为“老板”们坚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当然,机遇也偏爱有心之人,更偏爱有头脑的人。私营企业家们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十分珍视并牢牢抓住了一次又一次机遇,将机遇视为发展动力。 市民营商会会长苏枝桓是一位敢吃螃蟹的人,初到香洲时,只是一间只有10来名工人的铝合金门窗作坊主,当房地产潮头涌起时,他大胆弄潮,一口气吃下了当时水路不通又十分偏远的翠微村的一幅3·4万平方米的土地。随着13万平方米的明珠花园的建成和旺销,苏枝桓成了珠海有名的房地产商。1995年,房地产市场开始萎缩,不少地产商开始撤退,苏枝桓则认为机遇又一次来了,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低潮时一口气又吞下了几万平方米的闲置土地,一举开发出隆城花园、恒隆大厦、恒景花园等7处房产。当这些地产封顶时,国家房改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转旺,一年销掉500多套住房,苏枝桓成功了,恒隆公司由几百万元的地产企业发展成资产过亿元的集团公司。
经济低迷时期仍然蕴藏着无限商机,区政协委员、嘉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瑶泰对此感触颇深。1995年,全国塑料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但刘瑶泰认准珠海格力空调机往后几年内会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若能加盟格力旗下,专门为其提供塑料零配件一定会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于是凭借其多年的商业形象与格力电器公司签订了长期协作生产订单。与此同时,德国某注塑机公司为了拓展中国市场,低价推销产品,经香港朋友介绍,刘瑶泰仅凭50万元就购回了一台世界先进的价值数百万元的注塑机。有了市场,有了设备,五天完成立项,一周完成报建,十天之内试车投产。嘉冠公司的机器迅速地转动起来,产值每三个月翻一番,雪球越滚越大,一年之后不仅还清设备款,还购进了6台设备,到1998年,嘉冠公司成了拥有近1万平方米的厂房、年产值5000万元、年利润675万元的大型企业。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提出,要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这番话使一些头脑精明的私营企业主又一次抓住了机遇,在香洲区企业改制和脱钩工作中,有100多家国有或集体公司改制成了股份制或私营公司。 创新是私企发展之源
个体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大多走过模仿、改造和创新的轨迹,而最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绝大多数源于企业坚持不断地创新。有人形象地比喻,创新是
企业的生命之泉。
有了创新能力,才有占领市场的资格。天健饮水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文,是位香洲土生土长的青年农民,洗脚上田后创办了企业,在家用饮水机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他依靠高薪聘请科技人才,不断开发新产品,在市场站稳脚跟。他们研制开发的海水淡化机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远航轮船和驻守海岛的战士带来了福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专利。为了把海水淡化这一新技术尽快让市场认可,吴志文抓住每一次商机,今年上半年吴志文先后6次带着样机随“广货”赴昆明、哈尔滨、南京等地展销,目前已收到6台机的订单,吴志文说:“搞出一个新品种,就等于打出一片市场”。
提高科技含量和发展高新科技项目也是私营经济逐鹿市场的法宝之一。近两年香洲区有35家技术型私营公司注册,其中高新科技企业占了11家。几年前从新西兰留学回国的从事光纤通信研究的朱劲松博士,曾独立完成大西洋贝尔公司委托的高码速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任务,他带着世界最先进的通讯技术和设备落户香洲,创办了集开发、生产、工程和贸易相结合的高科技公司————珠海银邮电讯工程公司,仅半年时间就开发并生产出室内光疑射频信号分配系统、移动通信直放机等7种高新科技产品,不仅为我国移动通信“补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也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珠海华正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科技型私营企业,他们在香港视讯网络有限公司全面技术开发支持下,仅投资30万元,开发生产出机顶盒(使用电视机即可上网)等系列产品,年产量可达20万台,预计年销售额可达2亿元人民币。
私营经济创新能力还表现在一种崭新的机制上。丹田集团公司是香洲区较早的一间民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商贸业务中不断找寻新的合作伙伴,去年他们与世界商业零售排行第三的法国家乐福公司合作投资1亿多元开办了珠海家乐福商场,开业仅10个月就向香洲区纳税600万元。今年5月份该公司和北京中国物质投资总公司强强联手,总投资1·16亿元创办珠海商业物业投资公司,新公司使丹田公司的人才、管理、地产、商贸资源优势得到合理配置和淋漓尽致的发挥。丹田集团将银行资本、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有机结合,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加之软件管理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合作共建商贸通道和联合拓展市场的新机制。公司也由单纯的私营地产公司逐步演变成了独资、合资、外资、国有资产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灵活运作是私企取胜的法宝
私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当他们横空出世时就表现出了相当强的市场驾驭能力。隆威集团公司老总杨卫彬完全是白手起家,从给人家跑建材业务、钢材推销到自己办起小小建材经销店,踏准市场涨落节拍,走多元化经营路子,一步一步向前走,房地产市场兴旺时,他办起不锈钢门窗厂并投身房地产业,人气旺时,选准地段进军餐饮业,目前,该公司又瞄准了三高农业,计划在金鼎建千亩的“菜篮子"基地。市场潮起潮落,隆威公司发挥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顺着市场潮头,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均衡发展,风险较低,企业也就平步青云。
在采访中,恒隆、嘉冠、志洪、银邮、洪富等一大批私营企业的管理层,已表现出对人才、资金、社会资源等纯熟的运作能力,甚至这些决策层的人物来自下海的政府官员、原国有企业管理干部,嘉冠公司副总经理就是原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为了延揽人才,刘瑶泰不仅给了他10万元年薪,还花了3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四房两厅的房子使得这位副总经理把他的根扎在了珠海,扎在了嘉冠公司。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层,他们充分掌握了私营企业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又具备相当的政策管理水平及专业技能,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就可想而知。 叶少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