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年级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来源:好走旅游网
学会沟通

大兴路小学 一(3)班 雷敏

独生子女的优越感,长辈的纵容和溺爱,让现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 “特殊”学生,这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违反了学校和教师所限定的规范和准则,许多行为异于班中大多数乖巧的孩子,课堂上好动,较易亢奋,尤其是在群体当中,会做出异于常人且不易控制的行为,造成伤人、伤己的后果。

朱梓恒,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他明显与别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在课堂上,他不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而他总是不能端正的坐好,就像没有骨头似的,趴在桌子上。完成作业时,总是依赖同座同学,别人如果不给看就打人。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好不容易站在原地,又是不停的。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班上几乎天天都有孩子告他的状,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和他玩。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根本不能倾听,无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手脚乱动,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无法与其交流,如果批评他,则咬牙切齿,眼睛翻白,表现出一副恨的牙痒痒的样子,好像还碰不得,说不得一样,让人束手无策。

开学初期,给他处理的最多的就是他打人的事情,每次到我这里来处理事情时,他都对自己打人的事情供认不讳,非常坦诚,我问,你是怎么打人的,他通常都是拍了对方一下,他并不知道,把对方弄疼了,别人不高兴了。经过反复核对,他每次都是想找对方玩,可别人不敢跟他玩,怕他打人,他看别人都不理他,也有点生气,就打人。我教他与对方交流,我想和你玩,可以吗?如果对方说,不行,就继续问,你为什么不跟我玩呢?你现在不跟我玩,等下可不可以在跟我玩呢?或者问你要我怎么做,你就愿意跟我玩呢?经过

多次这样的教导,他知道了有时候别人不跟他玩,只是因为别人有自己的事,不是因为他不好,他只需要等待就行了,有时候别人不跟他玩,的确是因为他的行为不合适,只要他换一种方式,别人就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慢慢我就发现这个孩子在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有些欠缺,我就找来他的妈妈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他们家是比较典型的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的,妈妈反应从幼儿园就是比较头疼的一个孩子,曾被幼儿园老师当做典型案例集体研究,妈妈看过一些育儿的书,想让他自由发展,可是他经常行为很出乎意料,不得不时时规范他,在家里就是谁的话都不听,实在太过分了,就把他打一顿,可以管几天过几天,再来一次,全家人都为这个孩子焦头烂额。

因此,我建议其父母能把心中对孩子的爱与关心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并以此唤起孩子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体谅,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辨别事情的好坏。同时,要求其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鼓励他多与同伴核对想法,积极主动的与同学交往;对孩子批评多说少动手,将我在学校处理孩子问题的方式交给家长,让她也学着慢慢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再引导孩子做出选择。

2014.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兴路小学 一(3)班 雷敏

自开学时与朱梓恒家长交流过孩子的人际交往的事情之后,我也一直在观察孩子的变化,现在他有了张易峰、蔡乐言、陈梓豪、赵振宇等几个比较固定的玩伴,一下课就会在

操场上你追我赶,虽然还是有小冲突,小矛盾但多半都是自己解决了,来我这里告状的次数明显少了很多,我也常常看到他会去参与到别人一圈人中间,和大家一起玩游戏。看着他逐渐能与大家融为一体,我也很高兴。

就在前两天,在上语文课时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正在写课堂作业,突然朱梓恒的同座就哭起来了,因为他的同座特意安排了一个学习能力强,又很自律的女生,从不惹事的,老师很自然就批评朱梓恒,结果他好像很委屈似的,在教室里大哭大叫,弄得课堂无法进行下去,等我去到教室时,他在教室外面,脸上挂着泪珠,还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我仔细询问事情经过,是因为做课堂作业时,朱梓恒总是要看同座怎么写,照着她的抄,过了一会,同座女生写得快些,就要翻面了,他还想看,可别人也赶着做,就不愿让他翻面看了,他就不高兴了,不让别人写作业,还动手打人。我问,为什么要照着别人的写呢?他说,我怕写错了,就照着别人写。我说,是因为郭雨涵是好同学,总得表扬,所以你也想像他写的一样好,也得表扬吗?他点点头,还一脸委屈的说,可她总是不愿意给我看,蒙的死死地。我接着问,所以你就生气,不让别人写,还打她?他点头。我看出这个孩子有一个想积极向上的愿望,也想像别人那样总得表扬,这个想法多么单纯美好啊!可是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也不知道遇到拒绝该怎么办。我又找来他的同座,让他们俩对话,教他说,郭雨涵,你的作业做得那么好,我也想像你一样,你能不能教我怎么做?同座说,我可以教你,但你不能打我,也不能不让我写作业,我有时间的时候我就教你。教导他们在自己做好的基础上,再去给别人需要的帮助,当向别人寻求帮助时,也要尊重别人的习惯方式。

处理过他的事情之后,我也对他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好奇,因为我每次看到的作业,情况都还不错,不是今天这件事,我还没有想到他在学习上这么依赖他人的帮助。为这件事,我再次请来了他的妈妈,了解他在家学习的情况,得知在家写作业时,妈妈就拿个橡皮坐在旁边,他一边写,家长就一边擦掉,让他重写。因为如果放手让他自己写,就会很

恐怖。家长很焦虑,因为如果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老师会在群里发消息,这样让她觉得很紧张,所以对孩子的作业也很焦虑,另一方面自己也知道这样对孩子的以后是没有帮助的,她也知道孩子一旦脱离了她的监督就完全没有办法完成作业,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我与她交流学习到底是孩子的事,还是家长的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底应该包括些什么习惯?那些习惯到底是在老师、家长的监督之下的呈现,还是孩子自觉主动的自然流露呢?他妈妈也反思自己平时在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中,总是担心害怕自己孩子闯祸,所以对他有很多的限制和要求,越提要求,孩子越不听,孩子越不听,她就越着急,就更加多提,最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自己常常也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经过一番交流,他妈妈决定尝试改变一下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并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作业和时间,再看看效果。

“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

2014.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