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课标要求】
“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掌握中央集权制和三公九卿制的概
念,分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
3、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史实,分析其作用和影响,比较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
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任务】 概念解释:中央集权制,又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即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背景:__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春秋争霸,战国争雄。
2、条件:①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出现局部统一。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国
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3.进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
定都咸阳。
4.意义: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
王朝。
知识点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 确立皇帝制度: ① “皇帝”名称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从“ 三皇”“ 五
帝 ”中各取一字合为“皇帝”,自称“ 始皇帝 ”。 ②皇帝制度特点:
2、 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设置及职能 丞相: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公 太尉: 管理全国军务(虚职)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2)特点及作用:
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
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作用: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
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知识点三:全面推行郡县制—-地方
1、郡县制的实施过程怎么样?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目的是什么?
过程: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 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 2、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僚机构是怎样设置和产生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上承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郡县制的推行有何作用和意义?
(1)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政治 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
朝所沿用 ,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探究一: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
1. 不同点:
①分封制是_宗法制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_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候王位_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总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 2.共同点:
(1)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2)都是中国古代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3)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4)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
★探究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
形成和发展。
(2)对后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
速土崩瓦解,其暴政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知识结构 一、形成背景: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秦 制朝皇帝称号的由来 度皇帝制度 中基本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的 二、主要内容: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职责、特点、作用) 形央 成集地方制度——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推行、设置、作用意义) 权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消极) 课堂检测: A、基础训练:
1、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
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2、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3、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监察百官。那这位高官是 ( ) A.太尉 B.参知政事 C.丞相 D.御史大夫 4.右下图是秦阳陵铜铸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 A. 皇帝 B. 太尉 C.丞相 D. 御史大夫 5.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
8、秦统一之初,李斯官任廷尉,后来被秦始皇拜为丞相,对这一变化的正确表述有
①由地方微吏到中央高官 ②由九卿要职到三公显位( )
③由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到“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④由负责司法到监察百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 )
A.赞同分封制 B.赞同郡县制 C.反对分封制 D.反对郡县制 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 )
A.赞同分封制 B.赞同郡县制 C.反对分封制 D.反对郡县制 11.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
古始。”秦始皇针对这—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1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3、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
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 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有利于封建统治 14、《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答案:
A、基础训练1--6: BBDACB 7--14:ACCCC CB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