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分析
作者:王淑庆 翰林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24期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城镇居民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方面进行行为金融理论研究并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其次通过调查分析,证实了不仅诸如家庭投资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甚至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投资者对于经济风险的理解等非客观性因素,都会对城镇居民对于金融的渴望和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最后对如何使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更加优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 投资行为选择 行为金融理论 优化 理论概述
国外学者首先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著名经济学者KELLY最早提出了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有限参与”。由于充分考虑到社会活动的影响,HONG AND KUBIT 比较认可的是城镇居民周围的人群会对他们在金融资产选择方面产生影响。国外的一些学者普遍认为那些乐观、对未来生活产生希望的家庭在风险较大的证券上投资的机会较大;还有的学者通过运用信任来分析那些城镇居民家庭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他们普遍认为那些在社会上享受高信誉、信任度高的金融机构会得到更多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青睐。从行为金融理论方面来说,国外的知名学者SHEFIN提出了著名的资产定价理论以及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我国著名经济学者李心丹教授试着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事实调查,并通过调查数据简要探讨了影响我国家庭私人投资股市的因素。与此同时,于蓉考虑到了其他的影响个人投资股市市场,比如个人对股市的期望值、信任程度、社会活动以及金融资产投资行为人的性格特征等;通过对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数据调查,李涛得到的结论是不仅投资者的信任度,还有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对城镇居民家庭投资行为产生促进的作用。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现状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在2009年之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储蓄,占据了城镇居民总资产的约40%。而2009-201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在诸如股票等金融产品上的比例赶超了曾占据主导地位的储蓄。根据2008-2012年的股票指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股票投资意向不是提前于股市变动就是落后于股市变动。根据股票走势图可以看出,2008年全季度的股票指数达到了最高值高达3000点,我国城镇居民在股市上的投资逐渐增长,由当初的30%升到40%。虽然在2010年第三季度的股票指数由峰值3000急剧下滑到低估180点,但是城镇居民在股市投资方面只是降低了不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个百分点;在2010年的第四季度,股票指数从2400点涨至3500点,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这时,居民投资股市的意向由先前的40%增加到50%,并且超过了储蓄意愿。然而2012年的股票行情又一次出现回落,城镇居民在股市投资的意愿出现了波动,投资的人大量减少,使得储蓄又一次占据了金融资产选择的主导地位。 (一)投资者的有限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者中的决策行为人往往很难做到绝对的理性。当投资者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牛市行情后,通常会滋生再捞取大笔资金后继续花大资本去买高风险的投资金融产品的念想,即所谓的赌场效应。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投资者在经历了股市的下跌后,通常会产生把所投资的成本全盘收回的结果,所以投资的意向不会马上消除。 (二)投资者对于股市的反应不足或过度
由于投资者捕获股市信息的不足或者偏差,他们对市场的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使其敏感神经发生动摇,以致失去投资意愿;当股市出现好转时,投资者却又通常喜出望外、过度乐观,过多的人投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下滑时,投资者又太过于悲观,马上收场,退出股票市场。 (三)社会互动对投资者的影响
由于人们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所以,当投资者在作出何种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周围人员的影响,即社会互动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由于人类往往会有攀比的本性,因此他们在投资股市时,就会产生当一个人大量投资某一股票时,其他人也会跟着投注,相反,都会一起撤出此股票。这就是当股市行情好时会一起跟进的原因。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实证研究
在2012年的2月-7月间,笔者组织了名为“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调查问卷”,对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部分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了样本100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来800份问卷。由于客观原因,笔者选出了其中的600份问卷。在这些调查中,笔者主要调查了关于家庭居民金融资产包括储蓄、国债、基金、股票以及保险等金融产品。出于金融资产多种多样且不能精确地衡量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笔者只列举了风险不高的储蓄和高风险的股票,对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进行分析。 (一)影响家庭金融资产拥有因素的统计分析
出于对一个家庭的户主是家庭资产投资的决策者的考虑,其自身属性会对一个家庭持有金融资产规模和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笔者在调查时,主要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文化水平等不同因素对于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笔者从户主的性别可以知道无论男户主还是女户主,都会选择储蓄作为主要的金融资产选择,各自占家庭金融资产总数的比例达到了60%和64%,女性户主家庭里的储蓄占据的比例要大些。其不同处在于对股票的投资上。在男性户主家里的投资在股票上的比例达到55%,略高于女性户主家庭的50%。这些数据表明男性户主家庭的风险投资能力相对较高,投资不像女性户主那么保守。
2.伴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家庭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比例出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N型趋势,这种情形刚好与储蓄相反。在全部年龄段中,持有的金融资产最多的是储蓄,大约可以占据家庭金融资产总数的70%。处在30岁以下或60岁以上的投资者中,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以及储蓄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4%、35%和30%、70%。但是处于30岁和60岁的投资者这个比例高达57%和40%。这些数据都表明了不同年龄的投资者会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以及对未来期望不同,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年龄较低的居民会由于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会选择风险不高的储蓄;对于中年人而言,他们通常事业稳定,预期自己未来收入还会增加,因此有较强的投资意识以及抗风险能力,往往会选择高风险的股票;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他们精力不在,收入不会有什么变化,再加上他们还为养老考虑,因此都会选择风险不高的储蓄。 3.通过对户主的文化水平的调查可以看到,在储蓄方面,中学文化以及以下的家庭会有高达80%的人选择储蓄,而本科教育程度的家庭选择储蓄的比例只有30%,硕士以及以上学历的家庭选择高风险的金融产品80%,选择储蓄的还不足2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到,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资产选择的方向也会多样化。那些文化水平低的人对新式的金融产品不感兴趣,只是把精力放在低风险的储蓄上,另外他们还是典型的羊群效应的跟进者,因为他们对金融产品的理解以及辨别能力不足,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互动影响。
4.针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分析可以看出,储蓄在所有家庭中占据的比例较高。储蓄大约占据家庭金融资产总数的54%,并且随着家庭收入的情况,储蓄所占据的比例不同。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家庭收入越高的家庭,储蓄占据比例越低,而收入越低的家庭,储蓄占据的比例反而会高于那些高收入家庭。这些表明家庭收入水平的改善,也使得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种类发生转变,储蓄所占比例降低,而诸如股票等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所占比例增加。因为高收入家庭对未来预期乐观,有能力承担较高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储蓄仍然在金融资产投资上占据主要地位,并且这些都受到决策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二)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回归分析
1.建立模型。本文用P表示选取该资产的概率,P取值为1或0(1表示家庭选择该金融资产,0则表示不选择)。
,其中,即:构建的回归模型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中,Pi(i=1,2)表示家庭在储蓄(低风险金融资产)和股票(高风险金融资产)两个方面的选择;Risk、FinaExp1、EcoExp2、EmployExp3、CompanyTru st1、MediaTrust2、BankingTru st3、NonFinacia lTrust4、Government Trust5、SocialInte raction表示居民家庭投资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对未来的预期、信任度以及社会互动。
2.结果分析。依据上面所建立的模型,通过最小二乘估计,得出以下模型:模型1、2分别显示的是城镇居民家庭储蓄存款和股票投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则有:
通过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偏向于风险的意向对股票金融产品投资产生正面影响,而在储蓄方面投资呈负面影响。就像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证实的,风险爱好的人比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在持有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上比例大。
城镇居民家庭对未来家庭收入以及就业的期望和高风险的股票投资成比例,在低风险的储蓄上投资呈相反态势。然而,城镇居民家庭对国家经济状况的预期对股票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但是对储蓄投资呈正比例。还可以得出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社会互动的影响明显。当家庭投资人的社会互动程度越高时,他们选择低风险储蓄投资的机会会越大。这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知识不足,容易受社会互动的影响,出现跟风投资的现象。 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镇居民金融产品出现多样化趋势,同样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居民存在盲目的跟风投资等不理性的投资现象。因此,为了使居民投资合理,应该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不断使投资环境得到完善,使金融市场逐渐完善规范。基于市场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增强居民金融产品投资的知识。金融机构在家庭投资理财的宣传和教育上应该加强,使家庭分散投资风险意识,使城镇家庭资产的配置得到优化。
激励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我国现有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不足,导致投资者几乎将投资目光全部放在股票、储蓄、债券等少数金融产品上,这样的结果就是当金融市场出现一些变化,就可能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自身利益,我们应该依据市场需求创造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以此来满足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
提高金融监管力度,使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目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着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这些都会降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信任程度,从而使投资者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所以,提高金融监管力度,使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才能增加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的偏好。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Guiso L,P Sapienza & L Zingales.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
2.张学勇等.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J].金融研究,2010(3) 3.李涛.社会互动、信任与股市参与[J].经济研究,2006(1)
4.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
5.马丹,刘丽萍.大规模高纬度金融资产的系统风险测量—基于动态条件异方差潜在因子模型的视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1)
6.马力.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概况[J].中国证券期货,2013(1)
7.蒋序怀.我国城镇居民证券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其对消费的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8.彭聪,年珂.居民持有金融资产市场回报率与其消费的均衡动态分析[J].商业时代,20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