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复习教案
繁华初级中学 王汝霞
一.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意境。
3. 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你喜欢的诗词句。
二.资料链接:
1.作者介绍: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1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世称“王右丞”。 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四大唐朝边塞诗人分别是高适、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2.诗歌鉴赏中考要求:
①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诗歌分类 :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叙事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三.复习过程:
2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不学诗,无以言。”会吟诗、会品诗、会做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有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为证: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共同领略我中华诗词之魅力。
(二)自主复习:
1.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背诵十首诗词。
温馨提示:记准题目、作者,背诵全诗的同时加强名句记忆与理解;能够准确、熟练默写。
2.尝试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你喜欢的诗词句。
方法导航:
3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A.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叠词等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B.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4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C.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D.想象描述类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E.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就个人的诗词赏析进行交流,探究。
温馨提示:(1)交流得意之见解。
(2)探究个人赏析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7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将小组探究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向相邻小组请教。仍然解决不了的组长记下,班内交流。
得意之见解:
生成问题:
四.精讲点拨,构建知识网络:
温馨提示: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至少展示一个得意之作,提出问题,自己小组解答,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每个小组至少生成一个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可心回答。
教师准备:
《山中杂诗》:
1.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窥”字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林之青葱茂密,表现诗人山中住所的清幽。
2. 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遥远的山边飘来袅袅烟霭,茂密的竹林缝隙里看到了金色落日。自由的鸟儿轻捷地飞向屋檐,洁
8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白的云儿似乎从窗里飘出。
3. 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远近结合,“山际”在远方,“竹中”在近处,这让诗的画面有了层次感,立体感;而“来烟”与“落日”,又使静静的“山际”“竹中”平添了生气。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静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竹里馆》: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诗歌以动衬静,写出月夜竹林之幽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来相照,映衬出自己清幽的心境。全诗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宁静、淡泊之心境。
诗歌语言自然中见至味,平淡中见高韵。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之下,与竹林、明月本身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幽然相会,我与物会,情与景合,月夜幽林,空明澄净,人,尘虑皆空,安闲自得。可谓妙手天成,匠心独运。
《峨眉山月歌》:语言浅近,意境清朗秀美。
1.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9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入”和“流”两个动词,形象写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连用五个地域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自然流畅,被前人称为“千秋绝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春夜洛城闻笛》: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你喜欢哪些词语,请作赏析。
“暗”,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 “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满”,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突出笛声带给诗人心灵的震撼。
10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逢入京使》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这两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既表现了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两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构建知识树:
炼字:入、流,五个地名;感情主旨。抒发感情。表现方式:以动衬静,拟人借景抒借景抒情,传达情,传达出了诗人出了诗人宁静淡泊宁静淡泊的心境的心境千里蜀江行千里蜀江行旅图旅图,表现,表现对家乡的依对家乡的依依惜别情依惜别情感情主旨,炼字:暗,满,闻,折柳竹里馆写出清幽环写出清幽环境,表现出闲境,表现出闲适恬淡的心适恬淡的心情,轻快飘逸情,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的生活情趣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抒写闻笛感抒写闻笛感受,表达无限受,表达无限思乡情。思乡情。山中杂诗七下课外古诗逢入京使表达诗表达诗人远涉人远涉边塞的边塞的思乡怀思乡怀亲情亲情想象描述,炼字,表达技巧感情主旨,名句赏析。11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五.达标检测:
(一)根据理解填写诗句: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 。
2.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 。
3.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
4.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
5.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
6.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7.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
12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8.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二)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14分)
1.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其中最有趣的诗句“云从窗里出”说的是云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
2.王维的诗《竹里馆》是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全诗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
3.《峨眉山月歌》是杜甫的作品,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平姜、清溪、三峡和渝州,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
4.《春夜洛城闻笛》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引起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而作。( )
5.《逢入京使》是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淳厚隽永。( )
(三)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13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与你共勉:
与你共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灿若星河,让我们钻进诗海里遨游吧。“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诗歌文化发扬光大,也做一个高雅脱俗的诗人吧!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