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些什么特征?
病发生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二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没有传染性的疾病。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疾病包括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和寄生虫引起的一些寄生虫病。
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禽体,可以在群体间传播的疾病,如由病毒引起的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马立克氏病、鸡痘、禽减蛋综合症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等。
虫病:是因寄生虫侵入禽体,不断吸取机体的营养并分泌毒素,扰乱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致使禽体发生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甚至死亡的一类疾病,如
鸡蛔虫病、鸡绦虫病等。
非生物性疾病又称为普通病,主要有营养代谢病、中毒病以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外科病及其它疾病。
代谢病:由于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引起禽体营养物质平衡失调,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而造成发育不良,生产能力下降和抗病能力降低,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
痛风病、营养性贫血等。
病:主要有霉菌和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以及食盐、农药、杀虫剂、灭鼠药和治疗时药物过量而引起的中毒。
的管理因素如不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以及垫料等也可能引起禽类大批发病。
病的发生有着群发性、并发性、继发性和症状类同的一般特征。
性 由于集约化饲养使群体之间接触频繁,导致了禽病发生的群发性,尤其是传染病和代谢病,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全群发生,必须高度警惕。
性 由于禽种的不断引进使新的疫病也随之引入,病原的种类繁多及广泛存在,一旦禽舍周围环境消毒不严,很容易引起多种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同时侵
或两种以上的疾病。因而在诊断时不能只注意一种有特征症状的病而忽视并发病,以免贻误了防治的时机。
性 当禽只患传染病、代谢病和寄生虫病时,由于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一些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的因素这时也会致病,且不仅是继发
它疾病。如当鸡群发生传染病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继发其它传染病。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开始就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类同性 当禽发生疾病时,不同疾病常常表现相同的症状,症状方面的特异性差,类同性强,在诊断时要综合分析,充分应用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等手
。
的传播媒介有哪些?
病生物引起的禽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染源(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动物)、传染途径(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传染媒介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的
种传染病缺乏抵抗力的动物)这三个基本环节造成了传染病的流行。如果采取措施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在禽类传染病的传播中起
种:
源传播
原体存在于感染禽的卵巢或输卵管内,在蛋的形成过程中进入蛋内;有的蛋经泄殖腔排出时,病原体附着在蛋壳上;还有一些蛋通过被病原体污染的各种
。细菌或病毒进入蛋内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病变器官病原数量、蛋的污染程度、蛋的储存温度、蛋壳的完好情况、气温高低、空气湿度大小以及病原体的种
播的疾病有:鸡白痢、禽伤寒、禽大肠杆菌病、鸡毒支原体病、禽酪脑脊髓炎、禽白血病、病毒性肝炎、包涵体肝炎、减蛋综合症等。
化室传播
生在雏鸡开始啄壳至出壳期间。这时雏鸡开始呼吸,接触周围环境,就会加重附着在蛋壳碎屑和绒毛中的病原体的传播。通过这一途径传播的疾病有:禽
。
气传播
家禽呼吸道中的病原通过喷嚏或咳嗽排入空气,被健康禽吸入而发生感染。有些病原体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干燥后可形成微小的粒子或附着在尘埃上
方。经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有:鸡败血支原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鸡痘、鸡马立克
曲霉菌病等。
料、饮水和设备、用具的传播
分泌物、排泄物可直接进入饲料和饮水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加工、储存和运输工具、设备、场所、及人员而间接进入饲料和饮水中,家禽摄入被污染的
传播。饲料箱、蛋箱、装禽箱、运输车等设备也往往由于消毒不严而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
料、粪便和羽毛的传播
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体,病禽使用过的垫料常被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如不及时清除和更换这些垫料并严格消毒禽舍,极易导致疾病
的病毒存在于病鸡的羽毛中,如果对这种羽毛处理不当,可以成为该病的重要传播因素。
群传播
原体往往不使成年鸡发病,但它们仍然是带菌、带毒和带虫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将后备鸡群或新购入的鸡群与成年鸡群混合饲养,往往会造成许
康带菌、带毒和带虫的家禽而传播的疾病有: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毒支原体病、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禽结核、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
白血病、球虫病、组织滴虫病等。
动物和人的传播
的一些动物和昆虫如狗、猫、鼠、各种飞禽、蚊、蝇、蚂蚁、蜻蜓、甲壳虫、蚯蚓等都是鸡传染病的活的媒介,它们既可以是传播途径,也可以让一些病
而成为传染源。如绦虫的发育必须经过蚂蚁和甲壳动物的体内寄生才能完成。人常常在鸡病的传播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经常接触鸡群的人所穿的衣服、
被病原体污染后,如不彻底消毒,就会把病原体带到健康鸡舍而引起发病。
取哪些综合性防治措施?
防和控制禽病,必须采取下列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合理免疫接种、必要的预防性投药等以提高家禽的抗病能力;同时
或杜绝疾病的发生。
的饲养管理
高燥地势,便于排水通风,远离蛋禽产品收购点和加工厂,远离交通要道和人畜聚集的地方。禽场应建在主风的上方,其布局应从上风向建起,依次顺序
舍、成鸡舍,以减少成鸡对雏鸡的影响,减少发病机会。各种鸡舍之间的距离不少于30米,供应区和生活区用房与生产区的距离不少于100米,并有围墙
群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供应全价配合饲料。
温度和合理的光照等环境条件,以增强鸡群体质和促进代谢。在改变饲养条件时应遵循渐进的原则,防止破坏鸡群的生理平衡。
观察和记录制度,随时观察舍内温度、湿度、鸡群的饮水和采食量、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呼吸的动作和声音等,并将观察到的情况
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的卫生消毒制度
舍和用具的消毒
境每2-3个月要用氢氧化钠消毒1次,禽场周围及场内的污水池、排粪坑及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的消毒池用2%氢氧化钠液
。
冲洗、喷烧、喷洒和熏蒸四步消毒法彻底消毒:首先将所有用具搬到室外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原微生物,同时将舍内清扫干
,用火焰喷射器依次喷烧墙壁、隔网、地网等,再用2%-3%火碱液或0.2%-0.5%过氧乙酸等溶液喷雾消毒墙壁、网具和天花板。最后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
4毫升进行熏蒸消毒8-12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消毒后的禽舍密闭2周后再使用。
孵化器、运雏箱等可先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洗刷后放在密闭的室内用甲醛液熏蒸5-10小时(每立方米容积用甲醛液14毫升、高锰
毒可先用2%-3%来苏尔溶液消毒表面,再用水冲洗,然后用甲醛液熏蒸5-10小时,也可用火焰喷灯喷烧消毒。
饲料的卫生
受污染的地下水。要定期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每100毫升不得超过2万个)和固体物总量(不得超过290毫克/升)。饮水消毒可用漂白粉,每公斤
的市售漂白粉配成的1%的漂白粉液。
养外,还要特别注意卫生要求。在收购、配制、储存和运输等环节中要防止污染、霉败、变质、虫蛀等。饲喂之前应仔细检查。
用0.3%的过氧乙酸、或0.1%的新洁尔灭、或0.1%的次氯酸钠、或0.2%的抗毒威药液,按每平方米喷雾60毫升的药液,每天1次连喷5天,隔1天再喷
脚踏消毒池,在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服和工作帽要经常洗涤消毒。禽场出入口要设专人看守。
人参观,必须参观的人员进入场内要严格消毒。
化处理
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出场作肥料。处理的方法很多,现介绍如下:
处理法:鸡粪经堆积封闭后可产生热量,使内部温度高达80℃左右,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方法是在离禽舍较远的地方挖土坑,坑底垫少量
堆放时间一般1-2个月。
处理法:一般性传染病的鸡粪可用上述生物热处理法,若是恶性或对人有危害的某些传染病的鸡粪必须严格处理。
坑,并在鸡粪表面撒上石灰,再填0.5-1米厚的土即可。
量较少或垫草较多时,可在草上放上粪便焚烧,可加干草或油类助燃。
将粪填入坑内,再加适量化学药品。如2%来苏尔、20%漂白粉或3%甲醛液等,搅拌均匀,填土长期封存。
学的免疫接种程序
养禽业疾病预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将抗原(疫苗和菌苗)通过滴鼻、点眼、饮水、气雾或注射等途径接种到禽体上,使禽体产生与特定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免疫力)而保障禽只不受该特
易感禽群。
程序的科学性,疫(菌)苗必须安全有效。给苗途径必须正确,防疫时机要适当。由于当地禽病流行情况不同,各禽场禽群的抗体水平不同,因此,目前
,每个养殖场要根据当地禽病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种类、接种方法等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
适的药物防治
是控制禽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对尚无有效疫苗或疫苗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鸡白痢、禽霍乱、大肠杆菌病、鸡败血支原体病和禽球虫病等,在一定条
著效果。
病的药物很多,用药方法一般为混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
疫净化禽群
些疾病后症状表现不明显,有些虽经治愈后却长期带菌,不仅严重影响禽体本身的生产能力,更严重的是如果感染种禽群会经蛋传染给下一代,因此要对
期检疫的疾病有鸡白痢、支原体病、禽白血病、减蛋综合症等。对每次检出的阳性种禽要坚决淘汰,对检出的细菌阳性商品禽要隔离饲养,进行药物治疗
可逐渐净化禽群。
灭鼠、控制飞鸟
鼠类和飞鸟是禽的主要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养禽场必须杀虫、灭鼠和控制飞鸟。
设地下排水道,填平禽舍内外的污水沟。粪便要在指定地点用生物发酵消毒处理,经常清理禽舍周围的垃圾,保持禽舍通风,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等
场内用0.1%-0.5%敌百虫或0.1%-0.2%敌敌畏,每2-3天喷洒一次,可结合环境消毒同时进行。禽舍内可用0.03%蝇毒磷乳剂喷洒栖架和地面等处,用1%-
作为毒饵杀灭昆虫。
药灭鼠法,将灭鼠药稀释成液体,与谷物或其它食饵混合,连续投药5-6天。禽场每年应大规模灭鼠2-3次。
家禽传染病和外寄生虫易感,往往成为这些疾病的传染源或传染媒介。为防止飞鸟进入禽舍,可在禽舍上空设置铁丝网防护。另外,可用人工趋赶或捕捉
的飞鸟。
情时采取紧急措施
禽场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疫情时,应将病禽和疑似病禽立即隔离,指派专人饲养管理。在隔离的同时要尽快诊断,经诊断属于烈性传染病时要报告
采取封锁措施。
隔离的同时立即严格消毒禽场环境和所有器具,彻底清扫垫草和粪便。病死禽要深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最后一只病禽治愈或处理2周后再进行一次全
接种:为了迅速控制疫病流行,要对疫区受威胁的禽群进行紧急接种。可以用免疫血清,但目前主要是使用疫苗。实践证明在疫区内使用疫苗对所有禽只
围地区蔓延,而且对某些疾病(如鸡新城疫)还可以减少发病禽群的死亡损失。但对正处在潜伏期尚未明显发病的禽只,有可能促进死亡,经过一段时间
疫病得到控制。注意:不是所有疫苗均可用于紧急接种,只有证明紧急接种有效的疫苗(如鸡新城疫Ⅰ系、Ⅱ系)才能使用。
物治疗:对病禽和疑似病禽要进行治疗,对假定健康群要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要在确诊的基础上尽早实施,控制疾病蔓延和防止继发感染。
的建议综合免疫程序
无适合所有禽场的通用免疫程序,每个养殖场必须根据当地禽病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种类、接种方法等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
程序的新鸡场,以下建议免疫程序可供参考。
鸡群:
壳后立即进行马立克病疫苗颈部皮下注射。
毒疫苗滴鼻点眼,根据抗体监测结果进行二免。
鸡法氏囊苗首免,间隔7-10天进行二免。
抗体监测。阳性率下降到50%以下时进行首免。
鸡群:
壳后立即进行马立克病疫苗颈部皮下注射。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H120滴鼻点眼(也可用新支二联苗)
支气管炎疫苗免疫。间隔10-14天后进行二免
新城疫弱毒疫苗滴鼻点眼,同时使用鸡新城疫灭活油苗肌肉注射0.25毫升。根据抗体监测结果进行二免,转群上笼时用灭活苗进行三免。如果1日龄用新
疫灭活苗肌肉注射。
法氏囊苗首免,间隔7-10天进行二免,或根据母源抗体监测,阳性率下降到50%以下时进行首免
性鼻炎疫苗首免,采用灭活苗半个剂量注射。
弱毒疫苗刺种。
染性喉气管炎疫苗首免,间隔六周二免。
杆菌病菌苗首免。
大肠杆菌病菌苗二免。
须进行鸡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鸡痘等病的免疫,可用三联苗(即鸡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油
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可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在Log低于7时,立即采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上的种鸡群:
免疫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下述两种病的免疫:
染性脑脊髓炎疫苗免疫。
氏囊病灭活苗免疫。
氏囊病灭活苗免疫。
种怎样的鸡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及败血性传染病,俗称鸡瘟。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危害养禽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突然发病,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鸡均可发生,特别是鸡群在新城疫疫苗二免前后。发病率高,急性发病死亡率在90%以上,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发病后
鸡死亡率大于成年鸡。
粘液,常甩头发出\"咯咯\"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消失,眼半闭,头颈和翅下垂,羽毛逆立,呼吸困难,绿色稀便。死亡高峰后鸡群出现有
,或有抽搐、翅和腿麻痹。产蛋鸡群发病时,产蛋率大幅度下降,软壳蛋数量增多,病愈后产蛋率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 中等毒力病毒感染后产生的病情
现为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有时呼吸困难,喘气、食欲减退。腹泻或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较轻或无,病理变化也不典型,死亡率较低。有的鸡很快出现神经症
仅表现短期内产蛋明显下降的。
典型新城疫的病变比较明显,有诊断意义。如口、咽部积粘液,嗉囊内充满酸臭、混浊的液体,腺胃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粘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腺胃
出血;肠道外观上可见紫红色核枣样肿大的肠道淋巴集腺,剖开后可见突出于粘膜的坏死、溃疡;盲
病变部位
出血溃疡
胀,出血、坏死。直肠粘膜出血明显。
疫病变比典型的要轻微。腺胃出血不明显,肠道淋巴集腺出血、坏死也不明显,相对突出的是直肠的出血。其它病变是非特异性的。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是检测鸡群免疫状态、确定免疫时机和检查免疫效果的常用方法,在诊断鸡群是否发生新城疫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禽流感
鉴别要靠病原及血清学检验。尽管两者都能凝集红细胞,但其HI抗体没有交叉抑制作用,可简单鉴别。
新城疫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接种来增强鸡群的特异性免疫力,鸡场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使鸡群保持高度持久一致的免疫力。免疫程序的
点,以对鸡群免疫水平的监测为基础,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
类、特点和免疫方法:
城疫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苗两大类。
毒力的Ⅰ系苗,其毒力较强,一般只用于60日龄以后的免疫,多采用注射的方法。其特点是产生免疫力快且免疫期长,多用于小型鸡场,在新城疫高发区
能有效控制ND的流行。
、Ⅲ系(F系)、Ⅳ系、克隆-30、N-79及V4。这类疫苗适用于各种日龄的鸡。多用于鸡群的基础免疫,可采用多种免疫方法接种,包括滴鼻、点眼、饮水、气
力快,但免疫期短,没有Ⅰ系苗产生的免疫力坚强。
系和克隆-30经灭活后制成的油乳剂苗。它安全,产生免疫力坚强而持久,但产生免疫力的时间较慢。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表明,灭活苗和活疫苗的联合应用
开产前一次油乳剂苗注射可维持鸡群的HI抗体效价一直处于保护水平之上。
疫程序:
:7-10日龄首免,可用Ⅱ、Ⅳ系或克隆-30疫苗滴鼻、点眼。二免在25-30日龄时进行,可选用弱毒苗中的一种滴鼻、点眼。三免在50日龄左右进行,可
可根据抗体效价监测情况来适当免疫,多用气雾法,或者于60日龄和120日龄各进行一次Ⅰ系苗注射。
序是:7-10日龄用弱毒苗滴鼻、点眼进行首免,同时每只鸡注射0.25毫升的油乳苗。第二次免疫在开产前(即120日龄)每只鸡肌注0.5毫升油乳苗。
日龄首免,用Ⅱ、Ⅳ系或克隆-30疫苗滴鼻、点眼。25-30日龄二免,用Ⅳ系饮水或气雾免疫,或用Ⅰ系苗注射;或在7-10日龄内用弱毒苗和灭活苗同时免
价监测:
疫苗后应定期对鸡群的HI抗体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一般在弱毒苗接种后15-20天,灭活苗为接种后30天,采用随机抽样,抽检鸡数为0.5%左右。一般Ⅱ
在4-7log2之间;Ⅰ系苗在5-8log2之间,油乳剂灭活苗的平均HI效价大于8log2为正常。监测既可了解免疫的效果,又可掌握鸡群的免疫状态,以便掌
抗体滴度参差不齐,应再用气雾法补免一次。如果抗体效价在11- log2以上,则有可能鸡群感染了野毒。
禽流感?
)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般没有特征性症状。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感染禽因种类、年龄、性别及所感染毒株的毒力和环境因素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症状很不一致,可涉及
统。通常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消瘦,母鸡产蛋率下降。呼吸道症状表现不一,如咳嗽、喷嚏、啰音、甚至呼吸困难。病禽流泪,羽毛松
冠和肉垂发绀,有神经症状或下痢。以上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当发生爆发感染时。未见明显症状即可见到鸡只死亡,死亡率从0-100%不
:流感病毒可分为非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毒株。
V的主要特征是爆发时的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其组织病变主要是脑、皮肤及多个内脏器官严重坏死,组织坏死可发生于各种组织。
引起的流行主要症状是:死亡率无明显升高,而产蛋率、受精率及孵化率下降。最常见的病变是卵巢退化、出血和卵子破裂,内脏尿酸盐沉积(内脏型痛
气管炎、肠炎及气囊炎。其它常见变化是输卵管发炎(有粘液或有干酪样分泌物),\"蛋性腹膜炎\",肾小管坏死,肝脏坏死及肺炎。说明低毒力株主要侵害
断:
感染的症状和病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诊断时要与新城疫及其它副粘病毒相鉴别,以及与衣原体、支原体及并发感染的细菌病相区别。
疫的症状、病变很相似,鉴别只能靠实验室诊断。最简便实用的方法是血液凝集试验(HI)。其它并发感染可分离到病原菌。。
防和控制禽流感,一定要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国外传入。国家海关应对进口的禽类,包括家禽、野禽、及观赏鸟类及其产品进行严格检疫。发生禽
和致病性。划定区域,严格封锁,捕杀所有感染高致病性禽病毒的禽类并进行彻底消毒。严格施行国家规定的措施。
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流行过程中不主张治疗以免扩大疫情。
并不广泛,因为病毒的血清型较多且变异性很大,况且免疫会干扰扑灭工作,也会诱发病毒的突变。
鸡马立克氏病?
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及性腺、虹膜,各种内脏、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
和肢体麻痹。该病存在于世界各个养鸡的国家,对养鸡业的影响很大。
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从感染到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1日龄雏鸡接种病毒后第二周开始排毒,在3-5周之间达到高峰。最早在3-4周出现临诊症状和眼观
部位,本病可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呈混合发生。
其特征是鸡的外周神经被病毒侵害,当坐骨神经受害时,病鸡的一条腿或两条腿麻痹(瘫痪),较常见的是一条腿麻痹,当另一条正常腿向前走时,麻
劈叉\"的特殊姿势,常向麻痹的一侧横卧。当臂神经受害时,病鸡的翅膀麻痹下垂。支配颈部的神经受害时,引起扭头、仰头现象等。此型病程比较长。病
难,最后因饥饿、口渴、衰弱或被其它鸡踩踏而死。
症状
又称急性型,其特征是一种或多种内脏器官及性腺发生肿瘤。病鸡起初无明显症状,呈进行性消瘦,冠髯萎缩,颜色变淡,无光泽,羽毛脏乱,后期精
单眼或双眼发病。表现为虹膜(眼球最前面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角膜后面是桔黄色的虹膜,虹膜中央是黑色瞳孔)的色素消失,呈同心环状、斑点状或
视力丧失,双眼失明的很快死亡,单眼失明的病程较长,最后衰竭死亡。
缩小、虹膜退色
型 肿瘤大多发生于翅膀、颈部、背部、尾部上方及大腿的皮肤,表现为羽囊肿大,并以此羽囊为中心在皮肤上形成玉米至蚕豆大的结节,较硬,少数破溃
被淘汰。
内脏型发生最多。神经型也很常见,但发病率比内脏型低。眼型、皮肤型及混合型发生的较少。
型马立克氏病病死鸡时,可见受害的神经由于淋巴细胞浸润而肿胀,有时呈水肿样,比正常的粗2-3倍,同一条神经上可见到小结节,使神经变得粗细不
色或灰黄色,对称的神经通常是一侧受害,与对侧正常神经做对比有助于诊断。
型马立克氏病可见脏器上的肿瘤呈巨块状或结节状,灰黄白色,质硬,切面平整呈油脂样;也有的肿瘤组织浸润在脏器实质中,使脏器异常增大。不同脏
个或数个,芝麻至南瓜籽大小,外形不规则,稍突出于心肌表面,淡黄白色,较坚硬。正常鸡的心尖常有一点脂肪,不要误以为是肿瘤。
织常浸润在整个胃壁中使胃壁增厚2-3倍,胃腺外观肿大,较硬。剪开腺胃可见粘膜潮红,有时局部溃烂坏死;腺胃乳头变大或消失,顶端溃烂。(插图
死)
卵巢发生肿瘤时整个卵巢肿大几倍至十几倍,有的达核桃大如肉团,灰白色质硬而脆。也有的只是少数卵泡发生肿瘤。
瘤时可肿大十几倍,外观与肿瘤混为一体,灰白色较坚实。
组织浸润在肝脏实质中,使肝明显肿大质脆,颜色变淡且深浅不匀;还常见有数量、大小不等的灰黄白色肿瘤病灶,不或稍突出于肝表面。
织浸润在脾实质中,使脾脏大数倍,可达蛋黄大,质脆,表面光滑呈浅紫色,局部可能因有肿瘤灶而呈灰白色。
瘤时局部形成灰白色肿瘤巨块,肾的其它部分因肿瘤组织浸润而胀大、褪色。
肿瘤可达白果大,灰白色质硬,挤在肋窝或胸腔中。肺的其它部分常硬化而缺乏弹性。胰脏发生肿瘤时一般发硬发白,比正常稍大。
生肿瘤,但病鸡法氏囊呈不同程度的萎缩,偶尔呈弥漫性肿大,不会形成结节状肿瘤,这是该病与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区别。
断:
据病鸡特征性麻痹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即可确诊;内脏型应与鸡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区别,两者眼观变化很相似,主要不同点在于MD侵害外周神经、皮肤、
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同。这两个病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克氏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所用疫苗有细胞结合型的同源病毒疫苗,如CV1889、JM10、GA-5、\"814\"和SB-301B/1、HPRS-24等,这类疫苗必须液氮保存
毒疫苗如HVT冻干苗等。第三类为混合制成的二价苗(内含两个血清型的疫苗)如SB-1+Fc126、Z4+Fc126和三价苗(内含三个血清型的疫苗)如SB-1+Fc12
等。
苗优于二价苗,单价苗的效果最差,尤其是在超强毒MDV存在的情况下,混合苗的优势更为明显。若用二价苗或三价苗给1日龄雏鸡接种,可使鸡提前产
6日龄时就可MDV强毒的攻击,保护率可达90%以上。接种的疫苗必须足量,增大注射剂量无副作用,尤其在有母源抗体的干扰时,剂量不足很易发生
消毒制度 收检的种蛋要用甲醛液熏蒸后入蛋库。种蛋装入孵化器后要用甲醛液熏蒸,在落盘时和出雏高峰时也要各熏蒸一次。要用新的或经过消毒的容
严格消毒。疫苗在注射后一般要10-15天才能产生完全的保护,为防止野毒早期感染,在这一阶段应搞好隔离饲养和卫生消毒工作。
,减少应激因素 饲养密度不要过大,雏鸡和育成鸡对马立克氏病最易感,必须与成年鸡分开饲养,严密隔离。保持通风良好,预防发生雏鸡白痢、球虫
。
发生马立克氏病的鸡场,必须检出病鸡予以淘汰,特别是种鸡场要严格检疫,发现病鸡立即淘汰。严重污染的种鸡群应全部淘汰更新。
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IBD)是由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养鸡地区,对幼鸡及青年鸡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
枢-法氏囊,使淋巴细胞严重丢失;而且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的免疫应答降低,并且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腺病毒和球虫
病特征是幼、中雏鸡突然发病,羽毛逆立无光泽,嘴插入羽毛中,常蹲在墙角下,严重时蹲下不动。随后病鸡排白色水样粪便,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嗉
乱无光泽,皮肤干燥,沉郁嗜睡,排白色或黄色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常被粪便污染。由于法氏囊肿大,可见泄殖腔上缘明显突出。颈部躯干震颤
眼窝凹陷,脱水,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该病发病高潮在3-6周龄,因本病的母源抗体多在3周龄后消失。。在易感鸡群中,初发的法氏囊病多呈急性型
在鸡群中长期存在。
高,死亡集中在很短的几天内,。病程一般为5-7天,长的可达3周。鸡群的康复较为迅速。鸡群的饲养管理条件越差,流行时鸡的日龄越小,有其它并发
会更高。
:本病的特征变化是骨骼肌脱水明显,胸肌色泽发暗,胸肌与腿肌常呈块状或条状出血。肠粘膜与腺胃出血,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着,肝、
腿肌严重出血
变最为明显,具有诊断意义。感染早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感染2-3天后法氏囊水肿和出血更为明显,其体积和重量可增大到正常的2倍,此
样渗出物,表面易见纵行条纹,法氏囊本身由正常的白色变为奶油黄色,严重时出血呈黑紫色、紫葡萄状。切开囊腔后常见粘膜皱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天肿胀最大,感染5天后法氏囊开始缩小,第八天后仅为原来重量的1/3左右,此时法氏囊呈纺锤状,因炎性渗出物少时而变为深灰色。有的病程较长的病
囊壁变薄,囊内积存干酪样物。偶尔可见法氏囊有广泛出血,此时排出的粪便可能带血。
肿大、水肿
粘膜出血
肿大,呈土黄色条纹状,周边有梗死灶。在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移行部交界处有出血带。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肾脏肿胀,输尿管中有白色
、腹部及胸部肌肉呈出血条纹或出血斑。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肌肉出血,可能与缺硒、缺维生素E、磺胺类等药物中毒和真霉菌素引起的出血相似;法氏囊萎缩也可能发生于马立克氏病;肾脏大
变化相混淆,腺胃出血要与新城疫和药物中毒(如喹乙醇)相区别。诊断时关键应注意法氏囊及肝脏的变化,患传染性法氏囊病时,法氏囊肿胀失去弹性
红黄相间的条纹状,而上述疾病无此变化。患败血性大肠杆菌病时法氏囊弥漫性潮红,易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相混淆,但此时不肿大,柔软,有弹性。
种 是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种鸡群的免疫,对提高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防止雏鸡早期感染十分重要。
疫苗有两类--活毒疫苗(弱毒苗和中毒苗)及灭活苗。
的有D78、LKT、A80等,这类苗对法氏囊不产生损害,但接种后抗体产生慢,效价较低。中毒力活疫苗常用的有德国的Culm、BJ-836、B87等,此类疫
不影响法氏囊的发育,也不会引起免疫抑制。首免后7天抗体可达较高水平,二免后保护率在85%-95%。
可采用滴鼻、点眼、饮水、气雾及肌肉注射等方式。饮水时注意水中应无消毒剂,最好加入0.2%的脱脂奶粉。停水时间要合适(春夏季4小时,秋冬季6
超过1小时饮完。
氏囊组织毒灭活后制成的油乳剂苗,多用于种鸡的加强免疫,可产生高滴度的抗体,使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高且均一。
制定应根据当地该病的流行特点、饲养条件与鸡群类型及鸡只的母源抗体水平来综合考虑,在生产中可参考以下方案:①种鸡群:2-3周龄弱毒疫苗饮水,
前油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②商品鸡:14日龄弱毒疫苗饮水,21日龄弱毒疫苗饮水,28日龄中等毒力疫苗饮水;③肉鸡可在10-14日龄首免,2-3周龄二
在18-28日龄只免疫一次。
本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治疗用药主要针对出血和肾功能减退进行对症治疗,起缓解病情和减少死亡的作用。
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1-2毫升。为避免病鸡脱水衰竭死亡,可饮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体液。另外,饲料中应添加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可用
连用5-7天。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管炎(ILT)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ILT可引起产蛋率下降及死亡率增加,并导致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带毒,危害养鸡业。目前
然感染时该病的潜伏期为6-12天。症状分急性型和温和型。
急性型(喉气管型)时,鸡群发病迅速,呼吸困难最明显,病鸡沉郁、厌食,呼吸时向前上方伸头、张口并伴有啰音和喘鸣音,咳嗽多呈痉挛性并有带血
上。病重者咳嗽频繁。若气管中有多量粘液或血凝块会突然窒息死亡。喉部检查可见粘膜上有黄色或带血浓稠粘液或血凝块。
膜型)特征为结膜炎,流泪,眶下窦肿胀,流鼻液。成年鸡可表现产蛋率下降。眼分泌物从浆液性到粘液性,会使眼睑粘连并可导致失明。
化:
限于呼吸系统及眼部,喙周围常有带血的粘液,可干结填塞鼻道。喉头和气管粘膜肿胀、充血、出血甚至坏死。气管腔内常含有多量的血性粘液及血凝块
及气管粘膜常见小点出血。有些病例的炎症会向下蔓延,使炎症扩展到支气管、肺及气囊。
严重充血、出血,管腔内积血凝块
管粘膜充血、出血,积干酪样渗出物
现眼结膜及眶下窦水肿、充血,结膜囊和眶下窦可充满干酪样渗出物。
查,可见粘膜上皮细胞水肿,粘膜下组织细胞浸润,早期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急性ILT的呼吸道症状与许多疾病的呼吸道症状类似。粘膜型禽痘的喉头病变与ILT相似,但没有ILT的气管粘膜出血等变化。传染性支气管炎多发于
不如ILT严重。
原体病、传染性鼻炎相混。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病程缓和而长,常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传染性鼻炎发病急,常见结膜炎、鼻面部肿胀、流泪等症
副鸡嗜血杆菌。
发生该病的鸡场不宜接种疫苗。发生本病时,在污染区使用弱毒苗有较好效果。疫苗可采用滴鼻、点眼及饮水方法接种,其中以点眼效果最佳,不宜采用
轻者出现结膜炎与鼻炎,重者有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90日龄分别接种。也可用传染性喉气管炎与鸡痘二联苗。注意接种8天内对ND免疫有干扰抑制作用。
生本病时可在饲料中添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以防并发慢性呼吸道病及大肠杆菌病等,还可用中药喉症丸或类似的制剂进行投药以缓解症状,减少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炎(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和以肾病为主的两种类型。
感染的潜伏期在36小时以上。
为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40日龄以内的雏鸡。常突然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迅速波及全群,病程10-15天。病雏的特征性呼吸道症状为喘息、咳
怕冷,也可见到鼻窦肿胀及流泪。稍大日龄鸡感染后,呼吸道症状表现轻微。
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前期表现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接着会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厌食、饮水增加、水样下痢。病鸡脱水、肌肉干燥,发病日龄越小
V其它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和畸形蛋的数量增多,蛋的品质下降,蛋清稀薄如水,蛋清与蛋黄分离。
畸形蛋,下为正常蛋
:主要病变为呼吸道炎症,在鼻腔、气管和鼻窦中有浆液性、粘性或干酪样分泌物。气管下部或支气管处有干酪样物。气囊混浊,内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
腹腔中有液态卵黄物质;输卵管发育不良,可能是雏鸡阶段感染IBV造成永久性伤害的结果。
短、变细,左为正常
、苍白,呈花纹状
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可见肾脏明显肿大,色淡,外观呈花斑状;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尿酸盐。呼吸道无明显变化。
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细胞水肿,上皮细胞脱落和异嗜细胞浸润。肾脏呈间质性肾炎的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及嗜细胞浸润。
传染性支气管炎较难与其它呼吸道病如新城疫(N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等相区别。ND一般要比IBV感染严重,强毒株感染时可见到神经症状、
降比IB所致的产蛋率下降幅度更大。ILT在鸡群中的传播比IB慢,且呼吸道症状及病变更严重。
症(EDS-76)、腺病毒所致的产蛋下降和蛋壳质量问题与IB引起的相似,但不影响蛋的内部质量。EDS-76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染性法氏囊炎、毒素及药物中毒引起的肾病变相区别。
无特效治疗药物。平时要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及其它诱发因素。选择有效的疫苗,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是IB预防发病的关键。
:目前使用的IBV疫苗有弱毒活苗及灭活苗两类。弱毒苗有雏鸡用的H120、Ma5及成鸡用的H52等。可引水、滴鼻或点眼。也可使用油苗。灭活苗有油
前多在3周龄时接种H120或Ma5,16周龄时接种H52。但由于肾型IB的流行,H120及H52不能使鸡群得到良好的保护,因此要使用灭活苗,最好为当
量,21日龄再用1个剂量灭活苗免疫,同时接种H120。种鸡开产前再接种一次油乳苗。
生本病后使用抗生素可降低细菌感染并发症。使用缓解症状、提高肾功能的药物,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较多使用的是电解质类物质,对肾病变型传染
鸡痘?
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禽类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它使幼鸡生长迟缓,蛋鸡产蛋率下降,若并发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或
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工感染潜伏期为4-8天,临床病程约3-4周。其症状主要有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类,少见混合型和败血型。
部皮肤(常见于冠、肉髯、喙角、眼皮和耳球上),有时见于腿、翅和泄殖腔皮肤,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起初出现细薄的灰色麸皮状覆盖物并迅
色,逐渐增大如豌豆状,表面凹凸不平,呈干而硬的结节,内含黄脂状糊块。有时结节数目很多,互相连接融合,产生大块的厚痂,以至使眼睑完全闭合
的雏鸡精神萎顿,食欲消失,体重减轻。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
鸡痘
痘并发细菌感染,眼肿并有多量分泌物
白喉型,多发生于雏鸡和育成鸡,病死率可高达50%。病初呈鼻炎症状,病禽迟钝、厌食、流鼻液,鼻液初为浆性粘液,后转为脓性。如蔓延至眶下窦和
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鼻炎出现后2-3天,口腔、咽喉等处粘膜发生痘疹,初呈圆形黄色斑点,逐渐扩散成大片的纤维性假膜,
强行撕脱则留下易出血的表面。假膜有时伸展至喉部,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膜局灶坏死
肤和粘膜均被侵害的病例,这可称为混合型。偶尔还可见有严重全身症状的败血型。
:口腔粘膜的病变有时可蔓延到气管、食道和肠道,气管粘膜增生形成痘斑,肠粘膜可能有点状出血,肝、脾、肾常肿大,心肌有时呈实质性病变。组织学
胞浆内包涵体。
膜增生形成痘斑
本病可采用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对症治疗可剥除痂块,在伤口涂擦紫药水或碘酊。口腔、咽喉处可用镊子除去假膜,涂上碘甘油(碘化
混合搅拌,再加蒸馏水至100毫升)。眼部肿胀的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1、2滴氯霉素眼药水。除局部治疗外,每公斤饲料中加氯霉素0.5克,连
最好进行免疫接种。目前有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对10日龄以上的鸡进行刺种,刺种时用消毒钢笔尖蘸取疫苗在鸡的翅膀无血管处的皮下刺种1-2下,刺
豆大小的结痂。说明接种有效,结痂经2-3周脱落。该疫苗免疫期为2个月,较大的即可达5个月,免疫效果较好。也可使用鸡痘蛋白筋胶弱毒疫苗。
毒病有哪几种?如何防治?
哺乳动物和禽类上呼吸道及结膜处寄生的一大群病毒,多数为长期潜伏的病毒,引起症状不明显的潜伏感染,少数可致病。腺病毒导致的疾病主要是包涵
)、火鸡出血性肠炎和鸡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下面介绍鸡包涵体肝炎和产蛋下降综合症:
涵体肝炎(IBH) 是鸡的一种急性腺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3-9周龄的小鸡,肉鸡更敏感。主要症状为死亡率突然增高,肝脏肿胀、出血及核内包涵体出
病潜伏期较短(24-48小时)。感染3-4天后突然出现死亡高峰,很快停止,也有持续2-3周的。病鸡羽毛蓬乱,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呈现倦曲姿势,冠
病率低,死亡率在10%-30%之间。一般多见于3-7周龄的肉仔鸡,1周龄及20周龄时也可见到。
时,因毒株差异,可使产蛋轻微下降或影响蛋壳质量。
氏囊病(IBD)诱发的免疫抑制易于发生IBH,鸡传染性贫血的感染也会增加包涵体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主要变化集中在肝脏,可见肝脏苍白、质脆、肿大,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肾脏常肿胀,皮质出血。骨髓发黄,血液稀薄。皮肤苍白或黄染并有出血点,
氏囊常萎缩变小。
主要是肝脏充血、出血、脂肪变性及肝细胞的核内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大小及数目不一,或为嗜酸性,或为嗜碱性。
:应注意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区别。IBH常发生于患过IBD的鸡群,肌肉出血及法氏囊萎缩不易区分,但IBH的肝脏变化及包涵体较特异。 另
症相鉴别。
前尚无有效疗法。加强饲养管理,适当添加抗生素及维生素有助于控制并发感染。由于IBD和CAA能加强腺病毒的致病性,因此要首先控制住这两种病
从原种开始。
下降综合症(EDS-76) EDS-76是70年代后期发现的、世界性的引起产蛋鸡产蛋下降的一种腺病毒疾病。
群突然发生群体性产蛋下降。开始表现有色蛋的色泽消失,接着产薄壳蛋、软壳蛋或无壳蛋。一般对蛋的品质影响不大,在几周内鸡群产蛋率可下降20-5
持续4-10周。自然情况下病毒对育成鸡并不致病,但外表健康的鸡群开产期有可能推迟。
:EDS-76缺乏特征性的肉眼病变,所能见到的仅是个别鸡只卵巢发育停止和输卵管萎缩。组织学变化为输卵管淋巴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有核内包涵体。
当健康鸡群在产蛋高峰时出现群体性产蛋下降或不能达到预定水平并发生蛋壳变化时,应怀疑EDS-76感染。但应注意与传染性支气管炎、非典型性新城
饲养管理、饲料等)所引起的产蛋下降相区别。
无特效治疗方法,预防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广泛使用的油乳剂活疫苗对鸡群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EDS-76只有一个血清型,可用标准参考株或
。
0日龄左右(16-18周)时注射一次EDS-76油乳剂苗即可在整个产蛋期内维持对EDS-76的免疫力。在胸肌或股肌处注射0.5毫升/只。
龄时再接种一次,经两次免疫可使母鸡保持高水平的抗体,雏鸡也能获得高的母源抗体水平,以防止幼龄阶段感染EDS-76病毒。可使用新城疫-产蛋下降
免疫。
病毒可经蛋垂直传播感染雏鸡,至产蛋时出现排毒而污染全群,故应禁止从感染场引进种蛋或种雏。祖代场应开展净化工作淘汰阳性鸡。
水平传播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平时应加强环境卫生和对各种器具、人员、饮水的消毒。一旦发病,紧急接种油乳苗对缩短产蛋下降时间和尽快恢复具有积
鸡支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
叫禽霉形体病,是由禽源支原体所引起的禽的异类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鸡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滑膜炎和火鸡支原体病三种。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呼吸道病(CRD)又称鸡败血性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MG)所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在鸡群中可
可造成幼鸡生长不良,成鸡产蛋减少,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发生在1-2月龄的幼鸡,症状也较为严重。病鸡最初流鼻液、打喷嚏,其后出现咳嗽、气喘、气管啰音,有吞咽动作,采食量减少及生长停滞。到了
泌物,则导致眼睑肿胀,并流出带泡沫的分泌物,严重时眼部突出,内蓄积较多干酪样渗出物。眼球萎缩,常造成一侧或两侧失明。
肿胀、眼裂内积干酪样渗出物
较缓和,病鸡表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产蛋鸡的产蛋量急剧减少,孵化率下降,但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而公鸡常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过,病程达一月以上。成年鸡多呈散发,幼龄鸡则往往大批流行,尤其在冬季发病严重,发病率10%-50%不等,死亡率一般很低;但在其它诱因及并发症
%以上。病愈鸡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长期带菌,尤其是种蛋带菌,往往成为散播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剖检可见病变主要是在鼻腔、喉头、气管内有多量灰白色或红褐色粘液或干酪样物质。气囊早期为轻度混浊、水肿,表面有一种增生性结节病灶,外观呈
厚,囊腔中含有大量干酪样物,肺脏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在一些严重病例,窦腔内集有粘液或干酪样物,炎症蔓延到眼睛,常可见一侧或两侧眼睛肿大,
膜可挤出灰黄色的干酪样物质。在典型的气囊炎病例可见纤维素性或化脓性心包炎、肝周炎。
积聚黄色干酪样渗出物
:本病在诊断时应与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及传染性喉气管炎相鉴别,其鉴别要点见传染性鼻炎一节。
病的常用药物种类较多,有红霉素、泰乐菌素、北里霉素、强力霉素、普杀平、高力米先、福乐星以及土霉素、庆大霉素等。由于本病常与其它细菌性疾
药性败血支原体菌株的存在,在治疗时最好选择抗菌谱比较广、较新的药物,如2.5%的普杀平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0.4毫升;或饮水治疗,每
斤水中,连用5-7天。个别治疗时也可用链霉素肌肉注射,成鸡每天一次,0.2克/次/只,连用3-5天;5-6周龄幼鸡50-100毫克/次/只。最好以药敏试验的
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因此在预防上要做到:
体感染的种鸡群。种鸡或种蛋必须从确实无支原体的鸡场引进,并定期对鸡群进行检疫,从8周龄开始每隔4周检疫一次,每次检出的阳性鸡应彻底淘汰
污染的种鸡场,种蛋要进行严格消毒:每天收集种蛋后在2小时内用甲醛进行熏蒸消毒,之后储存于蛋库中,入孵前除进行常规消毒外,还需先将种蛋预
入冷的含0.05%-0.1%红霉素的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由于温差使抗生素被吸入蛋内以控制种蛋传染。
化法,即在孵化器内45℃处理种蛋14小时,凉蛋1小时,当温度降至37.8℃时转入正常孵化。这种方法可杀死蛋内90%的支原体,只要温度控制适当,对
,如果确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能淘汰,那么在开产前和产蛋期间应肌肉注射普杀平或链霉素1次/月,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红霉素、北里霉素等药物或在饲料
蛋带菌。
好药物预防。由于本病可垂直传播,因此刚出壳的雏鸡即有可能感染,所以在早期就要进行药物预防。雏鸡出壳后可用普杀平、福乐星、红霉素及其它药
病及其它细菌性疾病。
疫苗有进口的禽脓毒支原体弱毒菌苗和禽脓毒支原体灭活苗。前者供2周龄雏鸡饮水免疫,后者适于各种年龄,1-10周龄颈部皮下注射,10周龄以上可
其间间隔4周。国内研制的弱毒冻干苗和灭活油乳苗也可试用。
染性滑膜炎又称鸡滑膜支原体病,是由滑膜支原体(MS)引起的一种鸡和火鸡的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渗出性的关节滑膜炎、腱鞘炎和轻度的上呼吸道感
各种年龄的商品蛋鸡群和火鸡群,在我国部分鸡场阳性率可达20%以上。
潜伏期约5-10天,发病率约5%-15%,死亡率1%-10%。病原体主要侵害鸡的跗关节和爪垫,严重时可蔓延到其它关节滑膜,引起渗出性滑膜炎、滑液囊
跛行、关节肿大变形,胸前出现水泡,鸡冠苍白,食欲减少,生长迟缓,排泄含有大量尿酸或尿酸盐的青绿色粪便。偶见鸡有轻度呼吸困难和气管啰音。
复,但关节炎、滑膜炎可能会终生存在。成禽产蛋率可下降20%-30%。
:剖检可见病鸡的关节和足垫肿胀,在关节的滑膜、滑膜囊和腱鞘有多量炎性渗出物,早期为粘稠的乳酪状液体,随着病情的发展变成干酪样渗出物。关
桔黄色溃疡。肝脾肿大,肾脏肿大呈苍白的班驳状。呼吸道偶有气囊炎病变。
:本病应与葡萄球菌病和病毒性关节炎相区别。葡萄球菌病通过镜检可排除,而病毒性关节炎病鸡的血清不能凝集本病的抗原,以此区分。
病的治疗和预防可参照鸡败血支原体病。预防所用疫苗有进口的禽滑液囊支原体菌苗,1-10周龄用于颈部皮下注射,10周龄以上用于肌肉注射,0.5毫升
治鸡球虫病?
3个月以内的幼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以3-7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染,春、夏季发生最多,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因鸡的感染程度及球虫的种类和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多见于雏鸡,病程1-3周。发病早期病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双翅下垂,闭目呆立,食欲减退而饮水增加,粪便增多变稀,泄殖腔周围羽毛常因稀粪
病鸡翅膀轻瘫,运动失调,食欲废绝,粪如水样并带有血液,重者全排血便。病鸡消瘦,粘膜、冠和垂髯苍白,后期发生神经症状如痉挛、两脚外翻或伸
%-80%。死鸡泄殖腔周围常沾污有血迹。
:多见于4-6月龄的青年鸡或成年鸡。病鸡逐渐消瘦,间歇性下痢,病程长短不一。成年鸡主要表现体重增长慢或减轻,产蛋减少。
:寄生在鸡体的球虫主要是艾美尔属的9种球虫,其中对鸡危害最大的是寄生于盲肠中的柔嫩艾美尔球虫和寄生于小肠粘膜中的毒害艾美尔球虫,它们引
尔球虫、巨形艾美尔球虫和哈氏艾美尔球虫。
球虫主要侵害盲肠,两侧盲肠显著肿大,盲肠上皮增厚并有坏死灶。盲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暗红色或红色的血凝块,或充满血液及肠粘膜坏死物
点,肠壁增厚,肠粘膜有点状出血或坏死点。
球虫主要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松弛、肥厚和严重的坏死。肠粘膜上灰白色斑点状坏死灶和小点出血相同,肠腔内有凝固的血液。
球虫主要损害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有大量淡灰色斑点,汇合成带状横过肠管。
球虫主要损害小肠中段,肠管扩张,肠壁肥厚,肠内容物呈粘稠的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液体,肠壁有溢血点。
球虫危害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肠粘膜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其特征为肠壁上可见到大头针大小的红色圆形出血斑点。
虫,肠粘膜出血,肠腔积血
虫,肠腔扩张,浆膜散在出血点
鸡呈慢性型,其主要病变是小肠管增粗,肠壁增厚,肠粘膜有炎性肿胀。由于球虫寄生程度不同,有时会有混合感染。
治疗球虫病的药物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每公斤饲料中加入0.2克或配成0.02%的水溶液连喂3-4天
(呋喃唑酮) 按0.03%-0.04%混入饮水或饲料中连喂4-7天,药物必须充分拌匀,防止中毒。
甲氧嘧啶(SMM)和抗菌增效剂(甲氧苄胺嘧?quot;TMP\"或二甲氧苄胺嘧啶\"DVD\"),将上述两种药物按5:1的比例混合后以0.02%的浓度混于饲料中,
甲基嘧啶以1%的浓度饮水2天或0.5%的浓度饮水4天。磺胺类药物早期应用效果较好,但对鸡的副作用较大,应慎用。
每只雏鸡2000-6000单位溶于6-7毫升水中连饮3天。
每天每只雏鸡2-4毫克拌料喂给,连喂4天。
口服液 2.5%口服液1000倍稀释,饮水1-2天效果好。
杜霉素铵,每吨饲料500克逐级混匀饲喂,饲料中马杜霉素含量不得高于5毫克/公斤。产蛋鸡禁用。
生抗药性,所以无论哪种药物都不能长期应用,应轮换使用。
虫的生活史中一部分时间是在鸡体外发育,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
境卫生,消灭传染源 球虫病主要通过粪便污染场地和用具,因此粪便要每天清除。要及时更换清洁的垫料和饮水。对已经发病的鸡场,除进行药物治疗
垫草,饲养用具用5%的漂白粉或20%生石灰水消毒,粪便宜堆积进行发酵处理,尸体要烧掉或深埋。
离,切断传染源 孵化室、育雏室、成鸡舍都要分开,互不来往,用具不混用。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并对整个鸡舍进行消毒。
养管理,提高鸡体抵抗力 雏鸡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最高,补充VK可降低盲肠球虫病的死亡率,补充维生素A、D等也是必要的。鸡群要密度适宜,分
防 应用预防剂量的青霉素、磺胺类、和其它抗球虫药饲喂或饮水可取得一定的预防效果。
种 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球虫弱毒活疫苗的研究,在生产中试用柔嫩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的弱毒株疫苗已产生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估计不久后
治鸡葡萄球菌病?
怯山鸹粕咸亚蚓鸬囊恢旨毙曰蚵源静。喾⑸?0-80日龄的鸡,可造成20%以上的死亡。发病幼禽呈急性败血型;育成鸡和成年鸡多呈慢性型
症状有多种类型。最常见而且造成损失较大的是急性败血型葡萄球菌病、慢性关节炎型和趾瘤型三种,其中造成鸡群大批发病和死亡的主要是急性败血型
病。
主要发生于40-60日龄的幼鸡。病鸡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食不饮,部分病鸡出现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病鸡胸腹部皮下由于积累血性渗出物而
动感,严重者会破溃流出棕红色液体。有的病鸡皮肤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和坏死病灶,局部形成暗红色的干燥结痂。病鸡多在发病后2-5天内死亡,死亡率
常是脐孔感染所至,病鸡除具一般的败血症症状外,还表现脐孔发炎、肿大、腹部膨大,俗称\"大肚脐\"。
:中成鸡患病后常表现为关节炎,病鸡多处关节肿大,尤其是足、翅关节,呈紫红或黑紫色。患鸡跛行并常蹲伏不动,因采食困难而逐渐消瘦,最后因衰
于成年鸡,尤其是重型肉用种鸡。病鸡的足底及周围组织由于局部细菌感染而形成一种球形脓肿。随着病情的发展,脓性渗出物凝固干燥变成干酪样物,
疼痛而行走困难。
患鸡胸腹部及腿翅等处皮下出血和炎性水肿,切开皮肤可见皮下组织呈弥漫性紫红色,蓄积大量胶冻样的粉红色液体,肌肉可见点状和条纹状出血,肝脏
可见白色坏死灶,心包偶见蓄积多量胶冻样液体。
、液化、毛脱落,皮下出血、水肿
性腱鞘炎
鸡肘关节、胫关节及趾关节等发炎肿胀,滑膜增厚、充血和出血,关节囊和腱鞘中积有浆液性纤维渗出物或干酪样物质。病程较长,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增
足底肿胀或化脓坏死。
该病要注意与坏疽性皮炎、病毒性关节炎、滑液支原体病和硒缺乏症等相区别。
由魏氏梭菌和腐败梭菌引起的,多发生于4-16周龄的鸡和火鸡,除大腿、胸腹部皮肤和深层组织、翅尖和趾坏死外,还可见出血性心肌炎,肝棕绿色有坏
大杆菌。但坏疽性皮炎有时易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低部位皮下充血呈兰紫色并有浅绿色水肿,主要病变是胰腺变性坏死和纤维化,若无继发感染一般查不到细菌,补硒后可很快控制。
虽然也有关节肿跛行等症状,但一般精神、食欲无明显变化,体表没有化脓、溃烂现象,而且很少死亡。
也有关节肿胀及跛行症状,但病程较长,体表各部位不出血、化脓或溃烂,发病多因经蛋传播所引起而非外伤感染,用链霉素或泰乐菌素治疗有效,而对
室诊断,更易将本病与相似疾病相区别。
好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能造成肌体损伤的各种因素,避免创伤感染;适时断喙,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肌体抗
乳剂苗,尤其是用发病鸡群分离的菌株制备的疫苗,可收到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
菌素对本病均有疗效,但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存在和不断出现,最好在发病后尽早分离出病原菌作药敏实验,以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氯霉素每
天;红霉素0.02%拌料或饮水连用5-7天;此外,菌必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均可用于治疗本病。
禽曲霉菌病?
曲霉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禽呼吸道器官为主的真菌病,其主要特征是在肺和气囊形成肉芽肿结节。急性爆发主要见于幼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又
且呈散发性发生。
呼吸困难,常张口伸颈呼吸,腹部和两翅呼吸动作发生明显扇动,有时发出啰音。精神沉郁,常缩头闭眼,流鼻液,食欲减退,口渴,体温升高,后期常
的病鸡发生眼炎,眼睑充血肿胀,眼球向外凸出,多在一侧眼的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物质,致使眼睑鼓起,重者可见角膜中央形成溃疡。本病急性型病程
,也可由急宰础2〖ιこ倩海从Τ俣郏1漳看袅ⅲ呕粕啾悖凹υ虿傲考跎倩蛲V梗χ鸾ハ菟劳觯〕炭沙ご锸堋?/span>
胃肠浆膜上散在霉菌结节
主要在呼吸系统尤其肺脏和气囊为明显,初期为卡他性炎症,炎性渗出液中若含有菌丝则眼观为灰白色,若含有分生孢子,渗出物则变为绿色,以后因肉
现肥厚,并在肺脏、气囊和胸膜上形成针头大或粟粒大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有时可互相融合成大的团块,结节切面层次分明,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
在气管、支气管、肠壁和心脏等器官上都可以发现散在的灰白色结节。慢性病例可见气囊呈皮革状,气囊内充满黄白色渗出物或大块干酪样物质。
禽曲霉菌病应与支原体病、雏鸡白痢等相区别。支原体感染时可见流出鼻液及气囊炎。雏鸡白痢时除肺脏有坏死病变外,心、肝、脾等器官也可有病变并
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卫生管理,保证鸡舍内通风良好,及时清洗和消毒水槽、料槽等用具,并经常更换用具的放置地点,以防周围滋生霉菌。经常翻晒
禁使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
彻底清扫和消毒鸡舍并及时查明发病原因以清除传染原。病鸡可用制霉菌素进行治疗,50万单位/公斤饲料拌料喂服,健康雏鸡减半,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硫
,连用3-5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展。
治禽霍乱?
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同时发生剧烈的下痢;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
很高。
据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多见于流行初期,特别是肥壮和高产鸡群。在鸡群中常见一些鸡突然死亡,生前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于死前不久体温升高,鸡冠呈兰紫色。
霍乱,肉髯水肿
为多见。病鸡先是精神萎顿呆立不动,羽毛蓬乱,之后出现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具有泡末的粘液,鸡冠肉髯呈兰紫色,发生剧烈的下痢,粪便呈灰白色、
体温高达43-44℃,食欲丧失,饮水增加。病程约1-3天,最后衰竭死亡。
由急性型转为慢性型,见于疾病流行的后期,病变常局限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的鸡呈现鼻炎和慢性肺炎的症状,鼻窦肿胀,流出粘液,呼吸困难,咳嗽
有的因细菌侵入关节部位引起关节肿胀化脓而出现跛行。慢性型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病鸡精神不振,日渐消瘦,最后死亡或成为带菌鸡。
化:
病鸡剖检时仅见心冠部有针尖大的出血点,无其它明显病变。
出血,浆膜出血
变,散在多量坏死点
检可见浆膜、皮下脂肪和心冠脂肪等处密布出血点似喷洒状;肝脏肿大,表面及切面均可见有特征性的白色或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十二指肠粘膜有
腔内积有多量淡黄色浑浊液体;肺充血、出血,有时可能具有肺炎的变化;脾脏稍肿大或无明显变化。
肠出血性炎症
细菌侵袭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有的肺脏有较大的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粘液性渗出物,咽喉部常积蓄多量分泌物或附有纤维素性薄膜
和关节囊内有粘稠或干酪样渗出物;有些病例尤其是公鸡可见鸡冠、肉髯或耳片呈现水肿并坏死。
:该病急性型与鸡新城疫极易混淆,其鉴别要点如下表:
新城疫的鉴别诊断
发后病除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外应立即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土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均有良好疗效。链霉素每只成鸡每天10万单位连用3天;土霉素0.05%-0.1%拌料连喂5-7天。
磺胺二甲嘧啶(SMZ)、磺胺噻唑(SN)、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及磺胺喹恶啉(SQ)等均有疗效。
治疗效果良好且对家禽促进增重。治疗量为每100公斤饲料拌入6克喹乙醇原粉,连用3-5天为一个疗程,停药3-5天可继续用药。
清 对经济价值较大的禽群可用禽霍乱高免血清进行治疗,2毫升/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疗效较好。
急病程短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养管理 本病的发生常由于某些应激因素降低机体抵抗力而引起内源性感染。因此要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使鸡群保持一定的抵抗力,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
行消毒,切断各种传播途径。
接种 禽霍乱菌苗虽然免疫效果欠理想,但还是应尽量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国内使用的菌苗主要有三类:
化铝甲醛菌苗 该苗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但免疫效果不确实。因为禽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用一个血清型菌株制备的疫苗对其它血清型的巴氏杆菌无效
离的菌株制备疫苗。
0E40活疫苗,可用于3月龄以上的鸡,免疫期为三个半月,但该苗在接种后禽群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可先进行小群试验证明安全后再大群注射。另外在接
态,因此从未发生过该病的禽场不宜应用该苗。
灭活苗 系用病禽的肝、脾组织制成,接种剂量为2毫升/只肌肉注射。该苗接种安全无不良反应,免疫效果比前两种要好,但成本较高,多用于发病后的
免疫效果也较好。
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是控制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对那些不进行疫苗接种的禽场更为重要。雏禽一般从2月龄开始就要使用预防药物,常用的
物、氯霉素等。
禽大肠杆菌病?
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菌株所引起的多种禽病的总称。其中比较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全眼球炎、气囊炎、卵
关节炎等病型。
变化:根据发病的年龄、侵害部位以及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型。
脐部受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初生雏禽病。感染可发生于卵内,也可发生于出壳后。卵内感染是由于蛋壳被粪便污染或产蛋母禽患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
所致,表现为腹部膨大,脐孔不闭合,周围皮肤呈褐色,有刺激性恶臭,排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多在出壳后2-3天内发生败血症死亡,死亡率可达10
生长发育受阻。
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表现为精神萎靡,排绿白色稀粪,在短期内死亡。本病一旦发生特别是在严重应激的
检一般呈败血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见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及腹膜炎病变,有时肝脏呈铜绿色,肝实质内有白色坏死灶,肾脏肿
鸡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密度过高时可感染幼鸡引起眼球炎,或发生于大肠杆菌败血症恢复期,表现为眼睑封闭,外观肿大,眼内蓄积多量脓液或干酪样
,眼角膜变成白色不透明、表面有黄色米粒大的坏死灶,多为单侧性,偶尔双侧感染。内脏器官多无变化。病禽不喜走动,生长不良,羽毛蓬乱,逐渐消
胸腹气囊中积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
多发生于5-1周龄的幼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常常是由大肠杆菌和其它病原体(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合并感染所致。病禽呼吸困难、咳嗽
如肝脏、心脏、输卵管。剖检可气囊壁增厚、混浊,囊内有淡黄干酪样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心包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积液;肝脏表面有纤
达8%-10%。
性肉芽肿 是鸡和火鸡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火鸡更为多见。在病鸡的小肠、盲肠、肠系膜及肝脏、心脏等表面形成典型的肉芽,外观与结核结节及马立
别。
肉芽肿,肠粘连,肠表面有黄色脓肿或肉芽肿
关节滑膜炎 多是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一种后遗症,呈散发性。病禽行走困难、跛行,关节周围呈竹节状肥厚。剖检可见关节液浑浊,有脓性或干酪样渗出
膜炎和输卵管炎 主要发生于产蛋母鹅,鸡和鸭也可发生。病禽表现为产蛋停止、精神沉郁、腹泻,粪便中混有蛋清、凝固蛋白和卵黄小块,具恶臭味。
液体和破坏了的卵黄以及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壁相互粘连,卵黄皱缩变成灰褐色或酱紫色。输卵管扩张,粘膜发炎,上有针尖状出血,内有干酪
,输卵管肿粗,内积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
好环境卫生,加强禽舍通风,密度适当,排除各种应激因素,选择优良的消毒剂如百毒杀、过氧乙酸、菌毒王等及时进行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的大肠杆菌含
接种。目前有大肠杆菌甲醛灭活苗和大肠杆菌灭活油乳苗两种,最好是用发病鸡分离的大肠杆菌株来制备多价苗进行免疫。
多抗菌药物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及血清型复杂,最好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佳治疗药物。常
-7天;泰乐菌素、泛达宁-10、福乐星、健康素等饮水均为鸡群治疗的有效药物。个别治疗时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肌肉注射。对眼型的病例,可清除
菌药膏,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治疗。
鸡白痢?
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出雏季节多见。
和成年鸡发病时表现的症状有显著差异。
般表现为急性经过。蛋内感染者在孵化中常出现死胚或不能出壳的弱胚,有的在出壳后不久以败血症迅速死亡,少数雏鸡成为外表健康的带菌者。出壳后
天的潜伏期才出现明显症状。7-10日龄后鸡群内病鸡逐渐增多,在第2-周时达到高峰。发病最急性者无症状迅速死亡。稍缓者表现精神萎靡,绒毛松乱
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继而停食,同时腹泻,排稀薄如白色浆糊状粪便,泄殖腔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有的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影响排便
雏呼吸困难、喘息,最后因呼吸及心力衰竭而死。有的病鸡发生失明或关节炎、跛行。病程短的1天,一般为4-7天。死亡率达40%-70%,以出壳后5-10
少死亡。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染一般不呈急性经过,常无明显症状。母鸡产蛋率与受精率下降。极少病鸡表现精神萎靡,头翅下垂,腹泻,排白色粪便。有的感染鸡因卵黄囊炎引起腹
腹\"现象。
:
死结节
坏死
死亡的雏鸡病变不明显,仅可见肝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其它脏器出血。病程延长者卵黄囊吸收不良,其内容物呈黄脂状或干酪样;心肌、肺、肝
出血,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盲肠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肠壁增厚,常有腹膜炎。在上述器官病变中以肝的病变最为常见。稍大的病雏有出血性肺炎
变,心肌有较大的结 节。
形变色
性带菌的病鸡最常见的病变是卵子变色、变形、质地改变以及卵呈囊状,受害的卵子常呈油脂或干酪样,卵黄膜增厚,变性的卵子或仍附在卵巢上,常有
落的卵子深藏在腹腔的脂肪性组织内。有些卵自输卵管倒行而入腹腔,有的则阻塞在输卵管内,引起广泛的腹膜炎及腹腔脏器粘连,并见有腹水。
常局限于睾丸及输精管,睾丸极度萎缩。同时出现小脓肿。输精管腔增大,充满稠密的均质渗出物。
:鸡白痢的所有症状和病变都不是该病所特有的,要注意与鸡伤寒、鸡副伤寒、鸡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和支原体病等相区别。
寒的区别主要靠实验室诊断。
0日龄幼禽多发,呼吸道症状最为突出,张口伸颈呼吸困难并有神经症状。剖检变化以气管、肺和气囊出现灰白色粟粒状小结节为主,有时可见到兰绿色
这一点有别于鸡白痢。
区别可根据流行特点、症状、病变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鉴别,但最终鉴别依赖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磺胺类、呋喃类与某些抗生素对本病都有疗效。药物治疗急性病例可以减少死亡,但愈后仍带菌,仅有短期经济意义。
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及磺胺类二甲基嘧啶最为有效。拌料浓度为0.5%,连用5-10天可减少雏鸡死亡,但停药后可能复发,如用磺胺增效剂(TMP)则拌
制鸡的生长,不能长期使用。
喃唑酮(痢特灵)效果最好,拌料浓度为预防量0.02%,治疗量0.04%,在发病后期连用10-14天或以0.02%浓度饮水有较好疗效。注意最高浓度不能超过
匀,否则会发生药物中毒。
以氯霉素、土霉素效果最好,两者的拌料浓度为0.02%-0.05%。
种药物会出现抗药菌株,所以,各类药物要交替使用。
本病目前仍无菌苗可用,虽可用药物防治,但控制和消灭该病是减少损失的根本方法。要建立起无鸡白痢的种鸡群并将其后代与带菌鸡和病鸡隔离开能成
:
门氏菌病的种鸡群。每年定期全面检疫,淘汰阳性及可疑鸡,经反复多次检疫把带菌病鸡全部淘汰。种鸡上笼及休产期是检疫较好时机。
自养,不从外场引进种蛋和雏鸡。须引进时要确认为无鸡白痢鸡群才能引进,引进后经隔离、检疫后才能并群。
消毒。每次孵化前要彻底消毒孵化器及所有用具。
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
预防。雏鸡出壳后用消毒液喷洒,用0.01%高锰酸钾饮水1-2天,在鸡白痢易感日龄内用0.01%呋喃唑酮饮水,并在雏鸡粉料中按0.02%比例拌入呋喃唑酮
发生。
痛风病?如何防治?
由于蛋白质代谢障碍和肾脏受损伤使其代谢产物-尿酸或尿酸盐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以消瘦、衰弱、运动障碍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鸡的某些传染病也能引
于该传染病的一种病理变化,不是独立的疾病。
蛋白质含量过高(如达30%以上)或在饲喂正常的配合饲料之外又喂给较多的肉粉、鱼粉、豆粕等高蛋白质饲料,鸡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大量尿酸经肾
害,机能减退,于是尿酸排泄受阻,在血液中的浓度更高,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发生尿酸中毒并生成尿酸盐沉积在肾脏、输尿管等许多部位,引起痛风病
钙过多,常在鸡体内生成钙盐如草酸钙等,经肾脏排泄,日久也会损害肾脏,如18周龄以下的生长鸡喂含钙量3%以上的产蛋鸡饲料经50-60天即发生痛
生素不足,会使肾小管和输尿管的粘膜角质化并脱落,造成尿路障碍,血液中的尿酸不能顺利排出而引起痛风。
物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会损害肾脏,引起痛风。
、心外膜、肝表面尿酸盐沉积
变化:本病大多为内脏型,少数为关节型,有时两型混合。
风 病鸡精神、食欲不振,消瘦、贫血,鸡冠萎缩、苍白,粪便稀薄,内含大量白色尿酸盐,呈淀粉糊样。泄殖腔松弛,粪便经常不能自主地排出,污染
肿大,颜色变浅,肾小管受阻使肾脏表面形成花纹。输尿管明显变粗,严重的有筷子甚至香烟粗,粗细不匀、坚硬,管腔内充满石灰样沉积物。心、肝、
状的白色尿酸盐,取少许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大量针尖状的尿酸盐结晶。血液中尿酸及钾、钙、磷的浓度升高,钠的浓度降低。
时找出并消除病因,会陆续发病死亡且死鸡逐渐增多。
风 尿酸盐在腿、足和翅膀的关节腔内沉积使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困难。剖检可见关节内充满白色粘稠液体,严重时关节组织发生溃疡、坏死。通常是鸡
有关节病变。
于母鸡,公鸡较少发生。
对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发病时必须找出病因加以消除。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而适当增加维生素的含量,供给充足的饮水,有条
发病和死亡。
肉鸡腹水综合症?
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较快的新的肉鸡疾病。
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的有:
不良,空气中缺氧,氨气和灰尘含量较高,导致肺脏受损害进而危及心脏、肝脏,引起整个循环、呼吸系统机能障碍而发生腹水综合症。
如霉菌毒素、有毒脂肪、乙烷、植物毒素,饲料或饮水中食盐含量过高,维生素E和硒缺乏,痢特灵及煤焦油消毒剂等中毒而诱发本病。
地区气候寒冷和氧气不足而诱发本病。
所限 由于肉鸡生长速度过快,摄食量大,其代谢能力已达最高限度,使各器官组织对代谢过程的调节反应功能降低,从而对上述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性
多发生于2-6周龄的母鸡,最早可发生于3日龄。病鸡初期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减食或不食,羽毛粗乱,个别排白色稀粪;以后迅速发展为腹水症
观呈水袋状,手触有明显的波动感。病雏常以腹部着地,行动困难,只有两翅可上下扇动;多在出现腹水后1-2天死亡,一般死亡率在10%-30%,最高可
剖检时的突出变化是腹腔内有大量的腹水,一般都在20毫升以上。腹水呈淡黄色,透明,内有大小不等的半透明状胶冻状物。肝、脾肿胀,有时有出血
脏呈土黄色或萎缩。心脏肿大,有的有白色区。肺部颜色变白或有血凝块,并可见气肿。
本病尚无特效防治方法。为减少本病造成的损失,应尽最大努力清除一切可能损伤呼吸器官的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特别要注意舍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在北
要保证有足够的通风量,防止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及氨气等有害气体在舍内过量蓄积。要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和湿度并采取降尘措施,防止尘埃飞扬。
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等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和鸡败血支原体(MG)的净化。不要喂发霉变质饲料,要防止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缺乏,
用煤焦油类消毒药(如来苏尔等)喷洒鸡舍。
综合症要尽快找出并消除病因,同时可使用利尿剂消除或减少腹水,限制饮水及调整饲料中的钠盐平衡。
鸡群啄癖?
癖、异食癖或同类残食癖,是鸡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大小鸡都可发生,其中啄肛危害最大,常将泄殖腔周围及泄殖腔啄得血肉模糊,甚至将后半段
的难题。
状: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复杂,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啄癖:
制度不合理,光照时间太长或光照亮度过强,或预产期光照时间延长太快,造成产蛋鸡对光照的应激而发生脱肛,引发啄肛。育雏器内光线太亮也易引发
群体过大、密度过大,舍内和运动场拥挤易使鸡群躁动而发生争斗常引起啄癖。
敏感,个别鸡发生外伤出血后未及时处理,其它鸡见到血色便群起啄之,越啄越凶,发展为群体啄癖。
不足
盐份,鸡为寻找有咸味的食物常引起啄癖。
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不足容易引起啄羽。
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可能导致啄癖。
因限量饲喂常处于饥饿状态易出现啄癖。
方面的原因 一些外寄生虫引起局部发痒,致使鸡只啄患部甚至啄致出血而引起啄癖。
生啄癖后很难纠正,因此应着眼于预防,消除上述可能引起啄癖的各种因素,同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是最有效的措施。最好在雏鸡7-9日龄时进行,70日龄再修喙一次。雏鸡可上下喙一齐切,青年鸡要分开切,下喙要比上喙留长些。
癖时,将蔬菜、青草吊在鸡群的头顶以转移其注意力可收到一定效果。啄肛严重时可将鸡群关在舍内暂时不放到运动场,换上红色灯泡,糊上红色窗纸,
止啄肛,待啄癖消失后再恢复正常管理。
癖的药物有羽毛粉、蛋氨酸、硫酸亚铁、核黄素和生石膏等,其中以生石膏效果较好,可按2-3%加入饲料饲喂半个月左右。
研制出一种鸡鼻环,发生啄癖时给全群鸡戴上可防止啄肛。
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物的特性妥善保管,确保药物质量和用药安全。
常用的消毒药、口服药、添加剂药物等要按照其特性特征专门设柜分开保存专人管理,一面因管理不当误用药物引起鸡群中毒死亡。存放时要注意药物对
要求,防止药物储存失效。
使用药物时首先要注意有无批准文号和批次,是否正规药厂的产品,谨防假冒。要检查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还要检查药物是否有结块等异常情况,不要
,不可滥用。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如果用错不但造成浪费还可能造成药害甚至危及鸡群的生命。条件许可时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病禽症状的轻重
反应少、经济易购的药物。
宜的给药方法。如预防用药一般采取拌料、饮水等方法而治疗用药采取口服、注射,这样用药剂量准确,效果确实。
的剂量、时间、次数和疗程。为达到预期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应当准确,并按规定的时间和次数给药。有些药物的剂量要求很严格,如呋喃类
间过长都会引起中毒。
合用药,注意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在同一时间配合使用其效果比单独用药效果好,但在许多情况下,配合不当可能出现减弱疗效、增加毒性的变化,
用消毒药有哪些?如何应用?
消毒药的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如下表:
毒药及用法
作用 用法 浓度 0.3%—1% 溶液 1%—3% 溶液
注意事项 忌与碱性物质和其它消毒药合用 忌与碱性物质和其它消毒药合用
敌、对各种致病性细常用于喷洒、清刷、菌、霉菌、病毒、鸡舍地面、墙壁、 寄生虫卵均能杀灭 笼具、饲饮用具等
同上
适于鸡舍地面、墙
壁、屋顶、器具的喷雾、喷洒或浸泡清洗消毒 ①饮水消毒 ②浸泡消毒 ③带鸡喷雾消毒 ④喷洒鸡舍地面墙壁⑤空气熏蒸消毒
)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是高效、速效、广谱消毒剂
①0.1%溶液不宜用于金属②0.04-0.2%③0.3% 物品,熏蒸消
毒室内温度在
④0.5% 15℃以上湿度
60-80%为好
⑤4%—5%
对多数繁殖体有杀灭作用,但对细菌芽孢和某些细菌如结核杆菌效果较差 对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病毒均有较大杀灭力 能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还能消除腐败臭味 常用于粉刷墙壁、屋顶、地面、生产区门口和病鸡、粪便排泄物消毒 用于冲洗地面、饮水器等,适于鸡场大面积消毒或污染鸡场突击性消毒 用于喷洒地面、墙壁、浸泡清洗器具及饮水消毒 10%—20% 乳剂 1%—3%溶液 应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浓度高时腐蚀性强,不能用于带鸡消毒 在碱性环境消毒力弱,勿用于衣物、金属物品,宜现配现用 苛5%—10%乳剂1%—3%溶液6—10克/立方米水 2% 3%—5%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芽浸泡器械、器具,孢、真菌和病毒 喷洒消毒 熏蒸消毒、 具有抗菌除臭作用 与甲醛配合 饮水消毒、冲洗粘膜、浸泡、0.1%溶液 洗刷用具 2%—5% 对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喷洒地面、墙壁,浸泡、清洗用具 局部皮肤消毒 0.75%溶液 带鸡喷雾消毒 饮水消毒 浸泡种蛋 1:40-200 1:200-400 1:200 0.5%溶液 高浓度有腐蚀作用,遇氨水甘油酒精易失效 对各种细菌繁殖 体、芽孢和病毒均 ) 有效 清洗器具、孵化器 1:100 对多数细菌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喷洒浸泡消毒 拌料消毒 饮水消毒 浸泡器具 浸泡种蛋 1:400 1:1000 1:5000 0.1% 不宜与肥皂、碘化钾等混用浸泡种蛋温度40-43℃不宜超过3分钟 在接种疫苗菌苗前后两天不宜拌料和饮水 能杀灭多数细菌但对病毒、霉菌及细 菌、芽孢作用弱,有去污作用 洗清饲养人员手臂 0.1-2%溶液 喷洒、喷雾 ) 能抑制和杀灭各种环境和器具清洗 细菌和霉菌,对饲料具有防腐、防霉、种蛋浸泡消毒 抗氧化作用 防止饲料霉变 预防鱼粉氧化 对病毒、细菌均有杀灭作用 鸡舍地面、墙壁、饲饮器具喷洒或浸泡消毒 1:1500 25毫升/升 60毫克/升 12.5—25 毫升/升 谱 饮水消毒 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均有杀灭作用 带鸡消毒 笼、器具消毒 种蛋消毒 孵化设备消毒 25-100毫克/升 150-250毫克升 150-500毫克升 150毫克/升 150-250毫克升 正常时用低限,传染病发生时用高限 用的抗微生物药有哪些? 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及其复方制剂。鸡场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如下表: 抗微生物药 用途 用法与用量 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肌肉或皮下注射:雏鸡2000-5000单位/只,成鸡5000-10000单坏死性肠炎、禽霍乱、李位/只,每日2-3次 氏杆菌及各种并发症和饮水:雏鸡2000-5000单位/只,成鸡5000-10000单位/只,每日继发感染 2-3次或每公斤水加药5-10万单位。 禽霍乱、传染性鼻炎、白痢、肌肉或皮下注射:雏鸡5000单位/只,成鸡1—2万单位 伤寒、大肠杆菌病、溃疡性肠雏鸡5000单位/只,成鸡 炎、慢性呼吸道病、弧菌性肝/只,每日2—3次;饮水:炎 1—2万单位/只,每日2—3次;或每公斤水中加8—10 万单位;气雾:每立方米20万单位,雏鸡30—40分钟 大肠杆菌病、鸡白痢、伤寒、皮下或肌肉注射:3000-5000单位/只,1日1次; 副伤寒、葡萄球菌病、慢性呼混饮:3000-5000单位/只,1日1次,连续3-5天 吸道病、绿脓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鸡白痢、伤寒、肌肉或皮下注射:10-15毫克/公斤体重,1日2次 副伤寒、霍乱、坏死性肠炎、混饲:400-500毫克/公斤饲料 慢性呼吸道病 混饮:250-350毫克/升 大肠杆菌病、鸡白痢、伤寒、混饲:70-140毫克/公斤饲料 副伤寒、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混饮:40-80毫克/升 呼吸道感染 气雾:1克/立方米,吸入1小时 白痢、伤寒、副伤寒、霍乱传肌肉或皮下注射:10-25毫克/公斤体重,1日2次 染性鼻炎、传染性滑膜炎慢性斤饲料 呼吸道病、葡萄球菌病、链球混饲:治疗量:200-600毫克/公菌病、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饲料 病、溃疡性肠炎、坏疽性皮炎、 预防量:100-300毫克公斤球虫病 混饮:治疗量:150-400毫克/升 预防量:80-200毫克/升 注射:20毫克/公斤体重,1日1次 混饲:100-200毫克/公斤饲料 混饮:60-120毫克/升 同上 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深部肌肉注射:20毫克/公斤体重,每日2次 菌病、坏死性肠炎、溃疡性肠口服:50-100毫克/公斤体重,每日2次 炎、传染性鼻炎、霍乱 混饲:400-600毫克/公斤饲料 混饮:240-360毫克/升 葡萄球菌病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滑膜炎、肌肉或皮下注射:4-8毫克/公斤体重,1日1次 传染性鼻炎、葡萄球菌病、链内服:7.5-10毫克/公斤体重,1日2次 球菌病、弧菌性肝炎 混饲:180-220毫克/公斤饲料 混饮:105-130毫克/升 坏死性肠炎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关节炎、肌肉或皮下注射:25毫克/公斤体重。1日1次 坏死性肠炎、坏疽性皮炎、促内服:25-50毫克/公斤体重,1日1次 生长,提高饲料报酬 混饲:250-500毫克/公斤饲料;混饮:140-300毫克/升 促生长添加量:5-10毫克/公斤饲料 慢性呼吸道病、促进生长,提肌肉或皮下注射:25-50毫克/公斤体重。1日1次 高饲料报酬 混饲:500毫克/公斤饲料,连用5天;混饮:300毫克/ 升,连用5天;促生长添加量:5.5-11毫克/公斤饲料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滑膜炎、肌肉或皮下注射:25毫克/公斤体重。1日1次 气囊炎、葡萄球菌病 混饲:治疗量为335毫克/公斤饲料,预防量减半 混饮:治疗量250毫克/升,预防量减半 葡萄球菌病、霍乱、溃疡性常内服:15-20毫克/公斤体重,1日1-2次 言、坏死性肠炎 混饲:260-350毫克/公斤饲料,连用5-7天 混饮:130-210毫克/升,连用5-7天 慢性呼吸道病、葡萄球菌病 坏死性肠炎、促进肉鸡生长 内服或皮下注射:10-20毫克/公斤体重,每日1次 混饲:300-400毫克/公斤饲料;混饮:130-240毫克/升 促生长饲料添加量:2-4毫克/公斤饲料 曲霉菌病、念珠菌病、鸡冠癣 内服:10-15毫克/公斤体重;混饲:100-130毫克/公斤饲料,连用7-10天;气雾50万单位/立方米,吸入30-40分钟;预防混饲:50-65毫克/公斤饲料,每月喂1周 白痢、伤寒、副伤寒、细菌性内服:0.05-0.15克/公斤体重,1日2-3次,首次量加倍,也可肠炎、球虫病 皮下或肌肉注射 霍乱、白痢、伤寒、副伤寒、内服0.01-0.13克/公斤体重,1日2-3次,首次量加倍混饲: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葡0.5-1%,连用3-4天 萄球菌病、链球菌病 李氏杆菌病、球虫病 霍乱、白痢、伤寒、葡萄球菌内服0.01-0.13克/公斤体重,1日2-3次,首次量加倍混饲:病、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0.5-1%,连用3-4天 卡氏白细胞原虫病 霍乱、白痢、伤寒、大肠杆菌内服:0.05-0.15克/公斤体重,1日2次,首次量加倍肌肉或皮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 下注射:0.05-0.15克/公斤体重,1日2次,首次量加倍 霍乱、慢性呼吸道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白痢、伤寒、混饲:0.1%—0.3%混饮:0.05%—0.15% 副伤寒、大肠杆菌病 霍乱、慢性呼吸道病、白痢、伤寒、副伤寒、球虫病 大肠杆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球虫病 霍乱、传染性鼻炎、球虫病、内服:0.05-0.15克/公斤体重,1日1次,首次量加倍 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卡氏斤体重,1日1次 白细胞原虫病、轻症的呼吸道皮下或肌肉注射:0.05-0.15克/公消化道感染 混饲:0.05%—0.1%;混饮:0.03%—0.06% 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大肠肌肉或皮下注射:20-25毫克/公斤体重,每日2次 杆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口服:10毫克/公斤体重,每日2次 坏死性肠炎
混饲:200毫克/公斤饲料
大肠杆菌病、白痢、伤寒、副敌菌净:口服:10毫克/公斤体重,每日2次
伤寒等
混饲:200-300毫克/公斤饲料
复方敌菌净:口服:20-25毫克/公斤体重
混饲:200-500毫克/公斤饲料
白痢、大肠杆菌病、伤寒、副混饲:预防:100-200毫克/公斤饲料
伤寒、慢性呼吸道病、溃疡性
料 肠炎、弯杆菌病、球虫病、组 治疗:300-400毫克/公斤饲
织滴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
混饮:预防:100毫克/升
治疗:200毫克/升 混饲:50-100毫克/公斤饲料
霍乱、白痢、伤寒、副伤寒
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大肠
杆菌病
口服:5毫克/公斤体重,每日2次
霍乱、白痢、伤寒、副伤寒
大肠杆菌病并能促生长和提高混饲治疗量:50-80毫克/公斤饲料 饲料利用率和产蛋率
促进生长饲料添加量:25-31毫克/公斤饲料
禽霍乱、白痢、伤寒、葡萄球肌肉或皮下注射:20-25毫克/公斤体重,每日1-2次
菌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日1-2次 大肠杆菌病、球虫病、卡氏白口服:20-25毫克/公斤体重,每
细胞原虫病
混饲:200-500毫克/公斤饲料
菌)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苗要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运输、保管和使用。要做好免疫接种的详细记录,包括:接种日期、日龄、数量,所用疫苗的名称、厂名、批号、生产日期及有
种方法,操作人员等。
对禽群进行检查,注意营养状况和有无疾病。
种时应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雏鸡的母源抗体可以抵抗疾病的传染,也能妨碍免疫反应。。一般来说,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母源抗体可维持两周左右,鸡新
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母源抗体可维持2-3周。对于母源抗体水平低而个体差异又较小的雏鸡,首次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时应在早龄进行。反之,母源抗体水平高
水平参差不齐而又受到疫情威胁的雏鸡应早接种以提高雏鸡的免疫力;以后再接种1次,以使原来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雏鸡也能对疫苗接种有良好的应答
凝集抑制(HI)抗体的情况而定。如果多数鸡的HI抗体下降至1:16以下时,就应进行强化免疫。
活菌苗前后各5天,鸡群应停止使用对菌苗菌株敏感的药物,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种中各种疫苗的互相配合和间隔时间,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作用。为了保证免疫效果,对当地流行的最严重的传染病最好能单独接种,以产生较为坚强
后要注意观察鸡群对接种的反应,如有不良反应或发病等情况,应采取适当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疫苗接种经过一定的时间(10天)后应检查免疫效果
苗种类时更应检查。
照范国雄教授编《鸡病诊断图册》上的顺序)
技术部 2000年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