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研究

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8・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07,Vo1.35 No.1 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研究 梁连锦,梁爱秋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理疗科,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1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8O例,用电脑中频醋离子导入治疗‘治疗组85例,在电脑中频醋离子导人治疗的基础上加颈椎牵引、微波、运动疗法、日 常生活(ADL)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组优64 例、良1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92.92 ,对照组优31例、良19例、中2O例、差1O例,优良率62.5O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 照组(P<O.01),平均治愈天数治疗组为15.52士6.26天,对照组为23.16士5.65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CO.01)。结论 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高的康复价值.缩短病程,提高和巩固疗效。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l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牵引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1—0048 03 中圈分类号:R 681.55 文献标识杩:A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主要由颈椎或颈椎间 盘退行性病变,导致椎间孔变小,挤压颈神经根及颈椎周围 组织,引起不同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及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本研 究。 疗机,马鞍形电极,颈后照射,微温或温热量,每次20 mln,1 次/d,10次为1疗程。③运动疗法:主要目的是锻炼颈肩肌 肉,包括颈部的屈、伸、侧屈与旋转。颈前屈后伸:双手插腰, 低头使颏尽量紧贴胸骨上部,保留30 S,仰头,抬眼望天,保 持30 sl颈左右侧屈l颈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进行。耸肩运 动:头正直,挺胸拨颈,两臂垂直于体侧,两肩同时尽量向上 耸起,停3 S,再将两肩用力下沉。一耸一沉为一次。上述每 度。④ADL指导:改变无枕或高枕的习惯,提倡低枕睡眠。 避免头颈时间向一个方向转动,每隔30 ̄40 rain应做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照组8o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2 个动作按8×4拍重复练习,2次/d,循序渐进,以不感疲劳为 ~71(45.60士15.45)岁,病程25天~2O年(中位数14.3O个 月)。治疗组85例,男5O例,女35例,年龄2O~70(47.56土 13.45)岁,病程1O~23年(中位数13.75个月)。全部病例均 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 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l②压顶试验或臂丛牵 次平衡运动,即左右运动颈部,平时注意保暖。避免颈部受 凉。⑤其他:自我按摩,主要以按、摩、捏、拿为主,手法稍重, 每次20 airn,1次/d,1O次为1疗程l 拉试验阳性l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l④痛点封闭 (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l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 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 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3+疗效标准参照日本学者田中靖久等人口 所用的颈 椎病评价方法整理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 表进行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症状与主诉、体征、工作和生活 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差别无 能力,手的功能,总分2O分。称为“可能全分”,患者的得分为 实得分,最后则以患者的“实得分”与“可能全分”的百分比来 评定病情轻重及疗效,百分率越高功能状况愈佳。81 ~ 100 为正常或基本正常,定为V级l 61 ~8O 为轻度功能 减退,定为Ⅳ级,41 ~6O 为中度功能减退,定为Ⅲ级, (1)对照组采用北京翔云设备厂生产的电脑中频多功能 治疗仪,陈醋为山西榆次市鹤林酿造厂生产,直流电离子导 人治疗技术,将浸有陈醋的滤纸置于10 CITI×5 cm的湿衬垫 21 ~40 为重度功能减退,定为Ⅱ级}0 ~2O 为丧失活 动能力或卧床不起,定为I级。治疗后进步I级为中,进步 Ⅱ级为良l没有进步为差,治疗达到后Ⅳ级以上者均为优。 4.统计学方法 用PEMS统计软件包进行秩和榆验和t 检验。 上,电极置于颈后,另一电极置患肢,1次/d,30 min/次,1O 次为一疗程,连续3疗程。 (2)治疗组除上述处理外,加颈椎牵引、微波、颈椎操、 ADL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①颈椎牵引:采用张家港市日新 医疗器械生产多功能牵引床进行牵引,患者取坐位,颌枕吊 带固定法。牵引力方向与躯干呈前倾2O度,以使椎间孔和 椎间隙增至最大。牵引力开始时为3~4 kg,逐渐增至1O kg,每次治疗2O~30 rain,每日1~2次,2O次为1疗程。重 症者可卧位牵引,时间8~1O小时。若牵引力过大,病人感 觉颞颌关节不适、头晕甚至虚脱,应立即中止治疗。休息一 段时间后,上述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②微波治疗:采用蚌 埠华杰高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HJ一5SL数控微波康复理疗治 结 果 对照组优31例,良19例,中2O例,差1O例,优良率为 62.5O l治疗组优64例,良1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 9 2.92 ,两组优良率经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一 作者简介g梁连锦(1958一)。女,广西靖西县人,副主任医师,医 学学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右江医学2007年第35卷第1期 2.93,P<O.O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平均治愈 ・49・ 为突出组织中投有淋巴细胞的表达(D20、CD450)而发现单 天数:治疗组15.52 ̄6.26 d,较对照组23.164-5.65 d为短, 两组比较,t=8.215,P<O.01。 表l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t经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P<O.o1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主要由颈椎和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压迫神经根所致。当神经根受压时,神经外膜和束膜先被压 迫呈凹陷状,随着压力的加重,影响到基膜和髓鞘时,神经细 胞水肿、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增多,造成神经微循环 及轴浆运输中断,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而继发变性坏死[j],从 而出现该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障碍,症状的 轻重与神经受压程度和时间长短呈正相关。由于颈部组织 的慢性损伤,肌筋膜炎或退行性变,局部出现的组织渗出物 长期刺激颈神经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与渗出水肿,细胞浸 润及机化粘连,形成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另外炎性反应 诱发和加剧局部骨质增生形成而进一步压迫或刺激颈神经 所致。颈椎病的病因之一是其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应力 的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 起临床症状l2],但单纯的机械压迫尚不能完全解释其作用机 理,如临床上采用非甾体药物及激素、秋水仙碱等免疫抑制 制剂治疗有效。因此有人认为椎间盘自身免疫在其中起重 要作用[3]。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结构组织。椎间盘 组织被纤维环包绕,自出生以来与自体血循环隔绝,因而具 备自身抗原性。其组织中的I、II型胶原及糖蛋白等隔绝抗 体一旦与血循环接触后,与T、B淋巴细胞不断作用,形成抗 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吸引类细胞聚集,造成局部炎 症,同时炎症介质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抗 原抗体复合物。这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发展及引起神经痛的 重要作用机理之一,而学者Olmarker.k等 采用自体椎间 盘和腹膜脂肪植入体内进行实验观察发现自体椎间盘组织, piliopoulou等采用了速率散色比浊法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 清、脑脊液中IgG、IgM进行测定,发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 积液中IgG、IgM含量和血清中IgG、IgM含量的比率明显高 于正常对照。Minamide等实验研究表明自体椎间盘植入椎 管后有新生血管浸入,产生炎症反应而被吸收,脂多糖等免 疫促进剂可以促进炎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加快其吸 收,与之相反,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椎问盘组织与 炎细胞浸润新生血管的形成,延缓其吸收,从而认为自身免 疫是自体椎间盘吸收的病理基础。Brisby等[2]研究发现坐 骨神经痛患者血清中子糖(神经)鞘脂抗体明显增高,认为椎 间盘与自身免疫可能是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理之一。也有 人提出病变椎间盘炎性浸润是化学刺激的结果,Kawag等认 核细胞(CD11b、CD40),认为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炎症细胞浸 润,也是系统的组织修复过程,它在自身免疫作用中起着更 重要的作用。 电脑中频直流电醋离子导人疗法具有直流电和导人离 子药物及神经反射的复合作用,药物离子导人体内后,直接 作用到病变局部,形成高浓度的离子堆,并且在体内保持时 间长、发挥作用持久,达到扩张局部血管,改善组织营养和代 谢,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并可加速组织的再生f直流电阳 极能降低神经和组织的兴奋性、阴极提高神经或组织的兴奋 性,故对颈椎病有止痛、镇静和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直流 电离子导人治疗,既提高巩固疗效,又有利于减少复发。颈 椎牵引治疗颈椎病为最常用而有效[5]的方法。其作用机制 主要是调整和恢复破坏了的椎管内外平衡,消除刺激症状, 恢复颈椎正常功能,使椎间孔和椎间隙增至最大,现代研究 认为在牵拉的同时加微波的热疗有助于改善颈部组织血液 循环,消炎止痛。可缓解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增强血运,使 局部得到充足营养,同时调节局部体液代谢。在改善颈椎病 动力失衡的基础上,纠正其静力失衡,从而恢复颈椎内源性、 外源性的动力平衡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基础和关键,颈椎牵引 对颈椎动静态平衡起内源性稳定作用,从而逆转或阻止神经 受压后继发损伤的病理改变,保护神经细胞和组织结构,促 进神经纤微再生和传导功能的恢复。微波容易穿透深层,可 深达4~5 C1TI,其主要作用有:①热效应的治疗作用是微波可 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改善周围血液 循环[6],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微波还 有降低骨骼肌和纤微结缔组织肌张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利于颈椎病的康复。②非热效应的治疗作用是可使神经纤 维再生加速、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改变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影响细胞功能,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引起的压迫神经和周围 组织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另外,通过ADL指导,使病人能够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进行适宜的颈部功能锻炼,可增强 颈部肌力及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 退化,减轻肌肉痉挛对椎间盘的压力,加速神经根及椎间盘 周围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和消散,使神经痛得到减轻或消除, 恢复颈椎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综合康复治疗还能减轻椎体骨质增生后形成的赘生物 和突出椎间盘表面软组织的肿胀,缓解神经根受压程度。本 组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上肢功能 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 综合康复治疗,是诸法合用,协同作用,优势互补,而且疗程 短,见效快,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对神经根型颈椎 病的康复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树森,魏状,尹维田,等.应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大鼠 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盯.中国I临床康复,2003,12,(3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O・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07,Vo1.35 No.1 [J].Spime,1999,24(19):198O一1984. [5]谢财忠,纪树荣.颈椎牵引的力学试验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 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4),1 71—174. 434. [-2]Brisby H,Balague F,Schafer D,et a1.Glycosphimgoljpid antibod— ies in Seium in Patients with Sciatica ̄J].Spine,2002.27(4):380 —386. [6]董雪梅.微波辅助治疗外伤后胰腺漏液1例[J].中华物理医学与 康复杂志,2005,1(27):8. E3]Olmarker K,Blomquist J,Stromberg J,et a1.I nfiammatogenic properties of nucleus Pulposus ̄J].Spine,1995,20(6):665—669. [4]Satoh K,Konno.S,Nishiyama K,et al,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antigen antibody complexes in the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收稿日期:2006—09—28修回日期:2006一l1—29) (编辑:潘明志)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周小梅 (四川省白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排痰效果 方法 将4O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 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排痰次数、排痰时间。结果化法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 结论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排痰 文章编号:1OO3—1383(2007)01—0050--02 中圈分类号:R 653.047 持续加温气道湿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 文献标识码:A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救治危重病人的一 项重要手段,而充分的气道湿化则是救治成功的一项重要的 护理措施 我科从2004年1O月~2005年12月将4O例行 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后与延长管一端连接,延长管另一端则连接去掉针头的头皮 针,排气后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注射泵上。然后将延长管置 于输液恒温器槽孔中,固定输液恒温器与微量注射泵于床头 便于操作的地方。接通输液恒温器与微量注射泵电源,调节 开始速度为4~6 ml/h,根据痰液的性质调接微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湿化,现将结果报告 好推注速度,如下。 资料与方法 量注射泵速度,一般不超过10 ml/h,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 切开导管内3~5 cm,并用胶布固定于胸壁。两组采用相同 1.临床资料2004年1O月~2005年12月我院重症监 的吸痰方法,连续观察5天。 3.效果评价观察排痰效果、日吸痰次数均值以及日吸 痰所需时间均值。吸痰不彻底是指吸痰时未吸净痰液{痰痂 形成是指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塞吸痰管玻璃接头或吸 痰管,刺激性咳嗽是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 咳,气道黏膜出血是指在吸痰时发生痰中带血丝或血痰 4.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 采用近似t检验。 结 果 护病房(ICU)收治的因病情危重行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 的病人4O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6例,重型颅脑损伤 14例,脑血管意外1O例,心肺复苏术后2例,格林一巴利综合 征1例,高位截瘫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5例。按随机数字表 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2O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 最小1O岁,最大61岁,平均36岁,气管切开最长9O天,最短 7天,平均22.25天,观察组2O例,其中男1O例,女1O例,年 龄最小8岁,最大6O岁,平均35.45岁,气管切开最长114 天,最短7天,平均33.2天。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等 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两组气道湿化方法排痰效果比较 观察组吸痰不彻 底、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对照组(P<O.05)。见表1。 裹1两组气道湿化方法排痰效果比较例( J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给药湿化方法,用3O ml一次性注射器按注射法抽取0.9 生理盐水3O ml,在常 温下定时、间断气管内滴注。在病人吸气末时沿导管内壁环 周缓慢注入,每30 ̄60 min向气管内注入3~5 ml,吸痰前后 再注入1~2 ml,并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增加或减少湿化液。 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加输液恒温器持续气道给药湿化法 用5O ml一次性注射器按注射法抽取0.9 生理盐水5O ml 作者简介:周小梅(1974一),女,四川省荣县人,护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