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训练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训练

来源:好走旅游网


物理实验专题训练

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

1.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

(1)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放在 处,调节 ,使指针指 在 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 cm3;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 g;

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ρ奶= g/cm3。

(2)小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 ① ;② 。

(3)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m2。

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达式ρ奶= (用字母表示)。

2.小楠在盆中清洗葡萄粒时发现葡萄粒沉在水底,她想知道葡萄粒的密度,于是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1)把天平放在 台面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她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2)小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0.8g,然后将空烧

第1页(共9页)

杯中装入适量水,把一粒葡萄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葡萄粒悬浮即停止加盐,将烧杯中的葡萄粒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总质量,如图甲所示,记作m2= g.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cm3。 (3)依据实验原理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测得的葡萄粒密度比实际值偏 。 3.李明和张斌在做“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表数据:

(1)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2)他们注意到铝块1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 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体 铝块1 铝块2 松木1 松木2

m/g 108 108 10

V/cm 20 40 216 20

3

/(g/cm)

2.7 2.7 0.5 0.5

3

4.如表所示是“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 ;

(2)在测重力时,必须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因为 ;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5)若干年后,小明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第2页(共9页)

5.“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在甲、乙、丙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的知识得出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大小。

(2)通过甲、乙两图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 两图的实验数据,可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小伟在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跟受力面积有关时,先将甲图中的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 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你这样认为的理由是:小伟在实验时 。

(5)甲实验中,若把水平拉力增加到 3N,则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N。

6.小邦在家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他找来了三个挂钩、两块相同的透明皂A、B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家里的水平大理石窗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探究实验。

(1)他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动透明皂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根据 条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①②两次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②③,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小邦在窗台上铺了一条毛巾,做了第④次实验,对比①④两次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理由是 。 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甲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 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 。

第3页(共9页)

(2)小明往木块上面添加200g的砝码,继续实验,这是为了探究 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3)小东在实验中还发现,如果按照甲图中的方式匀速的快一些拉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怎样变?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测量时,如果不小心使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倾斜着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华在做这个实验时,把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乙图,这样的好处有: (写一个即可)。

8.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按如下步骤操作:

(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的量程和 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2)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 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而且发现细线被竖直拉直,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是 的。 (3)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了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的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当物体的质量为0.7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 N。 m/kg G/N

0.1 0.98

0.2 1.96

0.3 2.94

0.4 3.92

0.5 4.90

0.6 5.88

0.7

(4)以下四个图象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9.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弹簧原长为l0),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

系,如图1所示。如表是他实验记录的数据,实验时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很轻,自身质量不计。(g=10N/kg) (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当钩码的质量

为150g时(没有超过弹簧的限度),弹簧的长度 ;

(2)该同学将上述两根同样的弹簧按图2串联起来,下面挂重为G的钩码时,甲、乙的伸长量x甲 x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是 ;

第4页(共9页)

钩码质量m/g 弹簧长度L/m

0 0.06

30 0.072

60 0.084

90 0.096

120 0.108

… …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

10.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法和 法。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 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5)图A和图D中小凳子对桌面和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选填“相同”或“不同”) 11.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通过 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

(2)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结论是: 。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第5页(共9页)

1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

(1)图甲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 ,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发现要拨出活塞很费力,这是因为 的作用。

(2)实验时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当筒内空气全部排尽时,筒内 (填“有”或“无”)大气压。

(3)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8N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已知活塞的面积是S=2.8×104m2,则可求出大气压强是p= Pa。

(4)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 ;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力较大,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 。(均填“偏大”“偏小”“不变”)

13.同学们用空塑料瓶和细沙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g取10N/kg,ρ水=1×10kg/m) (1)为了测出塑料瓶的体积,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通过増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 ②在空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细沙,拧紧瓶盖,在瓶颈系一细绳,手拿细绳将塑料瓶完全浸没于烧杯的水中(瓶没有接触烧杯,水未溢出),通过増减祛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获得平衡,所用砝码总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为167g,塑料瓶的体积是 cm。 (2)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举出了相应的实例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铁块可以在水中下沉,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鸡蛋可以在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实例: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感觉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越大;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选择了装入细沙的塑料瓶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过程

第6页(共9页)

3

3

3

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实验步骤d和 (填序号),可以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②根据实验步骤c和d可以验证猜想三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对该猜想对应的实例,合理的解释是 。 ③要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 后再进行探究。

④同学们讨论认为,猜想一和猜想二中的实例反应了物体的浮与沉可能与密度有关,要选用一个能漂浮在图e中盐水上的物体时,物体的密度应小于 g/cm(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4.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

3

(1)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 测量石块的 。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 ,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 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

(4)石块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 (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保持不变”)。

15.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④⑤,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上面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A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是 N,物体A的密度是 kg/m3;盐水的密度是 kg/m3。

第7页(共9页)

1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小明利用矿泉水瓶做了如图a、b、c几个有趣的实验:

(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

(2)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表明了 的存在;

(3)如图a所示,将空矿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滚动,但用同样的力向它的底部吹气它却不容易滑动,这表明 。

(4)如图b所示,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钻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更急,这表明: ;

(5)如图c丙所示,将一个完好的空塑料瓶横放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个小纸团放在瓶口处,正对着瓶口用力迅速吹气,此时小纸团将会 (选填“飞出瓶外”、“原地不动”或“进入瓶中”)。

17.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在 。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第8页(共9页)

(3)图c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第9页(共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