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54分)
1.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首次比较精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 开普勒、卡文迪许 B. 牛顿、伽利略 C. 牛顿、卡文迪许 D. 开普勒、伽利略
2.陨石落向地球是因为 ( )
A.陨石对地球的吸引力远小于地球对陨石的吸引力,所以陨石落向地球
B.陨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陨石的引力大小相等,但陨石质量小,惯性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
C. 太阳不再吸引陨石,所以陨石落向地球 D. 陨石受到其他星球的斥力落向地球
3.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B. 卫星既受重力作用,又受向心力作用 C. 卫星不受重力作用 D. 卫星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4. 2001年10月22日,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命名为MCG6-30-15。由于黑洞的超大引力,周围物质大量掉入黑洞,假定银河系中心仅此一个黑洞,已知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匀速转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黑洞的质量:( )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速度 B.太阳的质量和运行速度
C.太阳的质量和太阳到黑洞中心的距离 D.太阳的运行速度和太阳到黑洞中心的距离 5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恒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 )
A.公转半径R较小 B.公转周期T较大 C.公转速率。较小 D.公转角速度ω较大
6. 地球的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航天飞机飞行到地球和月球的连线上,且距地心的距离与距月心的距离之比为3︰1时,这架航天飞机对地球的引力与对月球的引力之比为( )
A. 1︰1 B. 9︰1 C. 81︰1 D. 729︰1 7 关于同步通信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步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可以是椭圆
B. 同步通信卫星可沿与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的轨道运行 C. 同步通信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是一确定的值 D. 如果需要,同步通信卫星可以定点在北京上空
8.1998年1月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空间探测器,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对月球进行近距离勘探,在月球重力分布、磁场分布及元素测定方面取得了最新成果,探测器在一些环形山中发现了质量密集区,当飞越这些质量密度区时,通过地面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察,“月球勘探者号”的轨道参数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是 ( )
A 半径变小 B 半径变大 C 速率变小 D 速率变大.
9 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有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a、b、c某时刻在同一直线上,则( )
A. 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将同时第一次回到原位置
地球 B. 卫星c受到的向心力最小
a b c C. 卫星b的周期比c小
D. 卫星a的角速度最大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0.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半,其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一宇航员的质量是72kg,则
他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取10m/s)
11.已知一颗人造卫星在某行星表面上空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卫星运动的
弧长为s,卫星与行星的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是1 rad,那么卫星的环绕周期T=________,该行星的质量M=________(万有引力常量为G)。
12.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可以当做半径为R1和R2的圆。假
定它们只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则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________,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1∶T2=________。
13.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可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ρ
=________。
三、计算题(共28分)
14.(12分)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
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15.(16分)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来的某一天,同学们也许会在其它星球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假设你当时所在星球的质量是M、半径为R,可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90°,万有引力常量为G。那么,
(1) 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星等于多少?
(2) 若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v0,你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
参考答案
S31. C 2.B 3.D 4.D 5. AD 6. B 7. C 8. AD 9.CD 10 320N 11. 2πt , 2
tG82hr33g2223/2
v12. R2:R1 ,(R1:R2) 13. 14. v 0224RGTr02R2v0GM15.(1) g星=2 (2) h=
R2G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