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翻译技巧初探
作者:闫珊珊 魏天婵 张昆鹏 肖鹏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7期
【摘 要】 本文从成语特征和结构出发探讨了成语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认为在成语翻译中,要根据具体内容、具体形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成语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类比法、注释法等。
【关键词】 成语;直译法;意译法;类比法;注释法 一、引言
成语典故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古代先哲前贤光辉思想的结晶。成语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语义的统一性,二是结构的固定性。成语在语义上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整体意义往往不能从组成成语的各个词汇意义中推测出来。从结构上看,成语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是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其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不能随意更动。
从汉英翻译角度着眼,成语典故是最难翻译的语言现象之一。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从语言形式上看,成语典故言简意赅,很难用简明的英语覆盖它们的含义。就风格而论,成语典故或庄或谐,行文犀利,英译时也很难和盘突出。一个民族的特有的文化意识可以透过其母体语符系统表现出来。语符系统的独特性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表层形式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译文往往丧失与源语某些表层形式的对应(词构特征、行表特征、音组特征),或者在实现表层形式的对应的同时,丧失源语某些深层意义(文化意义、修辞意义、语境意义等),由此造成不同情形、不同程度的信息转化障碍。这就要求译者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翻译技法。由此可见,成语翻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翻译得当译文则情趣盎然。
二、成语典故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汉语中有不少成语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直译如果翻译得体,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使外国读者感到新鲜、生动、活泼,大开眼界。这是一种最好的成语译法,适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围广、次数多、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己经广泛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的成语。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牛弹琴——to play a lute to a cow 隔墙有耳——Wall have ears 混水摸鱼——fish in troubled water
井底之蛙——to be like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走马观花——to ride out on horse back to look at flowers 守口如瓶——to keep one's mouth closed like a bottle 了如指掌——to know as one knows his ten fingers 2、意译法
为了使译文准确、通顺、易懂,有时不得不牺牲典故和典故成语的形象而采取意译的办法,因为翻译的核心是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意译指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有一些成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令人费解,只好根据上下文,以意译处理。如:
开门见山——to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死译:to 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 油嘴滑舌——mealy——mouthed(死译:with a slipped mouth and tongue)
扬眉吐气——tofeelproudandelated(死译:to raise the eyebrows and let out a breath)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wait and see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to snap and snarl at a kind——hearted man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直译和意译孰优孰劣的问题,人们讨论的或争论的很多。事实上,比较流行的做法是:认为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无法直译的时候我们可以意译,无法意译的时候可以直译。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3、类比法
当汉语成语与英语成语在内容与形式上相似,在句子结构、感情色彩和修辞意义上都比较相近时,成语翻译就可以采用互借法或称类比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保留源语的形象、风格,而且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习惯,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可以让译文读者轻松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雄所见略同——Great minds think alike 体壮如牛——as strongas a horse 4、注释法
严格的说加注不是一种译法,但如果对它们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译文的质量。一篇文章如果加注太多,读起来就失去流畅之感,但是成语在上下文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历史、民族、地域等诸多色彩,只有在历史背景和典籍出处说明以后才能充分表达它的意义,所以译者有时必须酌情考虑利用注释法使成语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有的典籍初次介绍到国内,必须依靠注释的帮助,等以后大家都懂了,注释也就不需要了。如:
多此一举——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运煤到纽卡索。注: 纽卡索是英国一产煤中心。 叶公好龙——Lord Ye's love of dragon
Note: Lord Ye was s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whole palace with drawings and carvings of them.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affec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he was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 三、结语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成语具有较大的文化信息负载量。在成语翻译中,要根据具体内容、具体形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一方面尊重源语文化,忠实地将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同时也要尊重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考虑他们对异语文化的理解力和承受力,争取在保留源语文化和译文可读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涉及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典故等文化背景知识,所以我们最好系统地学习英美文学,了解更多的英美历史及风土人情,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中文修养,才能神形兼备地翻译中英文成语。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温金玲.成语翻译与文化差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 张媛.成语翻译知多少[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 王宁.汉语成语翻译技巧初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刘佰明.汉英典故成语翻译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简介】
闫珊珊(1983- )女,江苏徐州人,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语用学. 魏天婵(1978-)女,河北沧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