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创新】 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探析 杜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目前,国家正在推行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本文通过 提出探索创新“三赢”培养模式,学以致用;探索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多元培养”替代“单一培养”;探索创新 研究生教学方式改革,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对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做了探析。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创新 一、探索创新“三赢”培养模式,学以致用 围墙之内,脱离社会,脱离实践。这使研究生培养可能会 出现研究缺乏针对性及实践、社会经验不足,所学难以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一直是在教室里学知识、在图 书馆里做学问、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局限于大学的 +”+”—卜“+”+“+”+“+”+“+”+一+“+”+”+一+“—卜“+致用的问题。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培养、共建创新 ”—’一”—卜”—-卜”—卜”——卜“+”+”— 一”—卜”— ”—+一“—+-一—卜*+一+-+・ ”+“—■一”—卜“—卜一——卜”+ —・卜”—卜“——卜”—卜“—+_一+结合开放实验室设备、场地和师资条件,安排实训教学 展和更新,但丁具和技术是相对客观和静止的,而技能 任务(实训全部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实验教师或实 验技术人员根据任务书,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实施训练过 程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单项实训合格证书,记 相应学分。学生可凭实训合格证书进入相关科研实验 室独立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实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和 实验巾心共同负责实训教学质量检查。 二、实践技能训练在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一)创新型地学人才实践技能的不可或缺性 是主观能动的,因此在技术创新中人的技能因素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在地学研究领域尤其如此。 (三)创新能力来源于实践 地学人才的培养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共性,课程结 构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个模 块。地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还有大量的野外实际工作 能力训练。但总体来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课程的学科 地球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基础理论加野 外丁作能力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型地学人 才培养的需要。各种新的研究手段、计算机软件和各类 新型地质仪器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基础地质研究 和地质勘查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本科教育如果墨守 成规,仍然沿用过去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将实践技能训 练环节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将难以培养出适合当前地质 体系是基本对应的。这种培养模式对于一般专业教育来 说不无道理,但对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地学 人才来说就不对应了。实践技能训练正是这个模式中不 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因为我们不能忽略或忘记人类学习 的更有效的方式不是从概念l叶I发,而是从实践活动出 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_T作能力是在实践中感悟到 的。所以实践技能训练在地学人才培养巾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三、结语 r作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学院实施的实践技能训练,正是从地球系 实践技能训练是地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和过 程。学院结合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新形势,遵循教育教 学规律,将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为培 养创新型地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统科学的发展入手,以各类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的新手 段、新方法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技能训练不仪受到学 生的欢迎,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实践技能训练与创性能力培养的相关性 人类所具有的实践技能不是先天就有的,都是从社 会实践中经过训练获得的,实践是掌握技能的唯一途 径。地学实践技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同时技能本身也 蕴含着极强的创新因素。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会限制 …叶茂,姚文贵,黄明国.地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c】.高 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 社 2(108.196-202. [21郑常青,周建波,赵国春等.地学类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人的能力发挥,但是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或创新使技能 的发挥永无穷尽。所以,掌握实践技能是进行创造性__[ 作的基础。 培养的探索与思考【c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9:190-1 94. 实践技能的本质是使用工具和应用技术的能力。 在地学人才培养中,相关的地学知识和技术是不可缺少 的前提。但有知识有技术不等于有技能,技能与T具或 技术互为因果关系。是人的技能推动T具和技术的发 作者简介:姚文贵(1955一),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财政部教学质量丁程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007)——“地质理工复合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部分研究成果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