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示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投影仪、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活动)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评价总结)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承转过渡)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结合图片演示分析。
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东部海域原来是陆地,地面上有森林,地表岩层受到挤压逐渐凹陷海水进入,由陆地变成了海洋。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海平面逐渐上升淹没沿岸部分陆地,说明海平面上升可以使陆地变成海洋。海平面下降,原来被淹没的陆地又露出水面,说明海平面下降可以使海洋变成陆地。由此可见,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承转过渡)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怎样形成的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呢?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来看看会得到些什么启示。
(阅读活动)20世纪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答了这个问题。请大家阅读课本P36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读图观察)电脑动画演示课本P35图2.15“大陆的漂移”,讲解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阅读课本P34图2.14“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思考:大陆漂移说的提出是偶然发现了什么现象受到启示的?阅读课本P35图2.16“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课本P36图2.17“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思考: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还是有依据的?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列举出证据,选出代言人,在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小结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进而大胆提出大陆在漂移的证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要想知道答案,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作业
预习“板块的运动”
《地理同步练习》P25:1-5,P26:13,P27【拓展探究】选做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实例
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陆漂移假说 教学流程图 成语故事展示新课
海路变迁证据以及原因探讨 阅读材料引出大陆漂移假说 图说大陆漂移假说内容 教学反思
考虑到聋生的思维特点,大陆漂移假说部分内容中涉及地层知识,只作形象比喻即可,不做深的补充或解释;海路变迁原因演示时,配合图片借助课本实物演示更生动形象些;南美洲、非洲拼图可用纸撕裂来形象模仿,并让学生参考课后附图——世界地形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