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6期 2008年11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V01.28 No.6 Nov.2008 紫茎泽兰生长对CO2的固定能力研究 胡 觉, 张无敌, 尹 芳, 李建昌, 徐 锐 (云南师范大学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文章分析紫茎泽兰的生物产量,探讨紫茎泽兰对CO:减排的作用。结果表明,云南省紫茎泽 兰生物产量为1.76亿t,吸收CO:2.48亿t,碳贮量达0.0712 PgC;每生长It紫茎泽兰可吸收cO21.41t。 关键词:紫茎泽兰;CO:吸收;碳贮量;紫茎泽兰CO:减排潜力 中图分类号:Q949.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93(2008)06—0021—04 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大气中温室气体,特别是CO 浓度升高作为全球气候主要 的驱动力,已经得到共识¨-3]。2001年时,大气中的CO 的浓度已达370ml/m ,并且以每年l—1.5 ml/ m 的速度递增 J。据IPCC的结论,从19世纪后期至今的100多年中,全球近地面气温平均升高了 0.3~0.6 ̄C;而与此同时,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了10~20cm。如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这样发展下去, 到2l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3℃,海平面将上升65cm_6 J。为了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减缓温室气体,是大气中CO 浓度的增加趋势,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3次 缔约方大会(COP3)通过了《京都议定书》,附件I国家和非附件I国家都面临着CO:减排的巨大压 力 。 植物固定大气中CO 的量与植物产量是呈正相关的,而植物产量又与叶片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J。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茎叶产量高,进人旺盛生长后,分 枝量和生长量都比较大,生物产量大,每hm 可产紫茎泽兰鲜草4.5万kg以上。紫茎泽兰光合效率高, 当光照强度达到35000~40000Ix时,其净光合速度可达21.86mgCO /dm ・h J。所以,我们开展紫茎 泽兰对CO,减排作用的探讨。 1 CO2减排压力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6种主要的温室气体:CO 、CH 、N:O、HFCs、PFCs、SF ,其中CO:的增加对 增强温室效应的贡献大约是70%,因此,降低大气中CO:的浓度是减排温室气体的关键。《京都议定 书》为38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I国家及欧洲共同体规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 , 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 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每年生产和消费资源折算为标准煤l2~14亿吨,是当今世界第二大CO 排放国,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65.3亿吨,届时将是世界上最大的CO:排放国…J。随着俄罗斯的加 入,《京都议定书》从2005年2月16日起正式生效,作为世界第二大CO:排放国,中国迟早要承担温室 ・收稿日期:2008—6—7 基金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2OO5pyOl—l6)和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2003NG04)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胡觉(1983一),女,湖南省溢阳市,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物质能与环境工程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张无敌,男,研究员,从事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利用工作. ・2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8卷 气体的减排任务 。 2紫茎泽兰与CO:减排 2.1紫茎泽兰的分布状况 紫茎泽兰系菊科泽兰属植物,原产于墨西哥,现广泛分布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西 班牙、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缅甸、越南、尼泊尔、巴基斯 坦、以及太平洋群岛 。紫茎泽兰是20世纪4O年代从缅甸传人我国境内的,短短60多年的时间里, 紫茎泽兰肆意疯长,现已遍及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西藏等省区,甚至连重庆和湖北的三峡地区也已 经发现紫茎泽兰的踪迹¨ 。并以每年60公里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向北蔓延¨ 。 据文献报导,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发生面积近30万km J,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13%。在云南省的 分布最广,l0个州(或市)的98个县(或市、区)都有发生,总面积达24.77万km _l ,占云南省总面积 的62.87%。在四川省凉山州、攀枝花市、乐山市、宜宾市、雅安市、甘孜州6个市(或 )共34个县(或 区),400多个乡镇有都分布,总面积达0.86万km J。 2.2紫茎泽兰的生物产量 紫茎泽兰的生长速度快,定植前2—4周内,单株每周平均生长1.43g,8周即可成株¨ 。赵国晶等 人对云南省不同发生程度上的紫茎泽兰地上部份生物产量作了调查¨ ,见表1。(生物产量是植物一 生中合成并积累下来的全部有机物质的干重¨ 。) 表1 不同发生程度上的紫茎泽兰地上部份生物产量 Tab.1 Biomass to part up Soil on different grouth with Eupatorium adenephorum 形成产量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产物,光合作用是植物产量形成的基础。 2.3紫茎泽兰的碳贮量 根据紫茎泽兰的总生物产量和含碳量(紫茎泽兰碳含量为40.43%[18 3),可以计算出紫茎泽兰的碳 贮量: HC=InEAs x C%=1.76 X 10 t x40.43%=0.71 X 10 t 式中:H ——紫茎泽兰的碳贮量 m ——紫茎泽兰的生物产量 c%——紫茎泽兰中碳的百分含量 云南省紫茎泽兰的碳贮量为0.712亿t,即0.0712PgC,占全国森林植被碳贮量的1.50%~2.18%。 (专家估算中国森林植被的碳贮量介于3.26~4.75 PgC之间n 。) 2.4紫茎泽兰的CO:减排潜力 大气中CO 的浓度升高,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成本有效地实现将地球大气中温室气 体稳定在防止气候变化的水平上这一目标,《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灵活机制”,即:排放贸易(ET)、 联合履行(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这三种机制的本质都是寻找一定的途径以实现CO2减排, 并将减排的CO 量以一定的价格出售,进行碳交易。 cO 减排从广意上讲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方面,以替代燃料和节约能耗等方式,减小cO, 第6期 胡觉,等:紫茎泽兰生长对CO:的固定能力研究 .23. 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以植树造林、提高光合效率等方式,增大cO 的吸收量。后者受植物本身特性影 响较大。 形成产量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产物,光合作用是植物产量形成的基础。植物干物质的 95%左右来自光合作用同化的cO ,根据紫茎泽兰的总生物产量和含碳量,可以计算出紫茎泽兰同化 的CO2量: mco,=mEAs×C%×Jco,/c×95% =mco,m0,×J 02/CO2×95% 式中:mC02——紫茎泽兰吸收cO 的质量 J 。 ——CO。和C的质量转换系数 mo——2紫茎泽兰放出0 的质量 ‘ Jo2/co2——O:和c0 的质量转换系数 云南省紫茎泽兰的总生物产量为1.76亿t,计算得: mco,=mEAs×C%×Jc0 c×95% :- x95%t 1.76×10。t×4043%× .l :2.48×10 t 2mo2=mco×Jo2/co2×95% :2.61×10 t× 鲁×95% 44 :1.80×1O。t 即紫茎泽兰能吸收CO 2.48亿t,如按现国际上CO ¥10/t的售价出售,可获得收益24.8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200.9亿元。同时可放出0 1.80亿t。 同时,可以推导出紫茎泽兰的CO 减排潜力HEAS为 H…mco2 一: 垒 !Q mE^s1.76×10。t =1.41tco/tEAs 2即每生长lt紫茎泽兰干物质可以减排CO 1.41t 3结语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有毒杂草,自传人我国以来,给我国农、林、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至今 仍没有找到有效地、长效地防治紫茎泽兰的方法,且有文献报导,紫茎泽兰具有长久性的土壤种子库,只 有将整个土壤中的种子全部耗尽时,地表的紫茎泽兰才可能彻底根除 ,所以要根除紫茎泽兰还需要 段漫长的时间。而利用将可能是治草的有效方法。现人们已从很多方面去研究紫茎泽兰可能的利用 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从紫茎泽兰的生物产量出发,探讨紫茎泽兰对cO 减排的作 一用,对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紫茎泽兰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Appsa MJ,Kurz WA,Bcukcma SJ,et a1.,Carbon budget of the Canadian forest product sector[J].Environ Sci Policy, 1999.2:25—41. [2]Honghton RA.,Counting terrestiral sources and sinks of carbon[J],Clim Change,2001,48:525—534. [3] Marland E,Maland G.,The treatment of long—lived,caron—contbaining products in inventories of caron bdioxide emis— ・2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8卷 sions to the atmosphere[J],Environ Sci Policy,2003,6:139—152. [4] Kirschbauma MUF,To sink or burn?A discussion of the potential contirbutions of forests to greenhouse gas balances through storing carbon of providing biofuels,Biom Bioenergy,2003,24:297—310. [5]Pouhon PR,Pye E,Harrgeaves PR et a1.,Accumulation of carbon and nitrogen by old raable land reverting to woodland, Global Change Biol,2003,9:942—955. [6]IPCC,Climate Chang 1995:IPCC[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7]UNFCCC,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EP:WMO. [8]许大全.光全速率、光全效率与作物产量[J],生物学通报,1999,34(8):8—10. [9] 刘伦辉,谢寿昌,张建华.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分布、危害与防除途径的探讨[J],生态学报,1989,9(1):66—7O. [10] 中国能源部门清洁发展机制机遇项目组.小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o05. [11]马一太,魏东,吕灿仁:温室气体减排与CO 资源化宏观研究与探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41(增刊1):9 —14. [12]胡会峰,刘国华.森林管理在全球CO 减排中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709—714. [13]强胜.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8,16(4):354—356. [14]段惠,强胜,吴海荣,等.紫茎泽兰[J].杂草科学,2003,(2):36—38. [15]何大愚,梁家社.紫茎泽兰防治研究进展[J].生态学进展,1988,5(3):163—168. [16] 赵国晶,马云萍.云南省紫茎泽兰的分布与危害的调查研究[J].杂草学报,1989,3(2):37—40. [17]周俗,唐川江,张新跃.四川省紫茎泽兰危害状况与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4,2(1):24—26. [18] 江蕴华,余晓华.用紫茎泽兰生产沼气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1986,7(3):288—291. [19]张继澍.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3. [20] 江蕴华,张无敌,谷林茂,等.延长紫茎泽兰发酵滞留期的实验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 (1):51—55. [21]胡觉,张无敌,尹芳,等.紫茎泽兰连续发酵产沼气实验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6,26(4):33—36. [22]胡觉,张无敌.紫茎泽兰的毒理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6,26(3):48—53. [23] 杨正东.紫茎泽兰刨花板生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2,30(4):10—12. [24]孙启铭.野生有机肥料资源紫茎泽兰的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2002,(4):28. [25] 张其红,侯太平.对紫茎泽兰中灭蚜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0,37(3):481—485. [26] 李云寿,邹华英,佴注.紫茎泽兰精油各馏分对4种仓库害虫的杀虫活性[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4): 33l一332. [27] 王一丁,高平,刘世贵,等.紫茎泽兰等几种植物提取物对两种农业害螨的毒力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2002,29 (4):337—340. [28]沈有信,刘文耀.长久性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6):768—772.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in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HU Jue,ZHANG Wu—di,YIN Fang,LI Jian—chang,XU Rui (Provincila Key Laboratory of Rurla Engineering,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PRC) Abstract:The invasion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has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natural ecosystems, but E.adenophorum can be used in many ways.In Yunnan Province.the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E.adenopho一 is 0.176 billion ton,CO2 mitigation is 0.248 billion ton and carbon storage is 0.0712 PgC.We can find that when producing 1 ton E.adenophorum total solid E adenophorum can absorb carbon dioxide 1.41 ton. Key words: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CO2 absorption;carobn storage;CO2 mitigation capability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