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走在边缘——浅析新时期女性写作中“自我意识”流变及其审美缺失

行走在边缘——浅析新时期女性写作中“自我意识”流变及其审美缺失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文 j澜 行走在边缘 一一浅析新时期女性写作中“自我意识’’流变及其审美缺失 。苗玉杰 摘 要:在新时期女性写作中,女性是流露个体生命体验的“自我书写者”,本文试图以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的自 我意识的发展流变为考察线索,探究这种自我意识表现背后的审美缺失,并提出引导女性文学写作正确发展的尝 试性思路 关键词:意识流变审美缺失 自我突破 中国女性写作中对于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在新 个性别主体的人的生命的感性欲求的张扬,昭示着女性对 文学伊始,就拉开了帷幕。中国的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自我的认识开始由对外部处境、命运的关心探索位移到在 发展大致经历了“”时期的觉醒期,3O年代至70年代 人性意义上对女性灵魂的深层叩问——一种女性本体觉醒 的消融期和80至90年代后的发展期。 所必不可少的内省意识。 九十年代的女性作家更多地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作 “”思想启蒙的大力倡导促进了现代层面上的女 品中对女性的躯体和欲望进行了大胆的描写,在新时期女 性自我的发现,当女性自我充分意识到“我是我自己的” 性文学写作中,女性写作者们大都采取的是对男性文化规 而自由的个体,她就开始致力于挣脱这种确定性的束 范的完全拒斥姿态,私人化的写作不再与男性社会文化发 缚。无论是冰心的问题小说还是白薇的问题戏剧,无论是 生勾连,出现以边缘为中心的反抗的姿态。女性写作中的 从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到萧红的《生死场》,还是 自我意识,由社会意识到性别意识再到身体意识,经历的 从凌叔华的《酒后》到张爱玲的《霸王别姬》……都以完 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无限地向完整而真正的女性自 全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立场记载了发自女性自我内心的破茧 我的建构趋近。 而出时的呻吟和呼喊,这正是女性自我意识即将“浮出历 史地表”(孟悦、孟繁华语)的涌动和抗争。 中国女性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启蒙和的跟从之后, 作为一种在性别文化上具有意义和反叛精神的文 学追求与艺术创新,“女性主义文学无论在思想内容抑或 到了时期,尽管到处是“男女平等”,但女性的自我 在艺术审美上”都是相当丰富的。然而亦存在着一种审美 意识却彻底丢失了。 缺失,这种自我谬误的审美缺失是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 一结束后,女性重新审视自我,其书写突破了社 大困境。 会的自我模式,开始寻找真正主体性的自我。然而女 性写作所寻求和达到的路向是“人——女人一一人”的自 一首先表现在诗意化语言背后的符号化。 般而言,女性写作更显轻灵、细腻,女性作家的作 我建构模式。当她寻找“人”时,她发现自我已经“非 品在总体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清新、柔婉的美学风貌。从更 人”。在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寻求和深化的过程中,男性的 深层的角度来看,诗意化写作的背后无疑还具有明显的女 外衣已经黏附到她们的血肉之中,异化了她们的自然性 权意味,这种符号化的表现正是在正统而强势的男权文化 别,从其文字中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到那撕裂的焦灼和痛苦 语境中的一种性别鲜明的写作立场。它以纯粹女性的表意 的呻吟。 方式建构着女性自己的话语系统,并以之规避和反叛主流 80年代女性作家王安忆、铁凝们从另外的高度给以深 话语和男权叙事对女性写作的覆盖和袭扰,然而在貌似独 刻与尖利的表达。王安忆的“三恋”正是通过女性作为一 立的女性符号中,在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同时与传统思维模i 星 2012.O5 文 式发生碰撞时,其内心仍然焦虑地徘徊在既渴望推倒男权 的生机勃勃的平识,在最贴近生活的描述中展现 主义的压迫,又想要得到男人的关照和庇护的矛盾之中, 了一种生活审美和性格审美以及生命理念的再造。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消解掉了女性作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意 义,而完全将女性作为一个符号化的存在而已。 其次表现在躯体修辞背后的过度化。 其次,女性写作中应试图打破以往与男性的某种程 度的对抗,在精神指向上寻求某种象征性的和谐。男女两 性间的关系并不是人类唯一的关系模式,女性写作应试图 进入2O世纪,激进的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 追求多元并举的更加丰富的人类关系的表现形态。表现女 在《美杜莎的笑声》中阐述了“躯体写作”的概念。这种从 性自我并不意味着与男性在性别上形成对峙的局面。女性 性别审美的高度对女性的肉体形象乃至躯体器官所作的由衷 写作也要超越自我,超越传统偏见中男性对女性的角色定 的自我肯定和诗意礼赞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具有惊世骇俗 位,有性别而不唯性别,注重性别而又超越性别,在创作 的审美震撼力,而且还强烈地表达出女性基于性别意识的全 中处理好个人本位确立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要想实现这一 面觉醒而产生的强悍的生命主体意识。但是在这种躯体修辞 理念,必须拥有对爱的炙热呼唤和真切表达。在爱与世界 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化或者失度化的缺失。躯体写作的本 意强调“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嵌入世界和历史,以 摆脱男性中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种种本质的界定。然而在躯 体修辞的过程中,这种过度化和失度化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 是对女性自我意识建构的隐匿的解构。因此如何把握好女性 写作的“度”才是更为关键的。 再次,欲望叙事背后的自我玩物化。 艺术再现女性长期被遮蔽的情欲,袒露女性隐秘的本 能欲望和个人化的性爱体验,已成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 学创作艺术审美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但往往会导致欲望叙 事与色情描写相混同,这种传统的反男权叙事,在一 定程度上却体现为女性自我玩物化的集体无意识。欲望叙 事本是想要对男性霸权话语进行大胆的挑战,同时也对长 期被剥夺的女性话语权的有力争夺,既是对男权性禁忌的 彻底解构,也是女性长久被压抑的生命本能的全面释放, 体现出无所畏惧的女权倾向。然而在叙事策略的选取上, 作者往往集体无意识地陷入到“被玩物化”的困境中,其 欲望叙事恰恰迎合并满足了男性的窥淫癖,误入了男性的 欲望陷阱,在某种程度上是集体无意识地陷入到男性中心 话语权的怪圈之中。 在新时期女性写作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深化, 深化中伴随着审美缺失,这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因此在 引导女性文学向正确道路发展方面,本文试图提供以下尝 试性思路。 首先,新时期女性写作中,应该走出身体认同的自 我封闭。从中国女性写作的历史可以看出,女性是在挣脱 了长期所谓集体奴役之后,才到达封闭性的自我的谬误之 中。因此女性写作关注下层生活是其寻求出路的第一步, 这样就促成了不仅是残雪的《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及 《山上的小屋》中普通女性的展现,而且还有王安忆的 《桃之天天》等尝试。 《桃之天天》中的郁晓秋在上海经 历了一条艰难而纯洁的人生道路。用这种转向所表现出来 2Ol2.O5 建立的广泛性联系中对女性以及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巨 大的财富,在爱之中,女性写作才会更加充盈和丰满。 再次,女性写作需要建构中国女性写作中极端缺乏的 集体型声音。集体型声音是指:“在其叙述过程中某个具 有一定规模的群体被赋予叙事权威:这种叙事权威通过多 方位、相互赋权的叙述声音,也通过某个获得群体明显授 权的个人的声音在文本中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可 能是当前女性写作走出自传和私人化困境的最好方式,从 而使集体型声音与社会意识有机结合到一起,实现女性写 作内部突破的协和和统一。林白的《妇女闲聊录》中将话 语权赋予了农村妇女木珍,在木珍的闲聊中,出现的是一 个叙述者,这就开启了将自传体形式的写作带向了集体。 显然,女性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女性写作的 漫漫长途也不会终止,只有在深刻的反思之后,女性写作 才会在更加丰富的多元化自我意识的深化模式中而继续前 进,才会摆脱边缘化发展趋势,才会以她独特而绚烂的面 貌展示出女性生存和精神追求的高远多致。 参考文献: [1】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O04. [2]戴锦华.涉渡之舟[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 0. [5]南帆.躯体修辞学一一肖像与性[J].文艺争鸣,1996,(4). 【6】[荚】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上海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8. 【5】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寿静心.女性文学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苗玉杰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1000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