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0卷第1期 2008年2月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Vol_10 No.1 Feb.2008 因势利导——注重差异 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与注意价值取向引导课例举隅 王牡琴 (宁波市翠柏中学,浙江宁波315010) 摘要:学校教育应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差异,重视求异思维,同时,又不偏离社会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 该因势利导,既尊重学生个性又注意价值取向。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注重差异;课堂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8)01—0099—03 人与人之间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所谓“个性”是指思想 道德、身体心理、文化道德、劳动技能、审美能力及情趣等诸方面的素质在个体身上不同组合而显现出 来的个体不同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会因为个性不同,出现不同的思维方 式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而《思想品德》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特征,要求教师在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实际的课堂 教学中,教师既应注意在课程标准的范围内体现和尊重学生求异的个性思维,又要注意体察学生的三 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笔者最近执教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遇到了学生个性化提问, 其中体现的价值取向与教材倡导的截然相反。措手不及之下,激发了我的教育灵感。 【案例回顾】在解释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之后,教材安排了这样一个事例作为探究:一个公共牧场, 有若干牧民在放牧。每个牧民都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家合作,有意识地控制牲畜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 载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拥有的牲畜头数。 当大部分学生对第一种选择无可异议、教师也感到十分满意之时,有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回答 说:我不同意其他同学的意见!他说,如果我是牧民,增加牲畜头数无疑会增加经济收益,为了解决温 饱问题,当然会选择第二种。 一语既出,如惊鸟入林,激起回音数声。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一部分同学开始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 声音,表示赞成这一观点。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做才是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又反映教材的价值 取向呢?这是个难题。我灵机一动,把课堂交给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 【案例解析】在辩论过程中,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做出这种选择,主要原因一是考虑到现实生活的需 要。广大牧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有些甚至还停留在温饱阶段,牧区经济结构单一,结构调整步履维艰, 畜牧业的发展仍处在粗放经营阶段,在牧民强烈的增收愿望的驱动下,牲畜头数难以减少,因过度放 牧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的根本性问题难以解决。使草原生态恶化或反复的客观因素依然存在。二是部 分同学本身价值观念的偏差。部分学生因为社会、家庭等多方因素,造成本位主义凸现,一切是非曲直 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显然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增加牲畜头数来增加经济效益。甚至于有的同学认 为,如果有一天整个牧场出现超载、退化等问题了,还可以采用生态移民的办法。 我迅速在内心做了一番分析:随着我国乃至全球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突出等现象,可持续发展问 题已经引起高度关注。对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观念,国家、社会已经作了大量的宣传 教育工作,公民、企事业负责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等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在生产生活实际 收稿日期:2007—11-23 作者简介:王牡琴(1971一),女,浙江象山人,宁波市翠柏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中,人为的环境问题,资源浪费、破坏等问题依然突出,为什么呢?生产力水平是一个方面,民众缺乏可 持续发展要求的责任意识和道德问题是另一个方面。诚然,解决牧区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粗放型 经营、环境治理等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单靠牧民是无力解决的,需要政府的统筹。但作为牧民个人,不 能因此逃避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生活要继续,但如果仅仅单纯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而不管不顾环境效 益,与杀鸡取卵何异?此种观念是一定要导正的。 如何让学生认同?方法是关键。我没有照搬课本的思路,单纯让学生选择,而是在既尊重教材,又 不破坏学生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使教学活动既做到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 教材,还适度地突破和超越了教材。下面是我的处理办法——设计了以下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 生经历自我认识与发现到认识的过程。 1.“按照选择二,牧民们无限增加牲畜头数会产生什么结果?” 2.“愿不愿意看到上述结果?” 3.“刚才,有同学提到生态移民问题,这是比较新颖的提法,大家说生态移民这种做法好不好?” 4.“如果觉得好,理由是什么?觉得不好,理由又是什么?” 在综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应该移民:生态破坏了,牧民没有经济来源,更加贫困,还会引发其它问题;只有移民才能增加收 入……。 不应该移民:环境破坏了,应该先想办法进行人工种草;会增加其他地方的环境压力,产生新的环 境问题……。 5.“如果选择移民,那么已经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就弃之不顾了吗?” 6.“知道沙尘暴吧,是怎么引起的?” 7.“我国的荒漠化面积有多大,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8.“以解决草原牧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为例,说说政府在这方面能做些什么?” 9.“牧民能做些什么,你觉得作为公民最起码的责任意识是什么?” 在众多同学们不断的集思广益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好像一下子被拓宽了,虽然有些想法有 些稚嫩,但是,在学习讨论过程中,那种认真执著的探究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经过学生的讨论,先前的那些同学,都没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的观点辩解了。也许在心底里,他们 还会有自私的想法,但是,至少他们知道这样做错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更多,既可以保护环境,又 可以增加收入,这就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最后进行小结时,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一定要敢于质疑,这样才会获得更加多的知 识,唯有如此,才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案例反思】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家庭环境、社会教育、心理特 征等多方面因素而导致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应该要学会理解、尊 重,并且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却要求学生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让所有的领悟、感受、认识都 统一在一致的标准答案中,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 确规定关于素质教育的三要求: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即是每位学生应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机 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开发他们的最大的学习潜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差异,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特点体验成功地感受。如何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异,具体来说: 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不同的场合,了解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所谓“知己知 彼”,才能“百战百胜”。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叛逆心理比较强,但个性强而不稳,极具可塑性,因 此,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习惯等前提下,在教学中注重有的放矢、因势利 1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王牡琴:因势利导 注重差异——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与注意价值取向引导课例举隅 导,才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欲让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具有求异思维,敢于立异,教师首先应构建自己的 独立创新批判精神,教师的思维方式教育观念应有一定的前瞻性;欲让学生接受和适应文化的多元 化,教师应该首先构建多元文化的知识结构;欲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首先自行改变以往的权威意识,成为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教 学观念的转变与否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三是制定灵活机动的教育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具体的,但是课堂教学目标是生成性的,也就是 在师生相互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生成的。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就是规定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在规定教 学内容下限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随机应变地组织课堂教 学。因此,在准备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设计体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目标。检验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合 理,最好的标准就是新目标的确定有没有符合学生实际,有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四是掌握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把兴趣转化 为学习的情趣和动力。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是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初中 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动、好奇的心理发展期,只要教师启发到位合理,应该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反 之,如果教学方法欠妥则一定会压制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例采用了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因此收到了春雨润物、水到渠成的教学效 果。我想只有在课堂上不忽视每个同学的个性化提问,才能发现他们的弱点和强项,及时进行弥补或 展开;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们自然而不是生硬地回归教材所彰 显的基本价值取向。另外,教师还应该看到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里,他们同样在接触社会,因此社会上 的非主流的价值观念会对他们造成冲击,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变得注重个性、功效和实惠,努力 追求和肯定各自的物质利益。但是,作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须有自身的主流价值取向,因此,在教 学中既尊重差异,体现个性,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和热情,又不能偏离当前社会的主流价 值观念,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担负起主流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宣传工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学生的发展,善待学生的差异, 关注个别学生的“挑刺”情节……。培育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探索的态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差异发 展是实现平等理念的最佳途径,体现着教学公平的核心精神。为此,我们要做到不压制学生的“突发奇 想”,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势利导、注重差异, 这该是实现教学公平、构建和谐课堂的必由之路。 Guiding Students Action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Their Differences WANG Mu——qin (Cuibai Midile School,Ningbo 3 1 50 1 0,China) Abstract:School education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tudents.Therefore the teacher should adroitly guide students’action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respecting the students’individuality as well as not deviate value orientation.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the classroom case (责任编辑余群) 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