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蜀相》学历案

《蜀相》学历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高中语文《蜀相》学历案

学习主题:《蜀相》(杜甫) 学习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全诗,能够读准字音、正确解释字词。

2.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学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达情感的手法和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3.通过独立思考,能写出本诗及其它相关诗歌中“炼字”题的表达效果。

评价任务:

1.自主研读本诗后,完成《学历案》中“自学反馈” 部分。 2.能用恰当的语言独立回答“群学探究”中设置的四个问题。 3.能独立写出学历案中所给出诗歌的“反衬”的表达效果。

资源建议:

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初步理解本诗大意。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培养语感。

2.从字词意思、意象特征、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方面切入,深入理解本诗表达的情感。 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过程:

环节一:自学反馈(建议用时:8分钟) 一、知人论世。

(一)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二)温故知新:

1.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 2.杜甫的诗被称为 ,他被后人冠以 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 “ ”。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着名的 诗人。 5.代表诗歌 、 。 6.诗作风格多样,以 为主 。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着名的一首 二、诵读诗歌。

听名家的视频朗读之后,仔细阅读课下注释,自读本诗二到三遍,品味感情基调。自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

三、自我检测。根据注释,自读诗歌,解读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 1.本诗写了哪些意象?写了哪些内容??(复习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意象: 内容: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答: 环节二:群学探究(建议用时:6分钟)

在环节一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品味本诗的意象特征、妙字佳句、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并写出对下面四个问题的理解。

1.说一说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传神,有何作用? 答: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这描绘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3. 颈联:在颈联当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4.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指谁?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试赏析。 答:

环节三:交流展示(建议用时:10分钟)

各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对思考结果进行补充完善,达成共识并向全班展示。 环节四:拓展延伸(建议用时:10分钟)

一、阅读下面一段话,初步了解“炼字”的艺术手法。

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二、高考诗歌“炼字”题。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1.释词义。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表感情。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三)找诗眼:

① 山青花欲燃” ------炼动词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炼形容词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炼数量词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炼虚词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词类活用 三、读下面这首宋词,分析“炼字”的手法并写出其表达效果。 (1)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湮,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问:“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各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对思考结果进行补充完善,达成共识并向全班展示。 环节五:归纳小结(建议用时:6分钟)

以“杜甫,我想对你说 ”写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先小组再全班交流。

环节六:课后作业

课堂困惑 1.背诵这首诗,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将诗改写成

课堂建议 一篇小散文。 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

一致,语言顺畅,300字左右。 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诗歌的最后两句哪个字用的好? ⑵诗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